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攻击”正成为现实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云攻击”正成为现实

加入日期:2011-7-28 1:56:48

  “1亿零53万人次网民遭钓鱼网站侵袭,给中国网民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在百亿元。假淘宝网站、假腾讯网站、假工商银行(601398)网站、假中国银行(601988)网站,占据了钓鱼网站的前四位。”日前,《瑞星2011上半年互联网安全报告》出炉,瑞星安全专家表示,“云攻击”已成为现实,“云”端安全正在成为防护重点。

  报告指出,2011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上新增病毒528.7万个,比去年同期上升25.2%;新增钓鱼网站218万个,是去年同期的25倍。

  如今,“云”端在网民的整个活动中变得越来越有价值。然而,瑞星安全专家指出,当文件、资料、密码等众多有价值的东西开始从本地硬盘向服务器“云”端转移之时,会带来大量的安全问题。

  法律和侵权风险。虽然网络无边界,但用于进行“云计算”业务的服务器却真实地处于各国法律的管辖之下,因此,对于“云计算”的不当应用,将可能面临极其严重的法律风险和侵权风险。比如,在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商业业务中安装盗版软件,最高刑期将高达4年。

  隐私泄露风险。无论是在线Office软件、电子邮箱还是SNS账号,通常都可以根据资料来了解使用者的一些私密信息。如果服务提供商不对其进行严格的安全保护,就可能通过内部人员泄漏、其他用户的非授权查看等途径泄漏隐私。2011年6月初,谷歌就宣布有人入侵了数百个Gmail用户的个人账户。在国内,这样的事情更是屡见不鲜,甚至某些网站会把用户资料出售从而牟利。

  非授权访问风险。并非所有的“云计算”提供商都有严格的安全管理流程,有时心怀叵测者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或其他手段,来获取用户的机密信息。

  病毒和黑客攻击。通常情况下,“云”端为数百万、数千万甚至上亿用户提供不间断的服务,一旦作为服务中心的节点出现安全问题,就会极大地影响到网民的正常使用。2010年1月,百度遭遇域名劫持攻击,服务几近瘫痪。追究事情的起因,是由于其域名托管商管理不善,黑客冒充百度的管理者发送邮件,从而对baidu.com域名进行了劫持。除域名劫持之外,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网站统计系统攻击、跨站脚本攻击等,也是攻击云计算提供商及其用户的常见手段。

  跨平台带来的安全问题。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利用移动网络进行电子支付、网络购物、网络音乐存储和分享等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移动设备的安全瓶颈已经成为“云计算”整个链条上最为薄弱的环节。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