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错误?不可掉以轻心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历史性错误?不可掉以轻心

加入日期:2011-7-20 18:09:11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叶 檀:与其让外资做空中国股 不如自己主动做空
  任何一个资本市场都有多空两种力量,当内部缺乏做空机制时,外部做空必然趁虚而入。集中于外资做空中国股是不是阴谋的争论是无聊的,也是无益的。
  从去年底中概股在美国被唱空以来,外资金融机构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态度,在发布看空报告的同时大肆做空。这股风气卷到了中国香港市场,自6月份以来,受外资大行大肆唱空渲染的悲观情绪影响,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双双累计跌幅逾8%,中资金融股整体跌幅更超过10%。
  阴谋论甚嚣尘上。做空是阴谋,低价吸筹是另一个阴谋,高位出货的同时做空是更大的阴谋。那又怎么样?是内幕交易吗?如果是内幕交易,就坚决地披露、诉讼主张自己的权益;如果不是内幕交易,所有上述做空手段都是允许的。我们只需要回答,浑水与香橼的看空报告是否造假?如果不是,那么,被看空者就无话可说。
  缺乏做空机制,使我国的证券市场跛脚而行,只能通过股价上涨获利,市场生态因此遭破坏,投资者理念扭曲。虽然说目前已有了一定的做空机制,但放空期指与针对特定股票卖空不是同一个概念。重要的做空工具--融券至今处于小儿科的游戏状态,融资融券推出将近一年,截至7月11日,总规模达到293.62亿元,其中融券余额仅2.98亿元,中国的融券机制带有天然缺陷--券商不愿意融券、投资者不习惯卖空、融券标的有限,从来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市场地位几乎可以忽略不论。
  放弃做空机制,使得A股市场的定价权不完整。目前在新加坡、芝加哥、香港市场都有做空产品。2007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推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E-mini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期货产品,涵盖了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25家最大的中国公司。早在2006年9月,新加坡交易所率先推出针对中国A股市场的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产品。我国推出的金融期货争夺了部分的定价权。
  如果说上述只是金融期货产品,无法针对个股做空,那么在美国与中国香港上市的所有中国个股都可能遭遇到做空。笔者一直认为,中国真正的创业板在美国,举凡重要的IT企业、民营高科技企业、教育企业与制造企业,无不以在美国上市为荣。就在中概股屡遭做空之际,国内视频网站迅雷准备在美国上市,融资金额可能遭腰斩也在所不惜。而香港市场则与内地市场密切相关,内地几乎所有的大盘蓝筹股都在香港上市,两者一母同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大盘H股遭遇国际投资者狙击,A股想独善其身根本不可能。
  如果国内没有做空工具,无法为公司正确定价,那么,国内的定价权就会被国际投资者牵着鼻子走,哪怕跳脚骂得唇干舌燥也没用。我们畏做空如虎,主动放弃了定价权,就不要怪敌人太狡猾。
  没有做空机制,证券市场很难做到理性客观。最近中概股遭遇严重的诚信挑战,两家非主流的小调查公司把中概股搅得人仰马翻。浑水质疑5家中国概念股,而香橼从2006年起,共发布涉及18家公司的报告,其中15家损失惨重。
  不仅如此,看空从非主流向主流研究机构蔓延,从美国向做空成本更低的中国香港渗透。6月20日,高盛向客户建议退出人民币的无本金交割远期合约的看涨交易;7月10日,芝加哥交易所更开始提供全新完整规格的人民币期货合约,以及针对零售和自营交易员的微型合约交易;7月11日,穆迪用红旗测试系统,审查61家中资非金融企业。在香港沽空成为时尚,6月27日至6月30日,平均每日沽空交易总成交额为53亿港元,占市场总成交额的8%,仅次于全球金融海啸时期纪录。2008年7月2日~9月19日期间,平均每日卖空交易总成交额为54亿港元,占市场总成交金额的8.5%。
  试想,如果内地有完善的个股做空机制,用不着等到浑水、香橼等公司来揭我们的家丑,噬血的投资者就会放空这些可疑公司的股票,我们不可能看到乌鸡变凤凰、鸡毛飞上天的奇景,不可能出现业绩大幅下挫的上市公司股价应声而涨的奇观,内地股价将更合理。
  当然,也会更安全。因为有了做空机制,相当于有了保护装置,股民被套在高岗上的几率会相对变小,国际做空者对中国股的做空也会威力大减。
  此次国际做空者针对中国市场的大举做空不会成功,因为中国经济近两年硬着陆风险极低,但针对个股的做空会大获成功,因为这些公司的硬伤被牢牢把握。这股即将远去的做空潮在提醒我们,A股市场存在机制不健全与普遍失信,要纠正这些弊端,夺回定价权,拥有完善的做空机制是题中应有之义。

 


  易宪容:房地产调控要害在去除赚钱效应
  近十年来国内房价快速上涨的根本动力就在于住房的赚钱效应。因此,要从根本上挤出房地产泡沫,政府就得利用成熟市场行之有效的经济手段(如信贷及税收)坚决去除住房市场赚钱效应,去除住房市场的宏观工具性,坚决、全面、严厉地打击住房投机炒作。这才是当前国内房地产宏观调控突破困境的关键所在。
  国内最严厉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已持续了一年有半了,尽管有些城市的住房销售有所下跌,尽管在有些政策部门看来,这一轮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取得了不小成效,但事实上这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所取得成果还不十分清晰。
  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虽然早几年一线城市快速飙升的房价不再快速上涨,但就全国范围来看,房价涨势并没有改变。国家统计局前天发布的6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绝大多数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不含保障性住房)6月同比继续上升,二三线城市领跑房价,仅杭州、三亚和南充三个城市下降,降幅分别为0.7%、2.0%和0.9%。这里就有几个问题,一是经过2009年至2010年房价快速飙升,不少地方的房价基数早就成倍飙升了,现在仍在上涨,说明房地产泡沫继续在吹;二是尽管国内房地产市场是房地产市场的要素非市场化及住房商品的市场化畸形市场,但房价仍然是市场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如果房价没有变动,那么这个市场的宏观调控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房地产泡沫延伸的范围越来越广,影响的深度越来越深。经过两三年的时间,一线城市房地产泡沫的示范已遍及全国。因为已将绝大多数中低收入民众完全排除在房地产市场之外,各地的住房空置率高得惊人。请注意,这里所说的住房空置率不仅指没有销售出去的住房,还包括大量投机炒作者手中持有的住房。我最近到了不少二三线城市,看到有些小区已经入市六七年了,可入住率尚不及一半。这种情况不仅说明房地产泡沫巨大、房地产泡沫破灭的金融风险很高,而且造成了整个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那么,被市场认为是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为何所起作用还不明显?有人认为,房地产宏观调控之所以效果不彰,就在于所谓的住房刚性需求,房价再高也得有房住,倾家荡产也得买房。也有人说,房价过高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过度,是政府与住房相关的税收收得过多;也有人说是房地产开发商对暴利的贪婪等。在笔者看来,诸如此类推动房价上涨的因素都是表象,不是原因。
  就说住房刚性需求吧,居住权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天赋人权,每个人都必须有基本的居住条件保证。但这是国家的职责。如果住房作为商品需要用货币来购买时,特别是当房价高得让绝大多数人都无力承受时,这种居住的天赋人权是无法通过市场来完成的。也就是说,当房价高到绝大多数人没有支付能力购买时,这种基本的住房需求早就远远地抛离出了住房市场。而进入住房市场的只能是那些可利用过高的银行杠杆投机炒作者。如果房价过高,房地产泡沫巨大,整个住房市场都是利用过高的银行杠杆的投机炒作者,那么当信贷可获得性便利、融资成本低或投资收益远远高于融资成本、投机炒作成本低时,这些住房的投机炒作需求是无限的。政府希望通过增加住房供给来解决这种住房的需求,只能如担沙填海。
  还有,当前住房价格过高,也不在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及住房税收在住房价格中的比重多高。因为,一则如果房价是成本定价,那么房地产就算有暴利,房价也不会推得如此之高;二是无论是住房成本定价,还是住房暴利获得,其利益实现都得通过最终商品来实现。为何住房价格能越飙越高?根本上就在于此时住房是投资产品而不再是消费品。消费产品的价格能在有限的供求关系变化中形成,但投资产品的价格则完全由市场预期来决定。在楼市,这种市场预期又源自住房投资者对住房政策的理解。因此,地方土地财政及住房税收在住房价格中比重再高,假如不能通过住房商品售出,这些收益都是无法实现的。而改变住房属性或让住房成为投机炒作工具、赚钱工具后,企业的暴利、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增长才有可能。
  可以说,近十年来国内房价快速上涨的根本动力就在于住房的赚钱效应。如果不对住房赚钱效应采取真正伤筋动骨的政策来遏制,那么这些房地产政策要达到目的是不可能的。从人类文明社会出现以来,无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计划经济国家,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经济落后国家,没有哪个国家的住房政策会保护少数人利用公有土地资源通过住房投机炒作来牟取暴利的。当住房成了极少数人赚钱牟取暴利的工具时,全国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被掠夺与损害,并产生了诸多社会矛盾与利益冲突。如果房地产宏观调控不从这样的根本问题上入手,坚决去除住房投机炒作的赚钱效应,仍然坚持住房市场的工具性,那么生产的住房越多,整个经济与社会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则越多。无论是增加保障性住房的生产,还是增加土地供给扩大商品住房供应,最后结果都不外乎是更多的人进入住房市场逐利。在只要持有住房就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无论是商品住房还是保障性住房,投机者又怎能不千方百计逐利?特别是这种住房赚钱效应随房价飙升在进一步强化与扩展时,如果政府住房宏观调控政策不从这个要害之处入手,仅是采取限购、限价、市场管理等措施,那么住房投机逐利者更会无所不在。
  总之,要让国内房地产市场得到根本上的调整,挤出房地产泡沫,政府就得利用成熟市场行之有效的经济手段(如信贷及税收)坚决去除住房市场赚钱效应,去除住房市场的宏观工具性,坚决、全面、严厉地打击住房投机炒作,并让这些住房投机炒作血本无归。这才是当前国内房地产宏观调控突破困境的关键所在。

 


  皮海洲:创业板发审委委员既要公示更要追责
  鉴于第二届创业板发审委即将在8月份届满,因此第三届创业板发审委委员的选聘工作目前正在抓紧进行。根据创业板发审委换届方案,第二届创业板发审委委员拟续聘一半,更换一半。为此,7月15日晚间证监会公示了第三届创业板发审委候选人名单42人,将从其中选出35人作为第三届创业板发审委委员。
  对创业板发审委委员候选人名单予以公示是必要的。它不仅可以增加创业板发审委委员选聘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份公示的候选人名单,还可以使人们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从公示的42人名单来看,第三届创业板发审委委员候选人名单一个最大的特点与不足就是来自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人员占据了最大多数的比例,其中会计师事务所22人,超过总人数一半,律师事务所15人,二者基本上形成了对第三届创业板发审委委员候选人名单的垄断。剩余5人中,3人来自资产评估机构,2人来自科技部。
  由于创业板公司中,包装上市盛行,因此,在发审委委员候选人名单中,突出会计师事务所甚至是律师事务所的比重是必要的。但因此形成垄断,却造成了专业人员构成的不平衡,甚至造成一些专业人员的短缺。毕竟只是依赖于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是无法全面诊断一家拟上市企业优劣的。通过42名创业板发审委委员候选人名单的公示,人们不难发现,这份公示名单存在很大缺陷,很难胜任创业板发审工作。
  也许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即便就是目前的这份公示名单,再从中挑选35人组成第三届创业板发审委,如果能够各尽其责,至少还是可以为创业板阻止一些问题公司过会的。令人忧虑的是,就是最终入选35人名单的专家们,在发审的过程中能否尽职尽责。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发审委委员们基本上不需要为自己的不称职承担责任,无非就是谈话提醒、批评、解聘而已,只有涉嫌犯罪的,才会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像这次发审委换届,将有18人被换掉,但外人根本就不知道这18人换掉的原因是什么。也正因为无需对发审工作承担责任,作为发审委委员来说,又何必要恪尽职守履行职责呢?也正因如此,要不要某些方面的委员也就不那么重要了。既然只是一个摆设,只是走过场,当然要不要也就无所谓了。只是如此一来,创业板发审工作的质量就很难有保证了。
  因此,尽管证监会公示第三届创业板发审委候选人名单有其必要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完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明确发审委委员的责任。否则,没有人对发审工作负责,发审工作质量就是一个大问题。

 


  谢国忠:全世界只能任由经济放缓
  在这个夏天,全球经济放缓已经变得十分明显了。美国失业率上升,房价下跌;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日本从地震和海啸灾难中恢复得很艰难;中国在通胀中不断挣扎--这些都是经济持续放缓的标志。
  由此可见,2008年经济危机后的复苏基础是不稳固的,是在用经济刺激手段隐藏结构性问题带来的阻力。不解决结构性问题,任何刺激措施的效果都会是短暂的。
  经济放缓应当被视为一个长期现象,而不仅仅是一次暂时性疲软。其主要影响就是拖延了各国货币紧缩政策的实施。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央行还没有遇到过通胀上升和增长率下降的情况。包括央行在内的政策制定者,仍然倾向增长。他们的紧缩步伐会进一步放缓。因此,通胀仍处于上升趋势。全球经济正在走向滞胀。
  奥巴马的致命错误
  在过去一个月里,奥巴马总统2012年竞选连任的前景已经在恶化。失业率上升是最大的问题。6月,失业率已经达到了9%。在现代历史中还没有哪位在任总统能在如此高的失业率下获得连任。
  就业数据是具有迷惑性的。如果一个人一段时间不找工作,他就不再被视为劳动力。这个标准在不同国家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比较就业数据。2008年6月到2011年6月间,美国就业人数下降了600万,同时其劳动力年龄人口增加了600万。但是,美国劳工数据表明,自2008年美国劳动力减少了100万人。这就是人们不再找工作所造成的。调整了这一因素,美国失业率应该为13%。
  为什么失业率会再次上升?共和党指责是过分的监管和政府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民主党把这归咎于布什政府的遗产。在经济学家中,一些人责备效率低下的经济刺激政策。他们全都指责中国,至少在某种程度上。
  一个充分的市场是不应该存在失业的,因为价格机制最终会有效地匹配供应和需求。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在有了家庭,孩子在附近学校上学,或者是技能无法再满足需求时,就无法再自由流动了。这种矛盾在经济需要迅速改变时更加重要。
  泡沫经济错误地配置了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种资源。例如,在泡沫经济里会有很多股票经纪和地产代理。当泡沫破裂,这些人需要时间来找到其他的职业,没有快速的解决办法。
  奥巴马总统犯了个很大的错误,他听从了经济学家的建议采取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来刺激经济和就业。如果他能让经济在该着陆的时候着陆,可能现在的结果会更好。经济可能会复苏的更慢一些,但是基础会更加牢固,并且恰好能赶上他的2012年选举。
  里根总统有过一样的经历。在他上任后,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大幅度地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胀。经济由此崩溃了。到他1984年参加竞选连任时,在高利率环境下经济已经清除了很多积垢,并开始强劲增长。里根总统得益于经济复苏,轻松获得连任。
  为了提高获胜的几率,奥巴马总统在先前刺激策略的基础上推出更多的经济刺激措施,这可能会犯更大的错误。经济明年可能会短暂复苏,帮助他获得连任,但随后还可能发生另一场崩溃。
  奥巴马错误政策的另外一个副产品就是房价再次下跌。跟失业率上升一样,房价的下跌是因为市场在泡沫之后不允许自然调整。从历史数据来看,美国房价应该已经下降了一半。政府刺激政策和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给房主们带来了复苏的希望。他们的犹豫不决让市场去年有所恢复。随着他们失去负资产变正的希望,他们就会开始违约,从而带来房价的第二轮下跌。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可以拖延全面的房价调整,但是无法避免其发生。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蔓延
  现在看来,通过提供现金援助,要求并接受希腊债券持有人--主要是西欧银行--自愿用旧债券购买新债券,欧元区暂时成功地稳住了希腊的情况。但这只是暂缓之举。当下一期希腊证券到期,同样的闹剧又会上演。债滚债并不意味着债务情况良好。并不需要做多少分析就能得出希腊无力偿还债务的结论。
  希腊是一个只有440万人口的小国。它的经济只占欧洲经济的2%。希腊全国总负债为3400亿欧元,不到欧洲信贷总额的2%。从理论上讲,它的破产应该跟大公司的破产一样,很痛苦,但还是可控的。除非能有人帮希腊偿还债务,否则希腊的破产就是不可避免的。希腊平均每人的国家债务约为8万欧元。对于一个三口之家来说,欠债就约为24万或34万欧元,其中三分之二是欠外国人的。希腊独立后,每两年就会拖欠一次债务。
  为什么欧洲政府如此努力的来拖延结果呢?答案是与更广泛的银行体系的金融联系。希腊三分之二的债务是欠外国人的,尤其是西欧银行的。如此多的资本损失可能会引发像雷曼兄弟破产这样的危机。因此,像法国和德国这些西欧政府才会试图拖延。
  但是拖延只是避免承认损失的一个会计手段。希腊证券已经在希腊不可避免的破产中进行了定价。其债券交易将有很大的折扣。如果持有债权的欧洲银行按市价计值,他们现在就必须进行资产重组。会计技巧无法改变投资人已经亏损的事实。看到欧洲政府做出这种自欺欺人的举动实在是太可悲了。
  三大评级机构挑战欧洲的做法,指出发行新债券偿还旧债券事实上就是破产。他们的意见很重要,因为欧洲央行不能持有破产政府作为抵押品的债券。现在这种债券已经占到了总量的18%。2008年危机期间,美国银行用毫无价值的次级贷款文件向美联储贷款。欧洲银行也在向欧洲央行做同样的事情。
  就在法国和德国制定了对希腊的临时救助计划之后,穆迪将葡萄牙的信用评级下调至垃圾级。这延续了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恐惧。欧洲政府就自己的问题谴责信用评级机构。很可能他们会改变规则,以下调与信用评级有关的债券持有规则。到那时就是完全的自欺欺人了。
  欧洲解决债务危机的拖延策略对全球经济投下了阴影。公司和投资者都在担心如果不可避免的结果发生了,情况会怎么样。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抑制投资和消费,拖累全球经济。
  经济放缓应对无方
  当前的经济放缓找不到简单的出路。利率已经很低了。欧洲央行正在提高利率来维持其打击通胀的信誉。美联储很少再谈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性。很多政府在削减预算赤字,似乎是没有更多的刺激政策了。
  目前的环境仍然有利于债券。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较低的投资需求意味着金融资产过度的流动性。随着股市失利,债券开始受益。但是,政府债券被高估了。当投资者意识到还有大量通胀还没到来时,债券就会暴跌。时间可能会在2012年的下半年。
  地震和海啸发生后,世界期待日本经济快速复苏,相信日本政府调动资源和协调重建的能力。但是我却预计复苏会相对缓慢。看来情况被我言中了。灾后重建大臣松本龙刚刚辞职。尽管是说错话导致了他的辞职,但这反映了日本政治体系瘫痪的本质,这正是造成日本20多年来经济衰退的根源。
  近来全球贸易的弱点部分原因是日本的灾难造成的。电力不足放缓了日本制造业的发展。日本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汽车零部件和电子元件是最突出的例子。日本企业需要时间来解决生产问题。在此期间,他们的客户需要减产。
  重建的行政过程同样也很费时间。2012年日本经济很可能会继续疲软。当重建过程开始后,融资将会是个大问题。我相信,日本央行要为重建提供部分融资。地震后,我曾预计日元会走弱,因为日本央行需要提供资金。我的话为时过早了。重建过程现在还非常缓慢,央行现在还不需要提供融资。这意味着日本经济复苏时,日元将会下跌。
  中国的通胀斗争还处于初期。加息的步伐如此缓慢,2012年可能无法稳定通胀。更大的风险是,那些特殊因素,如削减进口关税、高速公路过路费、油价下跌等,都会减缓通胀,再次给放宽货币政策提供借口。之后无疑会有另一场通胀高峰。
  中国的通胀问题真的是与政府财政有关的。现在是在向储户征税来为政府项目融资。很多分析人士和政府官员把通胀描述成为一个技术问题,认为可以通过政府指导的供应扩张来解决。这只不过是让人们接受损失的另一个精神把戏罢了。

 


  李迅雷:银行赚了全国人民的钱 却被谁拉下水?
  【应明确黄金与外汇储备之比来配置黄金储备】目前我国黄金储备按1595美元/盎司计,六月末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之比只有1.69%,实在过低了!同样的出口大国德国该比例是65%,美国则更高。俄罗斯和印度等都在5%以上。所以,中国假如在10年前就将该比例确定至5%,至少目前黄金储备可以比现在多两倍。
  【银行赚了全国人民的钱,却被谁拉下水?】惠誉在4月份就将我国银行的评级下调至负面。如今穆迪标普都跃跃欲试想下调,理由是地方政府的债务或将导致坏账多出几万元--也许这是不会发生。但银行的运作模式应反思:长期维持的垄断性高利差,吃的是老百姓和企业的钱,但后者却没有害银行。问题出在哪?
  【下调评级:债权人更应该反思】国际评级机构最近对欧美不少国家政府主权债务的评级下调,所有被下调的都在骂娘,但有种就不要赖账!其实,美国主权债务被下调至次垃圾级,最郁闷的还是债主了,尤其是中国,为何明知道美元美债越来越不值钱,非要囤积不值钱的,而不囤积值钱的黄金?可惜历史不能重来。

 


  龙永图:中国放弃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将是历史性错误
  在推动产业升级和扭转贸易失衡的政策诉求下,曾经创造了中国经济神话的传统制造业如今却处境尴尬,人荒、钱荒等重重压力让不少企业难以为继。对此,作为中国制造最强劲的鼓吹者,龙永图近日表示,中国不应该因为被称为世界工厂而感到羞愧。如果我们真要放弃制造业,包括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将犯下历史性错误。美国的反思值得借鉴曾是中国加入WTO首席谈判代表的龙永图,在中国家电协会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近日举办的中国入世十年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在经历了互联网泡沫破裂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进行了反思,决定重振制造业,这对美国和全球的经济决策者都是一个重要的结论。
  加工制造业为中国经济发展获取了第一桶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使中国城镇化进程得以进行。中国要成为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还需要走很长的路,现在就放弃制造业吗?竞争优势短期内不会改变龙永图表示,中国发展制造业是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在本轮金融危机中,中国外贸出口曾大幅下降,但几个月后,正是家电产业、服装产业、鞋和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撑了中国外贸出口的恢复。整个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在国际竞争当中的强项,这个趋势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会改变。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对整个经济的贡献度不仅表现在创造财富上,更表现在创造就业机会上,从而使中国维持稳定的发展。美的一个企业就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机会,间接创造了50多万个就业机会,苏宁也创造了10多万个就业机会,这些都是不得了的成就。呼吁向就业大户政策倾斜龙永图呼吁,政府应考虑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劳动制造业倾斜。过去讲利润大户,现在应该倡导就业大户,对就业多的企业应该给予一些免税指标。如果政府政策上不给予这些成本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的企业倾斜,势必造成很多搞制造业的企业主丢掉制造业,因为他们不可能凭他们的道德或对制造业的热爱来坚守,利润还是一个非常大的引诱。龙永图称,在这方面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否则可能会重蹈美国金融危机的覆辙。
  中国传统制造企业在熬过了金融危机后,却并没有过上轻松的日子。今年以来,用电受限、用工不足、银行贷款难、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让制造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有媒体报道,一些资金紧缺的中小企业正以60%的年化利率从地下钱庄借钱。稍有实力的企业则早已转向地产等利润较高的产业或进行金融投资。美的、海尔、雅戈尔苏泊尔、格兰仕、奥康等制造企业的地产项目都已经成为其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