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专家热评明日证券市场走势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众专家热评明日证券市场走势

加入日期:2011-6-9 17:53:15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 读:
  龚方雄:国际板要和人民币国际化等结合起来
  克鲁格曼:美国在重蹈1937年覆辙
  曹仁超:不懂周期如瞎子摸象 长期持有不切实际
  叶 檀:八菱科技IPO失败 可能什么也说明不了
  左小蕾:国际板人民币交易规则仍需更深入研究
  陈 序:加息应在不远
  沈洪溥:中国正勇敢地制造艺术品泡沫
  董登新:谁说A股询价对象是白痴?

  龚方雄:国际板要和人民币国际化等结合起来
  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政府日益重要的政策目标。就中国的政策立场来讲,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汇率风险,提高中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还可以为国际储备起到保值的作用。同样的,上交所推出国际板作为人民币国际化过程的重要体现也在近期受到了很多关注。其运作,势必要和人民币国际化以及资本账户开放结合起来。
  如果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需要兑换成美元用于境外投资,那么通过在境内结汇,不仅可以减轻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的压力,同时我们的外汇储备也多了一个天然的投资渠道。如果这些企业将资金用于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和扩张,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是积极有利的。
  对国内市场来说,国际板的推出已经在市场上引发对股市资金分流的担心,并且在普遍预期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这一步甚至可能会带来新的流动性,而这些都是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所要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加以正确有效的引导,国际板可以带领市场上更多的资金进入股市,从而避免流动性过分集中在楼市和部分商品市场,实际上可以缓解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的一些压力。
  


  克鲁格曼:美国在重蹈1937年覆辙
  本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发布了一篇题为《美国经济,1937年的错误》的文章。这篇文章认为,当年由于过早取消了应对危机的财政政策,才使得美国经济复苏早早夭折,经济大萧条继续。此文的作者艾格尔逊(Gauti
  Eggertsson)还指出,目前的经济环境是产量在增加,价格回升,但失业率仍居高不下,这些都与1936-1937年时的经济状况惊人地相似。照这么说的话,难道我们的决策者们还会犯与当年一样的错误吗?
  艾格尔逊先生认为同样的错误不会再次出现,因为如今的经济学家比那时懂得更多。然而我却并不这么认为。实际上,在很多重要问题上,我们已经在重复
  1937年的错误了。我将它称之为美国经济,2010年的错误:即过于关注其他问题而忽略就业,现实的经济数据证明,这是个错误的决策。
  在我看来,问题很有可能继续恶化。
  早在2009年,奥巴马总统的经济刺激方案出台之时,我们中的很多人就曾警告,这份计划范围太窄,时间也太短。不仅如此,经济刺激的效果到2010年还会逐渐减弱。由于经济危机通常会带来长时间的衰弱,到2010年,还想保持有活力持久的复苏状态是几乎不可能的。
  很明显,到了2010年初,这些担心都逐渐变成现实。然而不知为何,决策者和专家们却似乎结论一致,他们不仅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促进就业,反而认为即将出现财政紧缩的趋势。
  之所以有这种结论,是因为人们担心美国债务市场上即将出现信心缺失的情况。利率每上升一次,都会让人以为债券整顿行动即将到来。不仅如此,新闻媒体一般都将其作为既定事实来报道,而非一种假设。
  比如说,2010年3月,《华尔街日报》就发表了一篇名为《债务恐慌导致利率上升》的文章。这篇报道认为,美国长期的利率已出现上升。该文没有任何证据就断言,利率上升了3%-9%,反映出人们对预算赤字的担心。实际上,它反映的可能只是人们对就业机会的担心。而就业机会一旦上升,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度也上升。
  传统观点认为财政赤字而不是失业率才是最大的全民公敌。这种观点使新闻报道把重点总是从失业问题转移到赤字问题上。媒体的报道使这种观点更加根深蒂固。至于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早已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2011年的中期。事情进展如何呢?
  债券整顿行动仍然只存在于想象之中。长期利率随着人们对经济的乐观和悲观预期出现波动。近期的一些不利消息也使长期利率降到了约3%,这已经接近历史最低点。
  一些消息也不容乐观。当经济刺激效果减弱,人们对于经济强劲复苏的信心也逐渐减弱。的确,政府创造了一些就业机会,但是其增长速度却远远无法跟上人口的增长速度。美国人就业率在2007-2009年之间出现急降,自从那时就几乎没有出现大的改变。近期的数据显示,有限的就业增长也在逐渐消失。
  因此,我认为我们在重复1937年的经济刺激政策的错误,太早撤出财政对于经济复苏的支持,使得失业率持续上升。
  不仅如此,更糟糕的事情也许还在后头。
  在财政方面,共和党人要求尽快减少开支,提高债务限额。如果他们的敲诈得逞,将会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大量声音要求美联储及其海外分支提高利率,以阻止所谓通货膨胀威胁。但是,正如纽约美联储的文章所指出的那样,过去数月的消费物价上涨(目前涨幅已出现降低的迹象)只是一些临时因素造成的,潜在的通货膨胀率仍然很低。像艾格尔逊先生这样睿智的经济学家知晓个中原因。然而,欧洲中央银行已经在提高利率,美联储也处于提高利率的巨大舆论压力之下。现在想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实现经济扩张几乎不可能。
  在经历2010年的错误之后,也许还会出现更大的错误。即便这些都不发生,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应对危机所采取的政策非常不力,过去如此,现在仍然如此。
  不愿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我们也不例外。也许现在所经历的未必是当年那次经济大萧条的重演,但对于数百万美国家庭来说,这场危机已足够严重,而且,一切还远未结束。
  


  曹仁超:不懂周期如瞎子摸象 长期持有不切实际
  4月27日伯南克公开会议后至5月底,美股回落2%、美汇指数上升4%、CRB商品指数回落12%。5月底,希腊股市已跌至十四年新低,十年期主权债券孳息升至16.37厘、四年期债券21.04厘、两年期24.56厘。希腊政府所发行3300亿欧元债券市价每股0.55欧元(即持有希腊政府债券者每股账面损失约1500 欧元).
  去年来自欧盟及IMF的1100亿欧元注资仍不够,如欧盟及IMF 7月份不再注资,希腊将被逼退出欧元区。希腊只是欧猪五国的其中一国,还有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等,看来欧债危机仍在扩大。欧债危机令金价每低于1500美元便有支持,因为所有社会福利国家的财政一个接一个出问题。欧元出现十年后的今天,已令德国有太多工厂、法国太多公务员、西班牙太多别墅、希腊太多懒人及福利国家太多负债。较美国2007年的情况好一点的是:欧元区CDO不多,因此不会引发类似金融海啸,只会令欧洲经济半死不活。
  展望将来,美国明年第一季才会加息,反而担心下半年美国CPI升幅减少后,支持不了美股再升,有机会出现二次探底。自5月份开始,我老曹已一再警告各位要小心。
  资源价踏入稳定期
  精于拣股者赢面较大。守则:一、宁买当头起、莫买当头跌,只投资有动力股份,即那些动力指数在0以上(RSI在50以上)的股份;一旦动力指数低于0(RSI低于40)便少沾手为佳;二、第一注赚钱才加码,如第一注亏本就不要再买,最好速速止蚀;三、买跑赢恒生指数的股份,不买升幅落后恒生指数股。
  投资的结果很多时候由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决定。1990年1月我老曹相信日本开始十八年衰退期,2000年认为科网股泡沫爆破乃美国经济繁荣结束的日子;至于2007年道指创新高,只是美联储在玩财技,却主导了我老曹怎么看待这个世界。2009年3月我老曹相信世界经济进入再平衡期,到美国投资应以工业股为主、在内地投资应该是金融、房地产、消费股轮流炒。
  1978 年的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引入自由市场机制,引发中国经济加快工业化、城市化。2002年中国加入WTO 令中国资源不足应付出口需求,带来十年全球性原材料涨价潮,相信原材料涨价潮在2011年见顶机会十分大。
  虽然中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以人均资源计只及世界平均数的58%,导致中国矿产对外依存度大。向外收购资源成为过去十年的国策,以2007年起至今向外收购项目多达800余单,分布70多个国家,其中以铁矿占最多,占总收购金额的50%,铜占20%,其他是铝、锌、铅、煤炭、铀矿等。最多被收购地区是澳洲,占总收购金额的45%,南美洲占16% 、亚洲13% 、非洲12%、欧洲及北美洲11%。
  过去十年的中国外交政策就是资源外交,今天中东已成为中国石油第一来源(占中国总入口的50%),第二是中亚细亚及俄罗斯,近年更打开非洲各国这个新来源。经过十年努力,中国渐建立正常的资源供应来源,一如OECD 国家建立资源来源后,原材料价格又回落。看来中国的资源供应来源问题将快解决,未来资源价格进入稳定期。
  2008年11月中央推出4万亿人民币刺激经济方案,即透过投资令中国GDP 保持高增长,透过人民币负利率政策刺激楼市兴旺。过去一段日子中国GDP保持高增长来自扩大投资及市民买楼,十二五规划目标是刺激消费取代投资及买楼热潮,不然投资增长率减慢、楼市冷却而消费不大幅上升, 中国内地GDP增长率将快速下滑,将令中国内地经济软着陆失败。
  今天欧美已变成难兄难弟,中国与印度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育开始冒起,令人担心的是,富国之后会否出现强兵(一如过去德国和日本的冒起)?印、巴之间会否最终一战?中国比较令人放心,起码至今仍强调和平崛起;加上日本进入衰落期,中、日矛盾不大。
  不懂周期如瞎子摸象
  根据IMF今年公布的一项研究:1960年至2010年全球可确认的金融周期(Financial Cycles)共480个,其中115个由信贷扩张及收缩造成,114个由楼价升降所造成,251个由股市升降所造成。换言之,信贷扩张与收缩、楼价升降及股市升降都是产生金融周期的背后原因。
  1960年至1985年金融周期在不同地区出现,1986年起随着经济环球化,金融周期亦环球化。信贷膨胀及收缩与房地产升降关系在1985年以前只有30%时间不同步,1985年后更降至20%。股票市场与信贷关系在1985年前只有41%时间不吻合,1985年后31%不吻合。
  换言之,各国信贷膨胀与收缩,与房地产周期有莫大关系。一个信贷膨胀期平均可维持八季(约两年),股市上升期平均可维持22季(五年半)。即一个股市上升期通常由一个信贷膨胀期、一个信贷收缩期及另一个信贷膨胀期所组成。
  在1985年前股市上升期平均可达32季(约八年),1985年经济环球化后股市上升期平均只有10季(约两年半)。即经济环球化后,股市上升及回落周期越来越短。至于楼价则在不同国家有不同表现,楼价上升期一般可达32季(八年),楼价回落期平均有14季(三年半).
  楼价升降同信贷膨胀及收紧有68%的时间是同步,主要受地方信贷扩张与收紧影响;反之,股市升降同当地信贷膨胀与收紧越来越不同步,主因是跨国资金影响力越来越大。
  1985年后IMF找到28次信贷膨胀及收紧、28次楼市起跌及61次股市大涨大跌的资料,证明经济环球化后无论楼价及股市周期次数都在增加、波幅都在扩大。
  例如最近一次(2008-2009年),股市跌幅不但大而且环球化;2009年3月那次上升亦一样。今时今日如不了解金融周期而盲目投资,有如瞎子摸象。
  投资市场从来没有合理价,只有跟红顶白。以黄金为例,看淡之时252美元亦没人要,看好之时1500美元以上仍有人抢;香港楼价看淡之时400港元一平方英尺没人要,看好之时12000港元一平方英尺仍有人争。至于股份一旦下跌,跌幅可以由最高价回落90%或以上,上升时又随时可上升10倍!
  上述情况是资金流造成。一如流水,平常可能连碎石亦冲不走,一旦山洪暴发,几十吨重的巨石亦可冲走。观察资金流可用动力指数;上升动力来源可以是企业纯利上升、银行利率下降或人心倾向,令动力减少的理由可以是企业纯利下降、银行利率上升或人心背驰。
  市价可以是每股资产净值的10倍,亦可以是每股资产净值的1/4甚至更低。换言之,股价升降同每股资产净值关系不大,而是由大趋势所主导,很多时候与政治有关,例如1984年7月起香港由每年卖地五十公顷到1997年7月的八万五房屋政策以及2003 年9月的勾地表政策。如佛家所说:一切果皆由因造成,明白个中原因便可预知结果。
  例如1980年起美元利率高于CPI升幅,引发黄金熊市;2001年911事件后美元重返负利率时代,令黄金牛市重临;2009年3月美股上升的理由是来自QE 政策面对QE2快结束,今年5月起美股回落。2009年8月人行逐步抽紧银根亦形成内地楼价高企但股市不振的局面。
  长期持有不切实际
  香港有59%的家庭正在或曾经进行投资理财(房地产以外)、18%没有投资理财、23%则拒绝理财。
  家庭收入越低、越少进行理财;收入越高、越倾向进行投资理财。其次是随着年龄增加、加入投资理财者越多。
  理财守则:一、你能否每天花30分钟在研究个别股份分析上,而不做任何投资;二、每年只买卖个别股份两到三次;三、只投资低负债及高回报率公司(例如做100万元生意赚25万元),不投资高负债低回报率公司(例如做100万元生意只赚5万元。);四、不时不食,股票合理PE是15-20 倍,高出此水平除非有特别原因,不然少沾手,而低于现水平反映该公司前景可能很差。
  对懂得投资理财的家庭而言,面对如今的通胀环境,问题是找出这次到底是黄金涨得快、楼市涨得快还是股票涨得快(过去十年的大赢家是持金者)?但对不懂理财的家庭而言,面对的却是物价上升、租金上升、生活水平下降,上述亦是形成社会上贫富差距拉阔的理由。
  随着近年理财知识渐普及,反令投资成功机会率递减,因为任何社会皆逃不出20/80铁律,因为社会财富不会因为更多人投资而增加,只在于如何分配,结果永远只有20%是成功投资者。许多人只会计算短期赚多少,忘记了1997年后楼价曾跌多少、2000年起科网股跌多少、2007年10月起股市一度跌多少。
  管好你的亏钱项目,少理赚钱项目是理财第一步。经过2009年及2010年企业纯利急升后,今年企业纯利进入低增长期,令PE下降,亦令股市进入整固期。不少二线股由2010年的高价至今跌幅已超过50%。
  任何投资长期持有皆不切实际,投资已变成何时In and out(进出)的游戏。当趋势形成时加入、当趋势结束后退出,说来容易做到难。根据太极图象,任何趋势皆有时尽,没有永远的繁荣,亦没有永远的衰退。
  金价进入亢龙有悔期
  1999 年至2001年的金价上升是潜龙勿用,2002年至2007年是见龙在田, 2008年到2010年是飞龙在天,2011年则进入亢龙有悔,是否见顶则没有人事先知道;不过,当醒目资金如索罗斯等都退出,便是必须留意的时候,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未形。
  香港大部分人在35岁前买入第一个住宅,在45岁前完成楼换楼,在60岁后开始大屋搬小屋,甚至返内地居住。踏入1970年代港人出生率急跌,香港最高出生率是在1951年,到1961年即最多人置业的日子;1986年到1996年来自战后婴儿的首次买楼及换楼潮,刺激香港楼价在这段日子内狂升,亦是1997 年后香港楼价急跌的部分理由。
  2003年起另一楼价上升潮出现,主要由内地人来港置业;加上部分战后婴儿利用2003年起的低价进行楼换楼所引发,结果令80后今天只有望楼价兴叹!日本因为不接受移民,1990年起卖楼人数超过买楼人数,令房地产一蹶不振。2006年起同样情况在美国及欧洲出现,至于香港什么时候出现,相信由内地人停止来港买楼开始。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