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大盘暴挫,之后在初步完成双头量度跌度2678点之后,大盘开始弱势横盘震荡。事后找暴跌因素有很多,如欧债危机、美债危机、房地产调控加码、三季度A股融资力度加大、723动车事故等。由于沪综指再次击破了1664-2319原始上升趋势线,调整的时间与空间将超过市场预期。
基本面,总体上看政策“转暖预期”变现遭遇阻碍,GDP增速背后反映的实际通胀水平比预期偏高。首先,政治局会议着力“稳物价、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由于坚持将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在房地产调控上提出坚持调控决心不动摇、方向不改变、力度不放松,这使市场对政策马上放松的希望落空。其次,“7.23动车追尾事故”引发的,市场对基建及相关制造业的悲观预期,整个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都有可能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作为当前阶段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主导参与方,地方政府、铁道部、国开行等主体债券融资难度近期都有不同程度提高,促使市场开始担忧未来经济增速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银监会表示禁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禁止地方融资平台到期贷款展期和贷新还旧,将严查“铁工基”项目现金流风险,这对市场资金面影响会很大,对部分的银行股和基建股、对地方国资控参股的股票带来一定的冲击(可能会卖股还债)。第三,三季度A股融资力度有进一步加大可能,如中国交通建设、中国建材、新华人寿、中国水电等IPO,融资力度加大有可能直接冲击A股的资金面。第四、上半年28个省市区的经济增速超过10%,12个省份超13%,大幅超过全国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列车在地方大干快上的热情鼓舞下,仍在狂飙。预期7月份CPI将再创新高,真正回落可能要等到4季度,市场期待的“保增长”预期从全局来看并不迫切,而中小企业的困难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调结构”的产物。
当然从决策层 “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节奏”表述来看,已经增大了“保增长”在政策目标中的比重和地位,但目前政策进入“观察期和微调期”的可能性较大。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还是控物价、调房价,在通胀回落之前,政策紧缩格局难改。近期加息和上调准备金率的仍然有可能。因此,三季度的整体政策环境还是会偏紧,即政策底将贯穿整个三季度,与市场所预期“宽松”二字毫不沾边。由于回到市场认可的“估值底”,短期具备一定的抗跌性,但缺乏好的反弹弹性,市场在向好预期和谨慎现实中寻找新的平衡。有关部门近期正积极研究“中国版401K”计划,力争十二五期间出台鼓励和强制上市公司分红的政策,鼓励养老金和保险资金积极入市,这属中长期利好,但短期而言作用不大。
技术面,本周大盘的暴挫其实就是沪综指和深成指形成M头之后技术要求。事实上此轮沪综指反弹止步于2826点并未触及半年线,基本上实现了3067高点—2610低点的0.5反弹位2838点后重新展开调整。按目前最乐观的数浪方式, 2610低点开始的一波上攻浪以5小浪形式展开,即2610低点-2769高点为第1浪上攻,2769高点-2727低点为第2浪回调,2727低点-2825高点为第3浪上攻,2825高点-2752低点为第4浪回调,2752低点-2826高点为第5浪上攻,因此大盘从2826高点已开始A浪调整,B浪反弹之后仍将迎来C浪下跌。按悲观的数浪方式,如把2610低点至2825高点的上攻数为ABC三浪形式为特征的反弹浪,之后展开了五浪下跌,按目前的浪形,第4浪企稳之后仍将迎来第5浪下跌。
基于下半年“CPI下、GDP下”预期下的政策环境总要比上半年“CPI上、GDP下”时期好得多,市场会逐渐关注政策中定向松动部分的积极因素,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当然,只要大盘波动有平稳度,就能有结构化行情下的个股活跃度。控通胀仍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但随着通胀可控预期增强,针对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和实现转型升级方面的政策可能会越来越多,消费行业和新兴行业将成为下一轮市场的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