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见习记者 王奇
2011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已达3691款,发行规模约为4.17万亿元人民币。4月,65家银行在境内共发行1323款个人理财产品。由于发行款数较一季度平均每月1230款的规模有所放大,估计发行规模超万亿元。
到银行办理贷款买房子,放款时发现,银行要求先买理财产品才给钱。最近刚刚买房的四川马先生就被这件事弄得很烦。
他在今年年初买了一套房子,本来是在某银行办的按揭贷款,已经定好了从2月份开始放款,但都到4月份还没有放贷。打电话到银行,才知道要放款,必须买银行的理财产品。
马先生说:“我要是有钱,还去银行贷款吗?”类似马先生这种情况的不是个例,一些商业银行趁着房贷市场“风声”较紧,乘机搭售消费贷款、理财产品、贵金属等利润相对“肥厚”的产品。虽然主管部门明确禁止银行在办理优惠利率房贷时搭售各类产品,但苦等数月的客户为了尽快拿到贷款,往往“自愿”购买搭售产品。
据银行工作人员介绍,现在银行大多倾向将资金借给一些中小企业,利率基本是基本利率上浮30%、50%,甚至100%。
银行没钱了吗?
自2010年1月18日第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算起,截至目前,央行已经连续12次上调,累计上调600个基点,大约回收流动性超过4.2万亿元。这个数字已经超过金融危机时4万亿元的刺激计划总额。
“一名部门老总前不久向我抱怨,要改名叫‘压力山大’,说目前存款总量有限,‘蛋糕’已经被分得差不多了,揽储压力比山大。”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日前在一次报告会上说。
虽然是调侃,但背后反映的是近期商业银行流动性紧缩加剧、资金补给困难的现状。
而日前,深圳平安银行发生一起银行员工跳楼事件。国内有关媒体称,该员工自杀与该公司畸形考核体系有关,这种考核要求每个销售员工每周完成30万元人民币的理财产品和30万元人民币的基金销售。
银行现在一般会要求客户有派生存款。何为派生存款?“比如你要贷50万,那你就要给我们行拉来25万到50万的存款。”银行工作人员说。
以前银行还是“冷脸”对待提前还贷的“房奴”,现在却是大开绿灯,不仅取消了提前一月预约的规定,而且还款额度的起点也不再限定于5万元,甚至连还贷客户的违约金也不收了。
理财产品跑马“圈钱”超5万亿
6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第12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越来越紧的资金,再加上越来越严格的存贷比考核,使得银行不得不通过突击发放理财产品来提升存款量。“流动性紧张,发行理财产品已经成为银行的救命稻草。”一位银行资管部门人士直言。6月前两周银行已发行542款理财产品,而今年以来,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近6700只,平均每天发行22只以上。
普益财富分析员方瑞说:“今年以来,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大增主要是因为银行大量发行短期产品、超短期产品。产品发行的频率提高后,同一时间内发行的产品总量必然会增大。”
统计资料显示, 2011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已达3691款,发行规模约为4.17万亿元人民币。“一是由于信贷类产品的迅速收缩,二是通货膨胀的高企使市场加息预期浓郁,短期产品更受追捧。”一位银行理财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4月,65家银行在境内共发行1323款个人理财产品。由于发行款数较一季度平均每月1230款的规模有所放大,估计发行规模超万亿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圈钱”已经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而往年同时期的存款总和也没有这么多。
基金、股市“围剿”力不从心
在某银行营业部,张大爷把几十万元的定期存款全都换成了一年期的理财产品。他一边办手续,一边说:“银行理财产品是国家银行发的,应该不会有风险,再说收益还比一年期定期存款高些。”对于基金,他既不会挑,又担心亏损,两相权衡,觉得还是银行理财产品好。
张大爷的选择,印证了基金与银行系理财产品苦乐不均的现状。
银行理财产品能够如此之火,这不得不“归功”于CPI的不断上涨。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5%,同比涨幅创下34个月的新高。今年以来,CPI已经进入“5”时代,而银行1年期存款利率为3.25%,3年期存款利率为4.75%,明显低于CPI增速。
相比之下,同时期的股市、楼市、基市则惨不忍睹,这也促发了投资者避险和保本情绪的上升,而银行依靠其强大的信誉度,吸引了投资者目光。
(责任编辑:sohustock)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