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明日出炉会否出乎意料 A股影响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CPI明日出炉会否出乎意料 A股影响

加入日期:2011-7-8 13:02:42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核心提示】按照新的制度,6月份月度数据已确定于7月9日(周六)上午发布,二季度数据将于7月13日发布。机构普遍认为,6月份CPI将创今年新高,这将对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导读:
  统计局:二季度企业景气指数135.6 提升1.8点
  统计局: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132.4 小幅回落
  6月份CPI提前至明日发布 市场预期将达6%以上
  CPI反泄密:24小时生死时速
  美银美林:CPI提前发布并不意味会出乎意料
  摩根大通:中国6月CPI可能走高至6.2%
  汇丰预计通胀在六七月份见顶 CPI最高不过6.5%
  6月经济数据前瞻:通胀哀而不伤
  重磅经济数据将公布 重要时间窗口来临
  提前搞掂CPI 大盘上行更轻松

  统计局:二季度企业景气指数135.6 比一季提升1.8点
  中国网7月8日讯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二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35.6,比一季度提升1.8点。
  (一)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景气增幅显著。二季度,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景气位于各行业之首,指数为165.1,比一季度提高14.7点。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景气指数为149.0,虽比一季度回落4.2点,但已连续七个季度位于高度景气区间。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社会服务业[1]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43.7、129.8、136.7,比一季度提高8.4、5.7、1.1点。
  工业企业景气指数为132.2,比一季度略有提高。39个工业大类连续七个季度位居景气区间,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企业景气指数比一季度提高幅度超过10.0点;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景气指数回落,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企业景气指数降幅最大,已接近临界值。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25.8、122.6,比一季度回落2.0、3.2点。
  (二)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景气居各登记注册类型之首。二季度,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景气指数为144.9,比一季度小幅回落,但仍居各登记注册类型企业之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有限责任公司、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35.0、134.9、131.7、118.8和118.1,比一季度提高1.3、2.3、2.5、8.8和1.6点。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37.9、122.1,比一季度有所回落。
  (三)大型企业景气高位小幅回落。二季度,大型企业景气指数为154.9,比一季度回落2.3点,持续八个季度置于景气高位;中、小型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35.4、116.8,比一季度提高1.9、2.7点,中、小型企业景气指数连续七个季度分别稳定在131-139、112-120之间。
  (四)东、西部地区企业景气有所提高。二季度,东部、西部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36.9、133.0,比一季度提高2.7、3.0点;中部地区企业景气指数为135.3,比一季度回落1.9点。
  (五)上市公司、国家重点企业景气持续位于高度景气区间。二季度,上市公司、国家重点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52.4、149.4,连续八个季度位于高度景气区间;国有控股企业景气指数为137.7。与一季度相比,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企业景气指数持平,国家重点企业景气指数小幅回落。(.中.国.网)

 


  统计局: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132.4 小幅回落
  中新网7月8日电 中新网财经频道从国家统计局网站获悉,统计局今天发布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数据显示,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2.4,比一季度回落5.0点。
  (一)多数行业企业家信心有所回落。二季度,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44.2、139.0、128.9、128.5和107.5,比一季度回落3.8、6.6、6.5、2.7和4.8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社会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163.5、139.5和135.3,比一季度提高7.9、2.7和4.0点。
  (二)多数登记注册类型企业企业家信心下探。二季度,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136.7、135.6、134.4、132.6、128.9和125.0,比一季度回落7.3、5.0、4.4、3.2、5.0和5.3点。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21.2、119.8,与一季度相比,持平或有所提升。
  (三)大中小型企业企业家信心梯度回落。二季度,大、中、小型企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42.0、133.3和119.8,比一季度回落8.5、4.4和2.9点。
  (四)东中西部地区企业家信心不同程度回落。二季度,东、中、西部地区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32.4、132.1和132.8,与一季度相比,回落3.4、8.5和4.6点。(.中.国.新.闻.网)

 

  6月份CPI提前至明日发布 市场预期将达6%以上
  摘要: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尽可能缩短统计数据从生产到发布的时间,更快、更好、更公平地满足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需求,减少数据被提前泄露的风险。无论月度,还是季度、年度数据的发布时间都将提前2至3天。
  ■月度数据,由新闻发布会发布改为网络发布,发布时间提前2至3天,遇周末照常发布;
  ■季度和年度数据,采取新闻发布会和网络发布相结合的方式,发布时间提前2至3天;
  ■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尽可能缩短统计数据从生产到发布的时间,减少数据被提前泄露的风险
  国家统计局昨日宣布,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对主要统计数据的需求,从本月起调整统计数据发布方式,提前数据发布时间2至3天。
  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尽可能缩短统计数据从生产到发布的时间,更快、更好、更公平地满足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需求,减少数据被提前泄露的风险。总体来 看,无论月度,还是季度、年度数据的发布时间都将提前2至3天。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日前表示,国家统计局办公室一名秘书工作人员涉嫌数据泄密正在接受 调查,有媒体报道,受调查的人数可能超过5人。从2008年以来,以路透社为代表的媒体和机构已经累计7次精准地猜对了我国月度CPI数据。
  在月度统计数据方面,由以往的新闻发布会集中发布改为网络分项发布,居民消费价格(CPI)、工业生产价格(PPI)、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月度主要指标,力争在数据生产出来后24小时之内发布。月度指标的发布时间,从每月11日提前到9日左右,遇周末照常发布。
  季度和年度数据的发布,采取新闻发布会和网络发布相结合的方式。由于按月发布的指标和按季发布的指标生产周期不同,不能在同一时间生产出来,为满足公众尽早 获得统计数据的需要,把CPI和PPI数据提前到季度和年度新闻发布会前发布,而国内生产总值(GDP)等其他数据在生产出来后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
  国 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统计数据发布时间提前和发布方式改进是市场经济发展中逐步完善的一个过程。国家统计局人士强调,欧美发达国家统计数据发布方式走 到今天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过程。例如,为了解决统计数据提前泄露的问题,英国统计部门在2008年将向相关部门通报数据的时间由原有的 40.5个小时缩短到24个小时。中国月度宏观经济数据的发布时间不断提前,已经成为较早发布月度数据的国家之一。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了解到,原定于7月15日召开的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发布会,现初步定于13日召开,6月份的CPI和PPI数据,则将提前至明日发布。
  目前市场普遍预期,6月份CPI将达到6%以上,说明短期内通胀压力依然吃紧。面对短期内高企的通胀压力,控通胀仍是当前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成.都.商.报)


  CPI反泄密:24小时生死时速
  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昨日发布消息,自7月起,为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发布的及时性,尽可能缩短数据生产到发布的时间,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对主要统计数据的需求,国家统计局将调整统计数据发布方式,数据发布的整体时间将提前两到三天。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减少数据发布前泄密的风险是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新的发布方案,CPI、PPI、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月度主要统计指标,将在数据生产出来24小时内以网络分项形式发布。其中,6月份月度数据已确定于本月9日上午发布,上半年数据将于本月13日发布。
  经济数据提前发布无疑将对打击精准预测背后的利益链发挥积极作用。
  严防数据泄露
  在国家统计局举行的答记者问环节中,对于媒体提出的为何进行此次调整的原因,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统计局一直高度重视统计数据发布工作,努力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不断缩短统计数据生产到发布的时间。而这样调整,主要有三点考虑。
  首先是为了更快、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需求。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加速发展,社会公众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数据发布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新形势,满足新需求,国家统计局决定对统计数据发布方式进一步改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近年来,国家统计局全力推进统计现代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统计数据生产流程,努力缩短数据采集、传输、汇总、存储、发布等主要环节的时间,特别是网络化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统计数据提前发布创造了条件。
  另一个原因则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统计数据发布前被泄露的风险。一般来讲,数据从生产到发布的时间越长,中间环节越多,发布前被泄露的风险越大。因此,缩短统计数据生产到发布的时间,有利于降低数据被提前泄露的风险。上述国家统计局人士表示。
  这被外界认为是此次国家统计局调整经济数据发布时间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不久前的数据泄露门把这个一直以来形象相对清廉公正的部门推到了风口浪尖。
  此前有消息称,今年三四月份,国家统计局办公室一名秘书与一名央行研究局宏观经济研究处副研究员因涉嫌泄露数据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案件处于保密状态,另外的涉案人员不便现在公布。事发后,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统计局办公室秘书工作人员因涉嫌泄密正在接受司法调查,一时间各界哗然。
  经济数据之所以大范围提前泄露,原因在于数据生成和传递过程中的环节众多,保密制度欠完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尖锐地指出事件的严重性。而大量资料显示,近两年经济数据的泄露顶峰是今年第一季度,在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召开经济运行发布会之前,央行、发改委等的数据已经大规模流出,从国内生产总值到工业增加值,从消费价格指数到生产者价格指数,从投资到消费,主要经济数据基本全部流出。
  提前2-3天发布
  亡羊补牢,时犹未晚。根据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情况来看,此次经济数据发布方式改进的核心就是尽可能缩短统计数据从生产到发布的时间。总体来看,无论月度,还是季度、年度统计数据发布时间都提前了2-3天。
  首先,月度统计数据发布由以前的新闻发布会集中发布改为网络分项发布。工业生产者价格、居民消费价格、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月度主要统计指标,力争在数据生产出来后24小时之内发布。
  季度和年度数据发布,采取新闻发布会发布和网络发布相结合的方式。国家统计局相关人士表示,国家统计局将加强数据解读。充分利用网络等各种新媒体,加大统计数据解读力度;必要时,召开新闻媒体通气会,加强沟通交流。
  其中,最早生产出来的工业生产者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提前到季度和年度新闻发布会前发布;国内生产总值、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收入等其他指标数据在生产出来后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这是由于按月发布的指标和按季发布的指标生产周期不同,不能在同一时间生产出来。
  但是提前3天能在多大程度上防止数据泄露?面对媒体这样的问题,国统局相关人士表示:除此之外,我们在发布前还严格核定和缩减数据报送和交换的范围,减少了数据从生产到发布之前的涉密人员,进一步严格了涉密数据报送和交换的程序。
  他解释说,发布方式的调整是在月度新闻发布会基础上的改进和完善,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泄密的风险。月度发布会是集中发布,发布会的组织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数据生产到发布的时间间隔,增加了数据发布前被泄露的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我们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并汲取月度新闻发布会的有益经验,对发布方式进行了改进。
  利益链不易被打破
  稍早前,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增表示:经济数据提前泄露,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提前知道这些数据的部门和人太多了,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有机可乘,造成泄密。
  据悉,从一个经济数据生成到最终发布,其效率之低、时间之长、程序之繁琐令人咋舌。首先是国家统计局内部要召开分析会,可能邀请各部委相关人士参会;然后经局长办公会确认后,上报国务院领导,并抄送国家发改委等部委。每个季度的经济数据发布前的环节则更为冗长,在上一个季度结束后的下个月的15日左右发布数据,而在之前,国务院常务会议还要对经济数据进行讨论和分析,研究下一步经济政策,基本上部长们都已经知晓主要经济数据。
  而今,统计局数据外泄的消息一度让外界对一些国际机构的预测产生了怀疑。比如路透社曾经7次准确预测到中国C PI数据。6月9日,该机构再度准确预测,受此消息影响,当天上证指数上涨2.78%。但国统局快速调整经济数据发布时间和发布方式,无疑将对打击数据利益链发挥积极的作用。
  但只怕这样的数据利益链条不会轻易被打破。在诸多业界人士看来,经济数据的堡垒主要被背景深厚的投行和券商机构攻破,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中介或者其他机构邀请知晓经济数据的官员参加论坛或者内部交流,提前获得经济数据,投行或者中介机构以演讲费、劳务费或者礼品形式回赠政府官员,形成一种默契的交易。二是课题合作形式,投行和券商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课题研究,由机构出钱赞助,在合作过程中,机构可以提前获得部分经济数据。三是有的政府机构的学者本身在投行和券商当顾问和兼职,领取顾问费,其可以利用自己的政府背景资源,获得多种经济数据和政策信息,提供给机构,甚至为机构直接撰写研究报告。(.南.方.都.市.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