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昨日发表文章指出,上半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经济运行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突出矛盾是物价高位运行,通胀预期的压力加大。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成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也是最紧迫的任务。
文章指出,物价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盘升,到第四季度后呈现上涨较快的态势。半年以来,CPI同比增长幅度一直在4.9%以上位置盘整,1、2月份都为4.9%,3月份为5.4%,4月份为5.3%。
推动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认为,流动性充裕或过剩推动、成本推动、国外输入推动是三个原因。国际上一些国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充裕,国内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M2(广义货币量)基数不断增长。
鉴于三大推动物价上涨因素同时存在,专家普遍认为,6月CPI环比将继续上扬,但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以及供求总量的平衡,下半年CPI将有一定程度的下挫。虽然当前物价水平较高,通胀压力较大,但物价总体上仍处于可控区间。
首先,本轮物价高企是结构性的。目前,食品和住房等结构性物价上涨的压力很大。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副会长陈厚义表示,结构性供给问题解决了,CPI就会回落。其次,当前经济仍然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通胀并没有对经济增长造成明显拖累。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昕表示,当前,稳定物价具备许多有利因素,我国库存充裕,夏粮增产已成定局,主要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投资、消费、出口稳定增长,内需支撑作用增强,稳定物价具备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制度条件。据《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崔子常)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