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铃型”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大大提升了广东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国际化水平。数据显示,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成立一年多以来,成员单位从创始的51家快速增至2010年的200家,已开展对接工作150余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87项。昨日,在“新广州、新商机国际科技和人才交流合作推介会”上,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46位专家再度携带150多项高新技术合作项目来广州寻找合作企业。
“哑铃型”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就是在哑铃的两端,即国内和国外同时建立“功能互补,两边一体”的研发机构和辅助机构,使其为“创新型广东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新快报记者现场获悉,此次对接项目涵盖纳米、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电子、装备制造、重工、焊接等领域。活动当天,广州市石磐石阻燃材料有限公司、广州市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相关科研机构进行项目、人才签约,金额达400万美元。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秘书长郭凤志表示,2011年,广东与独联体将进行60项技术合作,预计将实现产值5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上半年已签约落实近30项,签约金额达1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