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股市猛料 主力动向曝光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今日股市猛料 主力动向曝光

加入日期:2011-7-11 8:03:15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二、主力动向曝光

日本产业链转移 基金瞄上A股公司投资机会(附股)

  日本东部沿海昨日发生地震。在今年一季度的日本大地震中,很多电子、芯片和精细化工的生产已经中断,中国公司有望获得这一产业链上更多的订单,日本产业链正在逐渐向中国转移。
  一家基金公司的研究员表示,近期他们去深圳一家从事精细化工的企业调研发现,在日本地震后,该公司的订单持续增加,不过由于电力供应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该公司只好在江苏等地的分公司抓紧生产。
  另外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也表示,日本一季度发生大地震后,核电供应几乎中断,电力供应缺口很大,在日本从事铝加工的企业电力得不到保障。因此,这类企业不得不进行产业转移。他们在浙江调研也发现,日本一些知名企业在和浙江的一些公司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今年浙江地区部分受益于日本产业链转移的上市公司业绩非常好。
  据了解,东阳光铝就是此类企业的代表,该公司也得到了基金的持续关注。2011年东阳光铝一季报显示,华商领先企业、嘉实服务增值、交银施罗德稳健配置、摩根士丹利华鑫领先优势、嘉实价值优势、基金金泰重仓持有东阳光铝东阳光铝的业绩预告也显示,该公司2011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较2010年同期增长60%至90%,主要原因是新兴产业需求带动电子行业景气度上升,东阳光铝相关产品扩产,产量销量上升。
  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还表示,动力电池行业也受日本地震影响,目前供应非常紧张,所以国内的相关企业也迎来了机会。杉杉股份日前发布公告称,计划由全资子公司杉杉新能源设立项目公司,作为投资主体投资建设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材料项目,计划注册资本2亿元,投资规模约5.5亿元,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他相关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国际知名咨询机构也表示,日本强震可能会在未来三年中引发一波跨国公司迁移工厂的潮流,除了通过全球化布局来分散风险的考虑外,降低运输成本也是重要推动因素。(证.券.时.报)


百只基金规模不足2亿份 婴儿潮袭击基金业

  在截至今年二季末的760只基金中,份额不足10亿份的多达300只,占比达到四成,也就是说,在目前正式运作的基金中,竟有四成是迷你基金。
  规模过小对基金投资构成极大危害,由于持有人户数较少,要时刻应付申购赎回,基金经理无法按照自己的既定计划实现组合配置和有效分散风险,单位份额费用又很高,各方面都会陷入被动。
  自2008年以来,新基金的加速发行颇为引人关注,2008年成立新基金97只,2009年增长到118只,去年则成立新基金达到创纪录的147只,今年上半年成立新基金达到106只,全年有望超过去年,再创历史新高。
  虽然基金数量大量增加,但由于新基金在打开申购赎回后多数遭遇大比例净赎回,使本来就不大的首发规模在打开赎回后迅速流失,规模急剧缩水,基金婴儿潮造就了一大批迷你基金,由于规模过小严重影响投资运作和承担相对较高的费用,迷你基金的命运何去何从引人关注。
  在过去几年,仅有少数新基金依靠成立后持续优异的投资业绩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从而使得自身规模成功实现U型反转,不少绩优新基金目前规模远远超过了成立时的规模,这样的例子清楚地昭示基金业:唯有有质量的增长,对投资者和基金公司、乃至基金业才是最重要的,盲目发行新基金而不能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无异于饮鸠止渴,基金业是时候跟盲目数量扩张但规模原地打转说再见了。
  迷你基金占四成
  规模过小坏处多
  大部分新基金在开放赎回后遭到撤资从而沦为规模不足10亿份的迷你基金,这给投资和运营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据天相投顾统计显示,在截至今年二季末的760只基金中,份额不足10亿份的多达300只,占比达到四成,也就是说,在目前正式运作的基金中,竟有四成是迷你基金。在这300只迷你基金中,又有100只即三分之一的基金规模不足2亿份,已经低于新基金成立时的必要规模。同时,令人担忧的是,规模不足1亿份的基金达到了38只,规模最小的一只基金仅有0.46亿份。
  从类型上看,迷你基金中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达到了32只,占比超过一成,这也意味着,在目前运作的40只QDII基金中,有八成规模不足10亿份,实际上,这些QDII基金大多规模不到3亿份。另一类占比较高的迷你基金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据统计,目前有20只ETF规模不足10亿份,占ETF基金总数的七成。股票型、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也有不少规模不足10亿份。
  规模过小对基金投资构成极大危害,由于持有人户数较少,要时刻应付申购赎回,基金经理无法按照自己的既定计划实现组合配置和有效分散风险,单位份额费用又很高,各方面都会陷入被动!对于迷你基金的命运,北京一基金分析师颇为担忧,他认为,从2008年开始的基金婴儿潮是造就迷你基金大量诞生的主要原因,如果发行依旧,基金业绩又没有起色,那会有更多的新基金加入迷你基金大军。
  深圳一位基金分析师则认为,比规模小更可怕的是,因为投资者担心流动性风险甚至清盘风险,他们往往不愿申购规模过小的基金,这样,迷你基金更加无人问津,陷入恶性循环难以自拔。很多分析师在推荐基金时都会考虑规模大小,规模太大和太小都不会推荐,道理很简单,规模大了难以做出超额收益,太小了波动较大,也面临流动性风险。
  由小到大成英雄
  业绩优良是根本
  新基金在打开申购赎回后往往出现大比例赎回,份额持续缩水,但记者发现,部分基金凭借成立之后取得的持续优异的业绩吸引了投资者的涌入,规模在下降后往往出现U型反转,不少基金当前规模远超首发规模。
  景顺能源、大成回报、诺安成长3只股票基金是依靠优异业绩实现规模反转的杰出代表,2009年10月20日成立的景顺能源首发规模只有9.34亿份,成立时便是迷你基金,打开赎回后份额像其他基金一样持续缩水,2009年底、2010年一季末和二季末份额分别下降到5.75亿、4.44亿和3.83亿份,也就是说,到去年中期时,该基金的份额比成立时减少了近六成,但随后,随着业绩的突飞猛进,该基金的规模触底反弹,去年三季末即增加到7.26亿份,环比增长近一倍,之后持续保持净申购状态,去年底、今年一季末及今年中期的规模分别为9.31亿、17.85亿和21.18亿份,也就是说,该基金目前的规模比成立时增长了1.17倍!
  持续优异的业绩是导致景顺能源规模走出低谷的主要原因,去年,该基金实现19.61%的正回报,在186只主动型股票基金中位列第16位,表现骄人,今年上半年,该基金延续了优异表现,以2.07%的跌幅237在只股票基金中名列第21位,截至今年中期,该基金累计净值为1.2060元,成立以来大幅跑赢市场和同业。
  同样是2009年成立的诺安成长也经历了先苦后甜的日子,当年3月10日成立时诺安成长的规模只有11.67亿份,打开赎回后一路缩水,从2009年中期的7.09亿份一路下降到去年一季末的2.78亿份,随后规模呈现迅猛增长,去年中期、去年三季末和去年底规模分别上升至5.41亿、12.27亿和12.36亿份,今年一季末和中期,该基金的规模进一步上升到20.59亿和31.7亿份,比成立时规模增长了1.7倍。诺安成长去年取得15.74%的收益率,排名第24位,今年上半年在大部分基金业绩下跌的时候,该基金依然保持了较好的业绩稳定性,仅下跌2.83%,位列第29名,排名依然靠前。
  相比这两只成立较晚的基金而言,大成回报的成功更具说服力,大成回报于2008年11月26日成立,恰逢股市低位,成立后该基金建仓迅速,把握住了2009年的反弹行情,当年取得91.23%的收益率,排名第12位,随着业绩一鸣惊人,该基金规模也走出低谷,从2009年一季末的2.83亿份增长到2009年底的10.88亿份,去年该基金表现依然抢眼,排名第39位,今年上半年则排名第59位,成为唯一1只连续三年收益率排名前三分之一的股票型基金。该基金的规模在去年底达到20.18亿份的高点,今年上半年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成立时的规模。
  实际上,去年成立的诺安中小盘基金也经历了快速的U型反转,该基金去年4月28日成立时规模为14.29亿份,到当年三季末只剩下4.73亿份,但由于把握住了中小盘股行情,该基金净值快速上升,赚钱效应凸显,该基金的申赎形势也发生逆转,申购量大量增加,到去年年底,该基金份额便增长到了13.18亿份,今年上半年继续净申购,一季末和二季末规模分别达到17.49亿和23.10亿份,远超成立时的规模。作为一只新基金,诺安成长去年取得26.3%的收益率,为投资者赚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今年上半年,该基金继续表现神勇,单位净值仅下跌1.91%,位列第19名。(证.券.时.报)


新华联:利用交易新规则隐去400%涨幅 股东暴富

  上周五,S*ST圣方别离A股市场5年之后,以新华联的名称恢复上市,首日暴涨363.4%。尽管涨幅巨大,但老股东账户上显示的收益率,远高于此。因为如果按照暂停上市前最后交易日的收盘价计算,当日涨幅达到了799%。
  分析人士就此指出,对于停牌前进驻该股的流通股股东来说,除了股改送股因素外,还与新华联巧用新的交易规则有关。根据深交所今年最新修订的交易规则,恢复上市股票上市首日,其即时行情显示的前收盘价为其暂停上市前最后交易日的收盘价或恢复上市前最近一次增发价。
  S*ST圣方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报收1.17元。2009年11月,停牌中的S*ST圣方董事会通过议案,拟以2.27元/股的价格,向新华联控股、长石投资、合力同创、科瑞集团、泛海投资、巨人投资发行12.86亿股,购买其持有的新华联置地100%的股权,新华联置地作价29.2亿元。恢复上市首日的开盘价2.27元/股,就是新华联恢复上市前最近一次增发价。如果根据以往惯例,新华联以1.17元/股作为前收盘价,该股上周五的涨幅将变为799%。也就是说,新华联巧用新的交易规则后,恢复上市首日的绝对涨幅由此直接砍掉了400%多。
  市场人士还指出,一般情况下,即时行情显示的前收盘价为该证券上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但是,有的上市公司长时间暂停上市,重组后无论是基本面还是市场环境,与当初停牌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易所修订的新规则对此作了灵活处理,没有搞一刀切,显然是希望股价更接近市场的真实情况。与新华联不同,在新规则修订后今年4月8日恢复上市的沙钢股份,前收盘价就选用了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6.25元/股,而没用了恢复上市前了最近的一次增发价1.78元/股。
  新华联选择2.27元作为前收盘价是符合交易规则的。新华联相关人士向记者明确表示。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虽然股价主要取决于公司基本面和市场估值环境,但新华联如此选择,显然更有利于股票在二级市场的活跃,存在变相助涨的可能。试想,如果即时行情软件显示涨幅接近800%,参与二级市场交易的普通投资者或许会多一份理性的思考。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客观事实是,新华联恢复上市后股价的走高,对于掌握主要股份的大股东们来说,显然最为有利。
  就在S*ST圣方董事会审议定向增发收购新华联置地前不久的2009年7月28日,新华联置地引入了科瑞集团、泛海集团、巨人投资与合力同创4名投资者。前3家知名公司背后的大佬正是郑跃文、卢志强和史玉柱。突击入股的4公司耗资4.12亿元。其中,合力同创以6190万元买进新华联置地2.62%股份;而合力同创主要股东均为新华联控股股东--新华联控股及其下属公司的高管,包括新华联的众高管;随后,上述4公司又以所持新华联置地股权认购新华联发行的股份。不考虑时间成本,上述4公司所持上市公司股票成本约为1.83元/股。以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两年时间不到,账面浮盈高达475%,暴赚19.57亿元;其中,新华联以及控股股东的高管们通过合力同创账面暴赚近3亿元。(上证)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