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紧跟中国步伐再加息全球紧缩纠结前行_欧洲经济_理财热点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财热点 >> 文章正文

欧元区紧跟中国步伐再加息全球紧缩纠结前行_欧洲经济

加入日期:2011-7-8 18:10:45

  面对通胀“宿敌”挑战,全球两大经济体吹响紧缩集结号。

  继中国央行宣布上调利率一天后,欧洲央行于7日晚间宣布了今年以来的第二次加息举措。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大宗商品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加上流动性依然充足,各国都不同程度地面临通胀加剧的问题,尤其是在亚洲等新兴市场。在此情况下,加息可能继续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各国货币政策的主旋律。

  但与此同时,由于当前全球的经济发展极不均衡,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决策者们在继续推动这轮紧缩周期的同时,也会遇到诸多挑战。

  ⊙记者 朱周良

  欧央行加息但心存顾虑

  北京时间7日晚19时45分,特里谢领衔的欧洲央行如期宣布,将欧元区基准利率上调25基点,至1.5%。这是该行今年以来的第二次加息。今年4月,欧洲央行启动了近三年来的首次加息,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1.25%。

  此前彭博资讯对50多位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受访者一致预见到了此次加息。此前几天,欧洲央行总裁特里谢多(专栏)次表示,当局对通胀保持“高度警惕”,就本周加息发出强烈暗示。

  对于以价格稳定为唯一己任的欧洲央行来说,眼下的通胀形势的确不容乐观。6月份,欧元区的通胀率达到2.7%,连续第七个月高于2%的目标上限。

  不过,分析人士也指出,对欧洲央行来说,未来的货币政策制定仍将面临艰难抉择。尽管当局希望进一步紧缩,但欧元区疲软的经济复苏,特别是希腊、葡萄牙、爱尔兰等国挥之不去的债务问题,给欧洲央行的利率正常化带来了障碍。

  巴克莱资本的欧洲首席经济学家卡劳认为,经济增长的减弱,可能帮助缓解通胀压力,同时促使欧洲央行稍稍收敛紧缩步伐,至少会较预期更温和一些。

  近期的多项业界调查也显示,分析师和市场人士已调低了对于欧洲央行的加息预期。原本还有不少人认为,欧元区年内最起码还会加息两次,但最新调查显示,多数人都预计,央行年内可能只会再加息一次,时机可能在第四季度。

  同样是顾忌到经济复苏的脆弱以及债务危机的风险,英国央行7日宣布,继续维持利率在0.5%的历史低点不变。业界预计,央行可能把首次加息的时间进一步推迟到明年。

  中国紧缩周期或未见顶

  相比欧洲,中国这周宣布的加息举措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6日,中国宣布了今年以来的第三次、也是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五次加息。

  前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认为,同样是加息,中国和欧元区的决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国正在试图冷却滚烫的经济和控制通胀压力,”奥尼尔说。他表示,对中国仍在持续加息“印象深刻”,并认为中国的这轮加息可能即将结束。

  在一些海外机构和专家看来,中国意料之外的加息,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当局对经济继续稳健增长的信心。

  “中国选在这个时候加息,很大程度上也是展现了信心,对自身经济增长的信心。”一位海外投行人士表示。过去一段时间,国际上对于中国经济的悲观论调此起彼伏。

  汤森路透6日的新闻标题称,“中国忽略增长放缓再次加息”。文章指出,中国周三宣布了年内的第三次加息,这清楚地向外界表明,控制通胀仍是中国的头号要务,而经济的“温和”放缓则被放到了次要关注的位置。

  事实上,就在两周前,评级机构惠誉的一位分析师还称,中国在加息的问题上之所以表现得较一些人预期的更谨慎,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是顾忌到中国的公司债务状况。该人士称,中国有较大比例的企业的状况要远比想象的糟糕,这些企业可能无法应对资金成本大幅上升的局面。

  随着更多信号指向中国的制造业等关键领域出现降温,且外部需求也有了更多不确定性,包括奥尼尔在内的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中国这一轮持续至少九个月的政策紧缩可能接近终点。

  不过,由于未来的通胀形势还不非常明朗,机构对于中国未来货币政策走向的判断仍有较大分歧。

  亚洲面临“持久性通胀”

  在通胀威胁依然明显存在的背景下,“不要幻想中国的(紧缩)货币政策将会来个360度的大逆转。”法兴银行的中国经济学家姚炜在最新报告中写道。

  瑞士信贷则在央行周三宣布加息之后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在未来12个月仍将保持“紧缩基调”。该行认为,加息表明了中国央行继续实现货币环境正常化、缩小负实际利率的意愿。

  瑞信维持先前的预期,即预计中国的一年期贷款利率到今年年底将升至7.16%,一年期存款利率年底将升至4.25%。预计下半年通胀率依然在5%左右。

  野村国际则认为,鉴于通胀可能会继续高位运行,中国的货币政策不会很快放松。但考虑到经济增长势头放缓,中国接下来可能通过放松信贷额度来避免经济急剧放缓,同时继续加息来遏制通胀。

  分析人士注意到,目前,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全球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

  野村国际7日发布报告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增长较快的亚洲经济体可能面临“持久性通胀”的风险。该行认为,亚洲经济面临的诸如日本地震带来的供应链中断以及大宗商品暴涨等主要“逆风”已经明显减弱,如果全球经济不出现重大下滑,亚洲经济很有希望在三季度初重获动能。相反,更令人担心的是,亚洲通胀虽然有可能在三季度见顶,但在整个下半年或许都会居高不下。

  被称为“央行的央行”的国际清算银行前不久在其年报中警告称,不断上涨的食品、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凸显了各国央行加息的必要性。而且该行还认为,加息速度应该更快些,否则可能重演上世纪70年代类似的全球恶性通胀。

  “金融危机前的高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不可持续的。”国际清算银行行长卡鲁纳表示,为了遏制通胀压力,全球各国的经济增长都必须放缓。

-->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