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讲话将体现央行在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走向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周小川讲话将体现央行在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走向

加入日期:2011-7-9 13:19:52

  导读:
  周小川:能容忍一定程度的通胀
  周小川:货币政策依据CPI环比年化率更直观
  周小川:货币政策显效仍需时日
  周小川讲话将体现央行在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走向

  周小川:能容忍一定程度的通胀
  央行行长周小川昨日表示,中国能够容忍经济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定程度的通胀。他还指出,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时优于价格型工具。
  周小川昨日在一论坛上称,中国货币政策的四个目标为低通胀、经济增长、较高就业及国际收支大体平衡。中国及其他新兴国家使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数量型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具体使用何种工具将取决于具体的环境。
  我们有时选择存款准备金率及公开市场操作来吸收市场上过多的流动性。他指出。
  货币政策显效需时间
  周小川还表示,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受翘尾因素影响而推高,而在通胀的控制上,货币政策需要时间显现效果。
  中国央行周三将基准存贷款利率分别上调25个基点,为今年以来第三次加息,目的是抑制通货膨胀。加息后的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为3.5%,较5月5.5%的CPI同比涨幅仍是负利率状态。
  中国可能在周六公布6月份CPI数据,预计同比升幅超过6%,负利率状态仍将持续。许多经济学家预计通货膨胀将在6月或者7月见顶,随后开始回落,因此,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今年不会再加息,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预计还将加息一次。(广州日报)


  周小川:货币政策依据CPI环比年化率更直观
  央行行长周小川8日下午在清华大学参加国际经济学会第十六届全球大会时表示,现在大众广泛关注的是同比消费者物价指数数据,事实上货币政策依据季节因素调整后的CPI环比年化率数据更为直观,否则有较大的基数效应。
  他指出,国内习惯于以同比为主,所以对CPI数据可判断性不是很好。此前,央行于7月7日启动年内第三次加息,市场普遍认为,推动央行此次加息的最主要动因是6月份CPI同比增速可能会触及高位。
  对于货币政策的目标问题,周小川指出,中国央行制定货币政策很难仅仅盯着控制通胀这一个目标。中国货币政策的四个目标为低通胀、经济增长、较高就业率及国际收支大体平衡。
  周小川表示,单一政策目标发挥积极作用,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其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顺畅,即央行调整政策利率,会传导至长期利率,会刺激或抑制投资,最终影响增长和就业,但这一传导机制是受各种条件制约的。
  其二,国际收支账户无需央行干预。但在中国,当国际收支账户出现巨额顺差时,我们就得用基础货币来干预外汇市场,以达到收支基本平衡。然而顺差又是贸易政策、经济政策及汇率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并不具备这两个条件,中国难以采用单一货币政策目标。同样出于这两个原因,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中国不能仅仅依赖价格工具;相反,数量型工具往往必要、甚至在某些场合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谈及零下界利率时,周小川表示,现在全球都在探讨应对零下界的政策。现在有很多央行利率接近零,涉及流动性陷阱,利率降到零以下时,通常陷入囤积现金和惜贷的情况。他接着指出,零下界利率是货币工具有效性降低的原因之一。
  零下界利率,是指名义利率已经调整为零,仍需下调却无法下调。
  针对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状况,周小川指出,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主要依靠经济结构调整来解决,央行货币政策主要是针对货币总量的,而不是针对结构性资金短缺。(上证)


  周小川:货币政策显效仍需时日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8日表示,在控制通胀上,货币政策显现效果仍需要时间。我国货币政策很难采取单一的通胀目标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需要依赖结构性政策。
  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周小川指出,当前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都面临通胀压力,尽管有国际因素影响,但本国因素仍是主导。 周小川认为,现在大众广泛关注的是CPI同比数据,事实上货币政策依据季节因素调整后的CPI环比年率化数据更为直观,否则有较大的基数效应。他还指出,我国习惯于以同比数据为主,该数据难以更好地反映物价变动趋势。
  周小川在谈到零下界利率这个问题时表示,现在全球都在探讨应对零下界的政策。现在有很多央行利率接近于零,涉及流动性陷阱。他在演讲中指出,利率降到零以下时,通常陷入囤积现金和惜贷的情况。零下界利率是货币工具有效性降低的原因之一。
  周小川表示,我国货币政策的四个目标为保持较低的通胀率、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及国际收支平衡。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有时与价格型工具一样有效,有时优于价格型工具。在具体的政策使用上,要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及数量型工具。
  周小川还指出,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主要依靠经济结构调整来解决,央行货币政策是针对货币总量的,而不是针对结构性资金短缺。目前,中小企业呼吁融资难其实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他指出,一些国家为市场注入过剩的流动性,致使新兴市场国家必须关注资本流入,对资本进出进行管理和控制。但有时很难区别短期性投机资本和长期资本。(.中.国.证.券.报)


  周小川讲话将体现央行在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走向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周五(8日)出席某论坛的间隙表示,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升幅相比,将CPI环比升幅数据用作中国制定货币政策的依据更加适宜。分析指出,周小川的讲话可能将体现央行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走向,相对紧缩、定向宽松的宏观政策新思路或将日渐成形。
  周小川称,现在大众广泛关注的是同比CPI数据,事实上货币政策更应该以环比CPI数据为依据。他指出,中国通货膨胀和国际通胀是有关联的,而国际是以环比计算,国内以同比为主,因此我国CPI数据连续性不是很强。
  周小川还表示,计划经济已令很多价格被扭曲,而中国仍在纠正这些价格的过程之中,包括劳动力和土地的价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会放开特定价格,引发额外的通胀,中国央行已准备好容纳这部分通胀。这也是中国央行不采用通胀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一个原因。
  中国央行6日宣布年内第三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相比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的加息行动迟缓许多。而且经过此次加息之后,目前中国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为3.5%,较5月5.5%的CPI同比涨幅仍是负利率状态。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发布时间表,6月经济数据将提前至明日发布,由于近期猪肉价格的飞涨对通胀形成巨大压力,6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也因而备受关注,机构大多预期6月CPI同比涨幅可能突破6%,再创年内新高。
  但从环比升幅来看,CPI的涨幅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以5月为例,CPI同比上涨5.5%,创34个月来新高;但环比方面仅上涨0.1%。
  分析人士表示,周小川的讲话可能将体现央行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走向,并进一步加强市场对此次加息为紧缩绝唱的预期。央行日前在第二季度例会首次提出要把握好政策节奏和力度,并以政策的稳定性代替了政策的有效性,或预示着紧缩政策接近尾声。业内人士预计,为避免政策紧缩效应叠加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下半年紧缩力度会明显下降,一种宏观政策新思路或将日渐成形--相对紧缩、定向宽松。(世华财讯)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