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黄金72小时 全球央行政策联动
央行再度出手资金维稳 净投放增至320亿
央行本周净投放700亿元 资金面大幅缓解
央行四周净投放1650亿元 分析称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
汇率飙升 央行或放水应对
野村证券:中国内地年内不加息不提准备金
叶檀:央行不敢加息 人民币升值将不可阻挡
黄金72小时 全球央行政策联动
欧美债务困局似有不断升级迹象。全球股市连日来遭遇重挫、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预期升温,在此背景下,各大央行官员不断以口头表态以及实际行动,传递出从抗通胀转向稳市场 的政策共识。
在上周五美国主权债信评级遭遇下调后的72小时内,各发达经济体央行形成联动,纷纷表态将大力支持经济增长;而新兴经济体央行则开始放慢此前的紧缩脚步,选择维稳观望,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韩国。韩国央行11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保持在3.25%不变,这是韩国央行连续第二个月维持基准利率不变。
韩国维稳 新兴市场步入观望期
韩国央行金融货币委员会11日表示,受美国主权信用等级被下调影响,韩国国内金融市场反应过激,加之希腊、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财政危机等导致世界经济动荡的危险因素持续存在,韩国央行因此决定继续观察市场动态,维持利率水平不变。
许多韩国专家指出,随着公共费用上涨、异常天气持续导致农产品价格飙升,韩国国内通胀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为稳定物价,之前韩国国内有关升息的呼吁不绝于耳。
自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韩国央行将基准利率从5.25%逐渐下调至2%的历史低点。但由于通胀压力不断上升,韩国央行分别于去年7月、11月和今年1月、2月和6月将基准利率各上调0.25个百分点。
有分析师担心,受异常天气等因素影响,韩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涨幅已连续7个月保持在4%以上的高位,在物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韩国央行若长时间将基准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准,将导致韩国今年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涨幅突破央行设定4%的目标上限。
不过,该国央行金融货币委员会指出,欧美目前的困局很难在短期内得以解决,并有可能会成为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长期不稳定因素;而韩国金融市场出现的过激反应,也令央行意识到有必要谨慎观察市场动态。
此外,印尼央行9日也决定将其基准利率维持在6.75%不变。印尼7月份通胀率继续下降,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4.61%,涨幅低于6月份的5.54%和5月份的5.98%。俄罗斯央行则在上周举行的政策会议上连续第二次决定维持利率不变,并暗示近期可能仍维持货币政策不变。
黄金72小时 全球央行政策联动
除了新兴经济体央行,发达经济体央行也在紧急行动。在美债降级事件发生后,七国集团7日召开紧急电话会议。会议结束后的72个小时内,几大主要经济体央行便纷纷出面表态将尽全力稳市场。
美联储在9日结束的议息会议上公开承诺,将维持利率接近零的水平至少到2013年年中;欧洲央行则出手干预了债券市场;英国银行也宣称,必要时将祭出更多的刺激措施。
此外,日本重申其对强势日元的质疑。据日本媒体11日报道,鉴于全球股市大幅下挫,同时日元持续走强,日本央行正考虑采取更多宽松措施向市场提供支持。瑞士央行10日起则启用提高准备金的手段,压制高估的瑞士法郎。
在利率维稳的主流政策之下,还有一股可能降息的暗流在涌动:澳大利亚、欧洲等央行都在此列。据海外媒体援引高盛经济学家大卫·科洛西莫的话称,预计澳大利亚央行今年可能降息50个基点。该集团此前预测,澳央行到2012年第一季度会升息25个基点,在此之前都将按兵不动。德意志银行也预计澳大利亚央行年内将降息50个基点,该行此前预计澳大利亚央行11月将升息25个基点。欧洲央行也被预测将终止加息步伐,开始掉头降息。此外,挪威央行11日宣布维持指标利率在2.25%不变,目前的混乱局势也令其放弃了原定的升息计划。
进退两难 货币当局的最新写照
欧美地区的债务问题令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各大央行犯了难。亚洲开发银行9日警告称,亚洲新兴经济体应当考虑采取措施,控制资本流动的过度起伏,包括尽量降低海外投机资本的流入。
总部设在马尼拉的亚洲开发银行在其2011年度《亚洲经济监控报告》中指出,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尽量减少海外投机资本的流入以及促进更加稳定的长期资本流动以满足地区内的投资需要。不过,该行的报告还指出,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亚洲新兴经济体股市的前景已不再像先前那般光明。
有分析认为,如果央行官员错误地向市场注入太多资金,国内通胀便会上扬,国债价格会受挫。从历史数据来看,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979年底涨到10.3%,上世纪70年代初为7.9%,期间通胀上涨一倍达13%以上。而如果央行持续紧缩货币政策,经济恐陷入衰退,股市会下跌,因为企业获利会受打击。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期间,道琼斯工业指数大跌近40%。
华盛顿美国企业研究所常驻学者文森特·莱因哈特表示,这是你最害怕的事情--物价不断上涨,或是经济一蹶不振。文森特于2001至2007年期间担任美联储首席货币政策策略师。 (.上.证 .王.宙.洁)
央行再度出手资金维稳 净投放增至320亿
央行昨日上午发行10亿元的3个月期央票中标收益率持平于3.0801%。这已是该期央票发行利率连续第五周持平。当日,央行没有进行正回购操作。
本周二招标发行的10亿元人民币1年期央票,发行价96.62元,对应收益率连续四周持平于3.4982%。央行同日没有进行正回购操作。
只有市场资金面回归到正常水平之后,公开市场调控流动性的作用才能体现。但从资金面的极度紧张到正常水平,显然需要一段时间。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交易员称。
大多数分析人士一致认为,资金紧张、央票一二级市场利差相差悬殊被认为是央票地量发行的原因。目前央票一级市场利率与二级市场相差超过了30个基点。
央票缩量发行不但显示市场需求低迷,同时也反映了央行希望利率维持稳定的意图。该交易员称。
在7月14日当周发行量短暂触碰500亿元量级之后,最近两周3个月央票发行量逐级萎缩。1年期央票也如是,本周二1年期央票发行量由上一期的50亿元降至10亿元规模。
央票发行量缩水主要是资金持续紧张所致。一家上市券商固定收益部的分析师称,资金成本长期高企使得央票收益率没有吸引力,公开市场需求大幅下滑;另一方面,为保障货币市场稳定,央行也需要通过公开市场适当投放资金。
本周到期央票和正回购协议340亿元,为今年1月中旬以来最低水平,较上周减少210亿元。至此,央行本周在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资金320亿元。
由于各界普遍认为,前期密集的货币紧缩因为滞后效应其明显发挥作用的时间应在三季度的后期开始,所以未来央行将根据市场流动性来决定公开市场操作幅度会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上述交易员称,至于8月份是否会提准,7月份外汇占款是一个主要考虑因素。一个积极信号是,6月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已降至2773.28亿元,环比5月份的3764.14亿元下降约26%。
考虑到抗通胀仍是目前的第一要务、CPI居高难下等因素,几乎所有专业人士都认为,8月份央行如果继续加息,他们不会感到意外。
数据显示,8月份央票及回购协议到期资金量为人民币3520亿元,低于7月份的3720亿元。
上周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190亿元。之前一周,央行加大3个月以内品种的发行量,致使当周通过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860亿元,打破此前维持8周的连续净投放态势。此前8周累计净投放资金6320亿元。(www.ccstock.cc)(.证.券.日.报)
央行本周净投放700亿元 资金面大幅缓解
资金市场利率的持续走低,加上本周的700亿元净投放,市场资金面紧张的情况已经大幅缓解了。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央行于8月11日(周四)以价格招标方式发行了2011年第60期央行票据,票据期限为3个月,发行量为70亿元,价格99.24元,参考收益率为3.0801%,已连续第六次持平于该水平。当日央行进行300亿元91天期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3.08%。此前91天期正购回已暂停三周。
统计显示,本周(8月8日~8月14日)将有830亿元央行票据到期,1090亿元正回购到期,共计到期资金1920亿元。本周共发行央票90亿元,本周共进行1130亿元正回购操作,即央行本周共回笼资金1220亿元。据此推算,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将向市场净投放资金700亿元,连续第四周净投放资金。
深圳某股份制银行的资金交易员告诉记者:资金面比之前有了明显的好转,也没有出现期限的倒挂,是一个非常适中的水平。从7月28日开始,质押式回购利率隔夜品种就是从5%~4%~3%的跨度往下降,从8月2日开始,利率就跌破了3%。目前在2.8%左右浮动,稳定在一个比较适中的水平。
但是上述交易员认为,只要周末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来说一个月内资金面都不会太紧了。长期来看,资金面的回缓只是阶段性的情况,因为监管层不想让努力压制了一年多的行业因为货币政策的放松又重新抬头。(每日经济新闻)
央行四周净投放1650亿元 分析称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
本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700亿元,加上此前三周实现净投放共计950亿元,在最近四周央行在公开市场的净投放资金已经达到1650亿元。
在国际市场一片悲观的时候,国内政策仍然以抵抗通胀为第一要务。虽然加息被视为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但从目前来看,主流观点都倾向于认为,央行不会很快采取这样的行动。
据证券日报消息,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交易员称,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公开市场到期释放资金仍将主要由公开市场操作进行对冲。虽然美债、欧债危机影响日益扩大,美欧两大经济体复苏前景悲观,但是国内货币政策对抗通胀的目标不变,政策取向不会变。但抗通胀货币正常工具出台的时机需要仔细权衡,从目前的情况看,8月份加息的可能性已不大。
此外,市场研究人士认为,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收笼资金流动性力度,正好印证了央行对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的最新排序。而各界对下半年物价的表现较为乐观,给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提供了条件。这种认识对近期处于动荡中A股也可说是一个利好。(.财.经.网)
汇率飙升 央行或放水应对
8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较前日再次大幅上调176个基点,报6.3991元,创最大单日升幅,并刷新汇改以来新高。加上本周前三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本周已连续跳升超过300个基点,加速升值态势明显。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对广东电台《投资快报》表示:人民币近期的加速升值主要是市场化的结果。有限度的加速升值有利于控制因欧美国家货币贬值而带来的输入型通胀。由于近期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美元贬值的压力增大,未来一段时期,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升值趋势不会改变。他还指出,每年5%以内的汇率升值幅度,会对出口等外向型产业带来经营压力,但负面影响尚可消化。
周四,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股市表现明显强于欧美股市,上证综指收盘升32.33点,升幅1.27%,深圳成指升177.91点,升幅1.55%,成交也保持较为活跃的水平。针对亚太区股市走出独立行情这一现象,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目前亚太地区国家(除日本以外)的财政状况普遍比较稳健,特别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赤字控制得比较好。相对英美来讲,亚太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小,也恢复得比较快。
随着欧美国家金融乱局的加剧和A股企稳,关于央行货币政策或定向宽松的预期开始升温。据报道,金融监管部门年中工作会议日前陆续召开,会议传出的信息表明,未来货币政策整体上难言放松。但随着通胀可能见顶,下半年货币政策或适当微调,将采取定向宽松方式,适当放松融资条件限制,对三农、中小企业、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给予融资政策倾斜。
另据记者了解,社保基金近期确有加仓A股的行动,前几个交易日大盘恐慌之际挺身而出的地产板块就与此有关。一位资深公募基金经理对本报表示,社保在恐慌中加仓是合情合理的选择,这也有助于化解最近几天市场因外围因素而产生的恐慌情绪。(.投.资.快.报)
野村证券:中国内地年内不加息不提准备金
8月10日,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张智威表示,在目前情况下,预计中国内地政策将会按兵不动,上调准备金率和加息在年内不会再使用。
他称,根据惯例,当外围市场不确定性很大时,中国政府往往会倾向于先观察再动作。他们此前曾经预测,中国政府可能在下半年还有一次加息、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行动。
就近日股市的反应,他认为主要是因为美国评级下调事件超出市场预期,因而快速形成心理冲击。(.财.经.网)
叶檀:央行不敢加息 人民币升值将不可阻挡
8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进入6.3时代。这不是一个重要的汇率关口,却是一个重要的预期,意味着人民币升值将不可阻挡。
在强大的外部经济紧缩压力下,中国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是人民币升值的明确信号。
8月10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贸易顺差达到314.8亿美元,比6月份增加92.1亿美元,创下2009年2月以来的新高;外贸出口达到1751.3亿美元,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前7个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已经突破2万亿美元。
中国的进口数量增速快于出口增速,进口价格增速远远高于进口数量,说明我国的进口数量增长不快,进口量增长多数拜通胀下的价格上升所赐。
今年前7个月,出口3901.2亿美元,增长38.3%,高于同期全国出口总体增速2.7个百分点;进口4219.9亿美元,增长50.3%,高于同期全国进口总体增速3.1个百分点。进口增长主要是因为进口产品价格大幅上升。在进口商品中,大部分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进口均价同比快速回升。今年前7个月,铁矿砂进口3.6亿吨,增长1.5%,进口均价为每吨116美元,上涨53.3%。如谷物及谷物粉、食用植物油、合成橡胶等,均是进口量出现同比负增长而进口金额大笔上升。而出口的商品中,除贵金属或包贵金属的首饰、集装箱等之外,其他价格基本稳定。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继续以大量的商品获得了巨额贸易顺差,如果债务危机使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处于低位,可以肯定,中国8月份贸易顺差还将大幅增长。
从全球资产负债表的平衡看,无论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是否下调,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必定上升。这不符合中国利益,却符合欧美的利益。
虽然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丧失最优评级是近百年首次,但即便是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最佳的时期,日元汇率同样在逼迫之下上升或者下挫,动荡不已。原因只有一个,让全球资产、债务重新配置。
当年逼迫日元汇率上升是为了缓解债务危机,使美日之间的贸易顺差下降。1981年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约48亿美元,1984年上升到350亿美元,1986年则超过了850亿美元。日美的贸易顺差与美国负债上升,导致了《广场协议》出台,1985年、1986年日元汇率上升40%。但美元指数的下挫威胁全球经济,于是,1987年旨在提高美元指数的《卢浮宫协议》出台,美元上升,全球资金回流美国。日元汇率上升之时,正是美国大举扩张债务之时。1980年里根总统上台,美国政府的债务大约为1万亿美元,到布什总统执政的4年期间,美国国债进一步上升到4万亿美元。从1980年到1992年,美国国债增加了3倍。通常来说,美国债务上升必然意味着贸易逆差,要求主要贸易顺差国汇率上升以缓解债务压力是常规武器,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无关。
人民币兑美元正在坚定而稳步上升,美债信用评级下调进一步加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看看美元兑人民币的月K线吧,金融危机时期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形成的平行线,连接了第一次汇改与第二次汇改的两次高台跳水一样的K线图,显示目前人民币汇率升值未有穷期。只有全球债务风险告一段落,美联储与美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大致平衡,人民币汇率才能消除上升压力。
中国内部存在升值呼声,一些人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就是市场化。殊不知,缺乏货币与汇率形成机制的升值,如盲人摸象一样可怕。
人民币目前大幅升值,主要目标是抑制通胀、减少顺差、应对危机、中国的产业将重新布局,促进中低端制造业进一步向中西部农村地区渗透,在债务危机的价格低谷期增加资产购买能力。
在债务危机与热钱的压力下,央行既不敢动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的手段,更不敢动用加息手段,惟一的办法是汇率升值以降低高水位。如果不上调存准率,则应用加息来配合公开市场操作,用升值来减少顺差。
这显然是头痛医头的临时举措,并非基于中国基础货币发行体制改革的长远改革。人民币的基础货币发行目前依然依赖于市场外汇占款,央行如抹布大仙以上调存款准备金等应对风险。现在,在应对热钱的常规武器中加上了汇率升值。
由于人民币升值的明确预期,8月11日,美元对人民币NDF各期限报价普遍大跌,一年期品种报价早盘一度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时低位,为40个月来首见。市场预计人民币汇率上升将出现大涨格局。
人民币还将升值,谁也不知道升到何处,各方看的是市场的承受力。因此,看人民币汇率升值前景,要看国内的就业与经济增长,一旦这两项关键指标动摇,人民币主动升值会立即停止。只有一点是肯定的,目前对年内人民币升值到6.3的预估是太保守、太保守了。(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