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险资成本轮反弹重要推手 连续加仓 逾百亿元资金入场
交易席位再起争端 险资或借道券商入市
先知先觉的险资这回没逃顶 弱市坚守消费股
慎看平下半年 险资2700点上下求索价值股
备战六大板块激辩7月行情 基金乐观情绪有望延续
七成投资者看好下半年股市
险资成本轮反弹重要推手 连续加仓 逾百亿元资金入场
6月末A股终于迎来绝地反击。在沪综指逾百点的反弹中,险资身影再度浮现。
半年报做账需要和通胀可控预期相互叠加,某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已连续加仓,主攻银行、煤炭板块;数家中小型保险公司也已开始小幅加仓。
A股最恐慌的时期渐渐过去,市场积极因素正在累积。不过市场人士提醒,反弹基础仍需夯实,需警惕七上八下行情出现。
保险幕后推手现身
终于跌不动了。看到沪指放量大涨重回2700点,日线发出买入信号后,一位保险机构的投资人士终于松了口气。
短短几个交易日,从2610点到2778点,A股迅速收复失地。在这轮反弹行情中,保险公司再度现身。据记者了解,某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此期间通过申购基金和加仓股票的方式,已有百亿元资金入场。而在28日,有数家中小型保险资金管理公司人士向记者透露,已开始小幅加仓。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保险资金是基金的上游客户,若保险资金选择申购基金,就意味着将撬动更多市场资金流入。这波反弹保险资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谈及此次加仓,上述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透露,市场关于通胀可控预期一致,加之年中保险机构做账需要,两因素叠加使险资选择在6月底加仓。
今年一季度,险资小幅加仓,至一季度末,险资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比例达13.8%,较年初10%的水平有所提高。进入4月,沪综指爬升至3000点,出于对大盘蓝筹股估值依然合理的判断,除个别机构外,险资未有大规模撤离,依然持股待涨。
但随后的情况是,市场对通胀担忧加剧,在物价上涨压力可能持续全年与经济出现走软趋势的夹击下,A股阴霾笼罩一路下跌,险资无奈被套。部分保险公司在二季度出现负收益,特别是一些中小保险公司浮亏较大。
临近6月底,股市还未有起色,马上就要公布上半年业绩的险资仍在苦熬。恰逢此时,中央领导关于通胀可控的表态为市场创造了机会。上海一位险资人士表示,今年以来险资在银行、煤炭等周期股上加仓较多,其所在公司仅在煤炭板块上市值已达30亿元。而月末市场对通胀可控预期达成一致后,给了险资一个反击的绝好理由,遂通过申购基金、加仓股票等方式猛拉市值。
在6月底、12月底拉高重仓股市值,提高账面收益算是惯例吧。该人士同时透露,这波加仓大约已有10%的收益,目前已有部分资金开始获利回吐,下一步操作将根据市场走势再做决定。
利好共振引发反弹
年初认为通胀上半年会见顶,随着一季度股市震荡向上,仓位也在逐步加高。但二季度以来,形势没有预期乐观。国寿资产有关投资人士此前表示,二季度投资被迫进入防守阶段,密切关注通胀预期对市场情绪的影响。
在二季度的防守中,险资也在静待机会。转机或在6月,5月初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有保险公司人士给出上述判断。这位人士认为6月末是重要时点。翘尾因素或将使CPI增幅在6月达到峰值,此后通胀是否下行、货币政策是否由紧趋松、库存是否得到有效消化、新增需求是否出现,这些都要等到6月末才能看出趋势。
到6月中旬,当A股在2700点上下徘徊时,机构普遍认为估值已处于底部区域,继续压缩空间很小。华夏复兴基金经理程海泳告诉记者,2700点从估值水平看接近历史底部水平,而基本面好于历史低点,风险收益比有吸引力。市场只需要等待反弹催化剂,其一就是通胀压力下半年缓解。
上述关于市场转机的判断和催化剂的预期终于在6月底得到部分印证。先是6月22日,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预计6月CPI涨幅将高于5月。下半年由于翘尾因素快速消失,新涨价因素继续得到遏制,CPI同比涨幅将从高位回落,全年价格将在可控区间运行。对此,市场人士普遍解读为,本轮CPI涨幅顶部或在六七月出现,通胀拐点为期不远。
随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访英国期间对通胀的判断也传递出乐观信号:货币和信贷供应恢复到正常水平;我国能够遏制通胀;今年CPI涨幅控制在4%以下有困难,但控制在5%以下是可能做到的。上述表态大大缓解了市场对通胀的忧虑,投资者对政策进一步紧缩的预期降低。
与此同时,在美国主导下,国际能源署宣布旗下28个成员国在一个月内释放6000万桶原油应急储备。此举使国际油价应声大跌,这大大缓解了中国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警惕七上八下
借A股强势反弹,投资者信心迅速提振,入市热情被重新点燃。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6月20日至24日当周,A股新增股票账户数为24.96万户,不仅是连续第二周回升,同时创出今年4月底调整以来的新高。此外,当周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为1069.44万户,升至近4周来的最高。
乐观情绪能否继续支撑反弹?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表示,在反弹持续一段时间后,市场谨慎情绪也在滋生,反弹持续多久要看政策面能否符合预期。
自2010年11月货币政策转向以来,制约市场运行的核心矛盾经过三次转换:通胀高企引发货币政策收紧--持续数月紧缩之后经济下滑,引发企业盈利预期下调--经济下滑背景下政策继续紧缩,引发政策超调担忧。如今,在下半年通胀可控声中,为了避免经济硬着陆,市场对未来紧缩政策出现松动的预期日趋浓厚。
分析人士预测,停止紧缩,平稳过渡,适当放松,可能是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接受采访的多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对反弹持乐观态度。其中有投资人士表示,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空间已较小,加息和人民币升值则可能视经济运行情况灵活实施。这些都支撑反弹。
不过,持续反弹需要资金支持。从周四数据看,7天等短期银行间拆借利率已下行至6.5%左右,比最高点9.07%下降不少,但更具中线意义的3个月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等中期利率仍在高位徘徊。分析人士指出,伴随银行半年度考核等季节性因素的消失,资金紧张局面将在7月初逐渐缓解。但未来一段时间,在经济增长表现尚好、通胀压力较大的背景下,货币政策未到转向之时,而企业盈利恢复尚需进一步确认,投资者需警惕七(月)上八(月)下行情。(.中.国.证.券.报 .丁.冰)
交易席位再起争端 险资或借道券商入市
保险资金绕道券商直接入市,这曾令券商望洋兴叹,不过,这次券商们或许会眉开眼笑了。日前有消息传出,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最近召集部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召开专门会议,就改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拥有专用交易席位现状,推行以证券公司为主的交易结算模式向业界征求意见。
这种模式也就是指租用券商交易席位,就像目前基金公司所采用的模式,在三方存管下,证券公司只是通过交易席位获取佣金。一位国信证券分析师向记者解释。
对于当前正急需新业务来源的证券公司而言,这一改变无疑雪中送炭,而对于已经拥有专用交易席位和经纪业务的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来说,则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和利益的损失。
侵占券商领地?
我们在当年保险资金被批准入市的时候就空欢喜了一场,以为保险公司会租用我们的交易席位操作,没想到他们后来获得了专用席位,还代理了其它保险公司进行股票投资。6月30日,北京亚运村一家券商营业部经纪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
事实上,早在2004年,随着险资正式入市,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券商的交易席位之争就已初露矛头。当时证监会和证券公司都希望险资能通过证券公司现有席位进行股票交易,而由于之前证券业风险的集中爆发,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保监会和保险公司则希望获得独立交易席位进行单独操作。
在几个月的拉锯战后,保监会终于争取到了有利于保险公司的制度安排,在2005年初与证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向证券交易所申请办理专用席位,而对于没有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的保险公司,一是可向证券公司租用专用席位,二是可租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席位。
之后,掌管着保险业80%资金的9家保险资管公司获得了通过独立席位进行股票交易的资格,而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也陆续获得了直接投资股市的资格。
银河证券经济学家吴祖尧此前在保险资管公司获得独立交易席位的时候曾表示,保险公司倾向于通过独立席位入市,可能是出于金融混业的战略考虑,旨在为以后涉足企业年金管理、经纪业务等铺路。如今,从券商的反应看,正是这类代理中小保险公司进行股票投资的经纪业务被认为侵占了券商领地,从而让证监会决定重新制定规则。
既然当初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获得独立席位是因为特殊历史原因,那么现在证券业日渐规范,这种临时性的制度也确实可以取消了。上述券商营业部经纪业务负责人认为,如今租用券商席位已经没有什么挪用资金的风险了,因为在三方存管制度下,由托管银行负责交易清算与资金交收,而证券公司不再接触客户的证券交易结算资金。
记者了解到,监管部门近年来对保险行业独立席位的批复已经开始收紧,因此虽然目前安邦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生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已经得到保监会批复,但并没有出现能拿到独立证券交易席位的半点迹象。并且,证监会早在两个多月前就已经向保监会资金运用部提出,希望在明年年底之前逐步取消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专用席位,推行以证券公司为主的交易结算模式。
不过,对外经贸保险学院院长王稳对此表示,既然保监会已经有所行动,应该还是会从有利于控制风险和提高保险资产管理效益的方面来考虑此事。
利益争夺
对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而言,取消专用交易席位的最大打击还是在于交易成本的提高。
保险资金是大客户,我当然希望保险公司能够租用我们的交易席位。尽管租用交易席位的佣金并不高,和基金差不多,去掉税费后实际上只有万分之八左右,但一年算下来仍然可观。上述券商营业部经纪业务负责人表示。
据保监会最新数据,截至5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49681.93亿元,其中基金投资2801.50亿元,占比5.64%;股权(含股票)投资3882.51亿元,占比7.81%。按照险资权益类投资25%的上限计算,可直接或间接为资本市场提供近1.25万亿的资金,而目前仓位仅有13.45%,因此在券商眼中,随时可进入A股市场的数千亿保险资金绝对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
现在承保利润越来越薄,公司的主要利润已经来自投资业务,如果真取消交易席位而通过证券公司开户交易,公司的成本支出肯定会增加一大截。一资管公司权益部分析师对此颇感无奈。他透露,如果是独立交易席位,费用也就一百多万元,如果租用券商席位入市,以100亿元的投资规模买卖一次,按照万分之八的平均交易费用计算就是800万元,而实际上一年绝非一次性交易,因此全年算下来,费用确实远超独立席位费用。
不过,一位中小保险公司投资部高级主管却表现出对券商合作并不是那么排斥的态度,他认为此次或将意味着保险资金借道券商席位进行股票交易将全面放开,而券商提供通道只是一个方面,而各家券商可能为此大力加强其服务质量和研究力量,如很多保险公司都愿意租用中金席位,就和中金的实力有关。
另外,上述国信证券分析师告诉记者:之前向保险资金出租交易席位的券商只有几家,以后随着更多券商的介入,对一家证券公司而言,佣金的增加其实不会太明显。
而受访的多数保险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险资投资规模日益壮大,为使投资渠道畅通,最好还是保留9家保险资管公司的现有独立席位,其它公司则租用券商席位入市操作。
据悉,由于被征求意见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都表示,不愿意改变拥有专用交易席位的现状,目前,证监会和保监会两大监管机构还在为此事进行沟通协调,但结果仍然无法预料。
6月30日,记者致电保监会资金运用部,相关人士表示,有关此事的消息不便确认和披露。(.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