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利空“靴子”要落地了 叶檀:谁能从银行股获厚利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又一利空“靴子”要落地了 叶檀:谁能从银行股获厚利

加入日期:2011-7-8 8:02:54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对称加息现利好 银行股安全边际增高
  ⊙记者 周鹏峰 ○编辑 颜剑
  加息在市场预期中来临,不少机构认为,令人意外的对称式加息显示了央行对银行盈利的呵护,意在提高银行应对地方债务风险的能力,也消除了前期市场对非对称加息的担忧,银行股的安全边际相应增高。
  本次加息利差贡献最大
  前日央行决定,自7月7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这一对称式加息被光大证券认为是本轮5次加息中对银行利差贡献最大的一次。
  这次加息在市场的预料之中,但对称的形式多少有些让市场感到意外。这让中金公司、长江证券、招商证券等券商研究部门认为,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尚未厘清之前,对称加息扩大了银行的利差,显示央行意在提高银行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能力。
  中金的测算表明,静态来看,此次加息将提升上市银行2011/2012年净息差1.7/7.7个基点,增加2011/2012 年净利润0.8%/3.6%。考虑存款定期化的影响,此次加息对2011/2012 年净利润的影响分别为0.6%/2.7%。
  但动态来看,实际利率向上空间有限,加息对银行的实际影响将小于静态测算。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利率上浮贷款占比已经快速攀升至56%的历史第二高水平,说明在信贷供给偏紧的环境下,实际利率已经显著高于基准利率。另外,存款成本的上升却是刚性的,这将令加息对银行息差的实际影响小于静态测算。
  招商证券的静态测算显示,此次加息将使上市银行息差提升2-4 个BP,预计上市银行三季度净息差仍将保持稳中有升,银行业绩稳定增长有坚实保证。
  他们认为,加息不会对银行业资产质量产生实质影响。因为加息主要是针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和预防经济过热,而中长期贷款利率同步上调表明政府对现在经济运行和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有信心。
  去年以来,央行更多依赖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数量型工具,导致资金面较为紧张,因此,长江证券认为本次加息显示央行修正数量调控过度带来的负面效应,有利于信贷资源结构调整和缓解银行吸储压力。
  银行股更安全
  鉴于对称式加息有益银行息差提升等因素,大部分机构对银行股走势相对乐观,东北证券维持中期策略报告中银行板块优于大市的评级。
  光大证券也认为,中报盈利的确定性很高,这将成为银行股企稳的安全垫。银行股将迎来一波估值和盈利双驱动的可持续行情。他们预测上市银行合计净利润同比增长31%。部分中小银行利润同比增速超过40%,2季度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能实现正增长。
  不过,昨日A股市场银行股表现较为一般,前期由于融资平台贷款风险难短期证伪,银行股的表现也被抑制,但华泰联合证券认为,对融资平台贷款过于悲观预期已反映在股价中,银行股安全边际更高,考虑到银行中报靓丽,看好银行股的近期行情。
  招商证券对银行股维持了推荐评级。认为此次加息后,进一步紧缩预期将弱化,对下半年行情持乐观态度,银行股已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比较而言,中金对银行股的走势看法相对谨慎。他们认为经过5-6月份的调整,银行股再次接近估值底部区间,安全边际较高。此次央行加息靴子落地、中报业绩保持高增长、通胀见顶和政策放松的预期有望推动银行板块的反弹,但是反弹能否持续仍需要观察政策转向的信号。
  中金认为,在地方政府贷款流动性风险上升、资本充足率新规冲击不明、理财产品(表外业务)监管收紧的环境下,银行股难以持续走强,投资者对反弹高度不应期望过高。从流动性上来看,7月通胀可能仍在6%以上,货币政策在3季度放松的可能性较小,不支持银行股的大幅反弹。(上证)


  政策或结构性松动 行情中继性整理
  ⊙华鑫证券 陆水旗 ○编辑 杨晓坤
  经过6月末的翻身行情之后,7月行情整体已经转向稳健。首先,7月份开始,信贷投放规模预计会显著增加,市场流动性环境有了显著好转,行情活力因此明显增强。其次,7月2日,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强调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毫不动摇地加强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资金支持,并要求一行三会与各级政府统筹规划,营造与保护好金融环境与关注民间借贷市场的状况,令投资者看到了紧缩政策结构性松动的信号。第三,希腊全面紧缩方案获得通过,使希腊获得了120亿欧元国际援助款,暂时缓解了欧债危机的压力,欧美股市上涨为A股营造了较好的外围环境。
  在本周加息之后,A股的市场环境似乎豁然开朗起来,但这并不意味着7月行情会就此平步青云。一是,希腊本次解困方案并没有涉及最核心的私人债权如何处置的问题,120亿欧元国际援助只能起到舒缓作用,并不能彻底根除欧债危机。二是,在目前通胀冲顶,经济找底阶段,投资者仍会纠结于即将公布的6月份比较难看的经济数据。三是,行情已进入半年报热身期,半年报的优劣不均效应以及盈利预期调降的压力仍会制约行情进一步上行。因此,7月份行情整体更可能处于一个相对强势的区域性震荡阶段,在技术面上可理解为行情反弹过程中的一次中继性整理。
  6月份PMI为50.9%,环比继续回落1.1个百分点,显示经济仍处于下行期内。另一方面,库存指数环比上升1个百分点,购进价格指数继上月环比显著下跌5.9个百分点之后,继续环比回落3.6个百分点,说明6月份仍处于企业的去库存阶段,工业品通胀压力已得到完全消解。由于美国芝加哥市场小麦价格已经跌去33%,玉米价格更是在最近一个月内跌去了23%,粮食通胀压力也正在消解。随着5-8个月小猪出栏周期发生作用,猪通胀压力到三季度末期也将逐渐消散,因此,通胀在6、7月份形成高拐点,从四季度开始有较为明显的回落已成定局。虽然6月份各项经济数据可能比较难看,但7月1日起我国成品油进口关税有了较大幅度下调,IEA投放6000万桶石油战略库存也已对国际油价形成遏制,企业去库存到8月份也将进入尾声,三季度保障房建设开工旺季、四季度水利建设旺季对经济景气具有显著拉动作用。因此,7月份PMI指数环比跌幅将会有所收敛,PMI在本次经济软着陆过程中有希望在50%的景气度中枢位附近企稳,9月份开始的经济景气度将会明显回升,并进入一个通胀下行,经济反弹新小周期中,这是7月行情中继性整理后继续看好的主要依据。
  进入7月份,半年报行情开始普遍热身,这是7月份行情最大的看点。对于今年半年报,几个大的概念还是非常清晰的:1、截至6月底,共有816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业绩预告,其中业绩下滑公司的占比为18.5%,占全市场公司数的6.77%,业绩下降公司的占比数要好于前三年;2、半年报披露期公司盈利预期调降压力主要是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因为二季度经济景气度处于明显下行过程中,使市场普遍形成了调降的预期;二是因为行业分析师在一季度没有普遍调降盈利预期,之前没调降就加大了半年报披露期的调降压力。3、按照投行最新的共识,半年报披露期对2011年公司盈利增速的一致性预期预计会被调降到20%左右,即使这样2610点本轮行情底部的动态估值仍居于历史次低水平。因此,半年报盈利预期调降压力对整体估值影响不大,只是一种非系统性压力。4、盈利预期调降压力相对较大的是上半年受到上游成本高居、下游需求萎缩双向夹击的中游行业,以及抵御系统性紧缩能力弱的小公司。
  基于对6月份难看的经济数据的纠结、反弹动力在近期得到过多释放、优劣不均半年报对行情凝聚力的瓦解作用,虽然向好主体趋势已经明确,但7月份仍是一个过渡月和处于中继性整理阶段,指数为副,个股为重或是7月份行情的主要特征。新升势可能要等到盈利调降压力全面释放、中游周期性行业去库存完毕、经济景气度开始回升的三季度中后期。因此,在整体策略上,7月份的重点在错杀股、半年报素材股;8月份可择低布局中游周期股。(上证)


  又一利空靴子要落地了 正常调整后大盘仍有望上攻
  ⊙世基投资 王利敏 ○编辑 杨晓坤
  央行年内第三次加息的消息使昨日股市充满悬念:大盘将低开高走还是低开低走?直至收盘,人们才意识到,尽管当日走势跌宕起伏,但其实依旧按照其原本运行的节奏而运行,加息与否对股市的影响已经不大了。
  按照习惯的思维,昨日的走势应该只有两种,低开高走或低开低走。前者是因为人们把加息看成靴子落地式的利好,逢低介入;后者则是因为对加息恐惧,抢先出逃。然而,昨日的大盘却和这两种走势都不同。
  当日沪市集合竞价就跳空高开3个点,并留下2点跳空缺口,市场人气被迅速激发。因为即使将加息作为利好的投资者,也没有料到大盘居然能够高开,既然大盘能够高开,说明市场有抢盘的味道。于是,大盘开盘后迅速大涨10多点至2825点,一举攻上60日均线。但是几分钟后,大盘又迅速掉头向下,尤其是众多权重板块的急速跳水使大盘由涨转跌,甚至跌破2800点。当多数人发现指数的急跌主要是权重板块造成的后,买盘快速涌入,尤其是中小板、创业板和众多新兴产业个股走高,使人气再度回暖,午后大盘甚至再次逼近上午的高点。但随后再度因为权重板块跳水等原因急速下滑,并跌破上午的低点,最终几乎在最低点附近的2794点收盘。
  昨日大盘出现高开,从投资者心态看,属于将加息视为利好。那为什么高开冲高后再回落呢?笔者以为更多的还是因为大盘本身已经处于调整的过程中。
  自本周一大盘再度拉出大涨53点的长阳后,技术面上再度显现需要整理的信号,所以随后两个交易日,日K线图上持续出现了两根吊颈线,尤其是周三那根特别明显。
  大盘自2610点见底连续走出5连阳的强势越上2750点一带后,我们就提出由于大盘在2850点一带堆积了相当多的套牢筹码,攻击上述区域前,只有通过较长时间的盘整,才能积蓄上攻能量。而且从技术面看该区域阻力重重,既有60日、120日线,又是大盘从3067点下跌至2610点反弹的二分之一位置。所以没有经过充分蓄势,大盘即使攻上该区域也会有反复。
  昨日的大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运行的,所以尽管市场人气十足,但还是在上攻至60日均线处受到了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多数投资者已经将加息看成利多,但市场仍然按照其本身的运行节奏在进行。从另一方面看,有人因为昨日大盘冲高回落,便认为加息仍然属于利空,显然也是没有道理的。
  从表面看,昨日大盘冲高回落似乎意味着市场对流动性有望松动反应不积极,但并不说明投资者对基本面方面的积极变化一直会麻木不仁。
  人们注意到,虽然6月份CPI仍然高企,而且本次加息也不意味着年内不会再有加息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举措,但近期高层领导的一系列表态明显反映出基本面的积极变化。例如领导人对控制通胀表现出的乐观态度以及相关领导对金融政策的稳字当先的表态。另一方面,继前段时间国际投行大肆唱淡、做空中国股市后,不少重量级国际机构已经开始再度看好中国股市。
  虽然昨日盘面显示大盘仍有整理要求,但由于20日、30日等均线正缓缓向上,而且大盘在2780点附近已经显示出极强的支撑力,估计大盘的整理时间和空间都极为有限。同时,6月份CPI等宏观数据马上就要公布,市场上利空靴子越来越少,大盘经过盘整再度发力向上的时间不会太远。(上证)


  叶檀:谁才能从中国银行股获厚利
  中国二级市场的普通投资者秉承价值投资理念,持有中国银行业的蓝筹股,却从来没有获得价值投资应有的回报,而战略投资者与财务投资者总是能够赚得盆满钵满。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对于中国的金融机构,不存在二级市场的价值投资,只有一二级市场的差价博弈。
  事实上,以金融机构、央企如此庞大的上市体量,想在二级市场上获得淡马锡式的高收益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银行业上市的差价尽在一二级市场的折冲中,而在一级市场持股的机构,主要是国外的机构和中国社保、汇金等,他们才是真正的获益者。
  媒体披露,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大手笔沽售建行与中行。7月5日晚,由摩根士丹利安排,淡马锡出售51.88亿股中国银行H股和15.02亿股建设银行H股,合计套现约282亿港元。
  淡马锡的投资盈利来自于入股时的低价。淡马锡所卖出的51.88亿股中行H股平均交易价格为每股3.63港元,较当天收盘价折价6%,总成交金额188亿港元;15.02亿股建行H股每股作价6.26港元,折价3.4%,总成交金额94亿港元。作为战略投资者,淡马锡获得了入股时的折价。2005年8月,淡马锡以每股1.15港元获得99.06亿股建行H股。其后数年多次增持,至本次减持前持股比例为7.03%。粗略估计,其平均成本不足2元,投资回报率超过2倍。淡马锡2006年以15亿美元成本持有中行5%股权,约为116.7亿港元,截至去年底持股增至12.5%。
  淡马锡减持在情理之中,社保能够减持,为什么淡马锡不能?以前美银等也进行了减持,在高位沽售是市场常态。有资料显示,内地社保基金在今年已经多次减持工商银行以及中国银行股份,合共套现6.3亿元,市场传闻美银在8月禁售期届满后,有意减持建设银行。这是必然的举措,在一二级市场差价得到弥补,继续持有无法获得分红得利与管理红利后,理性的做法是抛售。
  从后金融危机以来,外资行对中国金融机构的抛售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抛售好资产回笼资金,如瑞银集团2008年12月31日公告,减持持有的全部中国银行H股股份,累计34亿股,占中行H股总股本的4.44%。2009年1月7日,美国银行以每股3.92港元的固定价格出售56.2亿股中国建设银行股票,甚至比建行在此前一天的收盘价大幅折让11.9%,仍然净赚了18.85亿美元,缓解了美银的燃眉之急。
  第二个阶段是进行资产配置。淡马锡减持有可能是为降低金融业敞口,或者增加组合类别以对冲可能的金融风险。截至2010年3月末,淡马锡所管理资产规模为1500亿美元,其中金融业敞口为37%,淡马锡可能有意收缩银行资产的持有比例。淡马锡发言人JeffreyFang表示,公司有时候会重新平衡我们的投资组合,此次售股就是为此而采取的其中一项措施。
  从淡马锡公布的年度业绩报告看,去年新增投资130亿新元,减持90亿新元。淡马锡还支持旗下投资组合公司的资本重组,加强了在能源、资源领域以及亚洲之外新兴增长地区如拉丁美洲的投资。本财年结束时淡马锡持有净现金头寸。中国仍然是淡马锡最大的投资目的地,希望作为一个长期投资者,淡马锡将继续构建一个可持续的投资平台,与中国共同成长。
  第三个阶段则牵涉到做空,市场沽空者日渐增加。从路透社讨论中国地方债危机,到穆迪发出明确警告,预计中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规模占总贷款规模的比例可能会升至8%~12%。建行和中行H股股价在穆迪给出黄牌之后几天下跌逾3%。一些债务违约的迹象增加了投资者的做空信心,云南公路开发投资公司债务违约等个案,显示局部的违约已经开始。据审计署数据显示,全国有4个市级政府和23个县级政府逾期债务率超过10%。
  在债务风险上升之时,继续持有中国金融股不是一项太明智的选择,最起码也要做空进行对冲。由于大笔交易配售盛行,同样被大笔沽空的还有农行H股,7月6日农行沽空比率更达总成交的34%,创下近期之最;太保的沽空比率则急升至27%,创下近期新高。
  简而言之,中国金融股并非价值投资的好工具,而是对冲的好工具,是一二级市场差价的完美体现,是现实盈利与巨大风险之间的沽空目标。虽然有安全边际,但想在二级市场获利,十分困难,只有成为一级市场的投资者,才能如淡马锡般潇洒,可进可退。(每日经济新闻)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