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最后的救星只剩“苹果”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奥巴马最后的救星只剩“苹果”

加入日期:2011-8-18 19:31:51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陈志武:美债危机源于美国社会藏富于民
  从湖南茶陵的小山村到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大学城,经济学家陈志武在两种不同文化和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世界中切换人生。
  十年前,成为耶鲁大学教授后,陈志武开始关注曾被他尘封在记忆中的中国经济。按他自己的话说,转型中的中国是一个非常好的实验室和数据库,可谓生得逢时。
  与那些个性鲜明的经济学家相比,陈志武显得有些平淡。没有激进的言论也没有哗众取宠的批判,这位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更擅长以自己平实、贴近国情的发问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从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到贫富差距恶化的根源在哪儿,从怎样理解中国金融的逻辑到新国有化的危险在哪儿……陈志武认为,一个整天唱赞歌的人,对中国的进步没有好处。
  8月4日,在北京梅地亚会议中心央视财经频道开播两周年活动会后,针对美国债务等问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了这位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经济学家的华裔美国人。
  美债违约概率低?
  《中国经济周刊》:8月2日美国债务谈判僵局终于告一段落,你在此之前就明确表示美国国债违约的概率非常低。你如何评价目前的结果?
  陈志武:我的确在此之前多次表明,在8月2日到来之前,国会和白宫肯定会达成协议,上调国债上限,这是政治拉锯的一个必要过程。否则代表不同利益的老百姓选民会很不高兴,觉得你们怎么这么快就把我们的利益给放弃了?
  这与希腊危机中政府的表现相似,希腊总理为什么总是态度强硬地拒绝欧盟补贴方案?其实这是必要的政治姿态。他要等法国和德国的民众把反对补贴希腊的声音都释放完,等各国的总理都可以对选民有交代的时候,才能完成这个动态的博弈。
  《中国经济周刊》:在判断此次美债违约可能性的时候,你的依据是什么?
  陈志武:我做了这样一个梳理,得出了两个指标:第一个指标是从1800年到2008年这208年的时间里,西欧国家、政府处于国债违约状态的年份占这208年时间的百分比大概是多高;第二个指标是国债违约的次数,哪些国家多,哪些国家少(见表格).
  按照国债违约次数来看,希腊在过去208年里面违约5次,西班牙是最多的,违约了13次。实际上在1800年之前,特别是17世纪和18世纪,西班牙政府赖债的次数是最多的,有公债违约的传统。
  然后是奥地利7次,希腊是5次。德国的违约主要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赔款问题,二战期间,希特勒几次宣布对欠其他国家的债不再认账 .
  总的来讲,在200多年历史中,亚洲国家政府国债违约的频率次数是最少的。原因是我们根本就不想借钱花,这里有文化方面的差别,也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去借债,亚洲公债市场是直到最近的几十年才建立起来的。以前在清末的时候,在洋务运动以后我们也曾推出公债市场,但是在中国一直都不是特别的成功。
  而英国、美国、加拿大在以前的208年间没有出现过国家债务违约的状况,这个也可以成为一个预判此次美债违约不会发生的依据。
  《中国经济周刊》:此次美国债务违约除了被冠以政治绑架经济外,还有分析认为这只是短暂的、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并认为QE3(第三轮量化宽松)即将到来,你对此有何看法?
  陈志武:除非今年下半年美国经济急剧恶化,否则的话QE3到来的可能性并不太大。共和党的议员肯定会反对QE3,而奥巴马在共和党势头一路看涨的情况下,也促使他和美联储不太容易推行QE3,这种状况应该会持续到明年11月的美国大选。因此未来十几个月内推出QE3的可能性很小。
  穷政府富国民?
  《中国经济周刊》:你曾多次提到美国是一个藏富于民的国家,可否请你具体解释一下其含义?
  陈志武:这次的美债危机给很多国内的观众一种负面的影响,好像美国这么富有的国家怎么还会欠债到14万多亿美元。其实说到底,美国的社会财富都是在民间,是真正的藏富于民的社会,政府没有钱。
  举个例子来说,最近《经济学人》杂志有一篇文章讲到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美国政府目前负债累累,而账面上只有448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电子产品巨头苹果公司没有任何负债,账面上的资产高达463亿美元。这么比较起来,好像一个美国政府还不如苹果、高盛这样的公司。其实换一个角度理解,这恰恰表明了美国民间的社会很富,我们千万不要把美国民间的财富跟政府的财富混在一起来看。
  如果跟中国做一个对比的话,中国不包括土地出让金,也不包括国有企业的利润,更不包括国有企业的股权出让、买卖给财政部应该带来的一些收益,就是单说预算内的财政税收今年可能会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
  如果今年GDP在4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的话,这10万多亿元人民币的财政税收就相当于中国GDP的25%左右。那么美国联邦政府今年的财政税收大概是22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今年GDP的14.5%。
  也就是说,美国政府收到口袋里面的美国经济的收入只占美国GDP的14.5%,而中国政府预算内的财政税收是占中国GDP的25%,中间相差10%~10.5%这样一个水平。
  如果看今年的财政赤字的话,美国联邦政府大概会到GDP的12%,差不多是1.6万亿美元,中国今年的财政赤字与GDP比例大概在2%多。换句话说,如果美国政府征税的强度跟中国一样的话,美国今年的财政赤字也就是在2%~3%的水平,跟中国完全是一样的。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能否通过减税实现藏富于民?
  陈志武:实际上的可能性并不太大,但我还是要讲,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必须要把各部委要求增加税和费的冲动控制住,否则的话,藏富于民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在未来几年,中国应尽可能快地减税,把不该有的税废掉,把保留下来的税尽量降低。目前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左右,低于GDP的增长速度,而政府的税收以每年3倍于GDP的增速增长,预算内财政税收以30%的增长速度持续增长,这样的结果必然使国民收入跑到政府的口袋里,无法实现藏富于民。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应对国内高通胀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陈志武:第一是让利率继续上调,可以相对改善民营企业的环境,降低对国有企业的优待。第二把海外的投资渠道进一步打开,把投资的渠道扩大。第三把很多政府干预的政策终止掉,比如说粮食、甚至于大蒜。在我看来很难理解,居然为大蒜和猪肉的价格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这些都应该由市场来解决,有几天不吃也没关系。政府的操作越多,限制价格上涨的结果是必然把未来的供给压下去,这样未来的通胀压力又上升的更多。
  《中国经济周刊》:前不久银监会表示银行业能承受房价下跌50%,对目前政府对房价的调控效果,您有什么评价?
  陈志武:打压房价的效果很有限。原因是老百姓投资渠道太少,银行利率又太低,使老百姓的钱往其他方面转移。而股市去年低、今年低,就是房价还在涨。所以大家把投资还是放在房地产和贵金属上。除非是利率往上调,或是境外投资渠道被进一步放大,包括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港股直通车等,至少可以让比较了解金融市场的个人和企业把钱投到境外,可以缓和国内的通胀形势。
  《中国经济周刊》:对普通人来说,高通胀的时期应选择怎样的投资理财方式?
  陈志武:实际上有一点,在高通胀的时期,能够借到钱花就是最大的赢家。因为现在银行贷款的利率大概是5%~6%,但通胀率更高,你今天借到的是5年的或者是10年的固定利率的贷款,如果明年通胀上升到10%,后年通胀上升到20%,而你借贷的利率没变,等于是未来还钱的时候是还的更不值钱的钱,而今天用到的是更值钱的今天的钱。
  所以从金融投资角度来讲,高通胀的时代能够借到钱花,就赢了一大半。
  《中国经济周刊》:也有评论认为就是这种借未来的钱消费的观点导致了债务危机,你怎么看?
  陈志武:大家都说美国人对未来透支太多,靠借贷促进消费,靠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美国经济增长模式,是不是应该要终结了?应该要结束了?
  如果拿图形举例,有两条曲线: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一个曲线是代表收入水平,第二个曲线是代表消费意愿。大致上我们可以看到,对大多数人来说,年轻的时候是收入最低的时候,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收入会越来越高。而消费意愿和通过消费能得到的幸福,年轻的时候是最高的,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走下坡路。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借贷市场,债券和其他的金融产品,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缩短今天的钱和未来的钱之间的差距。未来的钱不仅仅可以去想象、预测,而且也是今天就可以花的钱。
  从本质上来说,很多的金融产品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把人们年长时候的收入转移一些到年轻的时候来花,来投资,这样一来从根本上可以缓和消费意愿这条曲线和收入曲线两者之间所隐含的矛盾。
  这就是为什么金融危机之后,不仅仅不会终结借贷促进消费、消费促进增长的这样的经济模式,而且通过这一次金融危机,使中国和很多其他的原来主要是靠投资、靠制造业来刺激经济增长的国家,也感觉到了必须要往美国的这种借贷促进消费的模式上转移,靠内生的消费需求来带动增长,而不要只指望出口市场。
  最后说一句,借贷不是拿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而是拿自己未来的钱圆自己今天的梦。(中国经济周刊)

 

  史玉柱:增持民生银行是长线投资
  巨人网络董事长兼CEO史玉柱昨晚在微博称,增持民生银行(600016)是长线投资,不是短期投机,因此股价下跌影响不大。
  史玉柱说:巨人投资部门,7.17至8.17不能增持民生银行。期间股价大跌,账面浮亏,被不少分析师和网民嘲笑没眼光。我暗自窃喜,若干年后熬到民生每股盈利2元多、每股净资产12元,巨人如果部分减持,他们就不好骂我黑心没道德了;中国投机思维的分析师和股民有点偏多,资本市场需要多些长线投资者。我大言不惭吧?
  两天前,史玉柱曾在微博说,巨人管理层将全力以赴做主业,其他领域投资不看不听不投。
  从史玉柱文中提到开始增持的7月17日开始,民生银行一度下跌超过13%,但近日银行股回暖,民生银行的股价重新回到5.8元附近。(证券时报)

 

  石述思:奥巴马最后的救星只剩苹果
  2008年11月6日,奥巴马在胜选演说中激情四溢地忽悠美国人民:YES,WE CAN.是的,我们可以。
  这句使全世界备受鼓舞的名言涉嫌抄袭中移动的广告我能。
  中移动有垄断罩着,至今仍在一路高歌猛进,从能走向更能,但奥巴马显然已经走到了CANT的末路穷途。
  在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破产后,这个负债累累的世界第一强国上调了政府债务上限,终点回到起点继续通过滥发美元绑架世界。
  北京时间8月6日,标准普尔宣布史上首次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旋即在全球引发股灾。作为老美最大债权国,祖国损失惨重,不仅持有的美债损失数千亿,A股市值在黑色星期一一天蒸发1万亿。
  除非出现奇迹,奥巴马在2012年大选连任的可能微乎其微。
  其实比坐收渔利的共和党人更适合担任下届总统的是苹果公司掌门人乔布斯如果他身体状况允许并愿意的话。相对于靠一系列收效甚微的货币政策振兴美国的奥巴马,他领导的企业却在清晰地描绘出这个国家冲出低谷的靠谱路径,孤独而绚丽。
  靠着iPad和iPhone创造的全球销售传奇,苹果公司市值目前已超过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而且截至2011年6月25日,苹果现金及有价证券达到762亿美元,而美国财政部截至7月27日的总运作现金余额仅为737.7亿美元。必须说明的是:前者是零负债,后者实际已经破产。
  无论一个国家曾经多么强悍,要想保证经济健康快速行进,必须依赖实体经济的强力驱动,而不是靠政府投资、滥发钞票、欠债和打贸易战。
  奥巴马的个人成就目前有二:一是备受争议的诺贝尔和平奖,二是击毙拉登美国为此共花了2万亿美元。都与经济振兴无关。
  所幸还有苹果为这个GDP占世界五分之一的国家留住最后的颜面。
  它其实是美国核心竞争力的象征:完美的创新文化、立足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领先,全球代工下的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伴随着移动互联的狂飙突进,立足全球消费升级的内在需求,苹果靠一个个充满魔力的产品超越了所有资本投机的神话,引领着当代工业的潮流,为实体经济赢得了尊严。
  相对于美国政府立足主权货币地位的制高点,无耻地滥发货币水漫金山,加剧全球通胀,崛起于市场的苹果更多地点燃起世界经济重振的希望。
  但奥巴马已经将自己逼至墙角货币刺激政策的错误航向已经使其无法为实体经济复注入真正动力,巨额债务只能迫使其放弃靠投资、消费、外贸拉动经济前行的正确路径,只能赖账,只能量化增发下去所谓拆东墙补西墙。
  因此,苹果其实对中国更有启迪价值。
  目前,尽管中国经济面临增速放缓、通胀压力居高不下的严峻挑战,但经济增长依旧全球瞩目。上半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6%。同时,中国依然是海外投资者看好的市场,外商直接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热度不减。
  在美国持续低迷的背景下,西方国家对中国再度扮演救世主充满期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政府投资主导了中国经济振兴,大量基本建设项目上马,短期效益明显,但也留下巨大隐患:重复建设严重,边际效益下降,国进民退加剧,垄断势力抬头,市场进程受阻,实体持续低迷。尤其是面临着巨大银行坏账风险,结合流动性泛滥持续升级,再重复老路只会将中国经济拖向滞胀深渊。
  回归实体已经时不我待。
  而苹果是最好的老师。
  当前,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等新兴产业尽管在技术上尚未成熟,但市场潜能无限,为整个中国完成产业升级转型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而缺乏国际金融话语权、大宗商品定价权,用工成本上扬也在逼使靠代工、山寨起家的中国制造迈向原创时代。
  相对于捉襟见肘的美国,祖国最大的优势是不差钱。与其继续持有让自己持续倒霉的美国国债,不如将这笔银子用于激励科技创新和实体升级。前提是进行深彻的体制变革推动法治市场经济的进程,为民营经济赋予真正的国民待遇,对市场创新主体提供充分的政策资金支持。
  美国正是具备这个基础,即使犯下一系列错误,还是诞生了辉煌的苹果。


  曹中铭:券商理财产品清盘潮来临
  A股市场向来潮起潮涌,不仅表现在股指的涨涨跌跌上,同样表现在相关事件的发生上。如继新股次新股破发潮、业绩快速变脸潮、新基金发行潮、券商人员跳槽潮之后,上市公司高管离职套现潮、国有股减持潮等又纷纷鱼贯而出。近期,关于券商理财产品是否会迎来清盘潮又引起市场的关注。
  今年8月2日,华泰证券推出的理财产品紫金智富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遭遇清盘,这也是首只未到期就不得不清算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去年7月8日才成立的该产品,因为在今年的6月29日至7月29日期间,资产净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亿元人民币,根据合同和有关规定,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而更值得关注的是,截至清盘日,该产品的客户资产被打了五折,也意味着其投资者亏损严重。
  华泰紫金智富虽然不幸成为首家遭遇清盘的券商理财产品,但绝对不会是最后一家,其后继有人的局面似乎早已注定。统计数据显示,在目前的228只集合理财计划中,中银国际中国红新股增强1号和国泰君安央企50的资产规模少于1亿元。而根据 《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如果产品的客户少于2人,或者连续20个交易日计划资产净值低于1亿元,集合计划应当终止。因此,这两款券商理财产品亦面临着清盘的危险。
  在券商的传统业务中,经纪、自营、投行是其三大主营业务。正是由于盈利模式的局限性,国内券商普遍存在靠天吃饭的困境。行情来了,券商也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一旦熊市来临,券商的生存也将面临考验,特别是在大熊市阶段更是如此。当年众多券商甚至包括大牌券商被关闭、托管、撤销等,其实主要是由于券商间竞争激烈、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的背景下,某些券商铤而走险所造成的恶果。而拓展券商的生存方式与盈利手段,一直是监管部门的愿望之一。券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推出,一方面是市场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券商扩大盈利点的需要。
  应该说,自《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施行后,券商集合资产业务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如从管理规模来看,2005年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规模为132.1亿元,2010年为1352.5亿元;而从首发规模来看,2005年新发产品份额为139.5亿份,去年全年新发产品份额为782.2亿份。无论是从管理规模上还是首发规模上,显然均不可同日而语。更重要的是,理财产品也为某些券商的业绩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如基金一样,券商亦通过新发产品来抢占市场份额。从券商本身的发展来看,这当然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产品发出去了,规模也扩大了,共管理的净值是否也能获得增长?如果只顾规模增长,而不重视净值上的表现,那么,投资者的用脚投票,将是最终的结局。
  事实上,华泰紫金智富遭遇的清盘之痛,即与其净值表现不佳有关。目前市场上规模在2亿元以下的券商理财产品超过10只,这些产品如果不能为投资者好好地理财,等待他们的,恐怕是类似华泰紫金智富的命运。而华泰紫金智富的清盘也说明,良好的业绩与净值表现,才是券商理财产品在市场中唯一的生存法则。(每.日.经.济.新.闻)

 

  谢国忠拒评统计局数据 老百姓普遍认为通胀很严重
  2011年8月9日,北京,菜市场的摊贩。2011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8%。
  月月走高的CPI,继6月破6之后,市场人士原本预期的拐点失约未至,相反,7月悍然创下了37个月以来的新高,同比上涨6.5%。通胀高企的情势与预期的不乐观,更强化了居民收入增长不力的痛感。提升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尤显迫切。
  8月15日早晨,周满涛在超市买了一包排骨、一瓶麻油、一小袋杂粮、一瓶洗衣液和几把牙刷,就这点东西,要150块钱,物价涨得厉害啊!
  月月攀升的CPI,让栖身于上海浦东新区临沂新村的周满涛颇多牢骚。周满涛退休前长期从事化工实验数据统计工作,对数据极为敏感。退休后,我开始天天记录家里的日常开销。今年初,每月消费约1000元左右;现在是1500元,涨了50%!
  周满涛的焦虑与不安有官方数据的支撑。持续走高的CPI,继6月破6之后,在7月创下37个月以来的新高。国家统计局8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CPI同比上涨6.5%。其中,城市上涨6.2%,农村上涨7.1%;食品价格上涨14.8%,非食品价格上涨2.9%;消费品价格上涨7.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7%。
  猪肉领涨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猪肉、蛋、水产品价格继续上涨,是价格总水平环比明显上升主因。同比看,7月份翘尾影响约为3.3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但受环比明显攀升影响,新涨价因素达3.2个百分点,接近翘尾影响因素,导致同比涨幅较高。
  食品、猪肉价格是此轮CPI上涨的主要推手。在6.5%的涨幅中,食品类价格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38个百分点;其中,猪肉同比增幅为56.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4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也达7.7%,不过涨幅有所回落,比上月缩小3.7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肉价刚有企稳迹象,食用油、鸡蛋等食品价格立即接棒,涨幅明显。7月数据显示,鸡蛋价格上涨19.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5个百分点。
  7月份CPI创新高,从整体来看,食品价格的推动非常大,猪肉起了引领作用,同比增长50%以上。非食品价格并未上涨多少。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歧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石磊持相同观点。在石磊看来,除食品价格推动作用外,工业消费品价格上升也会推高CPI。据国家统计局报告,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5%,环比与上月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1.0%,环比上涨0.1%。CPI是最终产品价格,受中间投入品价格影响。中间投入品价格高,尤其是能源产品、资源产品、农产品价格上升,一方面表现为PPI走高,另一方面又推高CPI。
  加上通胀预期还很强。社会上有大量的流动性,无法短期释放。股市低迷,不能分流社会资金,资金更多地就在市场上表现为购买力,名义的购买力表现为通货膨胀。总而言之,构成CPI的主要价格因素并无实质性消解,加上通胀预期进一步恶化,使CPI继续走高。石磊称。
  石磊认为,房价尤其是一线城市一手房价格没有实质性下跌,也会导致进入CPI权重计算的房价因素推高CPI。
  独立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则拒绝对统计局的数字置评。这个数字不准确。谈这个没有意义。通胀很严重,这是老百姓普遍认为的事实。周满涛对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同样存疑。在他的感觉中,涨价的不仅仅是猪肉,什么都涨了,不再像有些专家说的是结构性通胀,是全面通胀。
  事实上,构成CPI的8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继6月全数上涨后,7月继续呈现全数上涨态势。应该说是物价已经全面上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告诉时代周报。
  拐点将至?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价格运行拐点特征明显,预计下半年我国食品类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稳中略有波动的态势,但由于翘尾因素快速下降,预计后期价格总水平同比将有所回落。
  发改委称,支撑其拐点说的理由是:近期国际市场原油、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大宗商品环比价格大幅回落,国际市场输入性通胀压力明显减弱。翘尾影响后几个月降速较快,而新涨价因素也将明显低于翘尾因素。另外,从周期性波动规律看,此轮物价上涨已将近拐点。新世纪研报以来的两次较为明显的价格上涨,CPI上涨周期分别为27和24个月。到今年7月份,CPI上涨已持续25个月,从周期性波动规律看,价格运行已接近拐点。
  拐点已到,8月份CPI数据会下跌。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猪肉价格7月份到了高峰,而猪肉价格循环周期为6-8个月,猪肉价格下滑时间已到。另外,翘尾因素8月份就已消失。
  但石磊并不认同此说,CPI仍将在高位上稳定运行一段时间,才会有小幅下滑。第三季度的CPI即使有小幅下降,也可能只是内部结构上的变动,总量上升不可能短时间内解决。
  对猪肉价格已届峰值的说法,石磊认为也不可靠,1994年国家就开始调整猪价,2004、2008年,国家通过给农民养猪补贴来稳定猪价。通过补贴来稳定市场供求关系的政策,不可能真正抑制猪价。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农民并不会因为有补贴就会养猪,因为养猪的固定成本较高。真正要稳定猪的存栏数,得靠规模化养殖。但随着饲料的上涨,生猪已不可能再回到以前的价格,这就决定了将来只能追求猪价稳定,而不是下跌。
  至于翘尾因素影响减弱之说,石磊认为可成立。三季度就消失了,如果仍然表现出较高的CPI水平,是正常的经济因素,而不是翘尾因素。根据他的判断,已经形成的诸多涨价因素,通过时间的延续、市场的自发调整、公共政策的调整几方面共同作用,会逐步有所减缓,但整个十二五之间,要想把CPI降到5.5%,几乎不可能。
  对于发改委的周期论,赵锡军认为有一定道理,但前提是必须有相似环境和动因。金融危机前后,货币基础和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2007年M2余额是50万亿左右,而现在是77万亿。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历史会重现。
  下半年翘尾因素会有所下降,从输入性通胀因素来看,这一轮国际投机炒作也可能已到顶,大宗商品价格会下降。另外,秋天是农产品收获季节,市场心理会认为供应量上升,加上货币政策越收越紧,游资炒作可能性缩小。种种因素综合作用,可能会带来CPI的拐点,但宏观调控部门要有科学判断,不可掉以轻心。赵锡军判断。
  收入落后GDP
  在CPI狂奔的情势下,好消息也接踵而至。各省区市半年报的全部公布后,居民收入增长情况随之出炉:上半年29个省区市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10%,31个省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悉数跑赢CPI。
  但此说引发民众质疑。我的退休工资今年加了10%,但物价月月在涨,怎么跑得赢CPI?周满涛抱怨。
  如果收入增速跑赢CPI,说明我们实际收入水平上升,但不是这么回事。有人提出,把名义上的收入增速减去CPI数据,就得出收入的实际增长率。事实上,货币收入是存量概念,通货膨胀是流量概念,两者不能简单做减法。石磊说。
  事实上,居民收入增速与GDP增速,是可以挂钩比较的。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要和GDP同步。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国民经济增长9.6%,而城镇居民收入仅增长7.6%,相差2个百分点。十二五开局之年的上半年就差了两个百分点,未能按预期实现同步增长。
  数据还显示,今年上半年GDP为20.44万亿元,名义增长18.28%。同期全国税收收入5.0028万亿,名义增长29.6%。企业利润增长27.9%。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1元,同比增长13.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706元,同比增长20.4%。
  GDP如果从收入法核算,可分为政府收入、居民收入和企业收入。由上半年数据可看出,政府税收收入和企业利润收入增速,远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在此消彼长的三者关系中,这一数据难免引发对于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隐忧。
  居民实际收入增速在今年上半年跑输GDP,这说明要达成十二五关于两个同步的目标有一定难度。但中央定了这个方向,从五年期来看肯定要逐步落实,会采取各种措施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减税应是其中措施之一;同时,也要着力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等。苏海南表示。
  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群义则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一般来说,居民收入增速和GDP增速应该差不多,在某个时间节点中这个或那个高一点,问题都不大。从长期来看,如果GDP组成部分中某部分的增速和总体增速有一定差距,就说明其它部分的份额太大。我个人感觉是,十二五开局以来,从上到下都是要把收入提高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长期来看,二者应能同步。但这肯定会有一个过程,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实现,当然这些措施已逐渐在实施,包括个人所得税改革等。要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还是要下一番功夫。
  CPI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最直接,而对政府税收、企业利润的影响相对间接一些。劳动报酬占GDP比重,要不断提高,另外两块让一些,是大趋势。孙群义表示。(时代周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