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房田甜 上海、北京报道
6月29日,刚刚出梅的上海天气晴朗,蓝天白云之下总长约31公里的东海大桥几乎能尽收眼底。
从去年7月开始,这座桥上迎来了另外一些过客:他们通常乘坐旅行巴士,从上海出发,行至小洋
山隧道处掉头,反向驶回上海。此行只为一睹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这里安装有34台
华锐风电(601558.SH)的3兆瓦风机。
据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周亚介绍,东海大桥风电场自去年并网,已累计发电2亿度。而因为风电场的运行数据并不对外公开,针对此项目真实发电量的质疑声不绝于耳。
不过,该项目仍被相关部门视为脸面。根据BTM咨询公司的数据,2010年底,中国以13.8万千瓦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列例全球第七,其中东海大桥风电场10万千瓦的装机量功不可没。
此项目同样没少为
华锐风电赢来鲜花和掌声。从全球来看,尽管西门子和维斯塔斯所生产的海上风机仍占据着91%的市场,但在去年,
华锐风电也成为唯一一家跻身海上风机供应商前八强的中国企业。
多少是凭着这样的知名度,两个月前,
华锐风电与希腊国有电力公司(S.A. PPC)宣布签署一项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希腊建设风电场并成立风机部门。该份声明称,双方合作可能包括,建立装机容量200-300兆瓦的风电场以及一个海上风电场。
业内人士表示,实际上,以往中国设备企业出口设备,基本上都是自己带钱去发展,很少听说哪家是因为品质优秀而获得订单。而因为海上风电成本较高,考虑到西门子、维斯塔斯等企业在欧洲市场上的价格垄断,一些国外的开发商至少希望引入中国的企业来打破这样的僵局。
“我们的6兆瓦海上风机预计年底下线,明年上半年样机并网运行,但是现在已经有英国和挪威的开发商,邀请我们之后在他们国家建样机。”
金风科技(002202.SZ;02208.HK)公共事务总监姚雨表示。
对于在过去一年陆上风机出口并不算顺利的中国风电企业来说,海上风电可能是一个逆转颓势的机会。
“中国海上风电真正要发展,至少要到2013年左右;大规模的装机,也要等到2016年开始。”BTM咨询公司高级顾问赵峰判断,“但海上风电发展起来也是迟早的事,想要抢占这块市场的企业都开始积极备战了。”
22亿美元砸钱换欧洲市场
据RECHARGENEWS 7月1日报道,欧洲风电开发商Mainstream Renewable Power与
华锐风电签订框架供货协议,前者将在爱尔兰建设1GW的风电场,由
华锐风电提供项目所需风机。
“项目初期风机将从中国运输过来,但华锐也暗示,如果爱尔兰政府决心大力发展新能源,华锐将在该国建设设备厂。”RECHARGENEWS专栏作者Karl-Erik Stromsta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总投资22亿美元,部分项目融资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提供。
“国内风机企业在国外获得的订单基本上都是钱砸出来的。”一名来自北京设备企业销售经理解释。这种方式通常是国内银行给设备企业融资额度,以卖方信贷方式做成项目。
实际上,去年9月国开行已与华锐签订协议,前者将为后者提供总额为65亿美元的融资合作额度,以中长期融资支持风电龙头企业迈向国际化。之前,中国
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也与华锐有协议,将为后者提供1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意向性融资额度。
然而,尽管手中有钱,华锐的国际化之路仍非顺风顺水。
据了解,华锐已经相继在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巴西等多个国家建立子公司,去年
华锐风电董事长兼总裁韩俊良也曾表示,未来5年海外市场的营业额要超过公司总收入的30%,力争达到50%,业内虽然一直盛传华锐在美国市场有所收获,但都未获得华锐方面的回应。在今年4月之前,未有任何出口风机的确凿消息。
“美国是一块试水地,华锐也确实去了,但国外好的技术都会去抢占美国市场,而包括华锐在内的许多中国公司的技术都是买的别人的执照,你拿什么去跟别人拼?”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他同时透露,一些美国企业认为在进入中国陆上风电市场时吃过亏,所以“现在他们说欢迎中国企业来美国,但是如果中国企业的运营数据不透明,就不会轻易让其进入。”
中国累计装机排名第二的
金风科技,去年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武钢也提出,未来3-5年内海外业务收入目标定在公司总收入的30%。
与华锐相比,金风要略显活跃一些。目前为止,今年已对外宣布了包括美国、埃塞俄比亚、塞浦路斯和巴基斯坦等项目,但总计只有200多台机组,共计351兆瓦。而
金风科技去年在中国的新增装机量为3735兆瓦。
曲线起征成熟市场
除了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外,因为希腊的债务危机,对于
华锐风电与PPC合作看衰的人也不在少数。
“(项目利润)其实是非常难说的,中国企业不会大规模开放说所有的项目都投,但是当出口目标比较大的话,可能会选择一些风险稍微大的项目。”
但他同时表示,如果希腊项目的风资源较好,并网没有难题,项目收益至少保底没有问题。
在赵峰看来,华锐与PPC的合作则很是明智。“华锐把风机安装在希腊实际上是打了一个擦边球。因为希腊也属于欧洲,它的市场要比印度、非洲、南美等国家好十倍。”
赵峰解释,考虑到风电场的寿命一般是20-25年,并不要求马上获取回报。因此,希腊只要能给风电项目一个固定的上网电价,华锐花钱换一个资源仍旧值得。
据了解,国内的设备商在向海外发展时,通常有三个目标市场:试水地美国市场、成熟的欧洲市场和非洲、南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球在风能领域的投资为191亿美元,低于2010年三、四季度的259亿美元和258亿美元。“投资下降主要是受美国市场的影响。”吴敬说。
“但风能领域的投资会在今年二、三季度恢复。”吴敬说,“风电生产税抵减法案(PTC)将会延续到2012年底,很多已经拿到购电协议(PPA)的项目会开始融资,赶上这一轮的政策优惠。”
但吴敬判断,这一轮的抢装热潮中国企业仍未有太多机会得到示范项目。
按照以往的思路,除了美国市场,许多风电企业会选择准入门槛较低的非洲、南美洲等新兴市场。但这些国家往往在政治与经济的政策方面,可能存在较大风险。
“即使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风险都还不错,当我们自带资金出去的时候,还会碰到小币种汇兑损失的风险。”
金风科技战略及全球发展总监周彤说,“这个风险一定会有,非美元的币种对中国所有的出口企业挑战都很大,有可能你挣的钱在一夜间被汇兑损失都吃掉了。”
她表示,“在企业进行国际化战略时,除了好的机组性能和业务模式保障外,一些市场特定的生态环境,也会对业绩产生影响。”
垂直并购风险隐忧
“现在是行业的低迷期,对于迫切希望国际化的新能源企业,却也是进行收购的好机会。”摩根大通中国投行部执行董事王文琦称。她介绍,全球,尤其是欧美地区,新能源公司的情况不是很好,“包括估值大幅下滑,很多企业纷纷考虑出售资产,或者考虑资产上的变动。”,而据
华锐风电一名欧洲项目经理透露,其与PPC的合作除了建设风场之外,目前也在谈对PPC风能业务的收购。
根据
华锐风电网站披露的信息:PPC成立于1950年,是希腊最大的电力公司,也是希腊唯一的一家供电公司,拥有希腊所有的输配电系统。该公司拥有希腊93%的发电厂,包括燃煤电厂、天然气发电厂、水力发电厂等,总规模达到12,760兆瓦;但风电太阳能项目,却是由PPC下设独立的可再生能源公司负责开发。
除有意向下游风电场开发业务拓展,
华锐风电高级副总裁陶刚向本报记者表示,华锐还涉足了海上风电的安装。据了解,华锐自己生产了一条滩涂运输船,船身下面有履带,在退潮的时候更像一辆车。前述项目经理介绍,“此船已经在射阳的项目中有应用。”
金风科技总工程师崔新维表示,一般而言,陆上与海上风电场在成本比例方面差异较大。“陆上方面:风机成本占64%、基础占16%、电网连接占11%,其他为9%;而在海上,风机成本约为45%、基础占25%、电网连接占21%、安装占7%,其他为2%。”
他透露,在不考虑海上风电场运行期间的维护费用与可能发电量损失的情况下,相同容量的海上风电场建设成本要高40%以上“主要是涉及到海上的打桩、安装船的费用,海底电缆的铺设、海上变电站的建设,这些与陆上风电相比都是额外的。”赵峰解释。
2010年11月,为了在海上风电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满足海上风电场建设的特殊需求,西门子也通过收购一家从事海上风电场建设安装服务的供应商A2SEA公司49%的股份,进军建造安装船行业。A2SEA 公司另外51%的股份,则归属于丹麦国家能源公司(Dong Energy Power A/S)。
赵峰解释,设备商涉足安装也是因为海上风电处于起步阶段,供应链上有脱节,个别环节跟不上。
“这时候,主机企业为了不仅把自己的风机卖出去,而且要装的上,保证订单的持续性。”赵峰认为,“企业在接开发商风机订单时,还可以说提供打包、交钥匙的服务,帮助你更快的建设项目。”
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走这步棋。崔新维就表示,“安装方面不是金风的强项,我们会在行业里寻找一些战略伙伴共同合作。”
有人认为,华锐一系列收购、扩张、出海的做法还是太过冒进,“必须考虑风险在哪,怎么消除。人事、管理构架的整合也很重要。”这名人士提醒,“如果在国外出了问题,是谁也保不了的。”
国际竞争压力渐大
“如果中国风机便宜又好,那么中国设备商的机会可以说是很大。”能源经济学者、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分析。
尽管这个预测看起来非常吸引人,林伯强还是提醒,“不知道预测背后的许多关键性问题,可能不好当真。”
但急于出货的设备商们,可能已经管不了这么许多。
根据BTM咨询公司的数据,全球的海上风电项目,80%的都是由传统的电力运营商所有的,领先的是丹麦的Dong Energy,和瑞典的Vattenfall,德国的E.ON和RWE。
“目前为止,全球海上风机制造商的基地,主要还是在德国和丹麦,而英国市场也普遍被看好,已经有约十家企业宣布要在英国投资建厂。”赵峰说,“这里面包括
湘电股份(600416.SH)旗下的达尔文。”
自从去年设备商们开始热议“走出去”的话题,在当地建厂就被认为是进入外国市场的一个先决条件,但是设备商们并不愿意轻易冒险。
“不可能因为一个项目去建厂。”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跟做项目不同,要考虑国外市场有没有长期稳定的政策激励,而且在选择当地的供应链也需要时间。”
实际上,中国风电开发商装机的快速扩张和对于国际市场的渴求,曾让设备商们抱有“依附”的希望。“很多开发商都表示过,要带着中国的设备商们一起出去。”前述业内人士透露。
但约两个月前,龙源与歌美飒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国际市场合作开发风电场,地点分别位于欧洲、拉丁美洲和美国。
“龙源与歌美飒签的只是战略协议,执行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联合动力市场营销部销售总监李施雄语气轻松。
如果说龙源与歌美飒此次的战略合作,还不足以引起中国设备商们的警惕,那6月中旬于上海举行的海上风电大会上,谢长军公开表示,购买华锐3兆瓦的风机,“是因为这个机型别人没有,但是如果别人有,我就不买你的了。”
此外,他还透露西门子将为其在江苏如东海上示范项目提供21台功率为2.3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
而对于中国的设备商们来说,确实感到压力了。
“过去开发商购买国内外设备的比例约是7:3,但今年以来明显感觉到国外企业的订单多了起来。”前述北京设备企业销售经理表示。
他解释,一是因为国外的风机便宜了,再就是“开发商也明白了,国外设备高的那部分售价,很快就能通过较高的稳定性补回来”。
金风科技总工程师崔新维也坦言,“我们的风机没有成为首选,还是选择西门子的风机,对我们还是有压力的。”
面对这样的形势,华锐只有“放手一搏”,在新宣布的国外项目中,无一例外都提到又在国外建厂的可能。“如果在当地建厂,获得项目的可能性确实要大些。“前述人士表示。
作者:房田甜
(责任编辑:sohustock)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