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0可以买 别因胆小错过4000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2800可以买 别因胆小错过4000

加入日期:2011-7-6 18:45:08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 读:
  吴敬琏:中国市场经济出现倒退
  罗杰斯:唱空中国者自食其果 就算A股崩盘也会买
  曹仁超:下半年股市垃圾中寻宝
  钮文新:银行股是做空中国的突破口?
  叶荣添:别因胆小错过4000
  龚方雄:2700点至2800点可以买
  皮海洲:按季分红无助增加股票投资价值
  贾 康:复杂经济形势下仍需维持扩张性财政政策
  巴曙松:消费企稳回升或成软着陆重要支撑
  陶 冬:中国正进入可能维持数年的偏低增长期
  李迅雷:下一个五年中国或将陷入失业困境

  吴敬琏:中国市场经济出现倒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4日表示,中国在20世纪末开始形成的市场经济远不完美,反映国有部门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上。
  吴敬琏在当日举行的国际经济学会(IEA)第16届全球大会开幕式作主题发言时指出,这一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尽管国有经济不再是GDP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仍控制着经济的关键性领域,国有企业继续在石油、电信、铁路、金融等领域处于垄断地位;其次,各级政府在配置包括土地和资本在内的重要经济资源上,具有巨大的权力;第三,现代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法治基础尚未建立,各级政府官员拥有自行裁量权,可以通过投资项目审批、市场准入、价格管制等手段直接干预企业的微观经营活动。
  吴敬琏认为,目前的增长模式依赖大量消耗资源的投资,不能支持长久的发展,资源、环境损害以及生存标准的不断下降,近年来愈发严重。
  


  罗杰斯:唱空中国者自食其果 就算A股崩盘也会买
  投资大鳄罗杰斯(Jim Rogers)日前表示,Kynikos Associates的Jim Chanos以及Eclectica的Hugh Hendry等持续做空中国股票和信贷市场的基金经理被证明是错误的。
  罗杰斯在接受美国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帮家伙两年来一直在犯致命错误。Chanos在两年前就说,他在做空中国,中国将会崩盘。Chanos两年来都在犯错,我希望他仍有能力偿付。如果他一直在做他所说的事情,那么他已经输了很多钱。
  罗杰斯并不否认中国经济可能放缓,但他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很严重。他表示,他不会抛售他所持有的中国股票,有朝一日还会把股票传给自己的孙辈。
  罗杰斯指出,每个国家、每个家庭、每个个体都有起落时,中国也会有很明显的低谷期,美国则经历了难以置信的衰退,但我们又从低谷中崛起。
  他并看多人民币汇率,不过自2008年11月以后就没有买过中国股票,但如果中国股市崩盘,他将增加在中国股市的仓位。
  罗杰斯向来看好的还有中国的发展前景及中国股票。罗杰斯在5月时的一个论坛上表示,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至少还有100年快速发展,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多次崛起的国家。罗杰斯说他对中国的未来十分看好,甚至可能比在座的所有人都乐观。
  他表示,1999年5月时,他买了第一只中国股票,2008年11月再次增仓,至今我仍没有卖掉。目前,罗杰斯持有葡萄酒、民航、煤炭以及其他资源类中国股票,虽然我没有持有A股,但持有B股、H股以及S股等,因为一直以来,它们都那么便宜。
  在中国看好的行业中,罗杰斯非常看好政府支持的行业如农业、水利、旅游和金融业,他认为未来这几个行业将增长最快。
  与此同时,罗杰斯一再强调自己看空美国。近期美元反弹稳步走强,但却并没有增加罗杰斯对其的信心。他指出,由于美国经济身负重债,虽然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但其末路将至。
  


  曹仁超:下半年股市垃圾中寻宝
  抛售一线城市房地产进军二线城市,已是内地投资地产股共识;内地资金由楼市回流股市,极有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出现;内地民企下半年进入衰极必盛,应发掘优质民企股而非国企股
  2011年7月3日,周日。金融海啸前后,联储局创造了4万亿美元资金,2008年中国央行提供了4万亿元人民币刺激经济方案,2009年至今的欧债危机及2011年3月日本海啸,央行皆滥发货币……
  过去五年,全球新增货币超过8万亿美元,大部分无法被正常商业活动吸收,相信有80%或以上资金被用作炒卖(纽约证券交易所80%营业额来自电脑程式买卖的highfrequencytrade(HFT)。即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买入及卖出,其中50%买卖集中在100只股份身上).
  HFT令不少散户离开股票市场,因为他们不适应。
  HFT买卖集中在100只大蓝筹股身上,令二三线股被冷落。今年年底前部分港股将在上海交易所国际板挂牌,理论上港股前景仍然秀丽,但上半年不少上市民企股价表现令人失望,原因是中国正在收缩信贷。
  内地生产商面对原材料涨价、工资大升但产品却无法加价的问题,加上美国MuddyWaters(浑水公司)对内地民企股账目的质疑,引发不少海外上市民企股股价大跌。牛市二期从来不易玩,去年11月至今,恒生指数在21500点到25000点之间上落,但跌幅超过50%的股份却比比皆是。
  二线股续坐过山车
  拣股一向是散户弱项(资料不足、时间有限、资金有限)。过去八个月虽然仍不乏升幅超过100%的二线股,但亦有大量下跌超过50%的二线股,香港惠理基金(ValuePartners)总裁兼首席投资官谢清海说:大部分上市的民企股都是垃圾。
  如何在垃圾堆中挑选出优质股十分困难。至今为止投资市场资金仍充足,但值得投资的项目则愈来愈少,上半年二线股大升大降的情况,相信下半年仍会继续,拣股不炒市仍是下半年投资策略。
  不同行业有不同表现,拣股莫炒市仍是下半年大方向。不要相信什么双底衰退,牛市一旦出现往往以年为单位;牛市第一期通常只维持6个月到12个月便结束,但牛市二期十分长,两年或以上是最短要求;反之牛市三期往往只有3个月到9个月。牛市二期是炒上落市、个别发展。在牛市二期,就算移动平均线出现死亡交叉亦不重要。
  美国经济在2009年6月结束衰退,通常一个经济繁荣期最短4年,最长可达18年。道指自2009年3月回升后牛市已开始。
  2009年及2010年在本港上市的企业纯利增长50%到100%没有什么困难,自然可支持这类公司股价在2009年及2010年急升(部分二线股价升幅接近10倍).
  不过,如此高纯利增长率能否长期维持?上述质疑引发自2010年中开始部分股份的股价回落,进入牛市二期。展望今年,相信能保持纯利高增长的上市企业并不多。美股方面,2009年到2010年的美国企业纯利上升不少来自:一、downsizing(瘦身)而非营业额大升;二、美元汇价贬值令海外利润上升或原材料涨价;随着QE2结束,上述情况不能再维持,美国企业纯利又再次进入回落期。此乃典型牛市二期现象,但不似短期内会进入牛市三期。
  买入持有策略已死历史证明,每次大崩溃后往往需时甚久才能恢复过来。例如1973及74年香港股灾,便要到1986年4月联交所成立后,恒生指数才再次升穿1700点;1987年10月股灾后,亦要到1994年恒指才升穿4000点;2007年10月恒指升至32000点亦不例外。2009年8月起A股与内地房地产decouple(脱钩)情况到底可维持多久?最后相信是内地资金由楼市回流股市。上述情况极有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出现。
  2000年1月至今11年,道指仍在12000点上下波动,证明买入后持有策略已死。过去11年升升降降主要由资金推动(fundflow),例如2001年1月开始减息,最终令2002年10月起美股上升;2003年中开始加息令道指在2007年10月起大幅回落;2007年9月开始的减息虽然无法推高股市,但同年利率再次高出CPI升幅;2009年3月推出QE;2010年11月再加推QE2又将美股推高。
  内地CPI料下月回落
  农产品及能源价格,受天气及地缘政治影响大于其他因素。战后农产品及金属品涨价潮很少超过12年(例如1967年至1979年)。这次涨价潮由1999年起计至今接近12年,是由美元不断贬值及联储局2001年9月重返负利率时代而引发的,加上中国、印度等金砖国人口随着收入而上升,需求增加下制造出这次涨价潮,但升幅仍较1967年至1979年那次因日本及西德经济冒起而出现的涨价潮温和。
  运载原材料的干货轮指数,自2008年回落后,2009年曾出现反弹,2010年至今又回落,证明生产商不敢增加存货量。代表货柜轮的Harpex货运轮指数表现好一点,2009年至今仍在上升,代表制成品出口情况至今仍不错,但与2007年高点比较仍差很远。
  今年6月的内地制造业指数已跌至近50水平,加上2011年第一季日本GDP已出现负增长、美国今年第一季GDP只上升1.8%、欧元债券陷入危机,预料下半年中国GDP进入增长放缓期。
  工业股被过分抛售
  过去大量资金流入商品市场及股市情况将结束,代表资源股吃香的日子告一段落,不少工业股被过分抛售,PE不足10倍,相信只是大循环中的一次中期性调整,不代表衰退快开始。
  检讨过去、展望将来乃制订投资策略必需步骤:
  ①中国由1978年至2007年完成30年制造业黄金发展期,制造业再不能单靠扩大市场去增加盈利。未来将透过技术提升、降低成本、研发新产品、重组或并购去实现价值链,建立竞争优势;并将提高行业集中度,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减少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适者生存的竞争早已开始,不少中小企将被淘汰出局,能够保持下来的企业,明年股价将备受看好,又到了拣股日子。
  ②中国城市化仍将继续。2010年中国城镇化率为46.6%,城市人口达6.22亿。估计十二五后城镇化率达52%,2030年达65%,此时后城市化速度才会慢下来。即中国仍享有20年左右高速城市化期。前30年城市化集中在东南沿海省市,如深圳、广州、上海及北京等;未来20年城市化将集中在中国中西部,如,成都、重庆、武汉及天津等。
  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过去10年(2000至2010年)人口净增长只有7390万,但流动人口2.2亿,流动方向是中西部六个省市,即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河北及河南出现人口萎缩;东南沿海省份如广东及浙江成为人口快速流入区,其中又以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及天津为流入之最,并已出现大城市病。
  今年4月起一线城市房价进入呆滞期,过去人口流失的六大市省市,随着中央大力开发中西部例如重庆、成都、武汉等面对人口回流,房价早已全面起动。抛售一线城市房地产进军二线城市房地产,早已是内地投资地产股的共识。
  相信楼价硬着陆不会在内地发生,但会进入调整期,例如一线城市楼价下调10%到15%,二线城市楼价上升10%到15%;内地地产股进入个别发展期,互有升降。
  民企股衰极必盛
  ③2010年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共284家,拥有资产9.7万亿元,占上市公司总资产53%;实现利润4460亿元,占上市公司总利润52%。中国百强中,国企占75家,代表国企仍是主流。十二五规划透过调整收入分配,提高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令消费占GDP更重要地位,令民企有更大发展空间,如食品、饮料、服装、家电、电子消费品等行业,将成为今后经济亮点。民企股经过大幅回落后,下半年进入选择性吸纳日子,内地民企下半年应进入衰极必盛日子,投资应发掘优质民企股而非国企股。
  中国从低收入国家转变成为中等收入国家,2009年起已进入经济转型期。八十年代香港经济转型成功是因为巧遇中国改革开放,令本港制造业在内地找到第二春,加上里根总统上台后采用费里德曼货币主义,令经济全球化,使1982年到1997年香港顺利从中等收入地区晋升成为高收入地区(1997年香港人均年收入达到2.8万美元).
  不过,中国转型之路并不如香港那般平坦,而且十分艰辛难行,但前途是光明的。内地经济每次出现大调整应视为吸纳便宜货机会。自1982年开始至今,每次危机过后中国经济更繁荣,此一趋势仍未改变,请记住有危才有机,哪一个富豪不是由危机中长大?
  ④十二五期间铁路投资超过3.5万亿元人民币,较十一五的2.2万亿元上升60%,其他如高压输电、太阳能、光优产业都获支持,趁这些股份PE仍低,可投资这类企业。
  国家在财税、外汇、金融、外交等手段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中国企业将积极参加新一轮全球性产业分工。走出去四大目标是:a。资源获取;b。劳务输出;c。跨国经营;d。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提升。
  ⑤中国节能减排。支持核电和水电,协助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及再生能源发展,减少对火力发电的依赖,相信煤炭行业很快出现滑坡。中国受到天然资源愈来愈紧的约束(2010年中国消耗全球铝产量37%、全球锌产量46%、铜38%,但中国GDP只占全球11%).
  未来10年如果一如过去依赖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去保持GDP高增长,地球资源也负担不来。十二五规划目标就是减少耗能与资源,停止过去高耗能式GDP增长(2010年中国60%GDP增长仍来自固定资产投资).
  宜沽资源及农业股
  能源及资源价格经过10年牛市后,下半年会如何?5月银价大幅回落到底,是短期性调整还是泡沫爆破?6月开始拉尼娜(LaNina)现象影响渐减,下半年全球性天气渐复正常,农产品产量开始回升,软商品售价年中见顶机会极大,宜抛售资源股及同农产品有关股份。
  ⑥A股高股价、高PE、高盈利增长时代过去。随着纯利增长放缓,高PE时代结束,A股PE渐与环球性股市看齐,引发2009年8月至今A股指数出现较大跌幅。
  经大幅调整后,目前A股市值率只是略高于国际股市平均PE,下半年起中国概念股又到了可以重新考虑吸纳水平。
  中国政府计划在2015年前,最低工资每年提升13%或人均收入扣除通胀每年上升7%,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增长的果实(去年31个省最低工资平均上升24%),这不但对工业股不利,亦令开采资源成本急升,不利资源股。
  十二五目标是透过工资上升,刺激消费上升及减少出口增长率。去年中国购入奢侈品达107亿美元,占全球总销量30%,较2009年上升13.8%。其中升幅最大是劳斯莱斯汽车入口,上升达600%。去年中国名车销量90.99万架(2009年72.72万架)。全年汽车销量1800万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
  2010年中国外贸盈余较2009年减少6.4%,估计2011年进一步减少。中国政府希望2015年做到贸易收支平衡(即零外贸盈余),并宣布进一步降低奢侈品入口税,但本港消费股PE太高,加上10月1日起内地降低奢侈品入口税15%,应看好内地出售奢侈品的股份,例如北京王府井等;反之香港上市的消费品股,或会有获利回吐压力。
  战后的日本政府一直支持出口产业,建立起最强大的出口产业链,令日本货行销全球。
  反之日本政府一直保护内需企业,大部分日本饮食业及零售业仍停留在家庭式经营。过去日本从出口赚回来的钱大量流入日本房产市场(1990年一个住宅单位售价需日本三代人才能完成供楼);1987年美国股灾后,G7在广场会议上逼日本政府开放内需市场及让日圆大幅升值,以便外国廉价消费品进入日本市场。
  1990年日股及房地产泡沫爆破,加上由1987年到1994年日圆大幅升值至78日圆兑1美元,引发日本22年经济一再出现onandoff情况。过去30年中国政府亦一直支持出口产业,忽略内需产业,不过中国仍处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人均收入4382美元一年,不似日本1990年已进入OECD国家收入水平。
  有了日本前车可鉴,中国政府不应让人民币大幅升值,以免太早进入低GDP增长期,相信下半年起人民币升值速度进一步减慢。
  中国另一缺点是经济仍由国企主导,由此引发资源错配,在固定资产上投资太大及消费不足。十二五下,国企股过去几年跑赢大市的情况正在消失中,投资策略应转向目前被过分抛售的民企股。
  家电出口遇反倾销
  今年1月至5月,内地汽车产量及销量777.97万辆及791.62万辆,较去年同期上升3.19%和4.06%,换言之内地汽车产销高增长期已完成。
  城市交通恶化将大量等候购车人士赶去坐地铁,情况有如1980年后香港(当年香港政府更把汽车入口税大幅上调至车价100%至150%,从此香港汽车销量进入低增长期).
  2011年起内地汽车市场进入替代期(即汽车旧了才买新车),再不是过去10年买车期(由没有汽车到买车),汽车股吸引力正在下降。
  中国家电出口正面临愈来愈多反倾销问题。阿根廷宣布对中国电风扇抽税136.92%,有效期5年。家电生产进入门槛低,新兴国家如印度、土耳其等为保护当地工业,纷纷利用《反倾销法》对付中国出口家电,看来中国家电大量出口时代亦结束,家电股前景亦需重新评估。
  


  钮文新:银行股是做空中国的突破口?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紧缩信贷的问题,现在已经变成华尔街刻意打压中资银行股的借口;而打压银行股是不是做空中国的一个突破口?很像!
  此前,他们是逼迫人民币升值、逼迫中国紧缩货币那是摧毁中国实体经济的工具;而现在开始寻找另一个攻击角度了--银行,我们必须警惕这样的两面夹击,更要防微杜渐,避免一轮强似一轮的脉冲式冲击。
  6月28日下午消息称:标准普尔和高盛联手在香港唱空中国银行股。标普说:地方融资平台问题若没有政府介入,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将增加6个百分点,新增4000亿美元――超过2.5万亿人民币坏账;高盛报告同时指出:今明两年西部地区将先爆发不良贷款问题。他们认为,今年和明年中国分别有2.6万亿和1.8万亿元人民币债务到期,由于流动性收紧,目前房地产政策下土地销售收入也减少,不良贷款的最薄弱环节可能在开发中的西部地区出现。
  当然,标普和高盛也没忘了打一巴掌揉三揉。标普说:政府最终必然会介入帮助,出现大量坏账的机会不大;高盛说:地方政府负债占GDP的27%,如果内地取得强劲的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层面也奉行财务纪律的话,将可能逐步偿还债务。
  表面上看,标普和高盛两面说,也还算客观。但是,我们必须注意,他们做法实际是主要说风险,适当往回找补一点儿的做法,把新闻人和投资者理解更多地引向了恐慌。去看看新闻报道的标题吧:《标普高盛警示内银股风险料新增2.5万亿坏账》。这说明,人们更多地愿意把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理解为巨大的风险,而政府高度关注此事、并正在着力加以解决的事实,以及平台贷款96%投向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经济项目,对地方经济建设将发挥重大作用的表述却被有意忽略掉了。
  这就是手法的高明。我们天生习惯于眼球效应的新闻人被人利用,往往就在这不知不觉之中。
  有人说,标普不是也准备给美国国债降级吗?这不是很公正吗?哈哈哈哈!这只是表面文章。请注意:假设美国债务信用等级确实被标普调低了,到那时,他们只需把其它国家的债务信用等级调得更低,美国不是依然可以坐拥世界信用等级最高的声誉?
  所以,中国必须高度警惕。风总是从小变大的,雨总是从稀到密的。
  国际投机者利用在港上市的中资银行股打压中国股市已经不是一、两次了。2007年、2008年、2009年曾经连续发生过。尤其是2007年底,当美国垃圾债即将失去流动性的时候,他们大力度打压中资银行股,其目的无非是:将资本赶向美国抵押资产证券,好为自己解套。但现在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说不清。但至少是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一点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不错!地方融资平台确有很大风险,但是不是不可控的风险?我没那么悲观。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审计署的关于这个问题的全部调查结果,但从透露的信息看,我们至少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事实。第一,银监会说14万亿,央行说9.1万亿,现在正式确认为10.7万亿,这事没有超出市场预期;第二,地方融资平台是在2008年之后大规模铺开的,一般发债期限在五、七或10年,所以短期看风险可控;第三,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目前已经对事态的发展实施严格地监控,并开始逐步清理,规范行为;第四,中央已经在研究地方政府发债的问题,如果实施,贷款可以被债券换置换,银行违约风险大大减低;第五,审计长刘家义告诉我们,审计调查地区的政府性债务有96%用于交通运输、市政建设等公益性项目,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审计署方面也表示,部分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不规范,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较弱,有关部门和地方正在按国务院要求,逐项制定整改措施,研究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其实,许多人对地方政府的财务能力了解有限。比如,地方政府手中拥有大量非常好的赚钱项目,如果中央手段强硬,地方政府只需稍加资产置换,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客观地说: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确实存在风险,但风险并不等于现实损失。因为,风险不一定无解。有解,而且实际在解,那风险就是在化解当中。诚然,难免会有一部分风险变成现实损失,但到底有多大量?至少我们不能把全部风险敞口都视为现实损失。但不幸的是,我们经常看到外行的胡乱计算,简单武断。
  不过,我坚信标普和高盛不是外行,那为什么他们提供大量外行数据?这也是我怀疑他们心存不良的关键所在。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