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嘉股份已经在上交所挂牌交易了14年之久。 width=350 height=403> |
自1997年6月上市伊始,
禾嘉股份已经在上交所挂牌交易了14年之久。
在这14年间,
禾嘉股份仅仅是上市的前5年间实现过分红派现和送转股本的分配,其中1997年上市当年年度实施每10股转增7股派0.47元,
此后唯一的一次分红出现在2000年年度每10股派0.5元,在2001年中期和2002年分别出现过10转增5股和10送2股转增3股。
从2003年开始至今的8年间,
禾嘉股份没有实施过任何派现和送转股本的分配;这和公司的业绩走势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
禾嘉股份上市的前5年中,公司营业收入基本能够保持稳步增长,净利润在上市次年达到顶峰4200余万元之后就开始呈现下滑态势,不过在2002年之前依然能够勉强维持在1600万元以上。
主营业务高科技农业的不景气,再加上屡屡遭遇的自然灾害,使得
禾嘉股份将希望押宝在试图担纲转型重任的高压阀门之上;然而未能成功中标西气东输项目之后,
禾嘉股份的高压阀门在2003年也开始逐渐走下坡路,当年该业务主营收入缩水一半的同时净利润从上年的1677.38万元一举下滑至338.3万元。
这迫使大股东禾嘉集团不得不将承载高压阀门业务的自贡高压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转出,当然置换出去的还包括价值1亿元左右的13项应收账款。
值得一提的是,
禾嘉股份似乎在一直不停地催生着需要置换出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2002年两笔帐务通过土地的方式完成清偿,2004年价值1亿元的应收帐款被置换进禾嘉集团,2008年公司控股子公司禾嘉种业账面约7300万元应收款再次被集团用一块3000平方的土地置出,该土地在两年之后再次由大股东掏现金买回手中。
虽然频繁进行资产置换,但
禾嘉股份的业绩并不如人意,2004年和2005年连续亏损之后被迫披星戴帽,2006年凭借着主营业务贡献的不足200万元的净利润成功摘帽;2007年虽然录得272万元净利润,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依然亏损700余万元;2008年公司再次巨亏5649万元,这和2005年的亏损合计超过1.2亿元;而
禾嘉股份上市14年来除却这两年其他12年合计仅仅赚得了1.63亿元而已。
A股市场中早期上市公司身上常见的每2-3年必然出现一次巨额亏损的现象不可避免出现在
禾嘉股份身上。
或许,如果没有股权分置改革,那些作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们只能够通过寻求卖壳的方式来解决那些难以为继的上市公司的命运。
但股改之后获取的流通权使得大股东看到了曙光,二级市场减持套现的巨大诱惑鼓励着他们通过各种方式维系着上市公司不死不活的状态,这或许正是禾嘉集团不断选择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为
禾嘉股份寻找出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应当承认,发生这样的情形并非一定会导致上市公司最终走向业绩变脸的征途。
例如
禾嘉股份在2004年置入的汽车配件业务,虽然在置入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瑕疵,但从中成汽配注入上市公司之后的业绩表现来看,除却2007年大幅计提2050万元落得243万元微弱盈利之外,其他年份净利润基本维持在1000-3000万元之间,这为
禾嘉股份2006年摘帽和2009年避免ST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惜的是,在选择放弃了阀门资产之后,禾嘉集团在2007年重新突发奇想将其手中的阀门业务再次改头换面注入上市公司,然而新公司飞球集团并不具备生产和销售阀门的资质使得大股东弄巧成拙,最终不得不重新处理昔日剥离出上市公司的自贡高压和飞球集团之间的关系。
(责任编辑:sohustock)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