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物价仍是首要任务 下半年宏观政策或仅微调
半年多前实施的北京汽车限购政策是否要暂缓执行?
根据汽车工业协会7月8日发布的数据,在连续两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后,6月汽车产销小幅回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表示,6月产销量小幅回升,证明我国汽车产销未有进一步的恶化。但他仍把全年汽车2位数的产销增长更改为5%的增长预期。
5%的增长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是好事,能够促使汽车企业在保持产销量增长的同时练好内功。他在近期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中国汽车产销的萎靡不振,其实是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同比增速逐渐下行的表现。
眼下,稳物价,还是保增长似乎正成为宏观调控政策取舍博弈的两个方向。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副院长陈东琪认为没有必要过分担心经济增速,即使全年经济增速有下滑,但是仍在9%-9.5%左右,下半年只需要对政策进行微调。
国家可以加大水利投资力度,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步伐,这可以防止经济增速下滑过快,所以整体经济不用太多担忧。陈东琪在7月9日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举行的论坛上说。
7月9日至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来到陕西等地调研指出,下一步仍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宏观调控的取向不变,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统筹做好关系全局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国家统计局将在7月13日公布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国务院也可能在同日召开常务工作会议,讨论上半年的经济形势。
稳定物价仍是首要任务
根据巴黎百富勤经济学家陈兴动的看法,5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折算成年率只有12%,按此测算目前整个中国经济增速可能正在滑向9%以下。
为此,包括他,还有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等人认为,中国目前需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从防通胀的首要任务转到保增长上来。
不过,中国目前经济下滑的速度仍有限,相比目前的通胀形势而言,保持物价稳定,仍是最主要的任务。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副院长陈东琪指出,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达到6.4%,正在处于上升的阶段,而GDP下行有限,目前稳定物价仍最为重要。
特别是从短期而言,今年整个中国经济增速仍在9%以上,尽管存在下行的因素,但是考虑到政策的影响,全年经济增速不会太低。即使经济增速降到9%,甚至8.5%也不用担心。他说。
根据统计局发布的数字,受汽车产销负增长的影响, 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
增长13.3%,增速比4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曾指出,从去年6月份以来,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是比较平稳的,基本上是在13%-14.8%这样一个区间内运行。
从钢材、水泥等产量来看,总的判断,工业实体经济仍然保持着比较好的平稳增长状态。
1-5月份,全国发电量1.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2%以上。粗钢产量为2.9亿吨,同比增长8%以上。水泥产量为7.5亿吨,同比增加19%以上。
下半年宏观政策或微调
尽管国家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但是部分政策可能会微调。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7月9日至10日陕西等地进行调研时指出,当前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运行的情况总体是好的。同时,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不少。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7月8日曾指出,中国政策的四个调控目标为低通胀、经济增长、较高就业及国际收支大体平衡。
他在最近的《中国金融》上撰文指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通胀压力依然较大、通胀预期依然较强,要进一步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多运用市场化的工具和手段,保持必要的调控力度,切实把好流动性总闸门,避免经济增长出现大的波动。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副院长陈东琪判断,从中期而言,中国经济存在下滑的可能,短期内经济下滑有限,为了避免短期的下滑力度过大,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出现微调。
比如水利投资和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建设会加快,同时个税起征点调高也会促进消费的增加。保障性住房投资建设要真正动起来会是在第三、第四季度。他说。
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高路易则指出,目前中国物价增速达到6%以上,75%以上由农产品价格上涨引起,这些与美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导致的输入型通胀关系不是很大。
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快,核心仍是供求关系不平衡导致的。这方面要加大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所以中国需要将调控政策转入正常状态,比如货币政策不需要过度收紧,财政政策则需要有灵活性。他说。(.21.世.纪.经.济.报.道)
通胀向非食品指标扩散 本周北戴河会议或定调下半年调控
继续收紧,还是适度放松?下半年的宏观调控仍悬在半空。
7月9日公布的6月份CPI数据如预期般创下3年新高,冲至6.4%;而进出口同比、环比增速却双双回落。这似乎在昭示:在我国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剧的同时,经济减速已现端倪。
面临2011年的半年大考,宏观调控左手的控通胀与右手的保增长,正在上演一幕互搏大戏。由于两方势均力敌,宏观调控也进入临时观察期。
这一刻,业界把期待的目光投向决策层的高端会议,特别是即将召开的北戴河会议。7月13日,GDP、工业增加值等经济核心数据就将公布,届时定调下半年宏观经济的几大会议将召开,调控路径也将日渐明朗。
北戴河会议或定调下半年调控
7月9日~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奔赴陕西咸阳等地调研,6月份的CPI也在这期间公布。
6.4%!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6月份CPI同比涨幅刷新36个月新高。其中,猪肉价格上涨57.1%,影响CPI上涨约1.37个百分点,外界戏称CPI高点是被猪肉拱上去的。
生猪生产、流通等环节存在的问题,是温家宝总理赴咸阳等地调研的重点课题之一。
温家宝在调研期间表示,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宏观调控的取向不变。10日下午,温家宝在西安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山西、河南、四川、陕西四个中西部经济大省负责人的汇报,并作重要讲话。
由于在赴陕西之前,温家宝刚刚调研完辽宁本溪等地,外界纷纷猜测,温总理密集调研物价和民生等问题,正是为本周三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准备。不出意外的话,7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主题,将是前半年经济形势的总结和下半年发展方向的研究。
依照惯例,中央主要领导还会于7月中下旬在北戴河召开一次会议,专门为7~12月的调控定下基调。在目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高层如何拨云见日,备受关注。
虽然核心数据尚未公布,但率先出炉的外贸数据已可窥见经济减速之端倪。从数据来看,3~6月中国单月进口增速为31.4%、25.9%、23.5%和18.5%,连续4个月回落;同期出口增速分别为35.8%、29.9%、19.4%和17.9%,也出现连续4个月下滑。
业界称,如何在控通胀的同时,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这是今年下半年管理层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由此看来,为下半年定调的北戴河会议就显得必要和迫切。
CPI环比数据成重要参考
目前关于控通胀与保增长的取舍,主要聚焦于央行货币政策的取向。在货币政策不可能放松的背景下,央行继续收紧货币口袋,还是将调控工具刀枪入库,则已成为尚待揭示的一个谜。然而,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通胀走向将会成为央行的重要参考。
就在创3年新高的6月CPI数据公布前夕,央行掌门人周小川于上周五表示,事实上,货币政策更应该以环比CPI数据为依据。他认为,中国通货膨胀和国际通胀是有关联的,而国际是以环比计算,国内则以同比为主,因此,我国CPI数据连续性不是很强。
根据统计局数据,6月CPI、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3%、0.9%和0。值得注意的是,6月CPI环比5月呈上涨态势,而5月CPI环比4月是下降态势。这证明6月CPI环比是由降转升。
与此同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也发表微博称,过高的6月CPI,其标题意义极大,而实际意义却不一定。他认为,CPI为6.4%,2/3是食品贡献,1/5是猪肉。不出意外的话,下半年这两项会下来。再有,剔出翘尾因素,环比CPI为0.277%,折年率3.5%左右,没那么吓人。
但市场也有不同的理解,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影响CPI环比上涨的主要因素,包括周期性、结构性、新涨价和惯性特征等。
不同于李稻葵的乐观。黎雪荣认为,6月非食品价格环比涨幅为0,减轻了物价上涨压力,衣着、交通和通信、居住等价格环比出现下降,然而,CPI非食品部分环比高峰一般出现在9月和10月,因此,7月CPI仍将面临非食品价格环比上升的压力。
衣着、交通通讯涨幅创10年新高
尽管6月外贸数据走软,GDP等数据也料将回落,但相对于经济的韧性,通胀的变数更加不能让人掉以轻心。
相比之下,通胀摸高至6.4%的3年高点后,能否如期下降则疑问更大。黎雪荣认为,上半年,在M2存在低估、社会融资规模或与去年同期相当的背景下,下半年通胀上行压力仍然较大。若三季度限价政策放开,将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
兴业银行(601166)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预测,今年10月份以前,通胀都将保持在6%以上。
根据统计局数据,6月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4%,拉升CPI上涨约4.26个百分点,成为最重要的涨价因素。食品价格加速上涨的声音,似乎淹没了通胀已渗透至居民多个消费领域的事实。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6月影响CPI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全线上涨,除食品外,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最多,达到6.2%。
鲁政委则在微博中形象地表述,关注二师弟八戒(猪肉),也不能忽视上述新人王。按照鲁政委的说法,6月份物价中被普遍忽视的新人王包括:衣着类同比上涨2.1%,交通通讯上涨0.9%。这两项均创下了126个月以来的新高。
全面涨价更容易从民间得到鲜活例证。经常去北京动物园附近批发市场扫货的小许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往20元~30元一件的半袖几乎已经绝迹,目前50元以下已经很难淘到有质量、有保证的衣服了。(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