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误读伯南克讲话 顾铭德:利好 李志林:牛股特征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水皮:误读伯南克讲话 顾铭德:利好 李志林:牛股特征

加入日期:2011-7-16 12:29:07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松OR不松?机构激辩政策拐点
  叶檀李稻葵破解中国式通胀之谜 跑赢CPI可以选啥
  水皮杂谈:是谁在刻意误读伯南克的讲话?
  邓学文:中报行情已展开 反弹有望到9月
  瑞银证券:通胀近顶 结构性行情已展开
  私募赵袭:通胀概念是一两年内的大机会
  顾铭德:房市新限购令利好股市
  李志林:中级行情得失的关键在于选边 大牛股的共同特征就是
  叶檀:短期内三大评级机构格局不会变 逐渐受到冲击
  谢百三:居民存款将流向股市 个股机会缤纷灿烂

  松OR不松?机构激辩政策拐点
  编者按:
  最近,关于物价拐点、政策拐点、市场拐点的话题讨论热烈,分析结论将直接影响投资者对目前行情的判断和投资策略选择。从目前机构的分析来看,政策松或不松形成两大阵型,而不松派暂占上风。以下汇总卖方分析机构的观点供参考,以飨读者。
  不松
  国泰君安
  统计局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政策放松预期消失。
  由于2季度经济增速超预期,而且3季度经济环比或小幅反弹,我们认为政策放松预期在3季度将不复存在。与之相应的是,贷款利率在3季度或继续上升,而贷款额度在3季度也不会放开。
  申银万国
  经济最差的时期已经过去。6月份工业增加值为15.1%,比上月提升1.8个百分点,6月份经济数据的超预期向好,宣布了经济调整的提前结束。
  政策方面,维持此前观点。当前宏观调控主要任务是控物价、调房价,在经济较快增长的情况下,政策松动的可能性不大。温总理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的讲话也印证了这一判断。国家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是: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政策保持目前调控基调的可能性很大。
  海通证券
  我们认为,未来通胀将处于可控制状态,7月至10月CPI同比仍将处于高位,7、8月份CPI涨幅分别为6.2%、5.7%.我们认为,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及输入性通胀将导致2011年的CPI涨幅超预期,可能达到4.9%左右。我国资源价格基本上是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只反映了资源开发成本,没有全面覆盖环境破坏成本和安全生产成本,致使资源价格偏低,造成国内的隐性通胀压力。
  尽管实体经济景气度下行,但控制通胀仍将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当前M2增速已基本回落至目标区间,从而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继续高频上调的必要性。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增速已经从30%左右的高位回落到6月末的15.9%,低于全年16%的目标值。因此,下半年法定存款准备金上调的空间很小。我们认为,在经济需求增长局面许可的情况下,为巩固调控成果,未来不排除央行继续加息的可能。而在物价涨幅见顶之后,货币政策加码的可能性较小。
  招商证券
  目前谈货币条件拐点为时尚早。从M2增速和新增信贷,特别是银行间市场利率状况来看,6月份货币政策的执行力度和节奏没有变化。综合来看,目前谈货币条件拐点为时尚早。
  在当前通胀压力偏高的情况下,防通胀仍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紧缩政策将继续维持,至少目前还难有实质性放松。
  从稳健货币政策的执行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当前年内最多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同时配合以公开市场操作,再次加息概率较低。
  东北证券
  7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继续加强房地产调控工作。本次国务院再度明确从严的调控政策非常及时,让政策底的预言不攻自破。
  本次国务院会议更多的传递一种政府对宏观调控的态度,具体对市场有多大实质性影响要看后续跟进的政策措施。
  招商证券
  宏观调控仍将以控通胀为首要目标,我们维持通胀逐季回落的判断。由于当前通胀压力依然较高,而经济表现相对较好,因此,总体上宏观调控仍将以控通胀为首要目标。
  由于目前通胀压力依然较高,预计货币政策不会有实质性放松。随着需求的进一步调整,我们会看到货币政策预期性放松的出现。
  国金证券
  流动性8、9月有可能回归趋势。上半年社会融资总量年化(15.4万亿)、信贷总量年化(8.5万亿)依然偏多;6月下旬至7月上旬信贷快速松动与货币供应反弹不可持续;考虑刚性信贷需求倒逼因素,预计8、9月将开始呈现略紧之势,过快的松动必然回归缓慢放松的趋势。
  预计信贷投放延续6月下旬大幅反弹格局,7月上旬继续冲量。但是这种扩张是不可持续的。按照年化7.5万亿,估算的3季度信贷投放在1.85万亿左右、4季度1.5万亿左右,如果7月份投放依然较多,则8、9月份应促其平稳投放。未来使用何种手段抑制信贷?不排除差别存款准备金再度出台。
  通胀穿越周期,食品、非食品轮番呈现超预期、超季节之势,可谓葫芦与瓢均未按下。此刻政府主导型需求扩张无助目前的经济结构性问题,而将推高CPI非食品的新涨价因素。
  预计3季度的总需求还将出现缓慢下滑状态,而物价亦呈现压力高位、缓慢触顶、下滑特征。如果6、7月过于强调增长,则4季度的通胀预期需要系统性上调。
  广发证券
  今年以来,央行连续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三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二季度经济增速由一季度的9.7%下滑至9.5%,经济增速下滑是外需转弱以及国内紧缩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
  参照历史经验并结合当前通胀形势,我们预期当前紧缩周期将持续至年底,下半年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下滑。
  平安证券
  政策预期:货币政策维持当前较紧力度不变,以稳定为主,局部调整为辅;财政政策的操作余地相对较大。
  结合近期国务院经济座谈会释放出来的信息,我们认为在经济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失速可能性较小的前提下,通胀形势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关注点和着力点,预计短期内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仍然不大。
  基于抑制通胀、改变实际负利率状况的考虑,维持我们先前年内至少再加息一次的政策预判。
  货币政策后续调整将更多向中小企业倾斜,以上半年新增信贷规模来看,下半年有一定余地略微扩大贷款规模并使总水平维持在7.5万亿之内,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财政政策方面,除了加大保障房投入和水利投入之外,与消费相关的财政政策也将有所作为,从而一定程度抵消较紧货币政策带来的需求抑制作用。
  微调松动派
  天相投资
  下半年货币政策有适度松动的可能。判断当前货币政策的松紧,主要看银行间市场同业利率的高低,而不是存贷款利率的高低。我们判断,8月份不排除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9月份以后再上调的的概率大幅度降低,相反,自9月起央行很可能启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操作。由于今年全年CPI累计涨幅很可能在4.8%左右,因此,当前银行存款的实际负利率水平依然较大,从逻辑上讲,央行下半年至少还有1次加息空间(7月7日的加息操作除外),估计8月上旬再加一次息的可能性较大。
  兴业证券
  国务院政策微调:降物价保增长并重。从近期领导人的表态来看,下半年经济政策会出现微调。政府不再一味强调控制通胀,而是将保增长与控通胀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
  新增信贷与财政存款投放超预期指向信贷与财政政策在下半年边际改善可期。同时,政府着力推动的保障房与水力建设也需要信贷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略超预期,季末居民存款大幅回升拉动M2增长,而季调后M1/M2在历史均值附近显示经济运行基础较为平稳。新增外汇占款回落但仍显著高于历史均值,显示国际资本流入的压力仍然存在。我们认为在央行上提全年通胀目标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进入稳定期。
  长城证券
  紧缩政策或将持续。6月CPI再创新高,在通胀没有明显回落的情况下,央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向将不会改变,但从新增贷款增加的趋势来看,货币政策的微调可能已经开始。
  银河证券
  6月物价同比6.4%,我们认为是年内的峰值,三季度开始CPI进入同比下降阶段,物价维持前高后不低判断。
  政策方面,强调控制物价的同时会顾及经济增长。下半年货币政策比上半年略微宽松,全年保持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工具使用也更趋谨慎。
  方正证券
  信贷超预期扩张政策或已偏向保增长。上半年投资平稳,消费略超预期。增长的超预期表现直接原因来自于信贷的支持,超预期信贷支撑的超预期增长实际上反映了决策层的政策取向可能已经偏向保增长,调控正在发生转变。
  而且从全球范围看,欧债扩散至意大利等国、美国非农就业低迷等导致全球经济的风险在加大,美元上升、大宗商品价格走软可能性加大,通胀将进一步受控,在此环境下,保增长成为规避风险的优选政策。
  观望派
  安信证券
  本轮通货膨胀的潮水可能正在退去。我们预计通货膨胀的高点将在最近一两个月出现,随后通胀将波动下行,并在明年2季度下降到3%甚至更低的水平。
  随着通货膨胀趋势性的转折,本轮政策紧缩周期看起来正进入尾声。未来流动性有望出现阶段性缓解,与流动性有关的市场压力可能即将消退。
  考虑到正在进行的存货调整,以及通货膨胀和紧缩政策的趋势,我们预计经济增长的下降过程会在三季度内稳定下来,并可能随后重新转入上升过程。
  光大证券
  通胀短期压力与不确定性仍高,不宜转变抗通胀政策。经济放缓处于比较温和的态势,就业市场没有明显恶化,因此决策者对目前的经济放缓不会特别担心。温家宝总理在近期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强调要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预计三季度政策将仍以抗通胀为主,同时兼顾增长;抗通胀基调不变,货币政策难以明显放松,可能出现边际调整,比如之前一月一提准,两月一加息的政策节凑将结束,节奏放缓,预计7月加息后提存的可能性不大。
  总的而言,三季度是政策观察期,等待通胀见顶回落,偏紧政策的出台频率将降低。政策的明显放松要等到四季度。(投资快报)


  叶檀李稻葵破解中国式通胀之谜 跑赢CPI可以选啥
  6月CPI上涨6.4%,创三年来新高。在猪肉、农产品等价格推动下,7月CPI是否止步,至今仍是个大大的问号。
  日前,国家统计局定调,仍然要把物价的调控放在宏观调控的首位。上一轮通胀周期中,在2008年2月出现此前11年的高值8.7%。
  中国总理温家宝近期使用了更加形象的比喻,他把通胀形容为一只老虎,如果放出来就很难再关进去。
  中国通胀源于何处,CPI居高不下、如何走好抗通胀的漫漫长路,滞胀离我们有多远……今年的中国经济将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我们又该如何进行投资?带着这些疑问,本报采访了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教授。
  中国式通胀之源
  记者:今年以来,国家把抗通胀作为工作主线,但这一路走得比较艰难。请问这轮通胀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是流动性,输入性还是结构性?
  叶檀:其实现在我们很难分辨清楚通胀到底是什么型的。从货币主义的理论来说,通胀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货币发行过剩。那么从需求推动型来说,有可能是我们的钱发得太多,它的需求大增,所以导致价格上升。这些因素都是一种理论,但是从根本上来说的话,我相信还是因为货币发行过剩。
  货币发行过剩,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第一,国内的货币发行本来就过剩,4万亿一投下去,现金流量包括存款余额就到了历史高位,所以国内的流动性特别过剩。还有一个是由于人民币升值,现在汇率已经升到历史高位,进入6.4时代。只要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在,那么热钱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入。所以一方面现在国内的贸易顺差在下降,另一方面外汇账款在增加,这种背离的情况就说明源源不断地有一些热钱在进入。最近央行明确人民币FDI的试点办法,无疑为积聚在境外的人民币打开一扇门,使其形成有效的回流渠道,加强人民币在境内外的流动性。
  多管齐下治理通胀
  记者:在治理通胀方面,政府今年来动用比较多的是货币政策,频繁调高准备金率和几次加息,很多专家觉得方式比较单一。接下来,该如何有效治理通胀呢?
  李稻葵:当前最需要的就是减少存款负利率,防止高CPI引发超前消费或投资所带来的二轮通胀。提高利率对贷款影响不大,因为贷款利率已自由浮动且处于高位,因此对股市也影响有限。至于热钱涌入的问题,感谢国际投资者最近唱空中国经济,压力下降。对外预期管理也非常重要。
  叶檀:国内对于抗通胀是比较重视的,政府到现在为止出台了很多举措。如果要真正地要控制通胀,从国内来说,有两种办法。第一,加息,发行与CPI挂钩的国债,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把资金回笼。至于外来的资金怎么防?我认为比较切实的方式有两个:一是用筑墙的手段,暂时来停止资本项下的开放,阻止热钱进入。二是目前也有在做的,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比如香港从去年到今年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得特别多,那就是为了吸引流动性资金,这个方法会有一定的好处。另外,尽快推出国际板也会有些帮助。
  跑赢CPI
  可选理财产品、黄金
  记者:随着CPI高企,负利率时代不期而至。那么普通市民如何避免存款缩水,打理好自家的钱袋子,和CPI赛跑呢?
  叶檀:这个话题大家非常关心又很难解决。我想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首先可以做一部分短期投资。银行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目前的年化收益率可达到5%~6%,有一些信托产品的年化收益率甚至达到10%,可以远远跑赢通胀。其次,考虑配置些黄金。黄金是金融动荡世界的定海神针,有天然的保本属性,如果黄金价格下跌,那么货币购买力会上升,它是个对冲产品,能保证生活质量。第三,关于股市,从长期来看的话,目前处于低位。你必须对购买的股票、上市公司非常了解,那么你可以有足够的信心拿着这个股票度过这个严冬。
  滞胀不适用于中国经济
  记者: 近一年的经济数据显示,GDP已连续三个季度小幅回落,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如果物价持续上涨,有学者当心中国经济会出现滞胀的势头。对此你们怎么看?
  李稻葵:我不认为滞胀这个词适用于中国经济。中国经济自身增长的潜力是很大的。2010年中国GDP的增速是10.3%,2009年是9.1%。按照我们的预测,今年GDP的增速是9.4%到9.5%,明年在9%左右。这样一个增长速度,和滞是挂不上钩的。
  假定国际市场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动荡,原油价格不会再回到130~140美元一桶。那么,在今年的下半年到明年初,通胀率完全有可能回落到5%以下,在4%左右波动。只要猪肉、蔬菜、副食品价格能稳定住,粮食价格也没有大的波动的话,整个中国经济的物价水平就能控制住。
  中国经济仍然是大部分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大格局下,通胀率不会出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样两位数的水平。但是,要注意的是这轮通胀是持续性的,未来五到十年都会存在介于3%到5%之间的温和通胀态势。
  叶檀:国内宏观经济看数据的话会比较乐观,全年CPI在4%左右,GDP会在9%左右,所以从数据上来看应该不存在滞涨势头。但是也不可忽视潜在的风险。这个风险不是属于中国的专利,全球都是这样。像欧元区英国CPI已经在3%以上,美国5月CPI为3.6%,是1956年以来的新高。全球都处于一个经济增数下滑、失业率上升、通胀上行的态势。不过由于它还没有突破临界点,所以我们不能说滞胀已经形成,但是,正在往滞胀的路在走,这个趋势必须引起警惕。(钱江晚报)


  水皮杂谈:是谁在刻意误读伯南克的讲话?
  美联储主席的讲话从来都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也因此常常引起市场的误读。似乎误读是正常的,不误读才是不正常的。格林斯潘的名言就是:如果你以为你明白了我的意思那你就错了。
  格林斯潘讲话如此,他的后任伯南克也是如此,美国时间上周三,伯南克的讲话再一次被全世界误读,误读的焦点就是所谓的QE3。其实,伯南克的讲话和他的前任相比要清楚得多,他明确表示看好下半年美国经济的复苏,问题就出在一个转折词但是之后,但是如果美国经济的复苏不理想怎么办呢?伯南克认为,包括购买一揽子的资产计划的QE3在内的政策就可以作为备选的政策,除此之外,还包括维持现在的零利率和削减存款准备金率。市场的理解从来都是选择性的,以此的反应就是忽略前提突出备选,QE3符合市场上涨预期,那么就宁信其有不信其无,这种刻意的误读让伯南克忍无可忍,出于愤怒在第二天的国会听证会上伯南克明确表示目前不会实施所谓的QE3.
  伯南克讲话前一天的美元指数收出了一个上下都有长阴线的十字星,当天的美元指数上冲到76.719点,下探到75.703点,最后收在75.972点。讲话当天,美元指数下跌1.67%,收了个大阴线,破坏了刚形成的上升势头,道琼斯指数先跌后涨,原油期货价格也是如此,比较夸张的黄金价格只一天就暴涨了23美元,冲上了1585美元的历史新高,白银的涨幅居然超过7%,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显然和伯南克对于通胀的忧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会是伯南克的本意么?如果是这样,伯南克还要引导美元回流么?还要警示原油期货的投机么?还要维持美元强势的预期么?
  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看来是一个力所能及的政策。QE2从2010年11月提出执行到2011年6月,美联储购买了6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通过这种方式释放的流动性在市场中的效应是明显的。2010年11月3日,道指还在11215点,纳斯达克2540点,到了2011年5月2日两者分别冲到了12876点和2887点;2010年10月3日黄金价格1337美元,2011年7月14日见到了1594美元;2010年10月3日原油期货价格在85美元一桶,2011年5月2日见到了115美元;美元指数当时还在76.43,5月4日最低见到了72.7的低点。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中国的股市当初虽然也在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拉动下形成过一波冲到3178点的行情,但是好景不长,很快就出现反复,年初就回到了2620点,而同期中国的CPI数字却一再走高,到2011年6月中国的CPI已经创出了6.4%的新高,原因就在于美元量化宽松的后果就是美元贬值,而美元贬值的后果就是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上涨,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上涨导致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像中国这样发展强劲对原材料需求旺盛的国家,受其影响要远大于面临通缩威胁的发达国家。输入型结构型通胀压力一路推升CPI,而CPI的上涨又让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加息应对。货币政策被动从紧,GDP被迫减速。中国经济的减速形成硬着陆的预期,回过头来又影响大家对世界经济复苏的预期。损人利己的出发点最后落到了未必利己的结果,这就是QE2的答案。既然QE2已经成为鸦片,QE3就是一个能避免当避免的选项。
  左右世界经济的关键因素还在于美元,美元走强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才可能走低,通胀的预期才可能下降,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才有放松的可能,持久的经济发展才有保证,否则一切免谈,这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时代,任何国家的决策者不看到这一点目光就是短浅的,治得了一时之标治不了一世之本。
  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QE3是因为QE3能带给A股短期的刺激么?不是的,这种刺激即便有也和QE2一样是短期的过眼云烟,我们关注它是因为其对中国货币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又可能吃哑巴亏,如果那样怎么办?
  但愿大家对伯南克的误读只是误读。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