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行业位列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首,其细分子行业众多,而在脱硝领域,龙源技术普遍被认为是细分子行业的龙头。
拥有前端脱硝核心技术
“龙源技术主要业务在前端脱硝,技术门槛较高,相比后端脱硝,它可以大幅降低成本,而且投入较低,设备更新换代大概五年。” 实地调查过位于烟台的龙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之后,谢天卉告诉记者。
作为华创证券电气设备行业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她一直保持和公司董秘的联系。“公司低氮燃烧器和电厂余热利用这两块技术前景广阔,前者的使用可以降低氮氧化物的含量,进而减少尾部SCR的使用来降低成本,后者可以满足电厂的供热需求。”
记者从其招股意向书中也了解到,公司等离子体点火设备的市场份额超过90%。
“等离子体点火设备最大的优点是节省石化能源,但磨损要高,3-5年就需更换,而其他二代半技术是4-8年,其他二代半技术还是有市场的”。爱建证券脱硫脱硝领域的分析师雷鸣告诉记者。
从竞争者的角度,谢天卉认为主要是一些科研院所,但龙源技术商业化推行较好、技术又毫不逊色,其优势较为明显。”“比其他同类公司做的要好很多,因为掌握了最强的技术,”雷鸣也这样补充。
“行业特性:靠国家推动”
“它是一个政策市,从市场本身来看脱销并非特别赚钱,”雷鸣认为,在脱硝领域,火电厂占比85%、钢铁厂低于10%,黑金属不到5%。整个脱硝市场集中在火电厂这块,而电厂现在普遍亏损,设备改造成本较大,脱硝的补贴电价大概每度1毛5。“行业特性就是靠国家推动。政策不出台的话市场就打不开,就仍处在概念阶段。都说6月份基本定稿,但到现在都没有出。谢天卉也觉得,“价格调节机制的出台时间还没有确定是最大的风险。”
什么时候出?大家都不确定。“但最后一定能出。”雷鸣补充。
“订单为王”
“技术是好的,但是技术的推广是不是一定被接受,还要看它的销售能力。”雷鸣表示。
“由于低氮燃烧器的业务超预期,龙源技术现存的订单比往年都好,目前在手订单有8个多亿,而去年全年收入4个多亿,在订单为王的时期,其财报看来比较可靠。”谢天卉向记者介绍说。
记者特别电话联系了龙源技术600MW机组的客户之一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对方承认是公司配套设备合作伙伴。
“现在中国的脱硫脱硝标准最严格,超过欧美,但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标准不同,发达地区标准可能要更严格一点。龙源的客户在发达地区要多一点,”雷鸣最后说道。
涉及到公司的管理层变动,谢天卉认为,之前的董事长王雨蓬退休,现任董事长是国电科环集团的关晓春,高管变动有利于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