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忠预测底部 危机不会重演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谢国忠预测底部 危机不会重演

加入日期:2011-8-22 18:50:20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谢百三:恐慌中要以静制动
  上周,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之影响(法、德两国峰会末采取强有力应对措施),美国经济数据差于经济学家预期(失业率、CPI、7、8月份制造业活跃度等都比原先预期的差),市场特别担心银行股可能受到欧元区债务危机影响,美国与欧洲股市本周再次暴跌。市场已十分恐慌,甚至担心1929年美国大危机大萧条及日本1990年至今大跌20多年的悲剧重演(主流经济学家大多数十分悲观).
  中国也大受波及,上周二反弹到2627点后又节节下跌,周五受美、欧隔夜股市影响又跳空大跌(沪2534点,-0.98%;深11301.5点,-0.99%),到下午13:30加剧下跌。深沪90%股票均在跌等黄金概念股逆市上涨,黄金已超过1800美元/盎司).
  中外股市虽有所不同,中国股市较为封闭与独立,但日本已跌得较多,A股也肯定会受世界股市、经济影响,随之下跌。目前强力的反弹不会很快形成。因此最明智的选择就是以静制动,静心等待,严格控制仓位,小心操作为好。(大众证券报)
  


  许小年:美联储乱发货币才是两次危机的根源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和经济学教授许小年在2011第五届中国银行家论坛上表示:1930年代的大萧条和这一次金融海啸,根子都出在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上,美联储超低的利率,过多的流动性供应,制造了上一次的金融泡沫和这次的金融泡沫。
  许小年指出,无论分业监管还是混业监管,对于金融危机的产生,并没有显著的影响。美国是分业,欧洲是混业,到金融危机来的时候,不管是分业的混业的谁也跑不了,都卷进去了。
  许小年指出,目前真正应该讨论的是货币政策,1930年代的大萧条和这一次金融海啸,根子都出在货币政策上,都出在了特别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上,美联储超低的利率,过多的流动性供应,制造了上一次的金融泡沫和这次的金融泡沫,目前一谈金融监管就是怎么管华尔街,华尔街确实需要监管,但更需要监管的是美联储,如何管住它不要再乱发货币。(理财18)
  

 


  水 皮:美国人加税中国人减税 世界就平衡
  世界首富不管讲什么话都能引起反应,哪怕只是讲了一句大实话,更何况,这回巴菲特讲的不是一句普通的大实话,而是类似王成向我开炮这样的大实话,所以有反响是正常的,没反响才是不正常的。
  8月15日,这位经常让他的富翁朋友不安的首富在《纽约时报》撰文,题目就叫停止宠爱超级富豪,在文章中巴菲特说长期以来,美国国会对亿万富豪很是友好,我和我的朋友们被国会过分宠爱,现在是大家共同为国家做出牺牲的时候了。巴菲特被人宠爱到什么程度以至于自己都为之羞愧呢? 这位世界挣钱最多的人之一去年的联邦税票是694万美元,相当于64股伯克希尔A种股票,以至他自己都说,这听上去好像是一大笔钱,但是相应的税率只有17.4%,甚至比他办公室的另外20个人的税率都低,他们的税负在33%-41%,平均36%。巴菲特因此而成为当天推特上被提及最多的人,大约有55000人在MSN BC上对他的观点投票,有95%的人支持,相应的在亿万富翁中,却只有索罗斯做出了肯定的回应。
  巴菲特的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奥巴马在演讲中也引用了他的话,在奥巴马看来,巴老头此刻的讲话无异于替民主党背书,正是共和党的阻挠,美国参众两院在放宽美债上限的谈判上一直僵持不下,而加税居然无法进入谈判的议程,因为很显然,加税只能针对富人,而富人的背后则是共和党。尽管巴菲特并非现在才主张给富人加税,但是此刻的表态对于美国总统的未来选举话题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巴菲特点破了征税这个命门。
  不加税,如何偿还美债?难道让上帝来偿还吗?这才是美国走出金融危机的关键。
  中国有句老话叫损不足以奉有余,以中国的数字看,绝大部分的个税收入其实来自于普通工薪阶层而不是富翁们,这种情况在美国也一样。在中国,2%左右最富有的家庭拥有社会财富的49%,在美国,1976年收入最高的家庭收入占全美家庭总收入的8.9%,到2007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23.5%,这期间,美国全国的实际收入每增长一美元,就有58美分流入最富有的1%家庭的腰包,因大举做空次贷按揭而一炮走红的对冲基金经理约翰·保尔森2007年的收入是37亿美元,相当于74000个美国普通家庭的收入总和,为了弥补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而给美国人民带来的失落感,美国政府不断开始以刺激性的消费政策讨好选民,这种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其中又以拥有自己的住房实现美国梦最为诱人,次贷由此而生。这种现象被曾经担任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的拉古拉迈·拉詹在其著作《断层线》中描绘为严重危机的第一种断层线,而与发达国家过度消费相对应的是新兴国家的特别如中国的过度储蓄,由于内需的限制,巨额的外储只能以低廉的资金价格回流发达国家助推资产泡沫,构成严重危机的第二个断层线,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上充分的资金流入,使得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在格林斯潘式的放任自流面前完全崩溃,大量的衍生证券泛滥成灾最后失控,这构成了危机的第三个断层线。断层线是一个地质术语,地震往往是沿着断层线发生的,拉詹以此来警戒金融危机的发生,可惜事前没人理会,事后也就只有我们这样的人才感兴趣。中国人一直以来对美国经济学家指责正是我们借钱给美国人才导致他们挥霍无度的指责不能接受,但是,冷静地想一想对于我们调整外汇政策的被动并非一无是处。
  美债危机不是标普造成的,标普只是不讲政治而已;相比之下,巴菲特非常讲政治,也会讲政治,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个老头是得便宜卖乖;但是,征税的确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经济话题,也是一个政治话题。
  中国呢?正好相反,减税早晚会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无论是出于减轻企业负担的经济考虑,还是出于增加人民实际收入的政治考虑。
  美国人加税,中国人减税,世界就平衡,就是这么简单。(华.夏.时.报)
  


  陈志武:美债危机否定大政府主义
  在中国,把征税看得太随意。如果组建一个国家或政府的目的,是让老百姓生活过得更幸福的话,没有比财富和收入影响更大的。保护财产、控制征税,是任何一个政治家或政府应坚守的核心底线。我刚看到一个统计数据,上半年陕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7.2%,各项税收增长39.3%。这是荒唐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是非常严重的政治生态问题。
  我认为,这次债务危机爆发,否定的是现代政府走向福利国家的潮流,否定的是大政府主义。现在看,正是奥巴马政府庞大的刺激政策,才使美国今年财政赤字膨胀到16000多亿美元。之前,奥巴马政府开出13000多亿美元刺激方案支持美国经济,其中很多用于支持本来买不起房子的人去买房子。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就是因为金融机构把钱借给没有能力偿还住房按揭贷款的人去买房子。为让美国经济走出低谷,奥巴马政府在房产市场上继续提供更多帮助和刺激。所以不奇怪,为什么美国政府花了1.3万亿美元,失业率仍在9%左右。这说明经济刺激政策基本无效,不过是把金融危机后果往后拖延了。现在,美债问题、市场震荡都在否定美国过去3年经济刺激政策带来的效果。
  民主宪政国家是很容易走向财政崩溃的。所以,像标普对美国主权债信用评价的下调,以及资本市场反应,长期来说,都是很健康的。可把越来越膨胀的大政府主义打压下去一些,迫使政府作一些修正。美国是全球小政府,大社会的榜样,去年联邦政府财政收入是2400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7000万美国人一年收入。中国现在一年的财政税收,相当于5亿城镇居民一年的可支配收入,开支规模达到了过去所难以想象的程度。这种趋势必须得到扭转。
  中国的表现形式将比美国的更严重。靠投资带动的投资增长,往往只是短期繁荣。中国在过去3年,已把所有刺激手段用尽了,甚至通过铁公鸡来刺激经济增长。决策层会发现,即使还想跟着凯恩斯走,能使用的工具和手段已是越来越少了。
  我认为,中国在过去30年经济的快速增长证明了:市场经济是实现人类解放、增加个人自由、增加个人财富水平的根本出路;如果这个过程出现停滞或逆运行,整个社会的自由、福利和福祉都会出现倒退,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
  在我看来,新自由主义主张的经济、政治模式非但没有得到否定,反而得到了中国经验支持。过去3年,政府对经济生活的管制越来越强化。2003年之前,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对政府的过度膨胀进行一次修正,但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几乎没有对政府的过度开支、机构人员过多进行调整过。
  现实中,最好的办法是朝更市场化的方向迈进,然而人们心目中,认为最好的境界还是相信和依赖政府,当现实和人们观念的理解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这是否成为社会动荡的一个因素,我还在思考。我们这些人尽量推动市场的理念,让更多老百姓明白对大多数没有权没有势的人来说,真正能让他们得到公平机会的,恰恰是公平而充分的市场机制,而不是政府管制市场配置的制度框架。(东方早报)
  


  崔 永:人民币阶段性升值即将到位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可能会在6.0附近实现有管理的浮动,人民币汇率弹性也将显著增强。
  热钱涌出一旦常态化,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人民币升值已经基本到位。
  随着物价在今年三季度见顶回落,央行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抑制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会大大减轻。
  截至2011年8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相比2005年7月21日央行启动汇改之日已经升值29.4%;即便相比2010年6月19日央行重启汇改之日,人民币对美元也已经升值6.8%。这样大的升值幅度除了巴西里亚尔、瑞士法郎、日元和泰铢等少数货币之外,人民币已经是该期间各国货币对美元升值幅度最大的币种。
  目前来看,人民币升值态势似乎还要延续下去。央行于8月12日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将汇率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来表述,这表明央行可能还会进一步利用汇率工具。毕竟2010年以来央行已经连续上调准备金率12次,由于准备金率不断提高所带来的国内信贷萎缩不可能持续下去,进一步上调准备金率来对冲外汇占款渠道投放流动性的空间已经不大。与此同时,受到社会融资总量受到严格抑制等因素影响,央行债券发行量也很难放量。在这种情况之下,央行需要更多地依赖通过加速人民币升值的方式来避免外汇资金的进一步涌入,以期缓解央行的对冲压力。
  对于将汇率作为政策工具的中国而言,人民币升值幅度已经不再与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完全挂钩。当人民币供大于求或者存在资本外逃风险的时候,央行可能并不会主动让人民币贬值以免贬值预期强化资本进一步外逃。比如1998年金融危机时期,尽管其它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竞相贬值,央行却主动收窄人民币波动区间,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维持在8.27附近。再比如2008年9月全球性金融危机恶化之后,央行尽管停止人民币升值步伐,但并没有让人民币主动贬值,而是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维持在6.83附近。当人民币供小于求或者存在大量热钱涌入的时候,央行也不会轻易让人民币大幅升值,而是按照主动性、渐进性和可控性原则,人民币对美元每年小幅升值7%左右的节奏缓慢推进。比如,2005年7月21日至2008年7月21日,三年之内升值了21.0%,平均每年升值7.0%。而2010年6月19日至今的一年之内也升值了6.8%。照此来看,央行一旦决意继续使用汇率工具,无论外汇市场供求失衡的程度有多大,人民币每年会保持7%左右的升值幅度。
  然而,当前人民币阶段性升值即将到位,也就是说如果人民币汇率存在合理均衡水平,这一合理均衡水平也基本达到了。在未来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预计最多还会升值7%,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可能会在6.0附近实现有管理的浮动,人民币汇率弹性也将显著增强。事实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这种可能性。
  首先,尽管当前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创新高,但人民币升值的资产价格泡沫效应不再显现。我们知道,资产价格是未来盈利预期的贴现,而贴现率一般是国内中长期利率。按照利率平价,国内中长期利率等于国外市场利率减去人民币预期升值率,再加上风险溢价因子。所以,当一国货币存在升值预期的时候,资产价格贴现率就会被压低,资产价格泡沫就会出现。
  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升值也伴随着日本资产价格泡沫的不断膨胀。中国2005年7月份启动汇改之后,伴随着人民币兑美元逐步升值,尽管政府也在不断加息和提准,但国内资产价格泡沫仍然在不断膨胀。然而,2011年以来尽管人民币不断升值,资产价格泡沫效应却并没有显现,股市反而持续低迷。这在某种程度之上反映了投资者预期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空间已经有限,甚至已经基本达到合理均衡水平。在这种情况之下,人民币预期升值率会降低甚至逆转,进而抬高国内贴现率水平,从而不仅不起到催生资产价格泡沫的作用,反而可能会刺破资产价格泡沫。
  其次,尽管贸易顺差和FDI等长期资本流入规模在扩大,但人民币预期升值率在弱化,短期资本流入规模在萎缩,热钱甚至在7月份再次出现净流出。从NDF市场隐含升值预期来看,当前人民币隐含升值预期明显弱化,一年期NDF隐含升值预期率已经从4月份的3%左右下降到8月份的1%左右。与此相对应,短期资本流入规模也在明显下降。热钱涌入规模由今年一季度平均每月3000亿元以上的规模,下降到今年二季度平均每月1600亿元左右,尤其是7月份热钱再次由涌入转为涌出,7月份当月热钱净流出规模428亿元。
  热钱涌出在历史上曾经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期间集中出现过,在2010年4月欧债危机期间,热钱净流出也曾短暂出现过。目前再次出现热钱净流出的迹象,而且这是在7月份贸易顺差再创新高的情况之下出现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投资者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在明显弱化。而且如果热钱持续净流出,人民币升值预期就有可能发生逆转。事实上2008年9月份至2009年6月份期间,热钱持续净流出,人民币就出现过大幅的持续的贬值预期,当时一年期NDF市场所隐含的人民币贬值率最高甚至达到6%以上。热钱主要是套取利差、汇差和投资回报率差。不过,目前中国的利率已经上行到历史较高位置,投资的财务成本较高,人民币也升值到一定程度,通货膨胀也攀升到历史高位,风险溢价较高,甚至这种风险溢价已经开始覆盖掉利差、汇差和投资回报率差所带来的收益,所以热钱涌出有可能会再次常态化,而热钱涌出一旦常态化,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人民币升值已经基本到位。
  最后,尽管美联储的超低利率政策使得美元短期之内继续维持弱势地位,但是美元已经很难再继续下探,随着美联储低利率所带来的经济复苏,下一阶段美元会逐步摆脱弱势美元状态,这会使得人民币升值预期逐步弱化甚至逆转。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很大程度上要看美元走势。如果美元不断走强,人民币升值压力减轻,央行一般会启动汇改步伐;而如果美元持续疲软,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央行此时启动汇改,人民币升值幅度就难以控制。
  目前来看,尽管美联储宣布超低利率政策至少要持续到2013年中期,但汇率作为货币的相对价格,并不会因此而使得美元就此一蹶不振。无论从财政赤字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经济指标来看,美国经济并不比欧元区和日本要差,美国的低利率政策承诺反而可能会带动美国消费和投资,刺激美国经济反弹,从而逐步带动美元中期走强。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幅度已经很大,中国政府也在积极鼓励对外投资、削减不利于对外投资的资本管制措施,并且逐步完善外汇市场管理体制,外汇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状况也将得到改变。
  在这种情况之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可能逐步实现有管理的浮动,而不再是单边升值状态。更何况随着物价在今年三季度的见顶回落,央行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抑制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也会大大减轻。(桃花石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崔永)(中.国.证.券.报)
  


  索罗斯:欧元崩溃或致全球大萧条
  美国亿万富翁、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表示,欧元崩溃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将陷入大萧条。索罗斯称欧元区领导人不接受欧元债券,欧元可能内爆。
  在18日刊出的瑞士杂志LHebdo访问文稿中,索罗斯表示,在我看来,大家仍不了解欧元崩溃的后果如何。这可能会导致银行危机,最终导致全面失控。他在11日就已指出,目前全球市场已经进入了危机模式,金融市场充满不确定性,而欧盟决策者解决欧债危机的力度远未令投资者放心。上周五的时候,他还指出,假如欧元区领导人不能接受债务共同化原则,欧元可能内爆。
  索罗斯极力主张欧元区领导人接受欧元债券,以更好解决欧债危机。他认为,如果欧元区重债国被迫支付高额的风险溢价,那么其债务将无法偿还。解决方案显而易见--必须允许赤字国家按照与盈余国家相同的条件,为自己的债务再融资。为此索罗斯认为,德国和其他信评为AAA国家必须接受某种形式的欧元债券机制。否则的话,欧元小命难保,欧元崩溃将掀起全球金融当局根本无力控制银行危机。
  索罗斯于8月15日表示,欧元危机的全面解决方案必须要走三步棋:第一步,银行体系改革。索罗斯认为,欧元区应进行金融体系改革,允许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救助欧元区银行业,为银行的偿付能力做担保,同时赋予救助机制银行监管权,斩断银行与各国政府当局的关系。第二步,欧洲需要欧元债券。索罗斯指出,该债券应得到欧元区各成员国的共同担保。第三步,对不愿或无力遵守约定条件的国家,设计出有序的退出方案。
  索罗斯并不是第一个提出欧元崩溃论的人。英国智库经济和商业研究中心此前就指出,希腊最早有望在2013年被迫离开欧元区,爱尔兰和葡萄牙等经济疲软的其他欧元区国家,则可能在希腊之后,陆续放弃使用欧元。
  该智库同时称,欧元区短期内不会分裂,因为欧元维持稳定之利大于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提供更多贷款之弊。但在未来数年,欧元将受到威胁,因为一再进行援助,成本会越来越高。这意味着,欧元区几乎肯定会在2016年前崩溃,而且很可能会在2013年前崩溃。
  CEBR执行长Douglas McWilliams表示,希腊民众和国际债权人迟早会对打一场赢不了的战争感到疲惫,最后被迫放弃,让欧元区自然分裂。届时希腊将第一个退出欧元区,其他边缘弱国将陆续跟进。
  希腊庞大的借贷救助令各国疲于奔命。CEBR指出,希腊民众似乎不了解问题的严重性,这个危机不仅对希腊,对整个世界经济都将是一场灭顶之灾。
  虽然,索罗斯极力主张发行欧元债券。然而,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德国总理默克尔16日会晤后,两国领导人明确表示,反对发行欧洲债券。(中国新闻网)
  


  桂浩明:另类清盘促人另类思考
  日前,有一家证券公司发行的股票型理财产品因为被大量赎回,存续份额低于原定最低标准,触发了终止交易的条款而清盘了。有人说,出现这种另类清盘,表明投资者不成熟,缺乏进入资本市场的勇气,不敢参与,甚至还赢不起。
  日前,有一家证券公司发行的股票型理财产品因为被大量赎回,存续份额低于原定最低标准,触发了终止交易的条款而清盘了。理财产品清盘,在如今并不是什么新闻。但该款产品被清盘还是值得说说的。因为这款理财产品并未出现大量亏损,相反,在今年这样严峻的市场环境下,仍然取得了较大的正收益,是少数几个给持有人带来盈利的产品,运行得还相当好。但正因为如此,不少持有人在庆幸自己在逆势中还能够赚钱的同时,选择了落袋为安。结果使得这款表现不错的理财产品被迫提前结束。理财产品因为这样的原因而清盘,应该说不多见,可以说是一种另类清盘。
  有人说,出现这种另类清盘,表明投资者不成熟,缺乏进入资本市场的勇气,不敢参与,甚至还赢不起。这样说当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但在笔者看来,事情恐怕未必这么简单。有投资者就表示,现在市场上并没有所谓的常胜将军,在调整市道中,的确会有一些机构做得不错,在行情震荡下还能盈利。但是,如果市场状况变了,进入了上升或者下跌市道,这些机构就未必能及时适应了,很可能就会做得很差。这几年,人们看到了太多的公募与私募基金,曾经业绩骄人,可转眼就落花流水。这里的原因在于,不少机构只习惯在一种市场格局下操作,条件一变就无法应对了。说到底,这还是由于市场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盈利模式。因此,看到某个机构掌管的理财产品现在有盈利,就自然会担心这种盈利能否长久。一旦感到没有把握,就会考虑赎回。毫无疑问,这些投资者其实是真正理性的。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资本市场客观存在的一个巨大缺陷。
  大约十多年前,管理层就提出要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这个愿望很好,也的确对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念叨起2004年前后的五朵金花行情,这应该说是沪深股市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兴起价值投资的理念。但曾几何时,人们又遗憾地发现,这样的理念已很难在市场上找到实践机会了。因为还没有等这朵时间的玫瑰开放,疾风骤雨就把它吹断打折了。现实问题是,这么多年来,市场行情起伏,热点多变,但却没有一条主线,这自然也就没有可能围绕它形成相对稳定的盈利模式。即便有了股指期货这样的金融衍生工具,但也因为受到多种制约而无从真正发挥作用。现在,市场上号称对冲操作的理财产品也不算少了,但客观上却并没有出现真正适合对冲操作的交易环境,以致所谓的对冲交易,也就变成了以赚取微小差价为目的的高频交易。显然,时下市场大大小小的机构与个人投资者,从投资理念到操作手法,其实都差不多,于是也就只能是靠天吃饭。那些操作相对成功的机构,并非有什么特殊理念,更多只是操作者的性格与手法之所然,比较适合某种投资环境而已。当人们承认了这样的现实以后,也就不由得会认同另类清盘的合理性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出现另类清盘,毕竟还是因为缺乏良好的投资环境。自股改基本完成以后,沪深股市的发展重点放在了金融创新和扩大融资规模上,在这两方面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培育正确的投资理念,形成理性投资的氛围方面,相对就做得较少了。而且,就市场建设本身而言,一方面发展速度很快,硬件上得很多,但软件却上得不多,成为明显的短板。在某种程度上,过快的发展引发了诸多的不适应,也影响到了价值投资理念的推进。也许,通过某种制度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另类清盘的出现,但是只要无法形成真正的盈利模式,股指的良性发展就仍然会受制约。显然,另类清盘留下了太多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上.海.证.券.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