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敲响利率市场化前奏?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理财产品敲响利率市场化前奏?

加入日期:2011-7-13 2:50:29

  银行理财产品的持续热销无疑是近期投资者、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银行共发行了8497款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资金8.5万亿元。上述金额不仅远高于同期基金、券商和阳光私募2151亿元的发行量,甚至还高于同期商业银行约4.2万亿元的累计新增贷款。如此巨额的存款大搬家,不仅加剧了银行间资金面的大幅波动,抬高了利率中枢,同时也对股市产生了较明显的分流作用。除此之外,理财产品资金池运作的不透明乃至不规范也使得部分理财产品成为监管盲点,银监会此时果断叫停六类理财产品显得十分必要。

  国内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的快速膨胀与2010年2月份开始的负利率(以1年期存款利率与CPI之差衡量)不无关系,在负利率、股市低迷和楼市限购的背景下,收益较高且稳定的理财产品便成为新宠。

  与之前数月乃至几年的发行期限相比,2010年以来理财产品发行期限呈明显的短期化和货币化特征,6月份新发行的1个月内和3个月内理财产品占比分别达43%和70%。募集资金的投向也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虽然部分募集资金存在期限错配以及投向错位,但目前投向债券、回购和票据的比例已经接近70%,而2004年和2009年外汇资产和信贷资产则是主流。

  这不仅让人想起了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当时较高的通胀水平和货币市场利率以及由此带来的货币市场互助基金的崛起正是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导火索。通胀水平的高企导致市场利率持续高于《1933年银行法案》Q条例中规定的上限。由于当时美国银行业仍受到严格的利率管制,而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不受该方案的限制,其发行量由1975年的37亿美元飙升至1979年的452亿美元,导致大量储蓄分流到高利率的金融资产上。金融脱媒不但影响了银行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加剧了银行资金面的波动,还导致以规避监管为目的的金融创新(如货币市场存款单MMC,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等)和吸储成本的提高。市场倒逼之下,经过伯恩斯、米勒和沃尔克三任联储主席的努力,1986年4月美国正式取消了存折储蓄账户的利率上限,利率市场化完成,但其间爆发的储贷危机也给美国利率市场化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影。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基本遵循了由货币、债券市场到存贷市场,从大额到小额,从长期到短期的原则,这一过程体现了渐进式改革的特征。目前我国在存贷款利率上仍实行半管制,存款利率市场化比贷款更为审慎,这一特点与美国上世纪70年代颇为类似。在劳动力成本刚性上升和2009-2010年货币大幅投放的背景下,国内通胀形势难言乐观,货币市场利率的高企直接促发了银行理财产品等创新金融产品的热销。

  去年12月17日周小川行长在财经年会上的演讲中明确指出,“要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有规划、有步骤、坚定不移地推动利率市场化。”就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周行长暗示需要准备各方面条件,并提出了利率市场化的八大思路。上述讲话表明决策层在“十二五”期间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已有了初步的实施框架。我们预计,中国利率市场化可能走一条市场推动、政府规范和引导的道路,这一过程中,银行理财产品将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