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建波:文化背景影响公司治理实践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楼建波:文化背景影响公司治理实践

加入日期:2011-7-9 15:48:24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楼建波

  讯由《华夏时报》杂志主办的“2011中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高峰论坛”于2011年7月9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风险管理改变未来”。全程现场直播本次活动。以下为“公司治理:企业现代化进程的威胁与挑战”专题讨论中,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楼建波发言实录。

  楼建波:谢谢大家,谢谢咱们徐局长。刘俊海教授很谦虚的说他是抛砖引玉,俊海是不是砖我就不评价了,前面两位发言的人说的真知灼见一定是很漂亮的玉,我可能让俊海教授失望了,我到现在都拍不出整砖来,我拍一些碎砖头。我们这个题目是企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到底是企业现代化的一个治理的变革是企业现代化结果还是首先要有好的公司治理,我要对公司治理进行变革才有企业的现代化。我们最开始讨论公司治理的时候,对公司治理范围的讨论,比如说公司治理里面包括不包括良好的股权结构,最传统的公司治理文献认为股权结构是给定的。这种股权下面应该运行这样的模式,分散股权结构就是分散股权结构治理模式。到后来比如我们国家讨论国有企业改制时候,我们也讨论公司治理,但实际上我们讨论的是国有企业股权结构改变或者是分散。

  那么在几次金融危机以后,大家反思说美国公司治理模式、德国公司治理模式、日本公司治理模式,更多我们是在讨论他的不同的公司融资模式下面形成不同的股权结构下面不同的治理模式。

  今天下午实际上我们很多参与讨论的专家学者在讨论治理和并购的时候,都是把股权结构纳入讨论的范围。我在这个地方我想把股权结构抛出去,抛出去之后我想提出我的第一块小碎砖。我们能不能说一个公司治理模式是好的,另一个是坏的,或者说一个公司治理模式是现代化的公司治理模式,另一个就不是现代化的治理模式。我觉得可能一个公司治理模式前面是不能就被贴上好的或者是坏的标签。只有适合和不适合的,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实际上刚才我们几位前面发言的专家都提出来公司治理里面有制度的因素,有机构,有文化,有人的因素。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们公司治理结构,我们到底应该是学别人的公司治理结构,还是说我们更多应该依靠或者是考虑自己的国内公司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模式。

  上一场邓峰教授的观点我想一定是说我们企业要走出去,我们企业要发展,我们不能够闭门造车,我们还是应该学习国际上面先进公司治理模式。这个实际上我不是太同意,实际上是适合和不适合的公司治理模式,没有好坏公司治理模式。如果我们要学学什么?我们学制度吗?我觉得我们在制度层面已经学的够多的了。我觉得我们现在公司法规定的模式有点德国、美国,要我说什么都不像。

  这么多年引进结果是什么,我想不用我在这个地方多说,我只是一个看书写东西,讲课的人,我也说不出什么东西来。我想大家可能都有一个判断,比如我们现在的公司治理到底是一个成功还是不成功的。

  如果说制度层面不能引入的话,我们能引入人吗?我挺怀疑,我们能不能像中国足球队似的,本土教练不行,我们就聘一些洋教练。一个是我们国家的体制可能不太会允许这样的事情,但是有一些。

  第二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实际上很多跨国公司原来操守很高的经理人到国内也开始行贿,跟官员吃饭。我觉得引进人这个方面也是至少从逻辑上来分析,结果也是挺那个什么的。从结果来说,我自己有一个观察,你看外国人到中国来不管他在他那个国家多么守规矩,讲礼貌,他来我们这个国家就不是太守规矩,讲礼貌的人。我们中国人在国内不管平时表现多不好,但是一到国外我们一穿上西装,我们也是表现的很好。虽然国家旅游局一直说咱们要教育中国公民出国之后要怎么样。

  这么说的话,人也不行,制度也不行,只有文化,恰恰文化这个东西我觉得这个东西是没有引进之说,文化没有什么国际化。文化就是大家生活在这块土地上面,大家彼此之间形成的一些我觉得支撑制度的或者是制度后面的一些东西。这个东西要我说就只能演进,不可能被引进也不可能对文化彻底的革命。如果说我们同意公司治理是有制度或者是有各种各样公司内部的组织机构,有文化、有人,而文化又是个起决定力量的因素的话,你可能不得不同意公司治理制度在我们国家可能也只能依据我们的文化背景来慢慢改革,慢慢演进。

  第三方面我想讲一下,我们公司现代化对公司治理的挑战我觉得实际上要分对不同的方面的挑战,比如说刚才我们有发言嘉宾讲了对企业领导人的挑战,对公司高管,对公司董事的挑战。但是因为自己是一个法律人,如果我们企业制度这么演变下去,需要我们对公司治理作出变革的话,我们学法律的,教法律的,甚至是我们律师,我们到底应该做什么。我们这几年有很多,包括我自己把很多经历放在对国外制度研究、引进或翻译方面。但是我觉得也许我们将来更关注一下,在中国的企业治理里面有没有特别好的模式,有没有值得推广的模式,这个我觉得是摆在我们法律界甚至摆在我们政府面前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我断断续续讲了这几个观点,不知道对不对,希望刘俊海教授点评。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