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高风险 我没有炒股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郎咸平:高风险 我没有炒股

加入日期:2011-7-19 19:00:15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 读:
  龙永图:中国放弃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将是历史性错误
  曹中铭:券商行业再次洗牌是市场发展必然
  郎咸平:我没有炒股 A股存在二次探底等风险
  人民日报:货币超发才是通胀根源
  牛 刀:中国房价重复2008年故事 要出现四大问题
  叶 檀:黄金大泡沫显示全球经济恐慌远未过去
  巴曙松:投资增速回落是大概率事件
  高善文:通胀潮渐退 紧缩进尾声
  韩志国:基本面差 熊市降临
  专家称美国欲破坏中国资本体系 A股有被猎杀风险

  龙永图:中国放弃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将是历史性错误
  在推动产业升级和扭转贸易失衡的政策诉求下,曾经创造了中国经济神话的传统制造业如今却处境尴尬,人荒、钱荒等重重压力让不少企业难以为继。对此,作为中国制造最强劲的鼓吹者,龙永图近日表示,中国不应该因为被称为世界工厂而感到羞愧。如果我们真要放弃制造业,包括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将犯下历史性错误。美国的反思值得借鉴曾是中国加入WTO首席谈判代表的龙永图,在中国家电协会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近日举办的中国入世十年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在经历了互联网泡沫破裂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进行了反思,决定重振制造业,这对美国和全球的经济决策者都是一个重要的结论。
  加工制造业为中国经济发展获取了第一桶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使中国城镇化进程得以进行。中国要成为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还需要走很长的路,现在就放弃制造业吗?竞争优势短期内不会改变龙永图表示,中国发展制造业是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在本轮金融危机中,中国外贸出口曾大幅下降,但几个月后,正是家电产业、服装产业、鞋和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撑了中国外贸出口的恢复。整个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在国际竞争当中的强项,这个趋势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会改变。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对整个经济的贡献度不仅表现在创造财富上,更表现在创造就业机会上,从而使中国维持稳定的发展。美的一个企业就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机会,间接创造了50多万个就业机会,苏宁也创造了10多万个就业机会,这些都是不得了的成就。呼吁向就业大户政策倾斜龙永图呼吁,政府应考虑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劳动制造业倾斜。过去讲利润大户,现在应该倡导就业大户,对就业多的企业应该给予一些免税指标。如果政府政策上不给予这些成本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的企业倾斜,势必造成很多搞制造业的企业主丢掉制造业,因为他们不可能凭他们的道德或对制造业的热爱来坚守,利润还是一个非常大的引诱。龙永图称,在这方面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否则可能会重蹈美国金融危机的覆辙。
  中国传统制造企业在熬过了金融危机后,却并没有过上轻松的日子。今年以来,用电受限、用工不足、银行贷款难、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让制造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有媒体报道,一些资金紧缺的中小企业正以60%的年化利率从地下钱庄借钱。稍有实力的企业则早已转向地产等利润较高的产业或进行金融投资。美的、海尔、雅戈尔苏泊尔、格兰仕、奥康等制造企业的地产项目都已经成为其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晨报)

 

  曹中铭:券商行业再次洗牌是市场发展必然
  今年以来,证券市场掀起了一股股热潮。继新股破发潮、新股次新股业绩变脸潮、新基金发行潮之后,近期又涌现出券商人员的离职潮。如安信证券大量人员出走,其中不乏首席分析师的身影;华西证券高层纷纷挂靴而去等。
  基金公司、券商人员流动频繁,其实已不再是什么新闻了,市场亦常常可看到相关的报道。但是,从此次券商人员的变动看,无论是其级别,还是其影响力,显然都不可同日而语。
  包括专营经纪业务的在内,目前券商有百余家之多。市场这一块蛋糕,超过百家来分食,竞争的激烈程度自不待言。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抢占市场份额,在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券商每年几乎都要上演猎头大战。
  任何一个行业内的竞争,其实都离不开人才的因素,这对于券商行业同样如此。当前的国内券商,在关注A股市场的同时,也开始将触角伸向境外市场。从券商行业本身的发展看,这也是大势所趋。更重要的还在于,A股市场要争夺全球资本市场的话语权与定价权,没有实力雄厚的国内券商,显然行不通。事实上,当年工行、中行、建行等遭遇境外大投行的打压而出现贱卖的现象,就是因为国内券商在全球资本市场上话语权与定价权严重不足的短板所造成的。因此,休说走出去的券商要在境外市场立足,即使是出于境内市场的考虑,券商的抢人才大战也再正常不过。
  毋庸置疑,就像众多明星基金经理公转私一样,券商行业所出现的离职潮,定然存在其合理的一面。如果说阳光私募能够吸引更多明星基金经理加盟,是由于阳光私募本身发展所致的话,那么券商所产生的离职潮,至少预示着券商行业内部的暗流涌动。
  随着新股发行制度的两次改革以及创业板的推出,券商出现分化的迹象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新股承销以及市场影响力上。
  券商日益表现出的分化迹象,是否可以理解为券商业洗牌的开始,目前尚难定论。但券商行业的再次洗牌,却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稍有资历的投资者或许不会忘记2004年前后的券商之殇。包括南方、华夏等大牌券商纷纷在熊市的洗礼中轰然倒塌,券商被关闭、被托管成为当时的风景线。中国证监会对于券商行业的整顿以及券商行业本身的洗牌,为后来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几年再没有券商出事,与监管部门的整顿有关,更与行业本身的洗牌有关。
  中国需要在全球资本市场拥有话语权的券商,如此我们的资产才不会被贱卖,A股市场也不会常常被境外大投行的研究报告牵着鼻子走。
  


  郎咸平:我没有炒股 A股存在二次探底等风险
  昨日,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如约莅临成都,参加复地·复城国际项目推介会暨郎咸平郎眼看世界解读新成渝大师讲坛。700多名成渝经济界人士聆听了郎咸平长达2个多小时的演讲。郎咸平重点谈了他对中国制造业、楼市的看法。此外,他还自曝投资情况,称自己没有炒股,投资主要是购买欧元美元。
  现场人士爆满
  由于场地有限,此次主办方特邀了500多名成渝经济界人士参加郎咸平郎眼看世界解读新成渝大师讲坛,但昨日的现场情况完全超出了主办方的预计。许多特邀人士邀请了朋友、家人听郎咸平的演讲,所以参会的听众超过了700人,主办方对记者介绍道,只好临时增加了150个座位,剩下的50多人只能站着听。
  记者了解到,昨日赴约郎咸平的人士主要是来自成渝的房地产、医药、金融、投资界的大佬,包括复地集团副总裁成都复地公司总经理程军、策源经济西南区总经理张焱等,甚至远在东部地区的企业负责人,如上海联创建筑设计总监Robert、AECOM中国区景观建筑沈姓副董事长也莅临参会。
  一位来自某知名证券公司的资深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一直关注郎咸平的活动,他的观点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助于思考一些问题时,得到一点新启发。
  为制造业开药方
  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上半年进出口数据显示,1~6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7036.7亿美元,其中出口8743亿美元,同比增长24%。6月单月出口增速为17.9%,连续3个月下滑,显示出口增长在外需放缓的形势下继续减速。
  对此,许多经济学家表示,东部地区如服装、纺织等制造业开工率不高,中国的制造业现在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昨日,郎咸平对此做了重点的评论,他表示,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较大的危机。
  他分析道,成本上升、没有定价权、税费较高是制造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他举例说,去年央视做了一期《牛肉干旅行记》,从出厂到销售地,各种成本占到了牛肉干零售价的90%以上。而对于制造业危机产生的影响,他表示,制造业危机迫使资金大量进入房地产行业,从而造成了房价越炒越高的局面。对此,他开出了一个方子,要解决中国的楼市问题必须先医好制造业,定价权则决定90%的利润归属,他认为,中国要从货币和成本两个方面入手争取定价权,才能掌控制造业。
  利用汇率波动投资
  记者了解到,此次参会的大部分人在房产、股市和奢侈品方面有投资,因此很多人私下非常好奇郎咸平的日常理财。不少人提问,郎咸平有没有投资股市?郎咸平对中国当前整体投资情况怎么看?
  郎咸平对此也毫不避讳,他自曝称,我没有投资股市,除了购置了少量的房产外,主要是从事一点欧元和美元投资,收益还可以。至于为何不投资当前热门的股市和奢侈品,而热衷货币呢?
  他表示,主要是个人喜好的原因,日元对美元相对稳定,但欧元和美元波动较大,可以获得收益。他还现场传授了一个投资秘方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在1.45~1.25之间波动,可以买卖。
  对于中国当下的整体投资情况,他表示并不乐观。对于中国楼市的整体情况,他认为并不乐观;对于股市(A股),他称存在二次探底等风险;很多人也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但理财产品不能保底,跑不过CPI;而对于目前被热炒的黄金,他却认为,黄金并不保值。他总体概括说,当前投资市场总体情况是高风险、低收益。
  


  人民日报:货币超发才是通胀根源
  物价总水平上涨是因为流通中钱的总量太多,超过了商品和服务供给的可能。如果仅仅大力打压高价,抑制通胀就难以期望好效果。
  通胀是流通中的货币相对于生产供给增长过多。分出诸如输入型通胀、成本推动型通胀等类别,不但逻辑上讲不通,还可能分散治理通胀的注意力和关注点。所以,治理通胀的政策指向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坚决而稳妥地收缩货币、增加生产。
  有人问:那些高得离谱的物价,难道不要管一管吗?有这样的疑问,于是治通胀就有另外一个政策指向,即管制物价。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限价、限购、说服,以及对通胀时期的涨价行为给予公众舆论方面的压力。
  治理通胀的货币指向和价格指向,究竟有什么分别呢?在日常生活里,人们常常通过物价的上升才感到存在通胀。没有买家相争的行为,断无涨价的结果。买家拿什么互相竞争?就是竞相出价,也就是看谁出的钞票多。这样看,单一商品之价上升,是竞相购买、志在必得的购买力太旺;一连串商品之价上升,是竞购这一连串商品的买家们出价过高;物价总水平上涨,则是因为流通中钱的总量太多,超过了商品和服务供给的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钱多于物,其价必高。
  也是说,高价背后总有钱多的影子。无论如何,离开了钱多的推动,不可能有高物价。钱多为源,才生出高价之水;钱多为本,才长出通胀之木。因此,如果仅仅大力打压高价,抑制通胀就难以期望好效果。
  其实,货币推动物价高涨,从来不是平推--也就是说,货币供应增加一倍,不是所有物价都会上涨一倍。在货币推动下,物价会鼓包,即一些物价涨得飞快,另一些物价却变动平缓、甚至还有下降。通胀改变了相对价格,最后再推高物价总水平。
  高价鼓包还有一个成因,就是借贷到手或赚到手的收入,集中于某个投资的方向。由于投资空间狭窄、从众心理流行,追涨杀跌唯恐被落下,就容易出现因投放集中而形成的高价鼓包。而凡决定大手投资却又无需对投资结果真正负责的场合,乱投资蔚然成风。傻钱集中导致高价鼓包,也不是罕见的事儿。
  市场上冒出的高价,一般是需求集中,但商品与服务的供给却存在严重障碍。这些供给障碍五花八门,有的因需求过于急促而起,例如非典时期的醋和口罩,说要一起要,厂家全力开工也赶不及,加设备要等时间。有的是体制性限制,比如我们这个在国际上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无论公益用地还是商业经营用地,一律通过政府征地,指标不够,惟有把地价活活憋高。
  


  牛 刀:中国房价重复2008年故事 要出现四大问题
  美联物业,作为一家出自香港享誉中外的地产中介公司,依然关闭上海所有门店,收拾行囊,重振山河。比起2008年深圳中天置业董事长携款而逃,风光得多,但是,本质上是一样的,一窝蜂而起的中介公司面临洗牌。
  深圳谢先生在深圳南山买房时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他准备买的二手房户型、面积、楼层差不多,居然比这个楼盘旁边新开的楼盘价格高出5000元。他百思不得其解,打电话问我。我告诉他,这种情况在2008年出现过,是房价出现下跌的信号之一。因为二手房可以找人评估,价格做得越高,在银行贷款就越多,炒家牟利也越大。不幸的是,在市场面前露馅了。在深圳实行新的评估和税制后,执行第一天,二手房成交量狂跌9成。
  北京通州,2010年10月至今年7月12日,北京通州合计供应住宅项目19个,提供住宅8525套。同期签约数为1887套,签约率仅22%。其中有8个项目的签约率在10%以下,签约率超过30%的项目只有7个。而同期北京全市平均签约率超过50%,通州签约率位列全市各区之末。与2008年北京四五环之间、深圳后海、宝安中心区、龙岗中心城如出一辙。
  就开发商来说,2008年资金链出问题的都是大公司,有华南五虎之称的碧桂园、恒大、珠江、合生创展和富力,负债率大多高达190%,被四万亿救起来后,五虎,成了五熊,只有恒大还在盲目扩张。而这一次,资金链出问题将会从中小开发商开始,运气不一定有2008年好。
  别看房地产投资还在增长,那个东东救不了开发商。因为房地产投资增幅最大的是保障性住房。我对保障型住宅不看好,一来是政府没有解决土地财富的平衡机制问题,本质上还在认可楼市的投机行为,否则,没有理由不对空置住宅课以重税,造成土地资源巨大浪费;二来地方官员的寻租行为不可遏制。
  一切泡沫的根源,来源于权利的自私和疯狂。权力越大,后果就越严重。不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住宅问题,就不会有房价的稳定和民生的安宁;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行房价合理回归,这也是温家宝总理的承诺。现在的趋势只是出现这些迹象,并没有实质性的作为。
  从2008年的情况来看,接下来要出现四大问题:
  一是断供。这是免不了的,因为很多人并没有购买力,只是因为房价疯狂上涨,才吸引他们飞蛾扑火,一股脑的扑进楼市;
  二是退房,这是2008年出现的最多的问题,现在市场已经经过了2008年的是是非非,已经完全不能接受退房,也没有人支持退房;
  三是开发商破产,这是必然的,盲目扩张、胡乱借贷,房地产信托产品年化收益率高于12%就是一个警戒线,而房地产信托产品年化收益率现在已经高达20%,没有发展商可以支持这么高的收益,中小开发商必然有一些破产;
  四是外资进入房地产比去年猛增78%,比日本泡沫破灭前还要高出18%,只要外资抽逃,这些利用外资的开发商资金链必然断裂。
  所以,与其让老百姓忍受高通胀,不如让房价合理回归。似乎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只是我本人认为市场本身在走向良性运行的路上,要澄清几种谬误:
  一是地方政府会支撑房价。我的回答是:房价是货币问题,地方政府没有货币权,这是常识。发展商如果听信地方官员的承诺,会很后悔。
  二是很多人都买了房。我的回答是:股市6124点时,有更多的人买了股票。再说,如果买房自住,使用价值并没有改变。
  三是房价如果跌了中国经济会怎样?我的回答时:吓唬不了人。房价如果跌了经济该怎样还怎样。香港一年跌去50%,香港还是香港;日本一年跌去80%,日本还是日本。中国如果连房价下跌都经受不住,那还怎么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是房价不会跌。我的回答是:看怎么理解?如果通胀加剧,房价名义上没跌,实际上不动产在缩水上是最严重的;如果通胀在明后年被遏制,首先下跌的就是房价。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