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 读: QE2退场效应近尾声 高盛称中国经济乐观A股将大涨 郎咸平:国际板在接谁的轨 易宪容:中央信贷收紧政策是否已放缓 陶 冬:美经济增长放缓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难变 周其仁:无论从松还是从紧 货币稳健都不应短视 皮海洲:意料之中的变脸 韩志国:股市正陷入深度熊市 李大霄:市场有望摆脱单边下行 仍看好一类品种 叶 檀:宽松货币政策露马脚 全球经济二次探底? 桂浩明:三因素决定筑底或陷持久战 谢国忠:全球经济正在同时下滑 林毅夫:世界经济暂无二次探底风险 水皮直言:大力度调控房价 方向有误!
QE2退场效应近尾声 高盛称中国经济乐观A股将大涨 台湾《今周刊》6月2日出版的杂志发表其发行人兼财讯文化事业执行长谢金河的专栏文章,文章称,美联储QE2退场在即,全球投资人离场等待美联储下一个政策,金融市场出现大幅调整。在众多悲观言论中,高盛却反市场操作,大力看好美元及美股下半年表现,也看好金砖四国股市仍有继续大涨的潜力。高盛的金砖四国教父欧尼尔称中国通胀已受控制,楼市没有泡沫,A股将大涨。文章称,QE2退场造成的全球经济调整已近尾声,进入下半年,又是一个全新的经济情势。 文章称,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正式宣布6月30日美国第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将正式退场,引发了全球投资人对宽松资金转向的疑虑。一向作为套利交易融资货币的日圆及美元也开始出现平仓交易,美元及日圆都扭转颓势,国际资金出现转向的讯号。 而另一个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大调整的压力源头,来自欧债危机再起。 美元指数从去年6月7日以来,一直都是下跌的走势,跌幅达14.6%,到了欧债危机再起,美元指数在5月3日触及72.701之后开始强力反弹,从72.701弹升到73.366,正好完成黄金切割率0.382的弱势反弹。 美元反弹,加上本拉登遭到狙杀,及IMF总裁史特劳斯-卡恩丑闻案爆发,国际金融市场在五月并不平静。 一方面是商品市场出现激烈的变化,跌势最猛烈的硬商品是白银,白银是今年最红火的硬商品,今年来涨幅接近100%。白银从去年底的每盎斯26.3575美元飙涨到49.845美元,但是因为涨幅过大,五月引发了一波大幅回档的修正潮,每盎斯重挫到32.3美元,不到一个月光景,白银跌掉35.8%,这是三十年来白银最激烈的回档。 另一个可以对照的软商品是棉花。棉花曾每磅大涨到227美分,五月跌到141.5美分,跌幅约3.8成,这是回档最厉害的商品。 其他具代表性的商品是原油,有17位美国国会议员挺身而出,致函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要求该会限制能源市场交易的波动,造成油价一天之内一度大跌10美元。五月的纽约油价从114.83美元下修到94.63美元,目前在100美元上下;北海布兰特原油则从126.91美元跌回105.15美元,目前则在115美元左右,油价也是这一波回档显著的商品。 这一波商品降温最综合的指标在期货价格指数(CRB),从最高档的370.73直接回落到337.35,贵金属的铜、锡、铅、锌、镍回档也不少,对于受到通膨压力的新兴国家有一些纾解作用。 除了商品波动外,新兴市场股市也都出现相当大的调整。以基本面最好的金砖四国股市来说,巴西股市近两个月跌幅达12.05%;俄罗斯股市跌幅达17.15%;印度股市跌幅也有10.77%。基本面最受肯定的中国股市跌幅也有11.73%。其中最惨烈的是越南股市。胡志明股市今年来跌掉三成,而河内股市则从146.63点跌到66.09点,这是罕见的腰斩走势。可和越南股市匹敌的,是债务危机笼罩的希腊,从去年的2932.45点跌到1251.33点,仍然不停地向下探底。 金融市场最流行的Sell in May(在五月卖出后离场,是西方投资界的一句经典谚语)的定律,这回似乎又应验了,全球金融市场在五月都出现了大转机,很多经济指标也出现重大变化。例如美国四月分ISM采购经理人指数仍处于扩张状态(高于50);但是一向有领先工业生产作用的美国领先指标已回升乏力,ECRI(美国经济研究院,Economic Cycle Research Institute) 以全球工业生产来测量长期经济状况的全球领先指标WLI早已掉头向下。 ECRI的首席经济学家Lakshman Achuthan分析,全球工业生产今年秋季将放缓,而美国经济也不能置身国际经济主流之外。由于美国经济数据(包括债券、股市、金属价格与就业市场)占WLI很大比重,因此,WLI对美国经济有预警作用。况且,反映美国短期经济荣枯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也有转弱的迹象,假设WLI在夏季结束前仍无力回升,也就是美国经济成长确定趋缓,Achuthan预言QE3大约就在秋季! QE2退场在即,全球投资人都屏息以待下一个投资大趋势的变化。最近彭博社与路透纷纷针对基金经理人、分析师及重要投资者进行深入访问,彭博社访问1263名投资者,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投资人认为将持有更多现金,也有三成受访者称,将减少商品投资,也有四成的人认为未来六个月之内油价仍将下滑,这是09年7月以来最多的人看淡油价走势。 专家担心QE2退场效应 接受彭博社专访的人都担心未来全球经济情势,有将近四成的人认为,美国和全球经济有明显改善,不过这个比率与之前的调查超过五成看好,比率明显下降。这次调查也发现,投资人对股市热情降温,只有四成投资人计划在未来半年增加持股,其中又以美国投资人对股市反应最冷淡,只有37%的人愿意增加持股。 路透针对基金经理人与分析师的调查,发现投资人及交易商正悄悄不安地等待QE2临近尾声,大家都担心美联储不再支持市场,可能会吃掉过去九个月来的战果。QE2退场也将打击经济复苏仍蹒跚不稳的脚步,美联储结束大规模债券购买计划将推高十年期美债孳息,QE2结束的前三个月,股票、债券、黄金及欧元将下跌。 路透的调查还指出,尽管股票和大宗商品价格已领先下跌,但QE2结束可能让市场更容易遭到负面冲击,对于欧洲债务危机、中国经济放缓和美国就业市场的疲弱忧虑,五月以来又蚕食投资人的信心,现在可能大大削弱市场人气。掌管198亿美元的Glenmede 投资策略主管Jason Pride就表示,QE2的心理影响比其行动本身更具震撼力。 另一个冲击是美联储停止印钞票来压低美元的汇价,多数认为美元将上涨,64位受访者当中有38位预测美元兑欧元将上涨。不过,美元兑欧元汇价,仍取决于欧盟和美国在更大范围中的形势发展,两者都艰难地应对着金融海啸后的庞大债务。 美元一旦反弹,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第三季的油价及金价将下跌,也有近半数受访者认为,美股和新兴市场股市仍将进一步下跌。接受路透访问的59位受访者中,只有10%的人认为QE3有机会。 在这么多的悲观论调中,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秘书长Angel Gurria又站出来谈全球经济下滑的风险仍很高。他在布鲁塞尔的经济论坛中表示,经济展望笼罩在风险之中,很不幸的是,现阶段很多风险都朝向不利的趋势。他所指的不利趋势,包括日本强震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美国财政恶化,及部分地区房市不稳定,甚至金融机构可能出现的意外,尤其是欧洲地区。这些风险因素产生交互刺激,可能大大削弱经济复苏,也可能导致部分新兴国家出现成长停滞。 高盛挺身看好美国下半年经济 对中国经济大胆乐观 不过高盛的金砖四国教父吉姆-欧尼尔(Jim ONeill)却挺身看好下半年经济。他表示,美国经济数据疲弱,加上中国经济成长放缓,股市与商品短线可能还有下跌空间,不过下半年美国经济成长就可以回温,美元与美股将同步上扬。 欧尼尔特别强调,投资人自08年金融海啸后,过度忧心所谓黑天鹅事件的可能性,美国经济疲软只是短期现象,这是成长冲刺后的拉回、修正,然后蓄积力量再攻击。他认为下半年美国经济成长率不会低于3%,将会在3到3.5%之间,美国经济正在缓慢地进行重新均衡,消费比重虽然下降,但是出口与投资部门表现出色,这对美股长线是利多。 对于中国经济表现,欧尼尔更是大胆乐观。他认为,中国通膨已受控制,楼市也没有泡沫,预计中央政府在下半年就会放弃紧缩政策,届时A股将大涨。欧尼尔也指出,中国未来仍面临两小一大的风险,第一个小是通胀失控,但他认为中国政策处理通胀手段无懈可击,在金砖四国对抗通胀评比,他给中国满分;另一个小风险是美国反华情绪,一旦美国失业率上升,随时会对中国祭出更严厉的保护主义政策,最大的风险则是来自政治。 欧尼尔认为,中国人民富起来后,将有不一样的需求,中央政府过去行之有效的管理和制度,未必继续通用,必须加速改革追上人民的诉求,这是中国经济未来最大的挑战,这个观点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政改不谋而合。 在众多悲观言论中,欧尼尔及高盛却反市场操作,他们大力看好美元及美股下半年表现,也看好金砖四国股市仍有继续大涨的潜力。欧尼尔称中国通胀已受控制,楼市没有泡沫,A股将大涨,令人眼睛为之一亮。 而他所领导的高盛在精准预测五月商品崩跌后,五月商品崩跌,约蒸发了一千亿美元,但是高盛迅速翻空为多。高盛认为欧债及美国经济成长趋缓的利空消息淡化后,由中国、巴西、印度经济扩张引出来的需求商品价格仍将续涨。最近渣打银行也加入看多商品行列,认为中国、印度大国需求强劲,预料铜、金、铁、煤仍将带头上涨,渣打认为商品行情仍将再涨三年,这也是另一个商品多头的呼声。 这次Sell in May的调整浪潮中,值得注意的是金价从1577.4美元回档到1464.4美元,回档约7%,又迅速朝高点挺进,这显示黄金的潜在买盘仍强劲,也可以看出未来世界不一定有QE3,但美元钞票仍可能满天飞。 看来QE2退场造成的全球经济调整已近尾声,进入下半年,又是一个全新的经济情势。(据6月2日《今周刊》及路透相关报道综合报道)
郎咸平:国际板在接谁的轨 国际板并不是与国际接轨,真正想与国际接轨就应该像香港一样,市盈率要跟国际接轨,整个制度要跟国际接轨。 在推出创业板之后,我们将要推出国际板了。媒体的宣传让人知道国际板都是比较好的公司上市,所以可以更加国际化,可以更好地估值。很多人对于我们所谓的国际板市场都持正面的看法,但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国际板?又有多少人能看清国际板的本质? 国际板谁能赚大钱 有人说在国际板推出之后,可口可乐、微软这种国际大企业会来中国,因为它们的估值比较合理,它们又比较透明,而且比较规范,可以让中国股市更加规范。我倒要问,为什么这些公司不到香港、东京、欧洲,偏要跑到上海、深圳?一个不缺钱的公司来中国上市,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可以赚更大的钱。 国际板一开,红筹股将大量进入中国,这是我担心的事。我们的红筹股有中移动、中海油、中国联通、中银香港、中海外等总共98家,市值4.4万亿元。如果这些红筹股回到我们内地市场,再加上国际大企业能够跟着回来,那就等于说我们突然主板市场翻番;而如果像资金不能大幅增加的话,股票价格肯定要猛跌。这就是短期内我们出现的问题。 中石油事件记忆犹新 看看2007年中石油回归A股事件,这是让人最担忧的。中石油在香港上市是1.6港元左右,到内地就是16.7元。第一天飙到48元,现在又到了11元。那么香港的价格是10元,香港股民赚了6倍,我们大陆老百姓从16.7元买入跌到11元,还有很多人是48元买的。我所担心的就是,我们中国A股市场的估值和海外不一样,但是我们目前没有看到,这才是最大的危机所在。为什么巴菲特买中石油赚了227亿港元?巴菲特之所以要买中石油,因为他看了研究报告发现,中石油的估值应该是1000亿美元,而在我国香港上市的市值只有350亿美元,也就是打了三五折。他以35%的价格买到价值1000亿美元的股票,当然能赚钱了。同样1000亿美元的股票,到我们内地要4000多亿美元,这就是原因。所以估值过高的问题是一个我们目前还不能解决的恶梦。市场估值的差距过大,必然使得红筹股大量进入,重新圈钱,那么最后由我们中小股民来付这个成本。 国际化,我们的差距在哪 必须指出,今天国际板本身不是国际化,真正的国际化是整个股票市场机制的国际化。 中国股市缺的是筹码。去年12月,中小板、创业板共有26家企业上市,募集资金93.47亿元,实际募到的近3倍,就是237.78亿元,而冻结资金3.38万亿元,这才是我们市盈率过高的真正原因。之所以筹码过少就因为IPO的权力在证监会,其他国家的这种权力都在交易所。我们完全把这个调节机制给它打断掉了,所以无法调节我们筹码过少、资金过多的问题。我们中国缺乏监管,如果把权力下放给交易所的话,搞不好有新的问题出来,因此我不是建议证监会把权力一定要下放给交易所。我认为,我们交易所也好,证监会也好,应该重新思考一个新的机制。如果筹码过少的问题不能解决,类似中石油事件一定会重演。 国际化的目的是什么 国际板并不是与国际接轨,真正想与国际接轨就应该像香港一样,市盈率要跟国际接轨,整个制度要跟国际接轨。我个人很欢迎推出国际板,这是我们改革的一个好机会。我们整个配套做改变的目的不是国际化,而是让我们中小股民如何赚钱。我们的监管不是把它管死,国际化也不是引进国际巨头。监管和国际化的目的是为中小股民创造财富,因此国际化要有一个前提,要保证中小股民赚钱才能符合我们中央政府的十二五规划的藏富于民,这才是民生经济的本质。
易宪容:中央信贷收紧政策是否已放缓 市场预期端午节加息,但却大让市场跌破眼镜,加息没有发生。为何没有发生,大多数市场分析员认为是因为中央集中救灾,把经济政策调整放在一边。不过,这仅是表层问题,更重要的原因是与中央当前宏观治理结构与政策思路有关。 因为,就目前中央的宏观经济治理结构而言,央行是负责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决定不仅在各部会的会审,而且在于国务院的最后定案。 二是这一届政府对经济的主导倾向,就是任何社会及经济问题都希望在发展中得以解决。在这种政策倾向及政策思路下,只要经济形势有某个方面不利实际经济增长,央行既定的货币政策要想认真延续的执行就会有问题。比如,今年以来,国内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改变为稳健。按道理说,这是国内货币政策的重大转向,但是行使用央行政策工具上更强调的数理工具而不是价格机制。因为货币政策的数量工具不仅有利于政府控制信贷增长,而且也对企业信贷成本的影响也小。这样做既达到经济宏观调控的目的又没有影响经济增长。这就是为何,就货币政策工具而言,存款准备金率通常是使用较的工具,但国内的央行则偏偏这种工具大行其道。 其实,就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及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的影响,尽管出现了一些自然灾害,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只不过发生的地方不同,发生的灾害不同而已。还有,从最近的一些经济指标来看,尽管看上同比是有所增长放缓,但这是与什么指标比较呢?是与早两年投入大量的货币的年份相比。如果整个经济增长开始回到常态时,然后我们的政策思路停留在非常年份,那么对这些指标的看法肯定是不一样的。 就当前中国的经济态势来看,由于受2008年信贷货币过度发放之影响,或其后遗症,中国经济增长过热的态势根本上就没有多少改变。其他指标不要太多举例,只要看看到今年1~4月的住房开发投资的增长达到近38%,就知道房地产投资增长的火热程度。可以说,在未来一二年的时间里,想让国内房地产投资增长降下来是不容易的。既然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如此之快,它岂能不拉动整个经济其他方面的增长。 还有,通货膨胀的问题,尽管今年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并没有多少减缓。这不仅在于政府对通货膨胀压力干预的手段与工具可能效果不佳,而且在于当前的国内通货膨胀主要在于2008年之后货币泛滥的后遗症。这种后遗症并非仅是通过政府的行政干预可解决的,一定得是什么把当前通货膨胀吹大,就得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如果说政府不希望通过货币政策价格工具来控制通货膨胀,估计不仅成本高,而且达到效果也十分有限。目前出现的情况就是如此。特别是当前国内房地产泡沫,尽管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但是时间已经过了半年了,其效果却十分有限。房地产市场真正的调整还没有开始。房地产价格不调整或房地产泡沫不挤出,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岂能减弱?再加上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些都影响国内的物价水平。 正是这样的分析,尽管这几天央行没有加息,但是当前国内货币政策减缓肯定是不到时候,房地产泡沫不挤出及过高的通货膨胀得不到控制,都会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暂时难以改变。
陶 冬:美经济增长放缓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难变 市场对增长的担心,上周超出了对欧债的忧虑。美元下滑,欧元反弹,股市续跌,国债走强,黄金坚挺,石油、商品急跌后喘稳。 美国经济数据连续两周偏软,上周三的ISM和周五的非农业就业更像两记沉重的组合拳,打在市场的信心上。资金忧虑经济再次探底,并期待联储再开水喉救经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3%大关。笔者认为,美国经济陷入近年常见的年中疲惫,消费、生产、住房、增长数据一起放缓,不过暂时看不到探底(重陷衰退)的危险。在弱数据中,必须同时看到就业时数和小时工资的上涨。失业率的确上升了,不过那是因为过去绝望后退出就业市场的人群重回劳工大军。目前这种形势,印证了联储缓退量化宽松决策的正确,不过笔者相信尚不至于迫使伯南克推出QE3。如今与一年前的最大不同,是通货膨胀已经明显升温,令货币当局再推宽松政策的政治成本大增。笔者估计联储6-9个月后,不再将套现了的本利重新投回市场(reinvest),不过加息仍是一年后的事情。 欧佩克本周开会,决定是否增加石油产量。这是近年来争论最多、悬念最多的一次产油国会议。美国最新数字显示,石油库存大增(2009年4月以来最高),高油价已经开始影响全球复苏和通胀。不过笔者料OPEC在言论上有所表示,可是实际大幅增产的可能不大。 本周重要事件颇多,欧洲央行言论、OPEC决议、农产品收成预测、联储褐皮书,均可能影响市场走势。周二美国四月消费信贷,35亿美元vs上期60亿。周三OPEC讨论石油产量,多讲少做的可能性较大。同日美国联储发布褐皮书,料提及最近的疲弱数据,但指复苏仍在继续,应该不会暗示退出步伐会发生变化。同日欧洲修改第一季GDP数字。周四美国农业部公布最新的全球作物供需预测。同日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例会,估计英国按兵不动,欧洲央行可能对下次加息的时机作出暗示,而此对汇率后市很重要。日本修正第一季GDP.
周其仁:无论从松还是从紧 货币稳健都不应短视 货币政策可以是松的,也可以是紧的,但无论从松还是从紧,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单一的,即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 通胀浪潮袭来之时,受损的可不仅仅是所有持币人手中的货币购买力。由于增发的货币经由借贷环节才进入机构与个人的口袋,更由于借贷权的分布、需求的分布以及供给障碍的分布一时集中到某些个领域,所以通胀下的市场价格会鼓包,即某些物价出现戏剧性的大起大落。此种相对价格的变动,引发一波又一波趋利避害行为的超级活跃,除了在可炫耀的增长率之下错误配置资源与恶化收入分配,不会有其他结果。这才是通胀带给经济的真正危害。 因此,通胀纵容不得,非反不可。问题是,反通胀不能靠时紧时松的短期政策变换,而要把所有可以灵活运用的政策工具,置于一个长期坚持的政策目标的统领之下。这个长期政策目标,就是货币稳健。 何谓货币稳健?简单明了的答案,就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1994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总则第三条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很明白,货币政策可以是松的,也可以是紧的,但无论从松还是从紧,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单一的,即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货币政策当然要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当然也要保增长,不过它不能背离自己的根本使命。 在一个差不多一切都变的世界里,为什么要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开门见山只讲一条:为了便利交易。这也是货币来到人世间的原因物物交换实在麻烦无比,直到发现了一般等价物充当交易的媒介,麻烦才得到解决。 有了货币,一切容易。周薪500元,一份报纸2元,那么上班约10分钟的收入,就可换1份报纸来读。不过,容易中带来新的不易,那就是这货币的币值本身要稳定,其代表的单位货币购买力要前后相同,才比较好算。好比我们拿一把尺子量形形色色之物,这把尺子本身的长短要稳定,否则人们会因为度量的紊乱而带来决策的紊乱。币值不稳,那市场里每天惊人庞大的交易,麻烦就更大了。 倘若货币的币值变动,对所有商品一视同仁,那还好办些。可是,由于通胀下的市场物价会鼓包,导致货币币值对不同的商品不同的、常常是莫测的变化,这样的币值变动就随机改变交易各方吃亏占便宜的机会。人们为求自保,可能因为交易太麻烦而退出交易!这里的逻辑是,币值乱,人们的预期也乱,一旦收缩交易规模,最后威胁分工与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 那么,能够做到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吗?答案是,非常不容易。以美元为例,作为当今全球最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是要拿黄金来衡量的。1971年之前每盎司黄金可兑35美元,目前兑多少?1500美元!30多年时间,美元对黄金贬值了多少。 是的,钞票面值的大小多少记录着该币的币值状况。日元又怎么样了?去过那里几趟,换出来的日元,动辄面值就是10000日元的。难道是日本朋友的算术好吗?不见得。查战后日本,高通胀率差不多与日本高速增长的奇迹形影相伴。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风波未定,莱因哈特与罗格夫出版了《This Time Is Different》(《这次不一样》)。该书的副标题是Eight Centuries of Financial Folly,直译就是八个世纪的金融胡闹。通胀作为金融危机不可或缺的一位主角,总是似曾相识君又来:从16至18世纪,令人惊奇的是,该时期每一个亚洲国家和欧洲国家在很多年的通货膨胀率都高于20%,而且大多数国家多年的通货膨胀率高于40%;在1800年至2007年,拉美与非洲有着更为糟糕的通胀记录不足为奇。 这无非是说,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从经济与金融史的角度来看是一项非常不容易达成的目标。当代法定货币制度,只不过为通胀痼疾的屡次发作提供了开启印钞机的技术便利。即便在贵金属货币时代,试图以劣币替代含金量足秤的良币的行为,还是史不绝书。 人民币又怎么样了?以票面法衡量,人民币的币值稳定差强人意毕竟60年来最大的票面值还没有超过100元。顺着时间的展开来看,人民币的购买力还是受到了岁月的侵蚀。历年统计局公布的物价指数,加到一起记下的其实就是人民币币值的不稳定程度。民间金本位农民以实物为基准签订土地山林的长期转包合同则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本国老百姓对货币币值稳定的主观评价。结论是人民币的币值稳定当然优于当代世界很多国家的货币,但是,以经济总量全球第二的位置来要求,人民币币值稳定的目标,还要坚持再坚持,努力再努力。
皮海洲:意料之中的变脸 截止4月30日,沪深两市共有217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0年年报,2176家公司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4988元。可以说,在过去的一年里,上市公司总体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不过,也有两大不和谐的因素。一是创业板蜕变为成长性最差的市场;二是新股、次新股业绩变脸。 创业板自2009年10月30日推出之日起,就贴上了高成长板的标签。市场对创业板公司的高成长性寄予厚望,并对创业板公司的新股发行给予了很高的溢价。新股发行市盈率少则50倍、60倍,70倍、80倍的溢价非常普遍,市盈率过百倍的也不少见,象新研股份的发行市盈率甚至达到了150.82倍。但高企的发行市盈率并没有让创业板成为高成长板。截至4月30日,深交所1270家上市公司披露完了2010年年报。主板485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增长率42.1%,576家中小板公司净利润增长率32.53%,209家创业板公司净利润增长率31.2%。创业板不仅没有表现出传说中的高成长性,反而业绩垫底,让对创业板寄予厚望的管理层及投资者大失所望。 与创业板由高成长板变脸为业绩垫底板一脉相承的是,新股、次新股业绩变脸。实际上,创业板由高成长板变脸为业绩垫底板,其原因就在于新股、次新股业绩的变脸。虽然象海普瑞这种业绩变脸的公司不属于创业板,但由于创业板汇集了众多类似于海普瑞这样的变脸公司,以至创业板很难表现出高成长性的特征出来。 纵观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及2011年一季报,中小板上市公司海普瑞无疑是变脸的典型。海普瑞是2010年5月6日上市的一家新公司,其发行价高达148元,创下A股市场最高发行价纪录。资料显示,海普瑞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22.4亿元,净利润8.09亿元,近3年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72.56%和244.53%。然而就是这家上市前高成长的公司,今年一季度业绩大幅下降,公司净利润1.5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9%,同时该公司预计2011年上半年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幅度为30%~50%。 这种业绩变脸的公司,在创业板里有很多。如2010年宝德股份净利润同比下滑51.53%;南都电源净利润同比下滑49.25%;朗科科技净利润同比下降46.66%;恒信移动、梅泰诺、安诺其的下降幅度也均超过了40%。并且,在创业板中还有大量的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出现了下降。如国民技术2009年净利润同比增速是384.83%,而2010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则仅有51.37%;鼎汉技术2009年的净利润同比上涨161.16%,到了2010年仅有14.9%;世纪鼎利、神州泰岳、科斯伍德的净利润增长幅度都出现了100%以上的缩减。除此之外,部分今年上市的新股,刚上市就业绩变脸,如安居宝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34.16%和77.2%。 其实,不论是新股与次新股的变脸,还是整个创业板的变脸,这一切其实都在意料之中,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创业板新股的高溢价发行,不仅刺激了创业板新股发行市盈率的越发越高,而且也带动了中小板新股发行价的走高,以及主板新股发行价格的走高。而这种以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为主要标志的新股三高发行,带给发行人的是赤裸裸的圈钱效应。同时也带给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大股东及原始股东们以巨大的利益诱惑。而为了获得新股发行上市成功后的巨大利益,包装上市甚至造假上市就成了发行人共同的选择。加上保荐机构与发行人在利益上的一致性,同时创业板的保荐机构并不需要对新股变脸承担任何责任,中小板、主板的保荐机构所承担的责任也非常有限,这就使得保荐机构因此成了发行人包装上市的高参,为发行人包装上市出谋划策。如此一来,稻草最终也都被包装成了黄金,并推向市场,推给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而这些过度包装的公司,早就透支了公司未来的发展,上市后变脸也就在劫难逃了。如海普瑞为了高价发行,不仅将自己包装成一家高成长的公司,甚至还自称是国内唯一一家通过美国FDA认证的肝素钠原料药生产企业,同时引入高盛作为战略投资者来吸引投资者眼球,以至就连金牌基金经理王亚伟也表示很少见到这样好的医药企业。但包装终究只是包装,最终的原形毕露不可避免,于是在今年一季报,海普瑞露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因此,面对创业板以及以海普瑞为代表的新股、次新股变脸现象,投资者务必要保持警惕,远离三高发行的股票,让三高发行最终回归到理性发行的轨道上来。而进入4月份之后,一些创业板股票明显遭到投资者的抛弃,部分股票盘中常常出现交投断档,这是一个好现象,是去泡沫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实际上,也只有挤掉了创业板股票的泡沫,新股、次新股变脸的现象才会逐步减少,创业板公司的成长性才会逐步地体现出来。
韩志国:股市正陷入深度熊市 2008年以来,中国股市一直在大熊市中运行。尽管四万亿救市曾引发股市一轮强劲反弹,但正是这四万亿救市成为中国经济的滑铁卢,葬送了中国经济一次千载难逢的结构调整机会,从而断送了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前景和中国股市的长期希望。去年年底以来,几乎所有的机构都判断中国股市的新一轮牛市已经来临,甚至有相当多的机构认为中国股市的万点大牛市已经拉开帷幕,但市场运行的结果却是这些机构乃至整个市场的累累亏损,看得越高亏损越大。从去年底以来,我一直对市场进行警告,认为中国股市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牛市,市场仍然在长期大熊市中运行,今年的市场将是震荡下跌重心下移,甚至反复警示创业板与中小企业板将面临灭顶之灾,但仍然有相当多的投资者幻想着牛市的来临和股市的上涨行情,其结果就必然是遍体鳞伤与亏损累累。 中国股市的大熊市已经运行了三年半时间,大盘蓝筹股的估值水平已经很低,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会不会迎来转折,迎来市场翘首以盼的大牛市呢?我认为不会。与去年的情况相比,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与中国股市的政策面都出现了全面恶化,反弹会有,反转不会有;没有更深层次的调整和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全面好转,中国股市就不可能走出熊市而步入牛市。 1、中国社会正在酝酿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中国的经济改革基本是半途而废,政治改革甚至成了重大禁区。目前的中国经济,正处于改革30多年来最危险的时期。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其发展速度居世界之首;2%的家庭占有了整个社会41.4%的财富;流动性泛滥呈现难以遏制之势,20年来M2增长了49.6倍;土地财政与房地产泡沫正疯狂吞噬着整个社会的财富,改革30多年来居民所得到的成果正在丧失殆尽;权贵劫持了权力,资本市场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彻底改变,正沦为权贵资本掠夺社会财富的合法工具。可以说,当今的中国社会乱象丛生,社会矛盾日益加重,社会危机不断累积。改革的严重滞后和扭曲变形正在使中国社会酝酿着一场重大危机,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危机变革,中国的社会经济就很难走出困境,股市也就很难走出危机并迎来黎明。 2、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滞胀趋势。高通胀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大威胁。这一轮的通货膨胀是流动性长期泛滥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成本推进型通胀。这种成本推进型通胀,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机制传导:一是,流动性泛滥所导致的高房价导致城市生活成本大幅上升,城市与农村的比价效应使得城乡工农业产品出现了全面成本推进式的价格上涨,所有的商品都不缺,但所有的商品都涨价,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供过于求式的通货膨胀。二是,国家的管理成本大幅上升导致整个社会的成本不断推进。日本每百万美元GDP供养的财政支出人员为1.38人,而中国则为39人;近年来国家的财政收入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但国家的债务总额却连年增加,如果把地方融资平台的14万亿计算在内,那么我国的债务比例已经接近60%。重大的决策失误、盲目的重复建设和无度的挥霍浪费吞噬着整个社会的财富,导致全社会的经济成本不断攀升。面对愈演愈烈的通货膨胀,政府只能采取紧缩银根的方式来疲于应付,但紧缩银根的结果就必然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被严重伤害,并导致经济增长出现明显滑坡。一方面物价高企,一方面增长乏力,中国经济正出现明显的滞胀趋势。对付成本推进型通胀,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很难见效;而对待越来越明显的滞胀局面,宏观政策将更加手足无措。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如此恶劣,还指望股市出现牛市甚至万点以上的大牛市,除了自欺欺人以外,就是社会财富与自身财富的肆意挥霍。 3、宏观政策已出现全面的紧缩趋势。去年12月8日,我曾在微博上作出预测,到2011年底,存款准备金率会上调10次,利率会上调4次以上,通胀率不会低于5%,两位数以上的高经济增长时代正式结束。时至今日,存款准备金率已上调6次,利率已上调3次,通胀率已越过5%,经济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虽然我们在口头上仍然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但货币政策已经在事实上变成过度从紧,财政政策的宽松局面也已经很难维持。有人预测今年的通胀会出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并预言货币政策会出现不断的放松趋势,因而中国股市的熊市局面将很快结束,新一轮的牛市已为期不远。我的看法与此完全不同。在我看来,导致这一轮通胀不断加剧的客观因素没有任何消减,预测通胀已经到顶实在是为时过早。今年的通胀形势已远远超过2007年,如果不是数字造假,实际的通胀率早就超过了10%。即使统计局继续造假,通胀也没有回落的迹象。这一轮的实际通胀,必定会超过2007年的水平,而且在2-3内都很难过去。里昂证券认为,加息过程已经结束,今年下半年上海股市会达到3800点。不知道这样的判断根据何在,去年底绝大部分机构都判断今年的股市会出现达到4000点左右的上涨行情,但结果却是大多数投资者都有30%以上的亏损;保险资金在4月份大举抄底,但却出现了500多亿元的浮亏。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国际投行对中国股市的把握从来都不可信。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中国股市的唯一上涨理由可能是维稳,是管理者为制造虚假繁荣而进行的政策托市,经济的基本面与政策的基本面都完全不支持股市上涨,更不要说什么牛市行情。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宏观政策发生了五次重大的方向性调整,这在国际经济发展史上都是天大笑话。牛市形成的前提是预期的明确和稳定,在方寸大乱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下,指望市场走出牛市甚至大牛市实在是痴心妄想。 4、大小非套现冲动正空前剧烈。大小非套现征收20%的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法的调整,都向大小非发出了强烈的套现信号,目前的大小非套现压力甚至超出大熊市的2008年。由于社会的两极分化日益加重,而股市正成为扩大贫富差距的重要场所并且日益引起整个社会的强烈不满,因而改变现有政策已成为客观必然。无论政策怎样调整,政策取向都会对大小非越来越不利,这就促使大小非产生强烈的套现冲动,从而给市场造成越来越大的资金压力。再加上市场的扩容多重合奏,供求失衡的局面在短期内很难出现改观。 5、国际板与新三板会对现有市场格局产生强烈冲击。国际板市场的建立会对主板市场形成强烈冲击,既有的投资理念、投资方式和投资格局都会随之发生重大改变,并且会促使主板市场再下一个台阶。新三板对创业板与中小板市场的冲击更是显而易见,虽然创业板与中小板市场的股票大多已经腰斩,但随着新三板市场的推出,很多高估值的股票还会继续遭受重创,股价还会有巨大的下跌空间。今年以来我一直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警示,但并没有引起市场与投资者的严重关注。创业板市场与中小板市场已经被权贵资本劫持,这两个市场服务对象的改变标志着中国股市的彻底失败。除了周而复始的圈钱与再圈钱,股市的积极功能可以说已经丧失殆尽。在这样极度扭曲的制度环境下,牛市的根基又会来自哪里? 6、欧元区解体的阴影仍然笼罩着世界经济。今年以来,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除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外,意大利也出现了主权债务危机,而且根据我的实地考察,法国也极有可能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可以说,目前的欧元区主要由德国独家支撑,一旦德国支撑不住,欧元区就可能出现解体趋势。如果欧元区解体,不仅会导致一场重大的经济危机,而且会对中国的巨额欧元外汇储备造成重大威胁,甚至造成巨额外汇损失。 总起来说,现阶段的中国股市内忧外患,压力大于动力,下行可能大于上涨可能。从更深层的角度来说,中国经济面临着的五个致命的深层危险:1、内在矛盾已经爆发,不去想办法解决,而是想办法掩盖。2、引发经济困境的导火索已经找到,不去掐断这个导火索,而是延长导火线。3、用面子工程代替民心工程,既麻痹社会也麻醉自己。4、用激化矛盾的方式去解决矛盾,如流动性释放。5、用GDP的增长代替一切,一俊遮百丑。改革滞后的中国正在等一场危机,一场重大的经济与社会全面危机。如果不能尽快地全面推动经济与政治改革,矛盾就会日益积累,危机就会不请自来。中国经济的系统性风险正在加速酝酿,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但必须正视的客观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