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专家热评明日证券市场走势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众专家热评明日证券市场走势

加入日期:2011-7-7 18:15:47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 读:
  姜 韧:克服牛市前夜的恐惧
  叶 檀:央行加息说明货币政策维持稳定温柔
  人民日报:加息周期近尾声 或有利于股市反弹
  任志强:中国楼市不但没调控调好 反而越调越烂
  葛兆强: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往何处去
  苏 渝:回踩年线都是买入好时机
  周科竞:疯狂新股会害了一级市场
  谢国忠:政府和百姓玩心理战 定存利率或加到5%
  宏 皓:疏通民间投资渠道 不妨先救股市
  陶 冬:中国经济进入弱周期


  姜 韧:克服牛市前夜的恐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个性从外在看来是指特有而稳定的行为模式,从内在看来是独特而稳定的态度、思想、认知等。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行为。留心观察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就会发现,我们身体的一举一动都在告诉别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因为我们身体的反应往往会出卖我们的个性。同理,我们对一个人个性的了解,不仅可以掌握其当前的行为,而且可以根据其个性,预见其未来的行为。
  股价是由投资者的心理活动所决定的,因此行为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市场。前期曾提及在1982年美国通胀和失业率高过两位数的恶性通胀时代,生活在美国郊区的富人们忙着抢购黄金以对付通胀,购买猎枪以防身,囤积罐头以防食品短缺,但事实却是1982年最后成了美股长期牛市的起点,同时金价在随后20年步入熊途。
  今天历史惊人重演1982年的上半幕,虽然通胀远未至1982年通胀水准的一半,全球前两大经济体5月CPI数据美国为3.6%、中国为5.6%,但投资大鳄罗杰斯已经语出惊人:我们正面临农产品库存持续下降的威胁。我们必须要有所行动,否则在今后几年内就会遇到多少钱都买不到食物的困局。我目前还持有农产品头寸,如果能找到任何可以买的,我一定会买入。罗杰斯同时还提醒:我们还知道全球农业存在巨大的供需缺口。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美国农民的平均年龄是58岁。未来10年后,他们将变成68岁。令人担忧的是,未来几十年内,全球将面临农业发展的灾难性威胁。这岂不是鼓励大家回家务农,历史是不是惊人相似?
  这其实并不是罗杰斯第一次鼓励大家回家务农,在1987年股灾后的1988年至1990年连续三年间的巴伦投资圆桌会议上,罗杰斯也曾多次奉劝大家回家务农:毁灭性的大熊市将干掉金融圈内从业人士和全世界大部分投资者。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投资者可以清晰地发现恐惧心理不仅根植于业余投资者心中,专业投资者有时候表现得更为严重,但市场表现却相反。
  在1982年和1990年的股市黯淡萧条岁月里,与罗杰斯颓丧相反的是彼得林奇始终保持坚毅,关键在于彼得林奇秉持专注于更大的大局,即设想最坏的事情不会发生,然后问自己:如果最坏的事情不会发生的话,那会如何呢?
  假设今年6月达到通胀峰值而且你相信中国经济不会崩溃,那么处于估值洼地的A股现在就是谷底了。近期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张后奇直言见底。另外,华夏优势经理巩怀志和华夏复兴基金经理程海泳观点相仿,巩怀志认为6月有可能是股市压力最大的一个月,市场处于底部阶段,市场跌破2700点后其基金进行了主动加仓。另外加仓的还有王亚伟。A股现状与当年彼得林奇面临的美股情况是不是有几分相似呢?(上证)
  


  叶 檀:央行加息说明货币政策维持稳定温柔
  7月6日,在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之前,央行突然宣布加息。
  这是一次迟到的加息,同时是一次犹豫的加息。此次加息,并不能说明央行试图通过连续的加息进入货币紧缩周期,恰恰相反,是央行稳定货币政策的反映。我们将为目前犹豫的加息付出代价。
  此次加息,说明宏观经济数据对下半年经济已有明确预期。
  首先,今年年中CPI处于高位,将达到6%,下半年通胀压力仍然高企不下,不过由于翘尾因素的影响,名义CPI将有所下降,今年年中CPI处于全年最高位,央行此次加息就是对通胀压力的回应。
  其次,从5月前后开始,我国经济增速有所下降,采购经理人指数下降,尤其是其中的细分指标原材料购进价格大幅下挫,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趋于稳定,让有关方面产生通胀压力下降需要保增长的强烈预期。
  第三,在经济转型期,对通胀忍受度已大幅上升。目前,我国在新兴经济体中经济增速最高而通胀压力最低。有越来越多的人指出,在GDP增速高达9%的背景下,中国又要发展全民社保,5%的CPI并非不可接受,在CPI上胶柱鼓瑟将影响中国经济转型的进度。中国经济转型必然要忍受高通胀的洗礼吗?答案如果是肯定的,那么可以继续肯定的是,央行绝对不会大幅加息,而是以数量型调控的方式争取收放自如的境界。
  今后我们将面对的是,央行温柔的加息举措,暴风骤雨般的存款准备金率上升与央票发行。其实质是对负利率高通胀的容忍,我们正在选择的路径,是以高增长与高通胀强行建立全民社保体系,建立内需社会。
  高通胀并不必然带来内需社会,对CPI的容忍也不必然带来全民富裕,一切取决于基本的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而一向站在舞台中心的货币,在财富分配体制上无能为力。惟一明确的是,过多的流动性会让中国提前进入虚拟社会,而严重的通胀会带来财富的掠夺,政府从前门给予工薪阶层的保障,通过后门的通胀被拿走了。
  任何恶性通胀都将带来灾难。以转型成功的国家论,二战后的德国实行严厉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并最终让坚实的马克成为欧元的基础;而在日本上世纪国民财富倍增计划前后,出现了一轮通胀,通过经济转型与富民政策得到了克服,但上世纪80年代的第二波与汇率异动并行的通胀,却摧毁了日本经济发展的根基,二十多年未能恢复。南美的贫富差距与腐败,让一切转型的努力消亡,这无关货币,而有关社会路径选择,货币不过是社会力量的体现。
  此次央行加息25个基点,在效果上对存款的影响大于对贷款的影响,本质上实行的是不对称加息,存款利率上升吸引资金回流至患上了饥渴症的银行,而贷款基本不动,是为了保证中国潜在的地方债务危机不再继续恶化。预计央行年内还可能加息一次,但加息到此终止,两次加息后银行的长期存款利率摆脱负利率,这对于最保守的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他们会将资金放入银行由银行代替理财。
  加息对市场的影响集中于心理层面,市场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冲击,但很快会消失。房地产的单独加息由来已久,目前仍然投资房地产的人现金充裕,不会在乎利率上升区区25个基点,而现金能量不足的投资者已经成为房地产市场的观望者。而对于证券市场而言,一切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投资者对于此次加息的解读将较为乐观,对证券市场而言,真正的冲击来自于套现者,来自于一级市场的寄生者,来自于低效公司源源不绝的再融资。
  通胀必然带来经济转型,如此荒谬而乐观的理解,让宽松的货币政策有了理论依据,而在其他基本制度没有根本改革的情况下,我们将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债务危机的源泉,是贫富差距的放大器。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代价巨大。
  希望央行加息是对货币纪律的强调,而不是温柔政策之前的恫吓预演。
  


  人民日报:加息周期近尾声 或有利于股市反弹
  在市场普遍预计6月份CPI将再创新高的背景下,加息有利于管理通胀预期,也释放出抑通胀仍是当前宏观政策首要目标的信号。
  央行终于扣动了加息的扳机。
  7月6日晚间,央行宣布今年以来第三次加息:自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和贷款利率分别上升至3.5%和6.56%。
  加息有利于管理通胀预期,校正负利率状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在市场普遍预计6月份CPI将再创新高的背景下,加息有利于管理通胀预期,也释放出抑通胀仍是当前宏观政策首要目标的信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说。
  加息有利于校正负利率状态。自2010年2月以来,随着CPI走高,我国经济进入了持续的负利率状态,居民储蓄难以保值增值,纷纷流出银行体系,进一步加大了通胀压力。6月的最后一周,人们吃惊地发现:银行存款超常规大幅攀升。这既有银行到半年收官冲时点的因素,也说明银行体系外的社会资金十分充裕,是负利率加速了资金从银行体系流向各种理财产品等。加息有助于稳定银行体系资金,巴曙松说。
  加息有利于缩小官方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差距。央行此前调控多采用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资金数量的收紧已内生性地推动资金价格的上扬,加息也是顺应市场利率变化趋势的需要。
  加息还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虽然从总量上看流动性较为充裕,但资金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分布旱涝不均。当货币政策主要运用数量型工具而非价格型工具时,争取金融资源能力强的大企业可以在有限的信贷规模中获取更多份额,进一步挤压了中小企业的资金空间。加息可以抑制大企业的资金需求,从而挤出一部分信贷,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供给,减轻其融资压力,巴曙松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加息更有利于中小企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更有利于大企业。
  选择在看清物价形势后再加息,说明央行的慎重态度及6、7月份通胀压力仍将处于高位
  为什么央行在6月份市场加息预期强烈、频频猜测何时加息时按兵不动,而在7月初却果断亮剑?
  从现在看,6、7月份的物价形势已基本明朗。近期猪肉价格出现反季节上涨,成为物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力;南方旱涝急转、蔬菜减产使菜价下降趋势受遏制;再加上翘尾因素对6月份的影响达3.8个百分点,为全年最高,这些因素导致6月份CPI将再创新高。我们预计6月份CPI将高达6.2%。7月份,虽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能对冲一部分价格上涨压力,但由于猪肉价格仍呈上行趋势,预计CPI还将高达6%左右,巴曙松表示。
  专家认为,GDP增速从2010年一季度到2011年一季度依次为11.9%、10.3%、9.6%、9.8%、9.7%,呈温和回落态势,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在看清物价形势后再加息,体现了央行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反复权衡、慎重使用价格型工具的态度。而在7月初CPI数据公布前夕加息,也说明6、7月份通胀压力仍将处于高位。
  有专家认为,此次加息后,本轮加息周期已接近尾声
  我认为,此次加息后,本轮加息周期已接近尾声,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判断。
  连平认为,下半年,随着农产品价格、经济增速、货币信贷的回调,物价上涨会缺乏动力,加上翘尾影响的减弱,CPI将步入下行趋势,年底可能回落到4%左右;另一方面,经济增速出现回落、外汇流入势头不减,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下半年加息的必要性大大下降。
  他表示,分析加息空间,不妨将现在的情况与2007年作一比较。2007年,我国经济增速高达14.3%,CPI最高的月份超过8%,房价飙升,股市创下6124点的历史纪录。相形之下,现在各项经济指标都低于2007年。2007年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最高时加到4.14%,现在已达到3.5%,还能加多少次息呢?
  记者注意到,最近举行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提供的新闻通稿与上两次例会通稿相比,增加了把握好政策节奏和力度等字眼。我理解这一提法的意思是:货币政策节奏要放慢,力度要减弱,说明下半年货币政策有可能微调,加息的可能性也因此变小,连平说。
  不过,巴曙松认为,下半年CPI触顶回落后还将在高位盘整一段时间,三季度仍将保持在5%以上。为了校正负利率,巩固抑通胀成果,央行未来还可能加息1-2次。
  加息靴子落地或有利于股市反弹延续
  加息这个靴子终于落地了,对股市反弹的延续肯定是好事。听到加息的消息,北京股民小王不但不担心,反而很高兴。他认为,最近市场的流动性逐步改善,是6月下旬以来股市反弹的主要动力。但7月5日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利率突然大幅上升,让市场对加息的预期陡增,这也让股市暂时停下了反弹的脚步。加息的信息明朗后,投资者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这会让反弹走得更远。
  从去年以来的几次加息看,此后股市的中期和短期走势都是有涨有跌,与加息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市场人士分析,6月以来公布的各种信息显示,股市的悲观情绪正在缓解,信心逐步恢复,综合各种因素看,股市前几个月的阴雨天气已经过去。
  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分析师刘献军认为,加息并不可怕,影响市场中短期走势的主要是对央行后续是否进行持续加息的预期。
  从当前的国内经济状况看,不同行业、企业间的资金短缺与资金富余并存,因此,未来一段时间里,货币政策出现方向性的大调整不太可能,而更多地体现为结构性的微调。目前市场中期盼货币政策转向的呼声很高,对此投资者应该有合理预期。
  悲观的投资者则认为,目前的形势完全不具备走出持续性行情的基础。下半年CPI虽有高位回落的可能,但仍然会在一定的高位徘徊,负利率的状况依然会维持,股市资金面的压力也不会得到根本性扭转。前期造成市场下跌的因素还没有完全消除,因此对股市未来走势也不应过于乐观。
  加息对购房需求的抑制会更为明显,房价下降趋势将更为明显
  加息后,与房贷息息相关的5年期以上基准利率突破了7%的历史心理高位。业内人士认为,在房地产市场走低的情况下,此次加息对楼市的影响将更为明显,尤其是将进一步影响刚性需求入市购房。
  近期,各大银行纷纷进一步收紧首套房贷。尽管首付比例仍为三成,但购房者很难享受到八五折的优惠利率,大多都要执行基准利率。加息后贷款购房者的还贷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以商业贷款100万元、贷款20年计算,如果执行基准利率,加息后每月增加月供149元,二套房执行1.1倍利率,月供增加168元。虽然月供增加的数额并不大,但数次加息的叠加影响将十分明显。相比去年同期加息前,首套房的总还款额增加了十几万元,增加幅度较大。
  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张大伟认为,还贷压力增加,将进一步抑制刚性购房需求中的非理性购房者。对于资金比较紧张的购房者而言,暂时租房住是更为理性的选择。
  对当前成交低迷,房价明显松动的楼市而言,加息和调控政策的叠加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威力。在严格的限购措施下,目前支持购房者依然入市购房的主要原因是通货膨胀及货币供应多、缺乏更好的投资渠道。央行二季度储户调查显示,投资方向调查中选择房地产投资的居民占22.2%,仍为居民投资首选。加息将使房地产投资成本明显上扬,且贷款难度进一步增加,从而进一步打压投资需求。
  总体而言,加息对购房需求的抑制会更为明显,在当前市场下行的情况下,房价下降将更为明显。
  根据银行规定,2011年年内的加息对存量房贷的影响大部分要到2012年开始显现。房奴要减少利息支出,最简单、最稳健的途径就是提前还贷,尽早归还本金。
  但专家认为,提前还贷要考虑多重因素,如不善于投资其他渠道,每月还款压力较大,近一年内没有大额支出等,在这种情况下手上的余钱不如提前还贷。尤其是如果加息导致还贷额超过月收入的30%,手中又有闲钱的,不妨考虑提前还贷。
  


  任志强:中国楼市不但没调控调好 反而越调越烂
  2011年7月1到4日,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在海南三亚召开,来自全国地产界、金融界、学术界及传媒机构首脑人物会聚博鳌,共同探讨中国房地产的未来发展和出路。任志强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说中国楼市调控并无太大改观,反而越调越烂,调控如果集中于房价只会让会使房子质量更烂,今年不可能完成1000万套保障房,所有问题土地制度是根本。
  以下为任志强演讲全文:
  中国楼市不但没调好,还越调越烂
  我们今天很多人都在这,我们希望把2003年开始的所有进行评估,看看为什么这么多年,房地产市场不但没有调好,还越调越烂。这个我们可能在今年年底,也可能在一个时间里会发布我们的研究报告。我谈一些初步的看法。
  昨天闭门会上我们说了,我们这轮调控什么,是调控房价、调控结构还是调控通胀。小光刚才讲,任何结构上能进行调整,所以大会也说到,我们需要转型,转什么,是转结构,住宅传统产业变成商业,变成芭蕾雨?我们的土地约定,每年就供应这么多商业用地,剩余的就是住宅用地,要想把结构都调整为商业结构,那就把所有人都打死,因为只有30%用在商业地产,土地也就这么多。也有人说可以转为旅游,可能转为岛,中国有几个岛就海南岛?
  旅游不可能成为全国性的转型的东西,还有人提出养老,即使结构上调整了,养老比重也不到10%,世界各国也如此。如果没有养老保险,养老产业也是很难做的,单独卖还会变成住宅房地产。就象中国说结构调整一样,都想说转入高科技,都转入可能吗,美国硅谷也就那么一点,不可能都转为。
  调控集中于房价,会使房子质量更烂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通胀,通胀问题很大,可能6月份会更高一些,虽然还没有宣布。四个国都在膨胀,有的达到12点几,13点几,我个人觉得宏观调控就是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但我们现在的宏观调控似乎是要拉平经济,严格来说我们叫做用限价、限购等等办法来抑制一个单一目标就是房价。前两天北京新上任的主任,邀请我们和刘晓光去吃饭,要求我们降价,换句话说我不知道我们应该执行政府的政策还是不应该执行政府的政策,这里一个最大的目标就是,如果房地产开发把目标都集中于房价上,一定会生产最烂的房子。过去说房地产只有30年寿命,经过这一轮可能只有10年、20年的寿命了。因为以价格为导向的结果就更不要说什么节能、环保、高科技了。所以以房价调整的结果一定是一个错误的结果。
  通常以什么为对象,我们现在是以开发商为对象,文件上写是增加供给,但是现在是减少供给,增加什么供给,增加保障房的供给,把市场化变成非市场化。国务院政府报告上说两条腿走路,但现在要砍掉很粗壮的腿,要保住保障房的腿。
  今年完成1000万套保障房是做梦
  今年我们政府提出要完成1000万套,我说根本不可能,然后改为10月份之前开工1000万套,我们这么多家只完成800多万套,要1000万套我觉得是做梦一样。我们曾经做过报告,我们的核心问题不是没有房子,按照国际上的计算方法把都算上有97%都有住房,但有很多是很多人住在一个房子,所以要改善需求。当年轻人离开父母时,两者之间都得到了改善,否则老住在老人家中就没有地方住,老得养儿子,这就是问题。所以我们现在的政策是限制改善性需求,也在城市限制。比如满18岁了就可以了,但银行不给你贷款,认为收入不够。23岁的大学生拿工资的50%也不够,甚至有的银行还提出因为你没有结婚,一个人支付贷款是不够的,还是不给你贷,于是人们只能用长辈的名义去,所以就变成了二套房。50岁以上的也不给贷,因为不够年限了,因为你只有五年了,20年以上的贷款、30年以上的贷款就没有还款能力的,于是还得用年轻人具备能力的去买第二套住房。我们名以上要打击投资、限制第二套、第三套,但实际上我们从香港和台湾看到的,都是限制二次出让,用加税或调节的办法解决。
  任何政府对市场的干预都是不道德的
  以什么为手段,我们现在的监管包括融资手段、包括利率、保障住房一大堆。所用的手段叫四加,加税、加息反正不让你过好日子。我最想说的是,都是以行政的手段未主导,而不是以市场的手段未主导,可能是最差的。按市场经济规律来说,任何政府对市场的干预都是不道德的,这种不道德体现最明显的就是计划生育,为什么80、90后的孩子不好管,就是因为独生子女的政策垄断了作为孩子的市场。所以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和他分遗产,所以想好就或,于是就有了药家鑫,我们看历代王朝里面,一个皇帝很多妃子,生了很多孩子,就要去打仗,大家打死了,可能出现哥哥把弟弟杀了,弟弟把哥哥杀了,杀死后剩下的就是可以让流传的最后的优秀者,而现在没有竞争,哪来的优秀者。
  看看清朝最后为什么灭忙,为什么是慈禧太后,都是儿皇帝,最后两岁、三岁没法使清朝继续延续下去,这是一个恶劣结果。恰恰是市场经济给了人们的道德机会,用自由选择权,双方的自由选择权决定市场中的产品可以销售和不可以销售,或价格合理和不合理。而价格恰恰是决定这个产品保证期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能够满足市场的供应条件。而我们现在的市场价格是被扭曲的,当中央要求必须限制幅度时,地方政府迫不得已只能去弄虚作假了,因为什么都管不了,因为有些城市粮食是外运的,有些城市没有水泥,材料这部分都是由他人决定,但是你非要他来决定这个地区的房价和基本成本,怎么可能。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荒谬的政策也能在中国实行,但是这种荒谬的政策逼迫政府弄虚作假,比如不允许你进行网上交易,在网上交易的范围内进行限制和控制,等等,一系列的弄虚作假出现的结果是什么,价格在名以上可能是升可能是降,但都不反应关系。
  高房价和我无关,土地制度是根本
  现在我们除了个别城市限制条件之外,是不是面向全国谁也不知道。但实际上我们的银行、特别对个人住房限贷,已经从个别城市绵延到全国,在中国差异这么大的情况下,用一个办法会出现什么结果,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会稳中有价,我们现在同比和环比都趋于下降。另外4%的高增长投资能不能维持,如果我们在持续的过程,都希望用保障性住房弥补商品房的下降,也许能成功,也许不成功,因为保障性住房缺钱,而上半年的更多的因为去年开发商把房子都卖了,今年要保证按期交房子,原本卖代的房子完工后怎么办,也就是开始的时候会出现问题,我们也没有看到土地增长的供应,最后导致财政出现困难,很大地方都涉及到能不能卖出地,能不能卖出好价的问题,我们的中央政府决定用土地收入的10%用于教育,也就是所有人看到土地价格的增长,中间要分一杯羹,下一次国务院可能决定拿出10%用于养老、再决定用于医疗,反正都在摊这块肥肉。
  大家说今年政策可能不会变了,明年也可能不会变了,我觉得不要期望政策短期会变,一直到撞南墙的时候才会回头,否认最后导致的结果是恶性竞争的结果,恶性竞争的结果不同于2008年,2008年是外部不好内部也不好,今年是内部很好,外部也没那么差,没有那么多进出口企业的破产,为什么房子要下去,这个是莫名其妙的事。从历史各国看,在经济高增长的情况下,房地产没有一个国家会断,这个是悖论的东西,但是我们现在恰恰是要让中国的房地产迅速掉下去,给大家一个笑脸。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