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页] [第02页] | >>下一页
经济学家刘纪鹏(资料图)
创业板制造了中国股市的泡沫和繁荣的假象,233家公司平均市盈率达到70倍,创业板给人的印象是越涨风险越低;其次,创业板误导创业板创业者走入歧路,创业家不去创业,现在他们都发现,原来卖概念钱来得更快;另外,创业板还危害了后续上创业板的企业。刘纪鹏在2011年第三届中国创业板高峰论坛上炮轰创业板的种种不合理现象。
制度改革不到位
赢周刊:创业板现在种种乱象的根源在哪里?
刘纪鹏:核心是三个问题,一是发行制度的改革不到位。应该贯彻创业板发行制度监审分离的制度,就是根据国际惯例把审查的权力放给交易所,然后把监管的责任留在证监会,这样权责明确。其次是要加大保荐监管力度,对保荐人和承销商进行评级制度。保荐人如果出了问题,可以暂停他的执业资格,也可以把他罚出场,明确责任人。对承销商,也可以在他承销企业的数量以及他的执业资格上,考虑加大惩罚力度。
第二是创业板企业一股独大的现象,特别是家族企业,如夫妻、兄弟、父子这样的公司占了92%以上。今后不论从第二级市场的规范还是治理的问题上,对他们的套现、减持都进行合理规划的话,应该从他们的股权结构入手,就是把申请上创业板的企业一股独大的关联股东上市前的股本比例压缩到40%以下,上市后比例应该压缩到30%以下。
第三是对整个发行制度的指导思想上不能照搬照抄别的国家。像券商直投,在中国现有的制度下,券商直投和自己的保荐不应该交叉,你做直投可以,但不能做自己的保荐人。
赢周刊:家族企业一股独大的问题怎么解决?
刘纪鹏:解决家族企业大股独大的问题需要尽快让创业板企业上市,凡是申请上市的,第一大股东必须在发行前压到40%以下,超过了就减持给别人,已经上市的也要规定一个时间,让他们的二级市场硬性减持,这个要提前预告,而不是事后再罚。
赢周刊:最近创业板跌得很惨,新股首发市盈率不断降低,有的公司市盈率已降到18.2倍,新股破发现象也较多,会不会出现发不出去的情况?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
刘纪鹏:因为中国主管发行的官员们根深蒂固地认为,今天这种跌到了地板上的局面并不是危机,他们认为是合理的。我们认为从一年半以前的天花板到现在的地板,本身都有不合理和潜藏危机的因素。当然,从天花板到地板,不是你希望看到的情形。我认为这一点还是认识上的差异。如果我们的制度不改变,制度性的深思不完成,创业板的病根就没有找到,投资人应该远离这个市场。
赢周刊:在市盈率这么低的情况下,为什么企业还不退市?
刘纪鹏:现在不退市是因为他们都有盈利,他们平均超募的资金高达5亿,即便到了今天,233家创业板企业平均超募的水平仍然在4.9亿。如果手里有4.9亿资金,一年的收益是多少?按8%这个基本上被大家认同的收益,那也有4000多万的收益,对他们9000多万的股本来说也有4毛多钱的业绩,有4毛多钱的业绩还能退市吗?所以掩盖了他们低成长和深层的治理结构、高管辞职等系列问题,至少在最近三年内,巨额的超募资金掩盖了目前中国上市创业板企业的深层次问题。
减少发行频率可解决超募
赢周刊:超募是因为市场上钱多了,但现在现实中小企业却存在钱荒,就是说有许多企业没钱用,另有许多企业钱多得没地方用。您怎样看待钱荒?
刘纪鹏:认识钱荒要看我们所说的对象。如果说中国现在大量中小企业仍然面临资金紧张这个基本事实,我认为一个是因为宏观金融政策的紧缩;第二个是中国银行体制的问题,大银行不和中小企业天然的结缘和结合。而资本市场,今天我国的整个政策、行政审批制度,倡导的精品上市、高价发行,又决定了只有极少企业能上市,能钱松;但更多的中小企业仍然看不到创业板和中小板开通之后给他们带来的希望。核心问题还应该从我们的发行制度和中国发展资本市场的指导思想上来剖析。
赢周刊:现在超募这么严重,超募的资金由谁来管?怎么使用?
刘纪鹏:现在的超募资金就是在企业的账号上。深交所看管这个资金也是浪费,因为没法界定,现在企业都在变相使用这些资金,深交所管不住,而管本身就是不对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交易所会管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可不管又没法对全国人民交待。应该减少频率,比如发行上市,一次推20家、30家或40家,加大一次上市的规模,减少频率,而不是每周都在发行,可以一个月发行一次。这样首先会使供应加大,询价当中应以30倍左右市盈率为宜,如果这样,超募的现象肯定会调下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