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沉寂一段时间后,上市房企们又开始在土地市场上大肆拿地了。而奇怪的是,近期出手拿地的房企多是些现金不充裕的公司,有的甚至出现“告负”的现象。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5月以来沪深两市共有19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拿地公告,仅上周短短5天的时间,便有8家上市公司宣布购得地块。中珠控股(600568)、新黄浦(600638)、同济科技(600846)3家公司便在6月4日同时发布了拿地公告。中珠控股子公司盘锦弘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挂牌方式取得位于盘锦市一地块;新黄浦与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联合开发有限公司、上海良盛实业有限公司联合投标竞得佘山镇千新公路一号地块,地块的价格为9.35亿元;同济科技子公司上海同济房地产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以7.68亿元的价格竞得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地块。此外,名流置业(000667)、荣盛发展(002146)、首开股份(600376)、中国海诚(002116)等上市公司也纷纷公告宣布购得地块。
然而,仔细研读这些公司的财务报表发现,大部分公司现金流趋紧,有的甚至出现“告负”的现象。截至2011年3月31日,中珠控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538.69万元、新黄浦为-2.24亿元、同济科技为-8880.24万元、荣盛发展-3.5亿元、首开股份-22.5亿元、中航地产(000043)-2.85亿元……
现金流“告负”,上市公司为何还热衷于动用巨资拿地呢?新黄浦证券部一工作人员对此回答说:“公司目前销售业绩良好,现金流不存在问题,何况公司此前发行过一批公司债。截至目前,公司没有其他的拿地计划。”记者随即又采访了几家上市公司,他们也表示公司现金流没有问题,拿地资金公司有渠道获得。
“目前房地产调控政策一直未松动,并且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持续,甚至愈发收紧,市场进入持续低迷期,土地价格有一定幅度的下跌。”上海一位不愿具名的房地产分析师认为,“这时候的土地成本相对较低,但同时面临一定的风险。万科、恒大这样的企业,拥有较多的土地储备,他们可以减缓拿地的步伐。而对一些能获得融资并希望快速扩张的企业来说,这也许正是一个拿地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