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员称中国1年期央票发行收益率上升 料损股市
交易员透露,中国央行今日发行的1年期央票的发行收益率上升;消息或加大市场对加息的预期,料损股市人气。上证综指最新跌0.02%,报2626.22点。
据参与投标的交易员透露,中国央行周二上午发行的人民币50亿元1年期央票参考收益率上升8.58个基点至3.5840%,此前连续7周保持在3.4982%。
一位驻深圳的券商固定收益分析师称,央行主动上调央票发行利率,引导利率上行的意图比较明显,并且在目前一二级市场央票利率已比较接近的情况下,此举的加息信号较为明显。(道琼斯)
央行连续四周净投放1650亿 资金面现少有平静
7月中旬以来,在公开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连续四周净投放,累计向市场注入了1650亿元的资金,其中过去一周净投放700亿元,接近上月净投放量总额。
受央行资金维稳影响,此前市场资金紧张形势大为改观,资金面继续保持了相对宽松,1天和7天利率稳定在3%左右水平,回落至前期低点。分析人士认为,从最近的国内外局势来看,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的可能性非常大。
上周累计回笼1220亿元
上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高达1920亿元,为近期高峰,央行加大了操作力度。据央行网站披露,上周二,央行发行了20亿元1年期央票,并开展了830亿元28天正回购操作,当日回笼资金850亿元。
周四,央行发行了70亿元3个月央票,中标价格为99.24元,发行利率连续六周持平于3.0801%。与此同时,91天期正回购得到重启,操作量为300亿元,中标利率3.08%,同样保持稳定。
至此,上周累计回笼资金1220亿元,规模显著提升。此外,当前公开市场操作中主要的两档央票皆已摆脱地量格局,两档正回购也相继恢复操作。
受此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告别了上月的紧张态势,继续保持相对宽松。8月15日,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shibor整体仍在低位徘徊,其中隔夜利率上升5.50个基点,报2.8492%;7天利率上升15.50个基点,报3.2375%;2周利率下跌37.58个基点,报3.2367%;1个月利率跌11.35个基点,报4.8707%。
政策面担忧情绪继续释放
对于下一阶段的政策走势,央行在上周五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要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审慎管理等工具组合,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从顺序来看,加息处于第一位,提准已被放在第四位。
同日出炉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信贷增长进一步向常态回归,为央行上述表态作出了注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77.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51.90万亿元,同比增长16.6%,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
华泰联合证券固定收益部认为,货币政策目前已经进入观察期,短期内央行可能避免采取诸如利率、准备金率之类的激烈手段,公开市场操作仍将是央行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的主要手段。
招商银行(11.99,0.37,3.18%)分析师刘俊郁表示,在政策预期缓和的情况下,未来市场走势的不确定性依然在资金面上。除非银行超储率出现实质性上升,否则资金面波动还将延续,债市反复波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央行15日下午宣布,将于今日发行50亿元1年期央票。据统计,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为890亿元,较上周减少1030亿元。(.第.一.财.经.日.报 .董.云.峰)
央票利差收窄 公开市场净投放或难持续
进入8月,随着现券收益率回调,央票一二级市场利差收窄,为公开市场恢复正常操作铺平道路。继上周摆脱地量发行之后,本周1年期央票发行量进一步增至50亿元。分析人士表示,货币政策可能步入观察期,央行调控有转而倚重公开市场操作的倾向。考虑到搬运资金需要,未来公开市场操作将保持适度回笼力度,前期净投放局面或难以持续。
自7月下旬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已连续四周净投放货币。在前期资金紧张背景下,净投放既是央行主动回补流动性的体现,更是公开市场需求萎靡、央票发行不畅的结果。在7月央票利差拉大的过程中,可明显看到央票发行量持续下滑。7月中下旬,市场资金面再度紧绷,在资金利率上浮牵引下,银行间市场3月期与1年期央票收益率双双走高。因央票发行利率保持稳定,其与二级市场利率的倒挂幅度被明显拉大,致使一级市场央票需求不断萎缩。数据显示,在7月中旬时,3月期央票发行规模一度达460亿元,1年期品种最高曾发行110亿元。到7月底,3月期和1年期央票发行量已相继萎缩至10亿元,28天、91天正回购双双停发。
进入8月,伴随资金面迅速回暖,央票现券收益率转而下行。尽管发行利率继续稳定,但在市场利率回调过程中,央票利率倒挂状况得到修复,交易商需求开始复苏。到8月15日,3月期、1年期央票利差已分别缩小至12BP和10BP,一级市场央票发行量稳步放大。1年期、3月期央票9日发行量相继增至20亿元和70亿元。据央行网站消息,央行16日发行50亿元1年期央票,发行量较上周进一步放大。
目前,鉴于通胀触顶回落与经济增速下滑预期,市场预计货币政策可能由持续收紧逐渐转为稳健。公开市场重振操作能力,为央行调控流动性提供有效替代手段,未来公开市场操作将在流动性管理中发挥更重要作用。考虑到四季度到期资金少,当前央行依然有必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搬运资金。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央行将保持适当的回笼力度,公开市场存在间断性净回笼可能。
据统计,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为890亿元,较上周的1920亿元大幅下降。上周公开市场回笼1220亿元,如果回笼力度继续加码,本周公开市场转向净回笼的概率不小。(.中.证.网 .张.勤.峰)
陶冬:加息仍难避免
下半年,决策层可能从“三农”及中小企业开始,对个别领域定向“放水”,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取向,暂时不会出现根本性地改变。
随着6月份中国新增贷款6339亿元,超过上月的5516亿元,也好过预期的5500亿元,加上市场对通货膨胀见顶的预期,中国的货币政策由紧转松的呼声越来越高。
必须看到,尽管信贷数字有所反弹,整体贷款数量仍处于低位。中国人民银行为2011年设定的全年信贷额度为70000~75000亿元,以四个季度分别占总贷款额度30%、30%、20%、20%计算,今年五六月份的贷款已经落后于全年的计划进程,换言之,实际贷款数额甚至低过政府所允许的范围。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激进地上调存款准备率,将银行的大量流动性锁进央行准备金账户,面对贷款需求,银行有心无力。更重要的是,银根紧缩迫使银行收缩战线,边缘客户首先遭殃,触发沿海地区中小企业“钱荒”,加速了经济的下滑趋势。银根过紧,显然已经开始影响经济表现。
但是货币政策未必会很快放松。首先,通胀见顶后未必有大的回落。以目前的粮食收成、猪肉供应、工资调升、租金上涨看,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否见顶也是未知数。假定下半年CPI年增率为5%,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目前为3.5%,则实际利率为-1.5%,加息估计仍难避免。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实际利率平均为0.7%;在过去的十年中,实际利率为0.5%。长期的负利率,势必造成资产泡沫和产业空洞化。
其次,房市形势并不明朗。北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抑制住大城市房价的投机炒作,中小城市房价仍升多降少。此时宣布货币政策转向,肯定给房市投机打上强心针,相信此非北京所愿意见到的。
然而增长风险已经上升,中小企业的资金链状况已经接近“红色警戒”,相信信贷结构的微调,很可能会发生,“定向宽松”应该是下半年货币政策的一个看点。从“三农”及中小企业开始,决策层开始对个别领域定向“放水”,为总体经济中最弱的环节减压。同时重开地方政府的集资渠道,为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方基建项目筹款,为部分面临财政困境的地方政府输血。如果经济进一步恶化,“宽松”点还可以增加。
不过整体的货币环境正常化,还会继续下去。目前的利率水平,尚大幅低于雷曼兄弟危机前的正常水平,炒作盛行、热钱横流的局面仍未改观。这就决定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取向,暂时不会出现根本性的改变。在存款准备金率接近商业银行可承受的上限之时,也许利率工具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以此观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可能维持数年的偏低增长期。弱增长期的背后,是信贷弱周期、房市弱周期、出口弱周期、中小企业弱周期。中国在此弱周期中,将面临两大结构性转变:出口拉动型增长模式必须改变,信贷催生式增长模式必须改变。
对于经济增长减速,其实决策者不是没有心理准备。经济转型中,在不影响社会安定、金融稳定的前提下,牺牲一点增速,也无可厚非。不过笔者看来,整个社会对转型的艰巨性认识不足,对经济进入弱周期所产生的后果估计不足,对可能需要的反周期措施准备不足。
不要预言通胀何时见顶、增长何时见底、货币政策如何转向、房价有无反弹,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中期的弱周期。通胀见顶后未必回落,增长见底后也难反弹,货币政策的决策难度越来越大,银行信贷“去”中介,民间实业投资持续萎靡。(商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