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0可以买 别因胆小错过4000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2800可以买 别因胆小错过4000

加入日期:2011-7-6 18:45:08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叶荣添:别因胆小错过4000
  一个市场的底部确立,就如刚经历海啸过后的岸边岩石,还能毅力在那,这就是精神。这种精神如果没有比他更为坚硬的力量来撞击,将一直在那里成为大海的定海神针。但是还有什么能比岩石还坚硬?世界上只有一种物质,是钻石。是的,钻石。熊市的底部确立后砸碎岩石的物质就是钻石,面对现在一地都是钻石的市场,你不捡就是罪过。我相信一个不敢于在关键时刻面对上涨的人,必然不敢自己的老婆,不敢面对自己老婆的人,就是懦夫。
  别觉得我这是哗众取宠,你不把自己当动物没人会觉得你是宠物。这一次我叶荣添就是要想尽办法逼着所有人买进去,因为这不止是我看来,而是在圈内早已经达成了共识,这实在是天大的机会。我如果现在就能预见到未来会有这么大的机会,还不告诉你们我就是彻底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和祖宗。很多人以为我很容易,上涨和下跌只是50%概率随便蒙就是了,但可怜的是多数人连20%的胜算都没有,问题在哪?原因在于多数人都是墙头草两边倒,机会放在面前总是摇摆不定,半瓶醋。
  这么大一个底部,这么大的一个牛市即将开启,你们都看不见机会还说抄了什么几年股,妄作了股民。从这次的反转的趋势上看虽然弥补了去年10月的上涨缺口,但正是因为这种刚刚弥补缺口后迅速拉回的力量和引力作用,反而证明了大资金的确在2600附近埋伏下了重兵,去年那一波的突然井喷我当时就说过只是试探性行为,快速的拉升能体验的不会是意在长远而是短期利润,过于快速的上涨还强行加仓只会导致成本的快速提高,如果不是加仓那么过于快速的拉升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出货和倒仓。好了,事实你们也看到去年的行为就是为了套现和倒仓出来一些重新布局,而今年刚刚在市场突然莫名奇妙借力银根紧缩的原因而打压下来没多久就突然还是在去年刚刚启动的那里弥补完缺口,让人们误以为要确实的去探底而卖出后,没有多久立刻拉回创造一个2+6+1+0的点位,完成了去年自今年的完成收割和布局,开始了速度并不快,但是量价齐升的所谓反弹。这种并不快速的反弹恰恰又借助了人们期望井喷,并不相信慢涨就是牛市的格局而开始了真正的牛市。
  这种作用,和去年完全是两个样子。如果去年在2600点我提醒你们会立刻上涨,突破3000点提出快速清仓的话,那么现在按照这个趋势,你们完全可以反过来应对就是正确的。正因为这样并不快速,而且量能还是有效,有规律的放大,上证指数的换手率也同样稳步增加的情况下,真的,如果我还不明确的告诉你这意味着什么,是多么大的机会那我就完全对不起祖宗了。各位是否还记得去年底我告诉过你们注意观察上证指数的换手率,当时我给出的条件是市场要形成真正的底部,除了量能和下跌的速度,还有一点就是必须达到0.6%_0.7%的换手率。而这一次到2610那一天,刚好的换手率是0.6%,6月23日第一次形成上涨换手率刚好截止收盘就是0.7%。现在你们同样可以按照这个数据来匹配着看大盘,超过0.9%的那一天,基本也是第一次上涨应该结束有个调整的时候,而到达0.9%的时候,成交量基本会到1800-1900亿之间,单日上涨点位也会达到80点以上,而这批数字的出现基本决定了第一批踏空的人开始追高,市场正好借助他们的买套进行一次自2610以来应有的调整和休息。注意观察这个数据和规律,绝对没有错。
  要我是你现在全仓的情况下,似乎还想买点什么同时又有多余的资产,我一定会选择抵押或者贷款一些什么暂时用不着的东西进行全力的加仓,加力,加油的买进。例如多余的房子,房地产正如任大炮所言被砍掉了一只大腿,政府所压的地产行业没有5年的时间缓不过气来,就算上涨5年30%。我也不愿意因为这5年区区30%的利润,甚至赶不上通胀的速度而错过已经开启的建党90年后中国股市第二次大牛市,因为在这样的市场中30%,也不过就是一周的时间而已。是的,我不愿这样,你也不能这样。更因为,我不愿因为胆小而错过4000点,你也一样。不如这样,我们买进,怎么样?
  


  龚方雄:2700点至2800点可以买
  在A股本轮反弹以来的高位附近,多空双方经过一番争夺,沪深股指日K线继续收阳。上证指数6月20日触及阶段低位2610.99点,两周后的7月4日再上2800点,昨日上摸至2818.14点,在本轮反弹行情中沪指已累计上涨逾200点。市场对近期宏观经济政策趋稳的预期加强,但经过连续反弹之后,市场对A股后市的分歧也逐渐加大。
  截至昨日收盘,上证指数收涨3.54点或0.13%,报2816.36点。深证成指收出微跌的阳K线,下跌0.8点,报12440.37点。6月20日至7月5日,期间沪指累计上涨6.57%,深成指累计涨幅更是达到9.04%。
  正当A股反弹进入攻坚阶段的时候,市场传来牛市的声音。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最近又放话了,他认为,A股大牛市快来了,2700点~2800点是非常好的买入区域。
  市场中也的确有不少人在遥声应和龚方雄的观点,认为目前正位于新一轮行情的起点。但在经历了上半年行情的惨淡后,认为趋势性行情仍言之过早,持谨慎观点的人也有不少。
  经过上半年持续紧缩之后,目前市场争论最多的是,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是否会有所调整。
  新华基金2011年第三季度投资策略报告认为,由于三季度通胀将见顶回落,预计政府将在保增长与控通胀之间寻求平衡,政策进入观察期并出现微调的可能较大。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显著放松的可能不大,但继续大幅收紧的可能也较小。新华基金认为,三季度股市将探底回升,目前正位于新一轮行情的起点处。
  长城证券分析师邓二勇也认为,市场持续行情的启动是以价格破局为前提的。从整体市场趋势来看,当下经济状况正是价格破局,或者说小周期衰退经历的时间段,经济的这一过程会持续到三季度后期,而市场见底会相对提前,因此市场底部的确认应当在三季度,后市也应是震荡向上。
  从估值角度看,市场也普遍认为下跌的空间有限。新华基金分析,从目前的PB和PE来看,沪深300的PB在2.16倍,PE在14.2倍,接近历史最底部;创业板和中小板的PB在3.5~4倍,PE在35~45倍,都出现了明显的回落,基本接近底部区域。金融、地产板块的估值在10倍附近,处于历史最低位置,向下空间十分有限,决定了大盘向下的空间不大。
  不过,也有分析师认为短期趋势性行情仍言之过早。中原证券分析师李俊在7月份策略展望中认为,就7月份而言,宏观经济处于去库存周期之中,盈利难以出现拐点;政策向上预期有待验证,市场影响方面的正面反应相对有限;A股市场流动性略微出现改善,但仍不足以推动权重板块出现趋势性行情。
  


  皮海洲:按季分红无助增加股票投资价值
  国际板能否如期推出,这是股市下半年的最大悬念。虽然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我们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更是表示,国际板将考虑年内在上交所推出。但目前市场上对国际板推出的分歧很大。并且,在为国际板推出辩护的言论中,不乏一些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言论,有盲目美化国际板之嫌。
  比如,外国公司的按季分红政策,成为支持国际板推出的理由,这是不能让人信服的。有一种观点认为,国际板上市公司拥有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稳定透明的按季分红政策,它不但对本土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和榜样作用,同时,它还将引导国内投资者树立价值投资信心,以及长期投资理念。并且,国际板按季分红将会让国内的铁公鸡们无地自容。
  应该说,按季分红确实是国外公司成熟的表现,它至少表明国外公司是重视回报股东的。但它能否让国内的铁公鸡们无地自容,这就很难说了。毕竟中国股市还是一个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在中国股市里融资才是第一位的,至于回不回报投资者,其实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在中国股市里,上市公司5年、8年甚至10几年不回报投资者似乎也是正常的。因为中国股市并没有形成一种以不分红为耻辱的风气。国内的上市公司为什么要因为国际板公司的按季分红而感到无地自容呢?实际上,国内股市也还是有重视分红的公司,比如那些A +H股上市公司。如中石油每年也还是比较重视现金分红的。虽然中石油不是按季分红,而是按半年分红,但重视现金分红却是客观事实。但面对中石油对现金分红的重视,也没见哪一只铁公鸡无地自容,难道将按半年分红改为按季分红,铁公鸡就无地自容了?
  更重要的是,按季分红并不能增加股票的投资价值。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取决于公司的总体业绩,取决于公司的成长性。至于是按季分红也好,还是按半年分红也罢,或者按年度分红也好,这些只是利润分配的技术性处理而已,并不改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一些没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即便每季度分配几分钱,也是没有价值的。相反,一些具有成长性的公司,哪怕没有按季分红,甚至多年不分红,它同样也有投资价值。最明显的就是微软公司,该公司曾经多年不分红,但投资者并没有因为微软公司曾经多年不分红而否定它的投资价值。
  而且即便是国际板上市的那些优秀公司,虽然按国外的发行价格,其现金分红具有投资价值,但如果其登陆国际板属于高价发行,那么其投资价值也要大打折扣。以中石油为例,该公司去年累计分红每股0.3442元,按中石油H股1.28港元的发行价计算,其回报率约为25%。但由于A股发行价高达16.70元,回报率只有2.06%,甚至比银行存款利率都不如。因此,就算把中石油的按半年分红改为按季分红,也不能提高中石油A股投资价值。
  


  贾 康:复杂经济形势下仍需维持扩张性财政政策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有比较高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多因素综合作用,物价上涨压力较大,趋势难以明朗。目前我国物价呈往上走势头,原因来自多方面。其中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我们不能左右,而我国用工成本持续提高,存在明显的成本推动因素。此外,我们还必须看到我国现在外贸依存度依然很高,结汇压力已经长期化。这种基础货币投放出去必须以央票等手段来对冲流动性,与物价上涨的关系也是不可回避的。目前物价比较高并不意味着它将一直走高,种种因素会使物价在上升一段后有所回调,但回调以后可能再次回头向上形成较大的压力。最大的可能性是,今后3-5年中国经济仍处在相对高涨期,矛盾的主要方面更多的体现为通货膨胀压力或者物价上涨压力。
  第二,当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一定困局。虽说中小企业面临倒闭潮有点言之过重,但是中小企业运营普遍困难是非常明显的,这是由于我国经济受外部经济体的影响较大。当然中小企业的困难在经济生活中也有正面效应,它将倒逼这些企业想方设法升级换代,此所谓苦练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凭借市场的力量淘汰其中的落后产能。
  第三,比较牵动全局的是资源品的价格机制和比价关系。我国已有一段时间没能理顺煤电价格关系,我们必须强调,短期所谓的电荒问题和中国长期发展中间始终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的问题有直接联系,那就是未能理顺我们最主要的能源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比价关系。这个问题不解决、机制不能理顺,或将进一步威胁我国的黄金发展期。要找到对策就必须触及中国经济社会和生活中非常敏感但是必须要找到解决方案的反垄断问题,我们应尽可能在中期内解决资源品价格形成机制。
  第四,民生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民生问题在原则上很确定,运行起来却明显隐藏着不确定性。比如提高中国农村居民收入问题,我们已经看到非常明显的障碍。又比如城市居民反映最强烈的住房问题,有明显进步的是已经形成了双轨框架,最主要的表现是,保障房的事情总理管,商品房的事情总经理管。但真正要把好事做实、实事做好,挑战也是非常明显的。民生方面可能还有其他很多复杂的问题,如果应对不好有可能进一步升级到现在我们所谈论的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有拉美经济体的前车之鉴。如果大家都接受短期利益,实际是掏空了发展后劲。
  面对这些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我国的财政政策非常明确,那就是在货币政策合规稳健情况下财政政策必须积极,体现出扩张特征。为什么在宏观上要选取这样一紧一松的搭配呢?我觉得从财政角度至少可以勾画出四点理由:
  第一,4万亿的政府项目投资部分仍需要后续资金投入,这种实际的资金需求必须得到满足。
  第二,民生方面还需要巨大资金,最明显的是新医改,决策层已明确规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建立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起初测算财政资金增加投入是8500亿元左右,这8500亿和4万亿基本没有重合,需另外筹措,现在已经投入了几千亿。再往前测算,总量已上升为1万多亿元,这些也客观要求财政政策要有一定的扩张。
  第三,某些基础设施表现出明显的瓶颈制约,亟需完善。基础设施等社会生活的支撑要素瓶颈制约一旦凸显出来,便可能对整个社会运行形成威胁,比如前期出现的京藏高速拥堵、市内交通体系拥堵等。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升级换代需要大量资源投入,包括财政政策的支持。
  第四,缓解我国物价上涨压力需要财政政策的结构性扩张来增加有效供给。我国现阶段物价上涨的第一大因素是食品价格,因此,在货币政策适当抽紧的同时财政政策必须尽快有针对性地发挥自己的点调控功能,提高有效供给水平。比如财政部要进一步运用自己的资金,给农民补贴,使粮食和农副产品供给在今后一个时期能够上升,使供需趋向平衡。另外,还可动用物资储备,比如库储猪肉投放就能起到平抑物价的作用。又比如住房问题,增加公租房已成为重要的调控方向,但加快公租房、保障房建设仍需要财政支持。
  当然,在保持基本框架前提下,财政政策应审时度势,掌握扩张的力度,没有必要就不要再增加扩张方面的砝码。而且从逻辑上讲,明年、后年应该说有很大的可能性是财政政策自然而然进入所谓扩张的淡出过程。
  


  巴曙松:消费企稳回升或成软着陆重要支撑
  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刺激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度高企,相应的消费对于GDP增长的贡献和拉动趋弱。但是结合周期性因素和趋势性因素,我们认为未来消费将平稳增长并替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下半年三大因素的改善将有利于消费增速的企稳回升,原因在于:
  第一、汽车消费向常态化回归带动汽车消费回升;
  第二、CPI6月之后逐步回落有利于减轻通胀对于消费的挤压;
  第三、在货币政策总量紧缩的背景下,财政政策的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消费生成。
  自去年年底以来,非食品CPI持续上涨并达到10年来的历史高位,其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已经有所显现。在货币紧缩政策干预下,CPI预计将在3季度触顶回落,这将减轻通胀高企对于消费的挤出效应,相应的消费会出现小幅反弹。
  同时,上半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上升的滞后效应将在下半年显现,从而部分抵消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下滑的影响,有利于消费增速反弹。
  从中短期来看,通胀在3季度高位回落将促进必需消费品增速回升;由于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高于城镇居民,相比于高端非耐用消费品,低端耐用消费品和必需消费品消费增速将加快。
  从长期趋势来看,刘易斯拐点越过和人口结构变化将加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未来社会消费的推动力可能面临从城市向农村的逐步切换,而农村居民收入持续上升将在中长期提高消费增速。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构成中,汽车和石油及制品占据了50%以上的份额,因此判断汽车消费的走势,对于判断未来消费品零售的走势也至关重要。
  虽然限购政策等对汽车需求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日本地震所带来的供给端影响更为严重,在日本地震的负面影响逐渐被消化后,汽车产销有望回升。
  自2010年以来,经济危机后的大规模刺激政策导致了汽车销量的大幅上升,伴随着经济和政策逐步回归常态,汽车销量也应该向常态回归,由于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对于汽车的需求也远未饱和,对比过去近10年的汽车销量增长,我们认为20%左右的平均增速可以达到。
  税收政策的调整将会利好消费。
  1)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案将于9月1日起施行,中低收入人群的税收负担将减轻。由于中低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减税有利于进一步刺激他们增加消费。
  2)四万亿农田水利建设逐渐加速将减轻农业生产风险,有利于稳定粮食价格和产量,减少农民收入的波动,并带动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增加。
  3)奢侈品关税有望进一步下调,将利好国内高端消费品消费。
  这一系列的税收财政政策将进一步扩大内需,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货币政策可能产生的风险。
  最终,从周期性因素来看,2008年之后的刺激政策接近尾声,随着开工项目的逐渐完工,投资不可能继续维持2009年以后的高速增长;从趋势性因素来看,越过刘易斯拐点和人口红利拐点后,劳动力成本提高导致收入分配从资本向劳动转移;老龄化加速导致储蓄下降,这些变化将使得消费逐渐替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未来经济的增长动力正面临切换。

 

  陶 冬:中国正进入可能维持数年的偏低增长期
  全景网7月6日讯 瑞信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在《新财富》7月号撰文称,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可能维持数年的偏低增长期,而整个社会对其后果估计不足。弱增长期的背后,是信贷、房市、出口、中小企业的弱周期。而此期间中国的出口拉动型增长模式必须改变,信贷催生式增长模式也必须改变。
  陶冬指出,目前的信贷结构问题严重,银行对大型国企仍是全力贷款,而中小企业则被完全摒弃,陷入近十年来罕见的流动性危机,灰色贷款利率飙升。钱荒处理不当的话,中国经济难免全面滑坡。
  陶冬表示,信贷更大的问题是,随着货币政策的收紧,银行业务对象的减少,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功能有明显弱化的趋势。大量资金或被锁进准备金账户,或以金融产品形式进入投资领域,或转入对资金并不渴求的大型企业手中,信贷在经济中的影响弱化了,信贷的乘数效用下降了。
  陶冬还称,经济转型中,在不影响社会安定、金融稳定的前提下,牺牲一点增速,也无可厚非,然而事实上整个社会对转型的艰巨性认识不足,对经济进入弱周期所产生的后果估计不足,对可能需要的反周期措施准备不足。

 

  李迅雷:下一个五年中国或将陷入失业困境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新财富》7月号撰文称,未来伴随产业升级,不仅第二产业新吸纳的就业人数减少,也会影响第一、第三产业的就业水平和就业结构,故下一个五年中国或将陷入失业困境。
  李迅雷指出,中国加入世贸后的出口高速增长和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扩张,带来了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导致2004年首次出现民工荒。
  李迅雷还称,尽管中国目前存在劳动力短缺现象,但不能简单套用刘易斯拐点理论来推断未来中国的劳动力问题,因为中国从农村向城市的移民潮还远远没有结束,劳动力的阶段性短缺或许是建立在资产泡沫之上的。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