8月2日,证监会市场部公布证券市场6月统计数据显示,至2011年6月,股票总发行股本34860.06亿股,较去年底增加5.05%;股票市价总值264214.34亿元,较去年底减少0.46%;其中股票流通市值200864.79亿元,较去年底增加4.02%。静态平均市盈率方面,上海为16.48%,较去年底减23.74%;深圳为30.14%,较去年底减少32.56%。证券投资基金只数为810只,较去年底增加15.06%。
还有,Wind资讯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共有164只新股完成上市,合计融资额达1711亿元,同比降24.1%,超募资金985亿元。去年同期,A股市场共有173只新股上市,合计融资额2255亿元,超募比例为137.5%。
数据还显示,164家IPO公司的平均发行市盈率54.99倍;比2010年所有IPO公司发行市盈率60倍略有下降,但依然处于历史高位。
枯燥的数据背后,隐含了不少信息。
首先是股市低迷状态难以改变,投资者被抽血严重却缺少补血机制,这一点从上市公司家数迅速增加,股市市价总值反而减少可以看出来;其次是发行的节奏并没有因为行情的低迷而缓解,筹资仍是这个市场唯一的功能;最后是发行制度改革步履滞重,虽然不断有关于改革的声音传出,但至今似乎未有实质性的改变,看来备受诟病的“三高”问题的解决似乎遥遥无期。
众所周知,股市除了筹资功能之外,还有一个投资的功能,而多年来我们基本上是瘸着腿在走路。A股几乎成了忽视投资者利益、只将投资者利益放在嘴巴上的市场,而这样的市场,相信较难有长远发展的空间。其实,一直以来,市场并没有排斥筹资,市场排斥的是不顾市场状况的“烂筹”以及“烂筹”之后对资金的浪费。而随着IPO的所谓“市场化”其实应该只是部分的市场化“三高”发行的结果,就是一级市场制造泡沫,然后由二级市场去消化(这就是此前笔者所说的一级市场制造炸弹然后扔给二级市场)。这与成熟股市的市场化发行不仅接不了轨,反而可能背道而驰。
财经评论人李志林近日就发文指出,中国股市长期不振的原因与扩容大跃进有关,不能只强调股市的融资功能,而偏废了投资功能。在他看来,这种只求高速度发展,而不顾市场承受力、不顾广大投资者利益的情况,应该像高铁建设那样,是到了该深刻反省和刹车的时候了。
在目前的体制下,笔者认为管理层观念上的改变至关重要。而重中之重,则应先杜绝将市场规模的“赶英超美”当政绩工程,或者将畸形发行导致的“破发”当改革成果这种现象的继续发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顶尖财经网无关。顶尖财经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