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各部门加紧落实国务院关于楼市调控继续从严的精神,土地整治连出重拳,银监会严令银行审慎开展与地方政府战略合作,此类措施在近日风传欧债危机将扩散之际显得分外显眼。本周银监会会议有两个关键:补正贷款合同还本付息条款和补充合法有效抵质押物,本质上是如何看待以地方国有土地作为抵押物的地方融资,使之合法化并设法不成为新一轮楼市调控的障碍。房价一直降不下,其中重要原因是土地成本降不下,两年来不少新增的地方平台贷,都在地方土地的评估值之上,土地拍卖价明显下降,信贷的抵押物便可能资不抵债,更遑论被重复抵押的地皮、仅出现在远期规划中的地皮。
地方政府原拥有的财产包括公路等设施的使用权、各类可开发土地、地方国企股权等,而路权早已让渡,如果补正原平台贷合同,市场担心只能以股权补充抵押物价值,或者甩卖股权还债。风险转移到股市并非不可能。另一方面是,作为平台贷的甲方——银行,本身也有风险,计提坏账损失造成的资本充足率缺口,便需要股市支持。近期以招行 A+H配股为代表的金融板块再融资,令市场侧目。
在欧债危机引发诸多国际资本市场过激反应之际,未雨绸缪地处置境内金融风险是明智之举。除了地方平台贷之外,银行资产“表外化”、隐性债务、变相外债等问题,也需引起重视,需防范叠加的风险效应。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83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万余款,与去年同比增长102%。从规模看,2007年银行理财产品仅募资4000亿元,到2010年井喷到7.05万亿元,而今年上半年规模已达8.51万亿元。大量理财产品的募资,实际未体现在信贷规模控制之内,而作为中间业务体现为“表外资产”,不但增加监管难度,且未来可能因为宣传的“期望收益”达不到而增加纠纷,此类产品期望收益甚至为8%以上,除了房地产,恐怕难有更好的项目稳定收益可以高于 8%。
实际上从投资角度收益最好为“房产信托”。据统计上半年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发行数量近1500款,期限在两年左右的信托理财产品,其年利率均在9%至10%之间,吸引力较大。而一旦国家整顿加剧,房产信托也有风险,更遑论银行自身的涉及房地产的理财产品了。
远胜于利率的收益率、超过CPI增速的宣传口号,使得居民存款源源变成银行的表外业务资产,包括信托贷款、委托贷款;表外产品值得一提的还有银行承兑汇票钻空子所形成的。由于国家对信贷的控制,目前有超过三成的借款者均通过银行的表外业务得到资金,其中四分之三是房地产商。地产商不惜高额融资竞买地皮,得到无形资产——商誉,上市房企更由此被推高股价,商誉又成为表外信贷的基础条件。如此循环。国家想通过控制房产商的信贷达到调控楼市的目的,倒催生了银行巨额表外资产。
银监会严令银行审慎开展与地方政府战略合作,市场关于宏观紧缩政策是否会修改的争论也就不辩自明。在所有调控政策之中,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是纲,纲举目张,股市兴旺本质上依赖楼市调控见效;而地方债违约风险,正在削弱该种调控的成效。调控成效未现,股市反复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