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狂收9000亿元流动性 11家上市银行将缴5218亿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央行狂收9000亿元流动性 11家上市银行将缴5218亿

加入日期:2011-8-30 8:04:13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央行拟扩大存准基数 11家银行将缴超5000亿
  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保证金存款将纳入到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近日银行已经收到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的通知》。
  根据公布的半年报数据显示,农业银行(601288,SH)、中国银行(601988,SH)、建设银行(601939,SH)、交通银行(601328,SH)、光大银行(601818,SH)、浦发银行(600000,SH)、华夏银行(600015,SH)、深发展(000001,SZ)、南京银行(601009,SH)、民生银行(600016,SH)、兴业银行(601166,SH)等11家上市银行将上缴约5218亿保证金存款的准备金。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下半年货币政策或将不再加息和提准。
  银行确认收到通知
  针对日前央行下发通知要求银行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到存款准备金范围,8月2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多家银行的知情人士处证实,央行确已下发了该通知。
  一位国有银行人士告诉记者称确有其事。同时,另外一家国有银行人士也表示央行确已发该通知,并且将于9月份正式实施。一家股份制银行分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该通知已经发到银行总部,应该很快会到各家分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接近人民银行的人士处获得一份名为《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的通知》(银发209号文件)。通知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银行将分别从9月5日和9月15日起,按照大行三步,其他银行六步的节奏缴纳保证金存款准备金。
  文件显示,工商银行(601398,SH)、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从9月5日起,三个阶段(9月5日~10月4日,10月5日~11月4日,11月5日以后)分别按保证金存款余额的20%、60%、100%上缴。
  而其他金融机构则从9月15日起,分六个阶段(9月15~10月14日,10月15~11月14日……2012年2月15以后,一个阶段时间为一个月),保证金存款计入一般存款的基数分别为保证金存款余额的15%、30%、45%、60%、80%、100%。
  11上市银行将缴5218亿
  从已经公布的2011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四大行的保证金存款分别为2479.49亿 元 、4718.13亿 元 、3955.29亿元、3572.70亿元。共计14725.28亿元,如果按照21.5%的比例上缴,一共需要上缴3165.94亿元。9月5日到10月4日上缴数量的仅为633亿元,对上述四行来说影响不大。
  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从所承受的总量来说,压力比较大。不过由于央行将其拆分成六次上缴,首次按15%的比例纳入,每次都以一个月为期,中小银行会承受持续的压力。
  同时,上述通知还要求:外币保证金存款统一于9月15日起计交存款准备金。2011年7月份,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金融机构本外币保证金存款是45569.6亿元,减去人民币保证金存款44415.16亿元,外币保证金存款为1154.44亿元,央行对于外币存款准备金率没有明确地公开数据,假设按照21.5%这一最高比率缴存,外币保证金存款将缴纳准备金248.2亿元。
  监管目的大于收紧流动性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目前此举收紧流动性和监管表外业务,可能后者是更重要的因素。
  针对此前有人猜测央行是否会在基数扩大后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鲁政委表示:如果下调的话,会释放出非常矛盾的信息。我们预测央行下半年货币政策的三不,即不加息、不提准、不放松。虽然整个下半年通胀的高峰在7月份过去了,但是物价仍在高位运行,固然可以不加息,但是也不可以放松。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则认为,保证金存款原来没有算在存款准备金的基数里面,这是以前监管上的空子,降低了货币政策对银行系统整体流动性的管理。现在算进来,就是在弥补漏洞。(.每.日.经.济.新.闻 .李.玉.敏)


  央行收紧流动性出新招 部分银行利润增速将下滑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已于日前下发文件,要求将商业银行保证金存款纳入到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市场预计此举将冻结资金约9000亿,昨日两市股指双双走低,银行板块全面下跌,其中受影响较大的股份制银行跌幅明显。
  新华社记者28日从相关商业银行获悉,中国人民银行已于日前下发文件,要求将商业银行保证金存款纳入到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
  据机构测算,此举将冻结约8000亿元至9000亿元银行资金。昨日A股显著收低,银行股飘绿,其中华夏银行跌4.54%,兴业银行跌4.02%,深发展A跌3.80%,中信银行跌3.67%,民生银行跌3.61%。
  专家指出,央行此举说明政策松动节点仍未到来,但也有分析认为, 这可能是央行考虑到目前调整常规双率时机并不成熟,因此,对市场影响偏中性。
  金融机构:
  属于正常政策调整
  保证金存款是指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具有结算功能的信用工具、资金融通以及承担第三方担保责任等业务时,按照约定要求客户存入的用作资金保证的存款。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金融机构的人民币保证金存款余额高达4.44万亿元。
  金融机构有关人士指出,我国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始终是动态调整的。央行此举是由于此前银行承兑汇票等增速较快,这样的调整属于央行根据商业银行实际状况进行的正常政策调整。
  据中金公司测算,新政将从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分别冻结资金1520亿元、2212亿元、2212亿元、829亿元、1105亿元和1105亿元,相当于逐月提高准备金率0.2~0.3个百分点。
  机构测算,截至2011年6月末,银行体系内的超储率已降至0.8%的水平,央行扩大准备金缴存范围将大幅削减银行头寸。
  然而,鉴于公开市场上6个月内有8385亿元到期资金,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市场失血过度的剧烈反应。
  机构测算:
  银行利润增速将下滑
  申银万国证券分析报告指出,本次央行扩大准备金收缴范围影响最大的是保证金在存款中占比较高的银行。201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深发展银行的保证金存款占全部存款余额比例高达27.73%,在主要银行中占比最高。此外,民生银行的保证金存款占比也达到17.95%。
  因此,银行上缴保证金存款的准备金主要会减缩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额度, 对股份制银行的影响明显(见表)。
  政策预期现分歧
  政策拐点尚未出现
  专家指出,央行此举说明此前市场预期的政策松动节点仍未到来,当前我国宏观调控主要任务仍以稳定物价为主要目标。
  从决策者的优先次序看,抑制物价上涨依然是当前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市场期待的政策拐点尚未出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
  我们预计未来几个月物价上涨压力将有所趋缓,但回落的速度不会太快,货币政策仍将以稳定物价为首要目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
  加息时点可能推后
  不过,瑞士联合银行(UBS)昨日发布报告指出,央行此举或预示货币政策将暂且保持不变不会更多地收紧,也不会突然地放松,因此增加了市场预期的确定性。
  申银万国的分析师也认为, 本次央行对保证金纳入准备金上缴属于技术手段,可能是央行考虑到目前调整双率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时机并不成熟,准备金率调整可能退出,加息的时间点可能推后。(.广.州.日.报)


  央行扩大存准基数 或为本轮紧缩最后一击
  央行日前下发文件,要求将商业银行保证金存款纳入到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对此表示,这一政策可视之为对之前预期的两次50个基点的准备金率上调的替代,预计央行将不会再上调准备金率。同时,这一举措还显示抗通胀仍然是其首要政策目标。他认为,此次扩大准备金计提范围至保证金存款应是央行本轮紧缩周期的最后一击。
  据悉,此次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基数的保证金存款包括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缴存的比例与现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一致,即大银行21.5%,小银行19.5%。其中,不同银行分不同阶段上缴。具体来看,中、农、工、建、交及邮储六大银行自9月5日起分批上缴,三个月完成补缴,上缴的节奏为20%∶20%∶60%; 而中小银行从9月15日起分批缴纳,六个月内完成缴款,上缴的节奏为15%∶15%∶15%∶15%∶20%∶20%。
  屈宏斌指出,根据央行的数据,保证金存款7月末总额达4.4万亿元,按照目前19.5%~21.5%的准备金率水平,政策出台后,未来六个月内将总计收紧流动性9000亿~9500亿元,相当于上调准备金率100~150基点。
  从政策效果上来说,屈宏斌认为,扩大准备金的计提范围也意味着准备金政策工具效果的强化,并有助于一定程度上减少商业银行为盈利需要而变相转移存款至理财产品的扭曲行为。
  央行这一举措短期对市场流动性有紧缩影响,但他认为不必恐慌。
  屈宏斌指出,7月末以来,央行已经在公开市场上连续投放流动性总额1650亿元。未来几个月平均月度到期央票不到2000亿,央行可以通过回购等操作继续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此外,央行具备充足的政策工具,必要时甚至下调准备金率来应对可能出现的短期流动性冲击。
  屈宏斌还认为,此举表明抑制通胀仍然是决策层的政策重心所在。经济增速温和放缓,消费物价指数未来可能缓慢回落,对紧缩过度的担忧有些过虑。他认为,此次扩大准备金计提范围至保证金存款应是央行本轮紧缩周期的最后一击。
  影响
  利空A股 资金紧张考验8月行情
  现金管理有基可乘
  回顾上半年的货币政策轨迹,央行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的罕见动作,令市场平均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约21%的历史高点,2次加息也使得利率水平明显攀升。在紧缩宏观政策的影响下,上半年货币市场整体处于不断收紧的过程中,其中在1月春节前和6月半年末前更惊现2次流动性极度紧张的状态――7天回购利率多次飙升至8%以上的水平。而就在上周末又传来消息 央行已于日前下发通知,计划将商业银行的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从9月5日起实行分批上缴。
  这对于资金面本已紧张的A股市场来说,并不是一个乐观的信息。一方面是因为沪深两市在近期之所以能够不顾欧美市场的暴跌而相对强硬,主要是在于各路资金对货币政策微调的预期。而这个消息,说明货币政策微调的预期落空。更为重要的是,还迎来了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政策考验,从而不利于A股市场的短线走势。
  但就在股市在资金贫血症中痛苦战栗之际,这种局势却成为了货币基金等投资渠道的利好因素。
  这种颇可令人玩味的东边日出西边雨局面,在实际数据上得到了真实体现――在上半年资本市场内外交困的背景下,货币基金和超短债投资逆市崛起,其中48只A类货币基金平均收益1.5079%,26只B类货币基金平均收益1.5952%,均大幅跑赢同期活期储蓄,而嘉实系更以半年2亿元的净利四度斩获了金牛光环。
  回首看去,上半年操作中保持组合久期处于中性水平是博弈重点,主要通过在适当时机增加银行间逆回购等高收益品种来提高组合静态收益;流动性方面,则通过适度增加较高流动性的信用品种配置,在提高组合静态收益的同时提高组合流动性;通过合理的操作,在保证组合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有效应对市场大幅波动。展望下半年行情走向,嘉实货币基金经理魏莉指出,资金面将是影响货币市场的主要因素,由于通胀仍然处于高位,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仍将偏紧,资金价格难以出现趋势性回落;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历史高位,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下半年不能排除市场继续出现间歇性资金紧张的可能性。
  记者查阅中国货币网数据获悉,8月23日全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加权利率为4.4526%,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4.4939%――这组数据清晰地反映出目前市场资金面紧张的局面依旧在延续。市场人士分析指出,这意味着未来货币基金继续获取较高收益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对持有现金选择投向的投资者而言,在市场未出现系统性机会前这仍是投资和持有这一渠道的较好时机。 (.中.国.网)


  央行新规预示新型金融调控体系起步
  从短期效果看,将商业银行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会对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造成非常大的冲击,但若从长期来看,这样的调整有利于理顺中国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能有效弥补社会融资总量的监管漏洞,加大央行货币政策影响社会融资总量的范围。
  央行正准备将商业银行的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据报,相关通知已下发,将纳入上缴基数的商业银行保证金存款包含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三部分。这个大举措,从近处看,是为了能有效弥补社会融资总量的监管漏洞,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而放长了距离看,笔者以为,更预示着中国正朝着建立新型金融调控体系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按照当前商业银行保证金存款的规模计算影响,目前冻结资金可能达到近9000亿元,相当于提高传统准备金率两至三次。从短期效果看,毋庸讳言,这会对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造成非常大的冲击,但若从长期来看,这次调整有利于理顺中国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加大央行货币政策对社会融资总量影响的范围。
  本质而言,一国的融资结构与金融体制有很大的相关性,我国的融资模式是由信贷主导的。改革开放30年多年来,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占据我国社会融资总量的80%至90%,构成社会融资及货币供应的绝对主力。比如,2002年人民币贷款占比为92%。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也可以简略概括为:根据GDP增速确定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大致增速,并将之折算为当年新增贷款规模。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名义瞄准M2,实质只须控制住信贷规模。
  然而,近十年以来,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以及中国金融深化和金融脱媒的快速发展,中国金融机构的融资规模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有所下降,而影子银行、表外业务以及各类产品比重正在上升,表内信贷增长量已不能准确反映全社会的资金供求状况,这个变化已深刻地改变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因此,全方位建立针对社会融资总量的风险监管体系刻不容缓。
  金融脱媒和大量表外资产的出现,影子银行发展迅速,资金脱媒对信贷投放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银行可自由运用资金比率下降;二是脱媒资金流向直接融资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增加,信贷扩张速度放缓。而另一方面,其他融资方式发展迅速,银行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下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总量快速扩张,金融结构多元发展,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不断创新,证券、保险类机构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加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贷款表现出明显替代效应。2010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以外融资6.33万亿元,为同期新增人民币贷款的79.7%。而在2002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以外融资1614亿元,仅为同期新增人民币贷款的8.7%。
  再查看今年上半年的数据,这种趋势更加显著。由于稳健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供给控制较严,但社会资金需求旺盛,在规模外资金供给明显增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银行信贷同比少增3524亿元;外币贷款同比少增457亿元,但委托贷款、企业债券净融资以及金融企业股票融资同比分别多增1684亿元、1874亿元和309亿元。在央行不断加息、提高准备金率以及动用公开市场频繁操作的同时,我国社会融资总量还能有如此规模的急剧增长,就是因为影子银行、表外业务以及各类金融创新急剧放大了社会融资总规模。
  随着金融自由化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成为重要的信用创造者,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社会融资总量影响越来越大。这些机构超越了传统的证券承销业务,不断通过自身的资产和负债活动为实体经济部门提供重要的外部融资。比如,证券公司、投资基金公司、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担保公司、养老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们的一些资产构成了货币供应量。保险公司业务的发展使保险存款增长较快,对货币供应量以及社会融资总量的影响越来越大。
  近几年,银行等金融部门内部的融资活动和信用联系日趋加强,整个社会的信用链条越拉越长。银行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上市和上市后再融资,不断增加和充实资本金,从而导致银行信贷规模不断膨胀,银行资金脱媒趋势越来越显著。
  2010年,我国银行业实现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融资,沪深股市上市银行的A股股权融资总额为5632亿元(含IPO、再融资),加上A股可转债融资后达到6387亿元,以及H股股权融资额5208.9亿元,合计总融资额达1.16万亿元。其中,仅自2006年大型银行在A股上市至今,银行的首发融资加上增发配股融资、股权融资,总额即达5254亿元,占过去5年上市公司融资总额的20%以上。如今,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市值已分别位居全球第一和第二。随着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未来银行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规模也将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总量调控的收紧也产生了一些结构性问题,中小企业的资金饥渴导致资金供需加速失衡。于是,银行信贷与民间金融之间形成了位差,致使民间利率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保险公司赔偿、典当融资等非正规金融的融资规模的增长。这样看来,当前央行扩大存款准备金覆盖范围,我们应当密切关注银行间与民间资金需求同时上升或将引发的资金链断裂风险。
  不过,相比货币调控政策失效、资金信号失灵以及政策传导机制失灵,短期的资金市场动荡以及可能引发的暂时失血,或许是金融调控转型过程必须经历的阵痛。(.上.证)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