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专家热评明日证券市场走势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众专家热评明日证券市场走势

加入日期:2011-7-12 17:52:34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新华时评:A股驱动力有望回归基本面 其他都是浮云
尽管周末公布的6月CPI高于预期,但在加息靴子已落地、利空影响提前消化的背景下,沪深股市在数据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双双收红。
  与此同时,CPI再创阶段高点也强化了市场对于通胀见顶的预期。对于A股市场而言,在政策影响或逐渐转淡的背景下,未来驱动力将回归基本面。
  利空提前消化 A股双双收红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CPI同比增幅达到6.4%,再度创出近三年来新高。PPI同比上涨7.1%,增速有所反弹。
  数据公布似乎并未对A股市场形成负面冲击。11日,沪深股市低开高走、双双收红。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以2802.69点和12438.56点报收,较前一交易日收盘涨0.18%和0.28%。
  在许多市场人士看来,尽管6月CPI同比增速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6.2%,但由于7日央行已经上调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投资者对于CPI高企引发银根进一步收紧的担忧提前获得消化,因而数据出炉对A股市场影响比较有限。
  机构观点认为,央行选择7月加息,改变了今年以来每月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每两个月一次加息的节奏,释放出调控放缓的信号。此外,上周一央行举行的2011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中,政策稳定性以及把握好政策节奏和力度的提法再度出现在报告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市场对于政策调控趋缓的判断。
  加息步入尾声 A股环境或趋改善
  伴随上半年CPI同比增幅稳步走高并突破6%,市场对于通胀见顶、加息进入尾声的预期也迅速升温。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的报告认为,猪肉等农产品价格涨幅将趋缓,从而抑制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与此同时,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货币政策长期偏紧、消费需求放缓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三季度GDP增速可能进一步下滑至9.2%左右,总需求的放缓也有利于缓解较高的通胀压力。
  另外,欧洲央行近期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1.5%,美国QE2到期后,新推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性不大。这意味着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的货币因素逐渐消除,中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开始减轻。
  考虑到上述三大因素,预计年内通胀高点已至,下半年物价涨幅将逐步回落。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陆志明博士说,预计未来货币政策将微调持稳。
  近期多家券商、基金公司也在其下半年投资策略报告中,表达了对A股市场环境改善的乐观判断。
  不过,在华安基金看来,对于A股市场而言,7至8月份将成为重要的静默期和观察期。期间,由微观企业盈利增速所提供的利多,以及货币政策短期内无法松动或转向所形成的利空将形成夹击之势,A股市场或将因此维持震荡整理格局。
  华安基金表示,市场信心得到充分修复有待于通胀出现确定性的趋势回落、流动性收缩松动或财政扩张预期的上升。这一时间窗口有可能出现在9月、10月份。
  其他都是浮云 A股驱动力回归基本面
  回眸2011年上半年,持续收紧的货币政策及其给二级市场资金面、投资者心理带来的冲击,成为困扰A股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
  未来随着政策影响的逐渐转淡,A股市场有望回归至依赖基本面驱动的状态。
  根据预约时间表,本周川大智胜立讯精密银河电子三家中小板公司将拉开中报披露的大幕。预告显示,三家公司中期净利润同比增幅有望分别达到130%、70%和30%。可圈可点的成绩单,令投资者对于中报行情充满期待。
  事实上,已披露的预报数据也在很大程度上支持着市场的乐观情绪。统计显示,截至7月8日已有878家上市公司发布中报业绩预告,其中536家预增、102家预盈、42家扭亏。报喜公司占比高达78%,使得多数公司上半年业绩稳健增长成为大概率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报预告中,占股指权重比例较高的金融、能源等大盘股尚处于缺席状态。不过许多市场人士表示,年内的三次加息对银行提高盈利水平作用正面,银行股有望延续约30%的同比业绩增速。这将对处于震荡筑底过程中的A股市场形成有力支撑。
  华安基金认为,随着中报披露的展开,市场对于企业盈利状况将有更为准确的认识。在这一背景下,由业绩面对抗流动性紧缩等不利因素所展现的市场下跌趋势有望终结。A股市场或在近期震荡筑底,投资机会将主要体现为中报业绩推动的结构性行情。在这一背景下,当下投资配置仍宜坚持先防后攻。

 

  央行官员: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持续下降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近日表示,稳健货币政策实施以来,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仅没减弱,反而不断加强,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大型企业和各项贷款。今年5月末,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指人民币贷款,含票据贴现)余额19.79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比大型企业高8.4个百分点,比同期各项贷款高1.6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9.53万亿元,同比增长27.1%,增速分别比大型和中型企业高16.8和14.2个百分点,比同期各项贷款高10个百分点。
  男子银行存9千显示9万主动退款
  中小企业贷款比重持续上升。5月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为59.8%,分别比去年末和去年同期高0.4和1.8个百分点;比大型企业高出19.6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贷款占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为28.8%,分别比去年末和去年同期高0.6和2.4个百分点;大型企业贷款占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为40.2%,分别比去年末和去年同期下降0.4和1.8个百分点。
  当前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和比重均高于危机前水平。今年前5个月,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比危机前的2008年末高出5.2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比2009年、2010年末分别高2.3和0.4个百分点,高于危机前的2008年末3.5个百分点。
  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持续下降,且降幅高于大型企业。5月末,小企业不良贷款余额2363亿元,不良贷款率2.6%,分别比去年末和去年同期下降0.7和1.9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不良贷款余额1707亿元,不良贷款率1.7%,分别比去年末和去年同期下降0.3和0.6个百分点。

 

  刘振冬:高通胀是利率市场化的契机
在经济学家哈耶克看来,通胀最严重的后果是对市场机制的破坏。但从某个角度而言,在金融产品的定价方面,通胀也是重塑市场化的契机。简而言之,高通胀将促使国内银行设法规避利率管制,倒逼管理层加快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这是因为高通胀在影响金融消费者的投资倾向、行为模式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金融机构的负债管理、产品设计和定价。
  实际上,自2007年上一轮通胀以来,不论是股民、基民这类投资者,还是那些买国债、银行储蓄的金融消费者,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跑赢通胀。通胀预期直接导致了不时出现的存款大搬家,抗通胀要求也间接加剧了资产的泡沫化趋势。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尤其是商业银行,通胀引发的储蓄存款波动,加大了银行负债管理难度,对其产品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一趋势带来的变化主要包括金融消费产品日渐多元化,新产品收益率水平更加市场化。
  近期的理财经历即是明证。笔者6月上旬在某银行购买的一款21天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达5%,远远高于银行储蓄利率。可在短短一周之后,这家银行发行的8天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竟高达7.2%。这是因为央行连续提高存准率,市场的流动性持续紧张,早已市场化的银行间市场同期利率也大幅飙升。因此说,这一利率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
  金融消费产品的多元化,银行理财产品的快速增长,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是银行业整体负债管理的需要;其二是直接融资发展带来的金融脱媒化趋势;其三是商业银行对信贷规模、存贷比和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的对冲。
  上述前两点,其实就是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动力,这可以参照美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三、六、三曾是美国银行家的自嘲,3%的存款利率,6%的贷款利率,下午3点打高尔夫。美国1933年颁布法案,开始利率管制,禁止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设定利率上限。直至1980年,美国颁布法案推行利率市场化,逐步取消定存利率上限。
  这一变革的背景在于,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主要西方国家都发生了严重通货膨胀,市场利率大幅飙升,但美国限于利率管制,银行存款实际负利率导致证券市场分流银行存款。包括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 s)、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 O W )、货币市场互助基金(M M M FS)等产品的出现逐步冲击利率管制,同时,金融市场也出现脱媒化趋势,即企业融资由银行贷款转向具有流动性的债务工具。
  同样的趋势在国内也愈发明显。在资金供给方面,银行理财、基金、信托、阳光私募、分红险、投连险等产品快速发展,不断冲击利率管制。在资金需求方面,脱媒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今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53.5%,同比降4.1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10.9%,同比升4.9个百分点。
  这样看来,或许真到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时候了。

 

  牛 刀:未来中国造富机是A股
  美林集团和凯捷咨询在2011年6月公布了2011年《全球财富报告》,这是全球最权威的财富报告。这份报告中,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富豪数量增加了8.3%,达到1090万人;其中,中国的富豪数量为53.5万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继2009年后再次稳坐第四名的位置。从中国人口基数来看,中国拥有这么多富豪当之无愧。
我们来看看中国富豪数量53.5万人。
  美林集团和凯捷咨询在2011年6月公布了2011年《全球财富报告》,这是全球最权威的财富报告。这份报告中,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富豪数量增加了8.3%,达到1090万人;其中,中国的富豪数量为53.5万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继2009年后再次稳坐第四名的位置。从中国人口基数来看,中国拥有这么多富豪当之无愧。
  问题是,这篇报告很快牵动中国社会敏感的神经,激起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响。
  不久前,我专门对此发表:全球公布的个人资产净值100万美元,中国只有53.5万人,位列全球第四位。这个统计当中,也就是按国际惯例没有统计房产。如果统计房产,中国资产超过100万美元至少2000万人,是全球的一倍。在网上广为转发,不同的价值观引起网友热烈的讨论。
  国际社会在统计这个净资产时,不考虑房产,因为不动产一向不作个人的净资产。本报告中的净资产,不包括房产。那么,超过100万美元以上的人士称为高净值人群。这份报告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净资产的的数据统计上,比较真实的反映个人真实财富的状态,所以、虚拟资产、不动产都不计入期内,鼓励的是拥有真实财富。从这个价值观出发,房产不属于真实的财富。
  从金融市场来说,中国的金融市场处在发育阶段,还很不成熟,虚拟资产很少,就连全球最大的虚拟市场外汇市场,在中国也没彻底放开。那么,中国的富人玩得最多的自然只有房产,而房产恰恰不计入真实财富之列,造成了中国富人资产配置不当,真实财富减少,群体自然不大,在全球排名也上不去。
  从这份报告看出:2010年全球这一群体的财产总和达到42.7万亿美元,接近美国一年GDP90%,超过于中国GDP总量。然而,从财富集中度来看,尖子塔顶尖的最少的是中国。在次贷危机前,亚洲的百万美元增长速度就在加快,本次统计结果出来后,亚洲富豪人数达到330万人,首次超过欧洲地区的310万人,仅次于北美洲的340万人。
  2010年,全球造富机器是股市,并非是房地产。全球房地产造富神话早就结束了。全球各国房地产泡沫纷纷破灭,蔚为壮观。而股市表现出的强劲动力,在宏观经济中产生的润滑作用无可替代,自然将是未来财富增长的主要源泉。2010年,全球股市平均涨幅达到18%。弹丸小国蒙古,后发制人,一举夺嫡,成为全球股市表现第一,年增长达到136%,股民平均收益率达到183%。蒙古,全民致富机器非股市莫属,百万美元净资产的人首次超过10万(蒙古总人口不到300万人).

 

  罗杰斯:全球经济无论好坏大宗商品头寸稳赚
北京时间7月11日下午消息,据外电报道,投资大师罗杰斯(Jim Rogers)周一向CNBC表示,无论全球经济如何风云变幻,自己的大宗商品头寸将始终获利。
  Rogers Holdings公司CEO兼董事长罗杰斯的自信言论是在上周五美国就业数据令人失望、中国通胀大幅飙升的背景下做出的:如果全球经济改善,我将在大宗商品上挣钱;如果全球经济状况恶化,各国央行将多发货币,我的大宗商品同样能获利。
  由于近几个月大宗商品市场走势与美元高度相关,罗杰斯还称他在做多美元。尽管全球各大市场无一不波动,罗杰斯说他的做法很简单:我做多大宗商品,持有众多货币。我做空美国长期国债、美国科技股、美国一家大型银行和新兴市场。
  罗杰斯认为空头头寸可在全球经济恶化时提供保护:届时美联储和其它国家央行会多发货币,自己的大宗商品头寸因而得到保护。
  随着欧元区财长会议的召开和英国《金融时报》报称欧盟官员正在考虑希腊部分违约的援助计划,罗杰斯称中国将继续购买欧元区债务。

 

  周文韶:史玉柱等富豪活得不耐烦了
  你听说过在现实中有举办活人追悼会的吗?没有,那就听听史玉柱等一众富豪的集体研究决定吧:举办一个集体追悼会,每人给自己致悼词(据《广州日报》)。
  也许富豪的脑瓜特别发达,总爱做出一些别出心裁的事来,比如产品的营销策略、广告设计甚至征婚行为。如今他们功成名就了,百无聊赖之际竟然要过一把追悼会瘾。这是个不祥之兆,按照世俗,视人死为大限,哀莫大于大限已到。
  话说回来,富豪也是人,也有无聊的时候。他们的说法是集体追悼会上每人给自己致悼词。结束过去,开始未来。悼词是活人对死者一生的评价,这些活宝们是怎样评价自己的过去呢?是总结过去努力拼搏的成果,还是反省在积聚财富中曾做过的亏心事?因为是自我致的悼词,人们不得而知,相信也没人愿意去听。
  也许他们腰缠万贯而又精力过剩吧,那么为何不多做点公益事业,或到贫困的地方走走,或捐资办学,或修桥补路,或参与社区的管理建设,造福众生。因为企业家更应比常人有社会责任心,这与孤芳自赏的活人追悼会不可同日而语。
  倡议集体追悼会的富豪们,看上去没一个是龙钟老态的,正当年富力强之时,何以会有每活一天就净赚24小时的感悟呢?仿佛他们已到了死亡的临界线上。其实,生与死不想了断亦会自然了断,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按佛家修行的说法,是希望逐渐做到外息诸缘,内心无喘的境界,从而湛然寂静,明心见性。显然,活人追悼会之举会给年轻人一个坏的榜样。
  别活得不耐烦而纠结于一生的评价上。古往今来,多少人盖棺尚未论定,何况未盖棺而论定乎

 

  张立伟:中国通胀正在恶化
  中国6月CPI高达6.4%,超越2008年7月6.3%的水平,创36个月的新高。基于翘尾因素,6月份CPI破六早在市场预期之中,正因如此,大部分机构或学者认为,6月份CPI将在见顶后逐步回落,显示出对通胀乐观的态度。
  这些乐观的观点将通胀视为一种偶然的结构性现象,比如基数效应、猪肉价格等。甚至大部分机构和专家将CPI上涨过快归因于猪肉,认为只要控制好猪肉供应通胀就会回落。
  由于猪肉在CPI构成中权重较高,这种推断在技术意义上是存在的,但与现实脱节严重,因为6月份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在涨价,尤其是烟酒和服装这两项很少价格上涨的商品也在涨,交通和通信的价格同比也连续上涨并达到新高。
  中国研究机构对于通胀的判断主观意识多于科学分析,这主要是研究者的利益角色决定的。一部分官方机构承担政府赋予的引导通胀预期的责任,倾向于将通胀视为结构性的短期的现象;而市场研究机构有过多的利益色彩,尤其是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都不愿政府政策继续紧缩伤及自身利益,因此,总是淡化通胀压力,反对超调。
  还有一种主流的论点认为,中国能够容忍经济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定程度的通胀,也就是说通胀是转型的副产品(要素价格改革)。应当说,转型与通胀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这种因果关系,但中国现在有将转型作为通胀合理的理由加以滥用,因为只见通胀来袭,未见转型下楼。目前的通胀不是转型带来的结果,恰恰相反,是由于转型无法推进而任由经济在旧的轨道上奔驰,才产生了通胀与资产泡沫。
  我们认为,中国通胀正在恶化。近来,食用油、奶粉、粮食、服装等以及医疗、房租、出租车等价格都在上涨,并有全面、加速的趋势。中国控制通胀的决心不应改变,因为通胀涉及全民利益而在本质上是政治问题,即使货币紧缩手段有问题,比如重数量调控而轻价格工具,这可以改变,但紧缩的目标不应该动摇。通胀绝不是偶然的短期的,而是在恶化,以猪肉为例,价格上涨是因为养殖成本增加以及散户逐步退出这个动荡的市场,这意味通胀正在挑战传统的猪肉供应周期,可能使价格长期保持高位。
  要知道,推进转型的同时保持高增长才会有通胀,如果推进转型的决心与力度很大,中国经济增长就会回落,通胀压力就会消失。因此,目前的通胀与资产泡沫是因为要保持高增长而畏惧转型制造出来的,是经济结构失衡加速的结果,任何以通胀润滑转型的想法,都会将更多的资源卷入泡沫漩涡,任何对局部失衡的调整,都会被泡沫淹没并成为膨胀泡沫的力量。美国1980年代的滞胀与2008年次贷危机、日本泡沫经济都是对结构失衡的纵容造成的,想以局部调整规避结构问题。中国不应该重蹈覆辙,应以最强大的意志推进改革,破除利益集团的阻碍,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

 


  申银万国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A股尚有四大靴子没有落地
  申银万国首席经济学家 杨成长
  有人说6月CPI见顶了,央行也加息了,通胀靴子基本落地了,政策靴子落地也可以期待,但我认为A股尚有四大靴子没有落地。申银万国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7月10日在无锡参加第六届大众证券杯上市公司领导人峰会时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通胀、投资、业绩、房地产等四个方面未来都有变数。
  杨成长认为,首先,信贷这么紧张,投资增速仍然保持高增长,投资没有下来,信贷控制的效果就没有达到;其次,消费增速已经下滑非常明显,汽车、房地产等热点消费下降更厉害,但CPI仍在上涨,猪肉等涨价因素都只是表象,通胀靴子难言落地;第三,上市公司成本大幅增长,但业绩下降并不明显,市场期待的盈利下调也没有实现;最后,房地产消费下来了,但除去保障房之后的房地产投资仍然没有下滑,未来房地产的库存将越来越大,地产调控靴子也没有落地。
  不仅这些靴子没有落地,风险因素未得到充分释放,而且市场的心态也较为纠结和复杂。杨成长表示,投资、上市公司业绩等指标不下来,市场的担忧就难以消除,但市场也同样不希望这些指标下来,投资的高增长安慰了那些担忧经济下滑的投资者。业绩没有显著下滑也使投资者认为盈利增长可观。但除去银行利润之后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必须明白银行的利润就是其他企业的成本。
  由于目前通胀仍处在高位,杨成长认为,政策对通胀的控制在没有见效前难以出现实质的放松,因为当前的通胀成因较为复杂,不是控制需求就能解决问题的,也不完全是供给不足导致的。比如今年粮食丰收,但粮价也肯定会上涨。同时,客观地看,当前通胀对实体经济也没有造成多大的危害,经济整体上没有大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未来十年中国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杨成长表示,一是资金这么泛滥不会持续;二是储蓄者利益让渡给了银行和企业,资金价格这么低不能持续;三是廉价劳动力资源不能持续,现在劳动力价格已经开始上涨;四是低于国际水平的能源、资源价格不能持续;五是农产品的价格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瑞信称A股悲观估计跌至2400点 H股将优于A股
  7月12日下午消息 瑞士信贷预期7月份市况继续波动,但下半年若通胀受控、内地经济软着陆,恒指有望升值27500点。瑞信亚太区研究主管兼董事总经理范卓云称,与H股相比A股升幅有限,悲观估计下可能跌至2400点。
  范卓云今日表示,受外围因素影响,7月市况仍会波动,但对下半年市况整体持乐观态度。她表示,考虑到亚洲通胀见顶、美国长期维持零息、企业盈利增长,以及目前企业估值吸引四项因素,预计未来12个月内地经济能软着陆,恒指有望见27500点,若全球经济增长高于预期,甚至可以上望30000点。不过一旦环球再次经济探底,则大市有机会调整至20000点。
  范卓云预计,按基本情况预期,国企指数未来12个月目标15500点,乐观预期18000点。瑞信认为港股目前估值较低,建议投资者现阶段分段吸纳港股,给予H股增持评级。
  瑞信认为H股吸引力大于A股,范卓云称,根据基本估计未来12个月A股目标为上证综指3050点,但悲观估计下可能跌至2400点。如果内地经济情况优于预期,瑞信认为最高也只能升至3400点。不过考虑到上海国际板未来6-12个月即将出台,对A股将形成支持,因此给予A股中性评级。
  对于近期受到财务危机股价大跌的内地民营企业股,范卓云表示,投资者对这些公司戒心愈来愈高,态度会愈加谨慎,因此不建议投资者抄底。范卓云认为,部分内地企业过去在信息披露及公司治理方面处理的确欠佳,再加上随着内银收紧银根,信贷记录不高的中小企日后将更难取得银行贷款,导致现金流及财务状况恶化。
  至于近期受到评级机构特别关注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瑞信则认为内地没有债务危机。范卓云表示,瑞信依照国家审计署公布的10.7万亿人民币地方债务计算,数字仅相当于GDP的27%,连同中央政府17%负债率,总体仍低于50%水平,因此并没有危机。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