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货币增速创6年新低 信贷投放或定向宽松
7月新增贷款不足5000亿 创年内新低
央行:继续把稳物价作为调控首要任务
央行:物价形势仍不乐观 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
央行再度定调 人民币快速升值不可取
央行:有利于稳定物价的因素正在增加
货币收缩明显 利率存准率近期难动
央行向市场发出的稳定通胀预期信号
从紧货币政策拐点隐现 欧美债务危机将接踵袭来
国库现金理财对冲货币政策效果 财政部央行起争议
货币增速创6年新低 信贷投放或定向宽松
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货币政策的紧缩效果已充分显现。据央行昨日公布的统计数据,7月份广义货币(M2)增速创下2005年5月以来的新低,狭义货币(M1)增速也创下自2009年2月份以来的新低。
央行数据显示,7月末,M2余额77.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和2.9个百分点;M1余额27.06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5和11.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4.52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当月净投放现金705亿元,同比多投放67亿元。
对于货币增速的快速回落,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鄂永健分析称,M2增速创6年新低,表明前期紧缩政策的效果正加快显现,当前流动性明显偏紧;M1增速下降幅度较大除与季初存款减少有关外,也与股市低迷有关。
据央行公布的数据,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26亿元,同比少增252亿元。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速16.6%,较6月份的16.9%继续放缓,也延续了3月以来贷款增速放缓的趋势,这一数据符合业内此前的预期。
7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6687亿元,同比少增8166亿元。7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79.57万亿元,同比增长16.1%。人民币存款余额77.97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3和2.2个百分点。
鄂永健认为,年内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将持续受到限制,同时信贷需求可能局部有所放缓。但考虑到经济增速放缓和外围经济有较大不确定性,在总体信贷紧缩继续的情况下,信贷投放有可能向三农、中小企业、保障房等领域定向放松。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如果通胀压力在接下来几个月有比较明显的缓解,同期的货币政策或采取定向宽松方式,即对三农、中小企业、保障房等领域给予融资政策倾斜。宏观调控的收紧力度将减弱,节奏适度放缓。但是除非经济出现大幅滑坡或者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环比明显下降,货币政策不会显著放松。
在具体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上,鄂永健预计公开市场操作将是下一阶段的主要政策工具,回笼力度将进一步有所减弱,以保持相对宽裕的流动性;同时,信贷投放向特定领域放松的可能性也较大。近日人民币对美元升幅加快,汇率弹性将会增强,相对而言,除非有进一步的负面信息,准备金率和利率不会轻易使用。
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则指出,中国的货币市场利率目前已降至2010年6月份以来的最低点,暗示货币状况可能已经有所放松。预计当局会在今年余下时间保持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不变。但如果海外局势恶化,相信采取的第一个政策行动将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证.券.时.报)
7月新增贷款不足5000亿 创年内新低
央行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4926亿元,创下今年以来的新低。这一数据明显低于市场此前预期的5500亿元。
记者注意到,7月份的新增信贷也是2010年1月份以来的次低。究其原因,一方面,今年前7个月央行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实施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大量回收银行间的流行性,制约了银行进一步放贷的能力。另一方面,交行金研中心指出,贷款新规实施降低了银行体系存款创造能力,银行存款增长受限,这也导致了银行信贷投放能力的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某国有银行人士告诉记者,从7月份放贷的过程中可以感觉到,企业贷款的动力明显不足。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外围环境的影响,另一个是国内生产成本、资金成本都在上升,影响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交行金研中心也指出,7月份票据融资持续增加且增幅扩大可能表明局部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正在放缓。
对于今年接下来几个月的信贷趋势,光大银行宏观策略分析师盛宏清认为,7、8月份可能是贷款的转折点,下半年新增贷款的量还会收缩。交行也预计,年内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将持续受到限制,同时信贷需求可能局部有所放缓。但考虑到经济增速放缓和外围经济有较大不确定性,在总体信贷紧缩继续的情况下,信贷投放有可能向三农、中小企业、保障房等领域定向放松。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预计年内月均新增贷款在5000亿元左右,全年新增贷款7万亿-7.3万亿元。
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下一阶段要根据宏观形势变化及银行体系稳健性状况等进行适度调整,继续实施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引导并激励金融机构自我保持稳健和调整信贷投放,提升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当月居民户存款减少了6687亿元,其中居民户和企业存款都出现明显的流出银行的迹象。盛宏清认为,7月份是企业纳税的高峰期,因此企业存款账户里的资金流出,而财政存款增加得较为明显。数据显示,7月份企业存款减少4057亿元,而财政存款增加4592亿元。
中金公司也指出,受7月纳税旺季的影响,存款从私人部门转移到政府部门。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等表外业务在6 月监管加强和年中审查的影响下纷纷回表,但7 月出现反弹,导致银行部分表内业务重新转至表外,使得存款增长下降。(上证)
央行:继续把稳物价作为调控首要任务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发布的2011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下一阶段要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加强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观察和分析,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提高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巩固前期调控成果,科学评估判断政策的当期和预期效果,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
报告称,要合理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审慎管理等多种政策工具组合,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把好流动性总闸门。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合理安排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促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央行特别强调,应合理运用利率等价格调控手段,调节资金需求和投资储蓄行为,管理通胀预期。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结合起来,根据宏观形势变化及银行体系稳健性状况等进行适度调整,继续实施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引导并激励金融机构自我保持稳健和调整信贷投放,提升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对社会融资总量的监测与调节,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
在优化信贷结构方面,央行要求引导金融机构把握好贷款投放进度和节奏,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资金支持。在保持必要总量调控力度的同时,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三农和中小企业,做好就业、助学、扶贫等金融服务。按照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改进和完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科技自主创新以及农田水利建设等的金融支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央行提出,继续加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利率定价机制建设,积极探索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有效途径。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证.券.时.报)
央行:物价形势仍不乐观 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12日发布的《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物价形势仍不乐观。下一阶段要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报告称,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效应逐步显现,当前总需求总体较为稳定,货币信贷增速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保持回落态势,货币条件向常态回归,加之全球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近期相对平稳,有利于价格稳定的因素增多。但也要看到,稳定物价的基础还不牢固,形势并不乐观。目前受政策调控影响经济总体较为平稳,但仍处在较快增长水平,且内在扩张和膨胀的压力依然较大。需要宏观政策继续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对于下阶段的货币政策,报告表述与央行年中分支行行长座谈会表述基本一致:一是合理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审慎管理等多种政策工具组合,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把好流动性总闸门。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合理安排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促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合理运用利率等价格调控手段,调节资金需求和投资储蓄行为,管理通胀预期。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结合起来,根据宏观形势变化及银行体系稳健性状况等进行适度调整,继续实施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引导并激励金融机构自我保持稳健和调整信贷投放,提升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对社会融资总量的监测与调节,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
央行还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继续加强金融市场
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利率定价机制建设,积极探索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有效途径。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报告还显示,6月末,货币乘数为3.84,比3月末和上年末分别低0.10和0.08.6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0.8%。其中,农村信用社为2.9%。(.中.国.证.券.报)
央行再度定调 人民币快速升值不可取
中国央行最新表示,央行将继续合理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组合,将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极度宽松的国际货币条件短期内难以改变,大量资金仍可能流向新兴经济体。未来央行将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中国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近日人民币汇率大幅上涨主要是受美国主权评级下调影响,人民币兑美元还是一个大的升值趋势,考虑各方各面的因素,这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他并表示,人民币渐进升值的原因之一考虑到升值对中国外贸企业造成影响。
周五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定在报6.3972,连续3个交易日创汇改来新高,较周四的6.3991更低,中间价近3日累计升幅约为0.57%,但中间价升幅收窄,投资者盘中观望情绪也有所增加,预期人民币处于总体升值趋势之中。
一方面,由于欧美经济整体继续受债务危机制约,短期表现差强人意,而中国经济虽然也出现增速放缓迹象,但整体表现依然较强。另一方面,中国近期贸易顺差依然较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减,短期人民币或整体维持较强走势。但如果美国经济再度出现大幅滑坡,不排除市场避险情绪高涨,从而推高美元,人民币也不排除贬值的可能。
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表示,尽管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但中国将坚持渐进稳定的汇率改革,并继续调整经济以提振国内消费;中国将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继续国内经济改革。
对美贸易顺差过大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
美国商务部周四(8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在2011年上半年增近12%,这很可能刺激美国国会对中国汇率政策施压。
截止6月底,美国对华贸易赤字总额达到1,334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194亿美元。尽管美中双方政府再三承诺要保证贸易平衡,仅6月份单月对华贸易赤字即达到267亿美元,为2010年9月至今最大的一次也是有史以来第5大的赤字水平。
许多美国国会议员和制造商谴责中国不公平的贸易保护是造成巨大赤字的原因。他们控诉中国有意降低货币价值,以此给其公司和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建立巨大的价格优势。
美国制造业联盟执行董事保罗称,打击不平等的贸易保护,包括货币操纵,是当前的首要职责。然而并没有被参议院或众议院明确指示其立法优先权。但亦有分析师指出,国会的施压效果或将十分短暂。
人民币走强对中国经济整体积极
总体上看人民币仍将延续强势地位,因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将维持较长时间,不排除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启动的可能,主要货币或出现贬值,支撑人民币延续强势地位。
同时,人民币汇率走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体积极,不会对出口构成大的冲击,短期有利于控通胀,中长期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美元在中期呈走贬趋势,但由于欧债问题悬而未决,资本出于避险的考量很可能推动美元出现阶段性反弹甚至强劲反弹,因此未来人民币出现阶段性贬值也是可能的。未来人民币或将呈现双向波动、弹性增强的特征。
央行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达到31,974.91亿美元。国家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副司长王春英周五(8月12日)表示,从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可以看出,目前资金流入压力很大,下半年重点工作之一仍是打击违规资金和跨境套利资金的流入。
王春英表示,2009和2010年中国经常账户差额与GDP的比值为5.2%,将这一比值保持在均衡水平,是中国结构调整的方向。去年的首尔G20会议上,美国财长盖特纳曾提出,各主要经济体应将经常项目顺差或逆差控制在占GDP4%以内。
王春英称,当前出口难是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等原因造成,出口企业并不愁订单,愁的是利润,应对的方法是:慎接单,缓接单,接短单。同时,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的方法,第一是提高效率,然后是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值,打造品牌以及出口国别多样化等。希望进出口交易较多的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内外汇市场锁定外汇风险。(.世.华.财.讯)
央行:有利于稳定物价的因素正在增加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发布的2011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货币条件向常态回归,加之全球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近期相对平稳,有利于价格稳定的因素增多。但也要看到,稳定物价的基础还不牢固,形势并不乐观。
央行认为,在当前主要经济体新的增长引擎尚未形成,经济比较疲弱,加之财政问题突显的大环境下,极度宽松的国际货币条件短期内难以改变,大量资金仍可能向增长较快的新兴经济体流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也有较大不确定性,外部输入性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
与此同时,国内劳动力成本以及资源性产品价格趋于上升,将在较长时间内构成价格上行的推力。还应看到,前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投资规模大幅度扩张,在建项目较多,总需求回升较快,目前受政策调控影响经济总体较为平稳,但仍处在较快增长水平,且内在扩张和膨胀的压力依然较大,需要宏观政策继续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有所减弱,物价预期指数略有下降,显示政策调控作用逐步显现,但总体看通胀预期仍然不低。认为目前房价过高的居民占比与上季基本一致,处在调查以来的较高水平,认为下半年房价保持稳定和无法判断的居民占比有所增加。
报告称,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高位趋稳态势,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运行的情况总体良好。
虽然国际经济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不时出现,但仍处在缓慢复苏过程之中,我国出口也保持了相对较快的增长。在宏观政策主动调控下,上半年国内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还略有加快,这也表明经济增长和投资扩张的动力依然比较强劲。
央行指出,2011年以来中央项目投资增速虽逐步下降,但地方项目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各地推动城镇化、工业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热情很高,消费增长空间广阔,加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步伐加快等,都将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动力。应当看到,保持经济平稳适度增长,回归至可持续的水平,既有利于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中长期看也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证.券.时.报)
货币收缩明显 利率存准率近期难动
央行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下滑明显,流动性紧缩效果正加快显现。央行表示,下阶段将坚持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同时,加强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观察和分析,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分析人士认为,近期央行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工具的可能性不大,货币政策将进入一个更审慎的区间。
详细来看,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77.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7%,远低于16%的调控目标,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和2.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余额27.06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5和11.3个百分点。
据记者统计,M2的增速创下2005年5月份以来的新低,M1增速则创下2009年2月份以来的新低。光大银行宏观策略分析师盛宏清指出,M1、M2增速下滑反映了在多项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货币信贷增长进一步向常态回归。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则指出,7月份新增贷款和M2增速都回落较多,表明前期紧缩措施的效果正加快显现,当前流动性明显偏紧。
对于下一阶段的政策走势,央行在当天公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将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表述中央行提出了加强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观察和分析,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以及巩固前期调控成果,科学评估判断政策的当期和预期效果。这是以前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所不曾提及的。业内人士分析,这意味着在稳健货币政策基本方向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有可能步入一个相对谨慎的观察阶段。
盛宏清预计,央行在三季度不会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是会更多地利用正回购、央票等手段,将市场流动性控制在松紧适度的水平。交行金研中心也认为,我国货币政策进入需要审慎平衡和前瞻把握的阶段,总体基调依然保持稳健。具体工具的使用上,公开市场和信贷定向宽松将是首选,汇率也可能考虑使用,准备金率和利率的使用将最为谨慎。
此外,外围环境也不允许央行贸然加息。5日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引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导致央行推迟加息。(.上.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