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霄:市场有望摆脱单边下行 仍看好一类品种
一边倒的悲观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在市场从高位快速下移300点后,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处于历史低位的估值以及国家队出手的迹象表明,市场已经处于低位区域,有望摆脱单边下行的局面。
A股已处低位
中国证券报:此前多次采访中,您都准确判断了大盘的底部。对于此轮下跌,您认为是否已经见底?
李大霄:今年以来大盘几乎走了一个A字型,从哪儿来回哪儿去,不少投资者在现在的位置十分悲观,但一边倒的悲观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不悲观,首先是基于市场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与历史数据相比,最近一两年来我们有大量高估值的中小板、创业板公司上市,尽管如此,6月2日全部A股的平均PE已经降为16.2倍,沪深300PE为13.12倍。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估值水平?要知道在2008年10月底,人们最悲观、大盘跌至1664点的时候,全部A股的PE是12.81倍,沪深300为12.40倍,比现在的估值略低,但幅度十分有限;而在2009年7月5日,大盘跳水至2661点时,全部A股的PE为17.14倍,沪深300的PE为14.51倍。尽管目前的点位比2661点略高,但估值水平却已经低于当时的水平。PB的数据呈现出相似的表现。从估值判断,当前离底部已经非常接近了。
此外,国家队已经再次出手,这个信号值得关注。最近,中石油增持、中国神华回购、中国建筑增持等等表现与2008年底时上市公司的诸多表现一致,虽然回购和增持的公司数量没有2008年底多,但表明市场已经露出一线曙光。大盘股票开始增持及回购对稳定市场作用明显,有助于底部的形成。从历史判断,开始增持及回购的时候与低点非常靠近。
前几日银行股小幅调整,有人认为是汇金公司还没有出手造成的,但实际上,虽然三大银行的股价比2008年高,但估值已经低于当时,下跌空间有限。
不过,市场低位并不意味着调整已经结束,也许还有可能创出新低,反复寻底,因为调整结束的信号并不充分。从社保及保险的态度来看,已经有一丝看好市场的迹象,但力度没有2008年底坚决。而股票大量发行,中小上市公司股东拼命减持,这些现象和2008年底的情况明显不同。但上述诸多迹象意味着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区域,指数已经处于低位。
小盘股走势或分化
中国证券报:最近几个月中,去年还高高在上的中小盘股单边下跌。如果您认为大盘已经进入底部阶段,那中小板及创业板股票是否也有可能止跌?
李大霄:从通胀形势判断,下半年通胀回落的根据还是存在的,如果下半年货币政策从紧的趋势开始放缓,那么渐渐的,政策将会进入一个真空期,这些因素有利于底部的形成。
虽然最近宏观面还没有出现明确的积极信号,但是市场担忧的经济增长大幅放缓的概率比较低,相信上市公司业绩成长是大概率事件。长一点时间而言,我坚信众多优秀的上市公司还是在快速成长,中国经济也是稳定而健康恢复的,问题很多但主流还是在快速成长之中。换一个角度,中国经济什么时候没有过问题呢?今年差还是2008年差,还是2009年差,还是2010年差?这个问题的不同答案,对市场会有不同的判断。
从大盘股与小股票的趋势分析,小股票经过大幅下跌后,估值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部分高成长的小股票也渐渐具备操作空间,另一部分高估小股票虽然仍需要比较长时间的调整,但已经具备了小股票走势分化的格局,前段时间小股票单边下跌的一边倒局面有望改变,加上大股票回落后估值防御基础渐渐牢固,市场有望从单边下行局面走出来。
但是在此时,投资者投资时还是应该坚持抓大放小,物超所值品种看好不动摇,高估品种不看好不动摇,等待时间及成长来消化利空。现在是结构性机会及结构性风险并存的市场,一边倒悲观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投资先是一种痛苦,能够承受者才能享受成功。
看好低估值品种
中国证券报:您认为今年下半年主要的投资机会将出现在哪些板块?
李大霄:整个上半年重心下移比较明显,整个市场操作比较困难。
总体来看,我仍然不看好高估值的中小股票,未来,中小盘股票,特别是创业板股票的投资将主要看业绩成长潜力。中小股票经过大幅度下调,将会出现分化:部分成长性高的企业将会获得业绩支撑,表现已经开始突出;另一部分则还需要时间调整和寻底,但类似于此前那种整体大面积下跌不会再现,整体性的估值将足以支撑股价。
对于下半年,我们依然看好低估值的品种,专注于周期+消费板块。类似于中国神华、中国建筑这样的大蓝筹股价格低廉,表现或许将比较坚挺,经过上半年的调整,部分消费股也可能出现机会。
其实投资确实有多种方法,投资周期有些人以天计算,有些人以周,也有些人以年或者十年,巴菲特的周期要长些。我常常建议投资者,把时间轴拉长来看股市,未来若干年里,新能源汽车、中药行业、白色家电乃至潜在的奢侈品品牌都有可能挖掘出新一轮的明星股。
叶 檀:宽松货币政策露马脚 全球经济二次探底?
全球经济似乎陷入二次探底泥淖。
宽松的货币政策露出马脚,全球5月份货币与经济数据糟糕,债务危机从欧洲蔓延到美国。
债券市场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说 不。债务危机的问题不是全球主要央行无法继续量化宽松,而是市场倒逼各国收回量化宽松政策。
6月5日,由欧元区17国财政部副部长和高级官员组成的经济与金融委员会,原则性通过了第二轮援助希腊计划。有媒体6月6日报道说,新援助计划规模可能将超过1000亿欧元。去年5月,希腊与欧盟和IMF达成了第一份规模为1100亿欧元的援助协议,有效期至2013年。根据该协议,希腊应于2012年从债券市场融资270亿欧元,并于2013年融资380亿欧元。但欧盟已经看清楚,希腊无法在2012年重返债券市场。新援助旨在帮助希腊填补在此期间的融资需求。
欧盟之所以改变援助希腊的办法,主要原因是市场不认账。从去年援助希腊以来,希腊的债券收益率上升了一倍,目前,希腊两年期政府债务收益率已升至25%左右,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处在16.4%的高位,几乎是救助方案融资成本的两倍多。希腊以如此高的成本进行融资,无异于饮鸩止渴。
实际上,不仅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债务危机国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创出新高。继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降低欧洲债务国的国债收益率,相反会让资金逃离欧洲债券市场。
美国的债务风险越来越大,国债收益率有所上升。美国5月16日触及14.29万亿美元的借款上限,但众议院否决了将联邦债务上限提高至16.7万亿美元的议案,如果联邦政府与国会在8月2日之前不能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妥协,美国存在债务技术性违约的可能。6月2日,全球权威评级机构穆迪投资服务公司警告称,将考虑降低美国信用级别。
穆迪与花旗等金融机构的警告如果成为现实,将使美国发债成本上升,美国政府与美联储一直将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压在3%以下,近期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接近3%,6月7日为2.997%。避险情绪有助于压低美债发行利率,不过市场对美债信用产生怀疑,表现在投资者增持美债空头,并且美债信用违约掉期的价格开始上升。美国债务违约掉期的衍生品交易量于5月27日达到纪录高点,信用违约掉期合约的持仓量达到988个的纪录高点,这意味着为262亿美元国债的违约提供担保。美国证券集中保管结算公司表示,该纪录创下了自2008年10月以来的新高。如果美国继续实行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则美国国债价格将继续下跌,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到4%以上,美元将逐步失去避险货币的信用。
全球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复苏进入瓶颈期,重新进入复苏通道的方法并不是发放货币,而是寻找新的增长点。
从去年下半年,美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开始好转,但近期公布的数据却让市场大失所望。6月1日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公布的5月份美国PMI指数为53.5,低于预期的57.7,连续三个月下降。而之前芝加哥供应管理协会发布的5月制造业指数环比大幅跌至56.6,大大低于4月的67.6,创下了2009年11月以来新低。6月3日,美国劳工部发布5月新增非农就业岗位5.4万个,为去年9月以来的最小增幅,远低于经济学家此前预计的15万个。美国当月失业率环比上升1%达到9.1%,创下自去年12月以来的新高。其他国家也出现下行现象,德国的制造业指数从62下降到57.7,中国从52.9下滑到52,英国从54.4下降到52.
上述数据显示经济复苏在新兴市场第一轮上升冲动之后,进入瓶颈期。从苹果到中国的创业板,市场一直在寻找突破,但事实证明,这些板块在证券市场估值再高,也无法帮助经济走出低谷。全球经济复苏需要中国的内需真正启动,以及美国的高科技、出口取得稳定的进展。相比而言,德、法等欧洲国家的复苏更为强劲,但欧洲自顾不暇,无法成为全球经济在 金砖五国之后新的火车头。
根据债券市场与宏观经济数据可以得出基本结论,全球不可能出现新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汇市与股市以震荡为主,大宗商品的大幅上升告一段落。后金融危机时代救急的凯恩斯主义,宣告暂时终结。凯恩斯主义不是救市仙丹,理性主义者绝不会一吃到底。
桂浩明:三因素决定筑底或陷持久战
从本周二股市的表现来看,应该说市场还是存在一定做多动能。但是,比较有限的成交量以及凌乱的热点,还是表明真正的主流资金并没有入市。即便看上去股指试图要脱离底部上行,但由于后市上涨空间有限,同时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预计未来行情会有反复,现在只能说大盘是在底部区间波动,要构筑一个可靠而扎实的中期底部仍需要一段时间。
股指几次考验上证综指2700点,但都成功守住,在形态上构成了比较标准的筑底态势,这意味着后市或不会再出现大幅下跌,相反有望出现像样的上涨。
现在看来,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股市能够守住2700点。回眸5月份,可以说各类利空接踵而至,从宏观面到微观面,从政策面到基本面,几乎没有哪个方面找不出负面信息。在这样的环境下,股市的破位下跌难以避免。但是,因为前期指数跌得太多,加之很多利空本身也较为牵强附会,被人为放大,因此到5月底,股指在低位开始企稳,随后还出现一定反弹。
当前投资者对后市的普遍看法是持续下跌行情已接近结束,接下来市场应筑底反弹。问题在于,大盘将以什么样的形式来筑底?是比较快地构筑一个短线底部,而后就展开上涨行情,还是花比较长的时间,慢慢来构筑一个比较坚实的中期底部,并在此基础上逐渐上行?从市场情绪的角度看,投资者当然希望在短期内能够筑底成功,从而为大盘上涨提供基础。不过,就当前市场环境来看,出现这种状况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首先,前期股市大跌是有内在依据的,并不是所谓的错杀。而后来股市的企稳反弹,也不是基本面出现了什么利多,只是在下跌幅度过大以后,市场自发形成的一种修正。换言之,股市并不存在出现V型反弹或者类V型反弹的内外部条件。因此也就不太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构筑一个完整底部。
其次,6月份市场运行的环境依然比较严峻。端午小长假期间央行没有宣布升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本月不会升息。此外,现在市场普遍预期5月份CPI依然较高,而在沉重的通胀压力面前,调控很难有所松动。在6月份的适当时机,预计央行还会有新的调控政策推出。虽然由于短期没有升息,市场暂时可以松一口气,但是能够放松的时间其实并不长。这也就决定了股市的筑底行情将在调控政策不断出台的阴影下进行,因此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
最后,还有一个因素决定本轮筑底或持续较长时间,这就是整个市场依旧紧张的资金面状况。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股市成交萎缩,上攻乏力,不得已反复出现整理走势,从而构成了在底部横盘的格局。问题在于,资金面未来有所改善的前提之一是投资者对调控的预期开始改变,认为紧缩政策已经基本到头,即便不会马上放松,也不至于进一步收紧。
前提之二是相比其它投资品种,股票的中长期投资价值较为明显。在此,假设股票整体估值水平不会再下跌,那么就需要观察其它投资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局面能否结束。也许,有关方面对各地到处开花的交易所热加强监管等,会加快这种局面的出现,但不管怎么说,这也需要一段时间。
前提之三则是股市政策的相对明朗化。现在不少资金没有进入股市,而是选择旁观,一个原因就是希望在股市架构有了进一步清晰的轮廓以后再做定夺。毕竟,无论是新三板扩容还是国际板推出,都是对原有市场格局的一种改变,影响较为深远。在这方面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很难想象外围资金会大肆进入股市。这也就使得股市的筑底行情变得比较漫长。
谢国忠:全球经济正在同时下滑
今年的二次探底恐慌来得比2010年要早一些。油价高企、美国房地产市场低迷、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日本衰退,再加上新兴经济体由于通胀而采取紧缩政策,上述因素都给全球经济造成了下行压力。经济下滑幅度之大,通胀上升之快,都让人惊诧。股票与大宗商品一类的风险资产今年夏天会受到较大压力。
连续泡沫
整整一代决策者都是在一个充斥着各种泡沫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种环境影响了他们对于泡沫与经济的权衡。每当一个泡沫破裂,他们可以通过吹起另一个泡沫来挽救经济,所以他们并不害怕泡沫。因此,尽管在某些地方,低利率正在刺激泡沫生长,他们并不担心。
一旦一个巨大泡沫破裂,通常会冲走整整一代投机客。下一个泡沫则需要等到对于上次泡沫破裂没有印象的新一代人出现。过去20年之所以不断出现泡沫,是因为决策者不断用低利率去营救投机客。决策者似乎信奉通过增长来摆脱经济问题这一教条。因此,尽管泡沫有可能再次破裂而导致经济下行,制造另外一个泡沫却给他们带来了解决经济问题的希望。另外,政客的任期很短,所以非常愿意采用权宜之计将问题踢给下一任。
如果我们总能够通过吹起新的泡沫来解决前一个泡沫破裂所带来的后果的话,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天堂了。每个人都会很富有,也不用工作。但这样的世界根本不存在。连续制造泡沫的模式终将结束。通胀就是其墓碑。
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泡沫也是一种货币现象。尽管我们可以对泡沫的具体成因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是如果没有宽松的货币政策,泡沫是不可能产生的。通胀与泡沫彼此之间互相争夺资金。当某些因素使通胀较低的时候,比如过去20年间的外包,超额货币会支撑泡沫发展。当压制通胀的短期手段被用尽以后,泡沫也就难以支撑下去了,因为资金被吸走了。
这一轮的最大泡沫出现在政府债券领域。政府债券被认为是最安全的资产。因为全球经济仍陷于困境,资金大量流入这一资产类别。这一泡沫从本质上是不稳定的。各地通胀都在上涨。对于债券实际价值下降的恐惧早晚会浮出水面。我认为债券泡沫将会在2012年最后一个季度破裂。
二次探底
全球经济正在再次下降。去年夏天就出现过类似场景。美联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通过抬高全球股市而扭转了这一下降趋势。但是这种财富效应非常短命,因为油价飙升对消费者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这场顺风终结后,结构性问题再次暴露出来,而此时第二轮量化宽松才刚刚实施不久。
美国房地产市场再次跳水。约有四分之一的美国业主的房产价值为负值。在快速复苏无望的情况下,他们更愿意将房产交给抵押贷款银行,卸下一身的债务。银行收回的房产越来越多,由于害怕银行抛售所持有的房源,房地产市场不断下滑。
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再次抬头。这一问题从未完全解决。欧盟给希腊和其他成员国的援助仅够它们解决眼前的流动性危机,而不足以提升其偿债能力。惟一的解决办法是让希腊破产。欧盟害怕这会传染给其他国家,正在等待着奇迹出现。所以欧洲债务危机感觉像一场慢性病。目前这次危机爆发并不是最后一次。
日本正处于严重衰退之中。9.0级大地震摧毁了日本很大一部分产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快速转换的希望很快就会破碎。正是这个希望保持了日元不贬值,但现实是,随着日本为了重建而增加进口,其贸易不平衡将会继续恶化。下半年日元极有可能大幅贬值。
为了应对危机,新兴经济体正在采取紧缩政策,但通胀似乎没有被驯服。这场抗击通胀的战斗有两个不利因素。其一,美联储推行的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刺激大宗商品通胀。新兴经济体无法有效应对这一情况;其二,新兴经济体利率提升速度缓慢,慢于通胀上升速度。所以,它们的实际利率仍然为负值,从而进一步刺激通胀上涨。需要采用更大力度的紧缩政策才能产生效果,但这让市场担心经济增长会受到影响。
似乎全球经济正在同时下滑。今年夏天的经济数据极有可能非常差,令人惊诧。恐惧将会占据金融市场。
谁能拯救市场?
一个月以前我曾在这个专栏提到过第三轮量化宽松的可能性。但是反馈并不积极。几乎所有人都告诉我不可能。但是当市场开始下滑以后,他们又有了新的看法。突然第三轮量化宽松变得可能了。我认为油价要再下降25%,第三轮量化宽松才有可能;只有经济数据差到让人们大吃一惊的时候,第三轮量化宽松才有可能。当油价下降幅度足够大时,美联储就可以借机再次推出刺激计划。
跟其他国家一样,通胀正在蚕食美国收入增长。美联储仍然不愿意相信其政策不论从哪个角度讲都对生产不利。美联储的政策刺激泡沫产生、减缓结构改革并且抑制消费。但是美联储仍不悔改,它对用货币刺激促使经济复苏这一魔法深信不疑。因此,随着美国经济进一步下滑,美联储不可能作壁上观,肯定会有所作为。这次会是一个大规模的第三轮量化宽松,抑或是其他什么政策?很难说。
如果美联储确实采取行动,那么股市就会上涨,人们的感觉就会好起来。但是这种感觉将是短暂的。美联储的刺激政策将导致油价蹿升,从而抹去股价上涨所带来的所有利益。美联储现在骑虎难下,横竖都是灾难。
如果欧洲能够决定性地解决其债务危机,其信心将会复苏。希腊将会违约,这一点几乎无庸置疑,拖延下去只会影响金融市场。一旦推出解决方案,明确希腊债券持有人的损失额以及受到影响的欧洲银行的再融资额,金融市场将给这些负面消息定价,然后继续前进。
金融市场对于中国期望很大,希望中国能够放宽政策。几乎每个月市场都在谈论中国的通胀即将达到顶点、有可能再次放宽政策。虽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一可能性,但是这种机会非常渺茫。中国的通胀目前处于不稳定期。比较起来,统计数字不如人们的所见所感重要。在正常的通胀环境下,人们经常消费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可能会上涨几个百分点。而在今天的中国,产品和服务价格的涨幅通常高达10%至30%。这说明通胀问题有多么严重。
正如两周之前我在这一专栏所指出的,中国经济正在放缓,这是好消息。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地产泡沫。这种增长持续时间越长,最后的调整就越痛苦。
另外,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也越来越难以克服了。比如,能源短缺今年可能会非常严重。如果中国放弃抑制通胀,再次刺激经济增长,那么能源短缺将有可能成为一场严重危机。美联储或欧洲有可能会再次支持金融市场,但中国不会。如果市场恢复,那也是是暂时的。
全球经济正朝着另一次危机迈进,这一次的核心是政府债务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大国政府无一进行充分结构调整以解决泡沫及其破裂背后的结构性因素。主要经济体反而采用刺激措施促进经济增长,希望能够通过增长解决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危机过后仅仅两年,世界又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原因。
发达国家的本质问题是高额的社会福利成本。除非它们能大幅降低该成本,否则其财政赤字将会继续保持在高位。二战之后,发达国家推行福利国家政策以换取社会安宁。随着人口老龄化,这一政策的成本变得无法承受。同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他们也丢掉了原有的竞争优势,所以也无法通过经济增长来解决问题了。他们的短期解决办法是通过财政赤字维持这个体系运转。其他国家也无法逃脱希腊的命运。美国尤为危险,虽然可以印刷钞票还债,但由此产生的通胀预期总有一天会导致美国国债投资者出逃。由此引发的高额债券收益将迫使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以避免超级通胀。
资产泡沫让统治阶级变富,让普通工人和企业家一贫如洗,发展中国家应该阻止这种现象。中国、越南等发展中国家有很强的成本竞争力,低工资是他们创富之源。但是它们通过资产泡沫进行财富再分配,工人和企业家的价值被低估了,结果导致企业与工人都热衷于投机。随着越来越少的企业与工人愿意从事生产,通胀愈加猖獗。除非基本的治理理念发生改变,新兴经济体的通胀危机将愈发严重。
世界是不稳定的,因为决策者不愿处理结构性问题。权宜之计只能获得暂时的信心。当权宜之计用完,世界将面临另一场巨大的危机。
林毅夫:世界经济暂无二次探底风险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7日说,世界经济目前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但全球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复苏仍需克服多重挑战。同时,世界经济目前还将延续南高北低的复苏态势。
林毅夫当日在世行发布《2011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新闻发布会之后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世界经济延续着增长势头,但全球经济复苏依旧面临多重不确定性,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高企、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世行最新发布的报告下调了今年全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由1月份报告中的3.3%下调至3.2%。林毅夫说,虽然下调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但0.1个百分点的下调幅度微不足道,世界经济南高北低的复苏局面暂时不会改变。
针对近来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引发的对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林毅夫认为,当前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下滑不足为奇,但世界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小。
林毅夫说,在金融危机冲击之后,发达经济体出现了恢复性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有帮助。如今恢复性增长的作用已基本消失,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处在调整进程中,因而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是在意料之中。
林毅夫表示,发达国家依旧面临高失业、财政整顿等与金融危机相伴生的挑战,发达国家今年经济增速放缓,与日本地震、财政整顿、金融危机后银行业及家庭债务重组等因素也有关联。
林毅夫说,发达国家会继续面临低经济增速、高失业率、产能过剩等挑战,发达国家的政策制定者正在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但发达国家面临的经济挑战比发展中国家要多,因为本轮金融危机始于发达国家,金融危机使得发达国家的失业率等经济难题雪上加霜,解决结构性失业难题仍有待时日。
他建议,发达国家可以学习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加大在基础设施领域内的投资,尤其是加大消除增长瓶颈的基础设施投资,这在短期可以创造就业、启动需求和推动经济增长,在长期可以提高生产能力、增加税收收入,是一石双鸟的有效举措。
林毅夫指出,发达国家要促进经济增长,一方面需要通过有效的国内经济政策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就业、创造需求并消化过剩产能;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合作日益重要,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也依赖于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如果发展中国家能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不仅对自身有利,也能增加发达国家的外需并拉动全球经济增长。
世行报告显示,今明两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将继续超过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增长的主引擎,预计2011年和2012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将分别增长6.3%和6.2%,发达国家则分别增长2.2%和2.7%。世行预测,中国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速将分别达到9.3%和8.7%。
林毅夫认为,尽管发展中国家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预计会慢于2010年的7.3%,但高于6%的增速依旧强劲。
林毅夫说,发展中国家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经济增长具有较大潜力,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空间广阔,尽管发展中国家在当前全球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但这也是经济增长的后发优势。21世纪已经出现了多元增长的新世界格局,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复苏和未来增长可以作出更大贡献。
林毅夫强调,油价和食品价格如果持续攀高,将会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冲击,并给各国贫困民众的生活带来挑战,欧洲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也是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另一大风险,促进全球经济平衡、可持续增长还需妥善应对这些挑战。
他指出,在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并保持高速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发挥了很大贡献,但在经济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也面临通胀压力、房地产泡沫等风险,对这些风险中国需要居安思危,适时地进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相信中国经济仍将维持快速、平稳的增长。
林毅夫在当日的发布会上表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出已恢复到了危机前水平,其应对危机的扩张型宏观经济政策应逐渐向中性宏观经济政策过渡,同时兼顾控制通胀的目标。
他认为,全球经济延续着复苏态势,但依旧面临多重挑战,要达到理想的复苏状态,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水皮直言:大力度调控房价 方向有误!
芜湖讯 存款准金率的调整就像女人的例假,一个月来一次……6月6日,在芜湖镜湖万达广场项目详情业主社区相册户型视频地图财富投资论坛上,中国著名财经评论家,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妙语连珠,用犀利的语言直指中国的金融政策的调整类似习惯性流产。水皮以几年前来到芜湖,住在铁山宾馆的回忆打开话匣子,瞬间拉近了与在场观众的距离。此次来芜,水皮盛赞芜湖发展很快。期间,水皮直言中国的货币政策是自杀性政策--杀的是谁?杀的是中小企业。
谈到政策,水皮更是大胆放言其实官方语言说的不是人话,是官话,官话是需要解释的,不然听不懂。水皮从拉登一事延伸到我国的货币政策,之前我们活在恐怖主义阴影之下,美国花钱去反恐,资金从哪来,是我们借给他们的。拉登一死,可以说是意味着乱世的结束,俗话说,乱世买黄金,现在什么乱七八糟的都可以收藏,因为中国是盛世。拉登之死,全球经济进入新阶段,美元走稳,牛市即将告一段落甚至下跌,这对我们非常有利,因为这样的话,我国的CPI压力就不会很大,继续从紧的货币政策就没有理由。
说到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水皮说已经不想再说了。它就像女同志的例假,一个月来一次;加息多久来一次?两个月!这和习惯性流产一样,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话,每个人都可以去当央行行长了。
从金融政策谈起,必不可少要涉猎房地产,如今国家对房价的调控力度不减,对此,水皮并不认同:政府对房价的调控是错误的,因为房子不是国有管制商品,我们说电价,水价政府说了算,但房价是市场调控产品,所以政府一旦调控房价,就会产生反作用力,这就是为何房价备受调控也不见下降的原因。那究竟房价是受什么因素推动?水皮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影响房价的因素,第一个是人口,人口增幅下降,房子就没多少人买。另一个是经济增长的整个态势,如果说房价继续上涨,那只能说明经济发展乏力。
附:
水皮,原名吕平波,1964年生,《华夏时报》总编辑。中国著名财经评论家,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特约评论员。18岁时水皮以苏州高考状元的佳绩进入复旦大学新闻系;1986年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深造;1989年与中国知名报人丁望先生一起创办《中华工商时报》。随后负责主编领当时风气之先的《中华工商时报·新周刊》,拉开财经报纸进军厚报时代的序幕。因其擅长以新闻手法解读经济方略,以专家视角点评财经事件而开办财经评论专栏水皮杂谈,于是世人皆晓水皮,而不知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