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专家热评明日证券市场走势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众专家热评明日证券市场走势

加入日期:2011-6-7 18:21:27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 读:
  皮海洲:拿什么来维护中国股市的稳定发展
  叶 檀:增持回购大忽悠 产业资本不看好股市
  谭浩俊: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能完成吗
  何志成:A股短线仍然是震荡市
  谢国忠:债务危机发酵二次探底 通胀是泡沫墓碑
  罗杰斯:水荒将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的最大忧患
  韩志国:股市正陷入深度熊市
  周科竞:暂缓新股发行难在哪里


  皮海洲:拿什么来维护中国股市的稳定发展
  5月27日,中国石油发布控股股东增持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中国石油集团5月25日通过上交所系统增持公司股份3108.47万股,并拟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不超过公司已发行总股份2%的股份。
  不少投资者乃至市场人士认为这是管理层维稳的信号。毕竟中国石油是目前A股市场第一权重股,中国石油股价的稳定有利于整个股指的稳定。不过,即便如此,这种维稳的效果也是有限的,27日的股指继续下行。可见,大股东增持,哪怕是国家队增持,都不是维护股市稳定的良药。
  那么,拿什么来稳定中国股市呢?在这个问题上,对症下药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健康发展的股市,不仅仅要为融资者服务,更重要的是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注重对投资者的回报。比如在美国股市,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就是保护华尔街。但在中国股市,保护投资者利益更多只是口头上的。中国股市是为融资服务的。比如,为了融资的需要,我们在股市并不成熟的情况下推出了市场化定价的新股发行制度,导致了三高发行的出现。比如,为了融资的需要,股市推出了毫无门槛限制的定向增发。甚至为了融资的需要,可以不顾及投资者亏损累累的现实,准备推出国际板。
  也正是因为对投资者利益缺少保护,上市公司可以长期不分红,而高管们不仅拿着高速增长的薪酬,而且有的高管还有股权激励相伴。也正是因为对投资者的利益缺少保护,我们的新股发行允许突击入股,允许券商直投+保荐,允许保荐机构对发行人的业绩变脸不承担责任。也正是因为缺少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股市里有不少内幕交易……正是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哪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股市也难有好的表现,而类似于中国石油集团增持中国石油股票这样的维稳措施,也很难产生强烈的效果。
  因此,拿什么来维护中国股市的稳定发展?需要的也许就只是一套规范健康的制度而已,而这套制度必须能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并付之于实际行动中。

 

  叶 檀:增持回购大忽悠 产业资本不看好股市
  企业到底是增持还是套现,是判断上市公司价格的一个重要指标。
  数据显示,2011年4月以来,A股市场共计发布了72份定向增发预案。其中,40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计划参与认购,占所有定向增发预案的55.56%,这一比例要高于1~3月份的47.13%和2010年全年的46.45%。大股东增持被认为是产业资本不堪忍受股价被低估的信号,不管哪个市场,回购与大股东增持都是好消息,了解情况的大股东出手回购,说明市场的估值产生了错误。
  事实并不美妙,就总体而言,市场减持套现的多、增持回购的少;在增持回购部分中,还存在不少忽悠分子,或者做局,或者言而无信,或者干脆高抛低吸。
  根据媒体统计,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大宗交易超过千笔,主板市场与中小板市场几乎平分秋色。今年以来,一共有150余只主板股票现身大宗交易,参与金额近300亿元,占大宗交易总交易量六成之多。再看减持情况,5月有46家公司增持,同时有145家上市公司股东减持,减持的规模大于增持。今年以来,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股东共计减持141次,估算套现51.35亿元。从年初至今,有6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遭到了100多名高管减持162次,减持规模近13亿元。
  减持超过增持,说明整体上产业资本并不看好股市,而经营活动现金流的窘迫能够印证,大规模的增持基本上不可能发生。据报道,国泰君安分析师钟华注意到,上市公司的经营现金流未能与一季度利润同步增长,除去金融行业,A股所有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环比下降94%,同比下降70%。如果再剔除两桶油--中石油、中石化,整个A股上市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则为负数;不仅如此,虽然银行业成为顶梁柱,但银行业的未来资本补充压力极大。
  即便是增持回购,有不少注水成分,与大股东真金白银的回购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增持回购注水方式之一,就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如中国石油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于5月25日增持了公司3108万股,约占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0.017%,宣布未来一年最多增持不超过2%的股份,规模与流通A股数量相当。要警惕的是,中石油宣布的是增持不超过2%,从0.017%到2%的任何区间都有可能,都不违背承诺。中石油在2008年也有过一次动人的承诺,增持不超过2%,但买了2亿多股就没见动静。如今戏码重演,连台词都一模一样。如果中石油真想打动市场,他们显然应该承诺的是最低增持额度。
  5月增持的上市公司中,国资系统上市公司是主流。中国石油增持的同时,中远航运、大唐发电、贵州茅台、攀钢钢钒、上海医药等也在出手。细细一翻,其中原由让人惊出一头冷汗。
  上海医药公告称,大股东上海上实5月20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980.3224万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0.369%,增持平均价格约为19.15元,这是上海上实继3月31日、4月1日增持部分股份后再次增持。当天,上海医药H股挂牌。而上实在5月10日已减持本公司流通股共计229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783%,减持套现金额为217420.4667万元。
  中国神华5月28日公告称,董事会获授权回购不超10%的A股或H股。但5月中国神华同时获得授权增发最多20%的股权。一边扬言回购,一边是紧锣密鼓准备增发。如扬韬先生所说,更荒谬的是,神华连续第三年提出回购计划,此前两次,持续两年,公司回购的股份为0.
  被人津津乐道的大唐发电,增持市值可能在1000万元以上,却宣布于5月30日已完成定向增发10亿股A股,募集总额为67.4亿元人民币。1000万元与67.4亿元孰轻孰重?不奇怪,6.74元的定向增发价没有守住。增持为了护盘增发,这绝不少见,欣喜于增持的投资者,请看看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和再融资的胃口。
  更可怕的是,一轮气势汹汹的增发潮如期而来。自4月份以来,40份有大股东参与的增发方案中,有23家上市公司为大股东及相关关联方的注入资产行为。根据不完全统计,这23家上市公司注入资产总量在900亿元以上,以注入资产1元获得市场估值3元的保守估计,这900亿元资产将吸纳2700亿元的资金。
  也有实实在在增持的企业。中远航运5月5日公告,公司董事韩国敏、郭京等7名高管在最近的三个交易日集体增持公司股份,数量从5.5万股至9.1万股不等,总计增持43.9万股,根据市场价格估算,耗资300余万元。数量不多,业绩实在,这样的公司没有虚妄之处,算得上稀罕之物。

 


  谭浩俊: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能完成吗
  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既是中央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央下达给地方的政治任务。但从新华社记者的调查情况看,保障房的开工情况很不乐观,一些城市开工率不足三成,好一些的也就在四成左右。
  按照专家的分析,造成保障房开工率不高的原因,主要与前期准备工作比较繁琐有关。接下来的几个月,应该会出现保障房开工和建设的热潮。但是,实际情况似乎并不完全如此。因为,多年来各地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环评、土地等高压线都没有成为引进项目和投资的阻力,保障房这个中央鼓励和支持的项目,还会受到来自于手续的阻力吗?所以笔者认为,真正的阻力,估计主要来自资金和责任两个方面。
  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需要1.3万亿元的资金,其中,中央财政承担1030亿元。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在保障房建设任务中,要承担高达1.2万亿资金的筹集任务。虽然这与前两年地方快速形成的14万亿政府负债相比,不足10%,但前两年已把土地财政用到了极致、把地方可融资的能量发挥到极点,可以说地方政府如今在筹集资金问题上,已越来越力不从心了。更何况,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地方政府即便想通过负债来筹集保障房建设资金,余地也已越来越小了。
  还不能不注意到,对中央下达的保障房建设任务,一些地方政府并不积极。而资金紧张,自然会成为地方拖延保障房开工时间、放慢保障房建设速度的最好借口。
  如果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任务不能完成,中央的承诺就会落空,政府的形象也会因此受到损害,这样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有专家由此预言,今年第三季度极有可能成为保障房建设的问责季,甚至不排除会有一部分官员会受到处理。
  可以想象,为了避免可能受到的问责和处理,地方政府一定会千方百计地完成今年的保障房建设任务。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不能形成有效的机制,即便今年能勉强完成任务,明年、后年及以后若干年的保障房建设任务又如何完成呢?
  所以,前几个月保障房开工率不高,既是一个问题,更是一种警示。即保障房建设到底应当形成一种怎样的机制,才能使其成为一种责任和义务。笔者的想法是,首先,要端正地方政府的执政行为,真正按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把保障房建设纳入到地方政府的工作目标,形成长期、稳定、有效的保障房建设机制和服务机制,每年都能提供一定数量的保障房,并确保保障房公平、公开、透明地分配给符合条件者。尤其要注意克服热一阵、冷一阵现象。
  第二,要改变保障房建设资金筹集机制,不能单纯依靠政府筹资,而应引进各类投资者参与保障房建设。尤其应大胆探索、积极尝试保险资金进入保障房建设。同时,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不管哪类投资者,都必须按规则行事,按制度建设和分配保障房,按原则确定权利与义务关系,防止保障房变成新的寻阻场所。
  第三,就目前的实情而言,金融机构需认真研究向保障房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办法和措施,切不可把保障房等同于一般的商品房开发,在贷款发放、利率设计等方面设立过高的门槛,而应当区别对待、实行双轨制。
  第四,明确责任,对在今年保障房建设中不尽力、不尽职的地区,严厉追究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同时,限制这些地区的土地和项目的审批,以促使地方政府恪尽职守、切实履行保障房建设义务。

 


  何志成:A股短线仍然是震荡市
  美国道琼斯指数自13000点附近见顶之后调整了5周。上周末美国非农就业数据远远差于预期,显示经济复苏乏力,就业市场萎缩,经济基本面不利于股市反弹。同时,近期美联储很多官员已开始提高对通胀的戒心,尤其是伯南克已经明确地表示不希望延长第二轮量化宽松计划,因此出台QE3的可能性不高。这对美国股市不构成利好。
  欧洲股市反反复复,但总的趋势仍然处于下跌调整态势。虽然上周末欧债危机有所缓和,欧元区和IMF官员基本完成了对希腊的考察,同意7月继续发放对希腊的援助贷款。但这种靠药物维持生命的做法只能延迟危机爆发时间,不可能让希腊走出危机。从技术面看,欧美股市未来还要下跌,一直到美联储明确是否按期结束QE2以及会否推出QE3为止。以美国股市衡量,道指未来调整幅度至少还有280点左右。
  A股或有独立行情
  A股上周维持震荡反弹,短线底部位置基本探明,至于反弹的原因,我认为,目前大盘已经接近重要底部区域,基本面决定近期A股不会暴跌,且很多大盘股也跌无可跌,无论上证综指在2655点附近的跳空缺口什么时候补,短线还补不补,未来反弹的概率都很大。但不要指望大反弹,更不要指望大牛市,起码在6月份还不会看到。
  为什么还不能指望大牛市?因为基本面仍然不支持大牛市,周边市场风险点很多,全球经济复苏并不顺利。而对A股而言,6月有两大难关:
  一是数据关。6月中旬将公布5月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数据,CPI、工业增加值、房地产投资等数据尤其关键。这些数据会告诉市场什么?我预计有一点可以提前预判,这就是滞胀风险在增加,而防范或曰治理滞胀的手段却不知道在哪。滞胀是什么?它对股市有什么影响?在我看来,如果说温和通胀有利于股市,高通胀股市将暴跌,滞胀时期的股市则是牛皮市、萎靡市,大牛市的概率连1%都没有。因此,在滞胀危险没有消除的时候,我们还是要乘反弹之机减持,这是现实的选择。
  二是解禁潮。今年8月,沪深股市将迎来全年最大规模的大小非解禁,在这个解禁洪潮即将来临之际,投资者肯定会极其谨慎,大盘将不断地上演拉高出货。因此,8月前难有大行情。同时,虽然6月解禁市值比5月减少了两成多,为2011年年内偏低水平,但该月非股改限售股解禁市值占到全月解禁市值的79.02%,比5月份的66.51%有显著上升,这些即将解禁的股票成本极低,有的只有一元,上市之初就意味着抛售。建议投资者还是躲避为好。
  可逐步建仓抗滞胀股票
  大盘在底部震荡,大约需要两个月时间。在此期间,机会大都出现在具有抗滞胀题材的股票当中。
  所谓抗滞胀题材股票是抗通胀题材股票的变种,就是在通胀率高企的周期中还必须涨价的企业的股票,比如长期被政府管制的电价终于不得不上调,而且将不断地上调,这将对电力股形成周期性利好,可以拿到居民用电价格上调之后。还有类似的,即在高通胀周期中涨价概率很大的股票,例如钢铁股和少数没有被爆炒过的战略资源股。这些企业都与资源相关,尤其是土地资源,未来会不断地被炒作。而金融股尤其是低价银行股由于具有议价优势,越是滞胀环境业绩越好,也可以介入。但上述股票只适合逢低买入,中长期持有,因为短线他们都将受到最后一次紧缩的干扰。预计6月将有一次加息,也会提高存准率,股市还将因此下探,但这可能是买入抗滞胀题材股票的最好机会。
  中小板和创业板已经调整很多,是否可以介入抢反弹呢?我认为,抢反弹可以,中长期持有不行。为什么?除了股价仍然较高之外,主要是这些股票的所谓成长性遭到质疑。必须承认,成长性最好的中小企业往往最容易成为宏观调控的牺牲品,银根一紧,先紧他们。当然,他们也可能成为宏观调控转向的最大获益者,但目前我们还看不到转向信号。
  对中国股市6月后的行情,我的观点是:悲观但不绝望,期待莫如等待。我相信,等宏观经济数据再坏一点,股市再跌一下,离政策调整就不远了,股市掉头向上的概率也就增加了。近期,我们已经感觉到政策面在起变化,从单纯的抗通胀转为抗滞胀,比如开始强调要上调电价。但变化不明显,还没有扩散开来,市场需要等待更多更积极变化。
  6、7月都是观察期,高层在观察市场,市场也在观察决策层的态度变化,尤其是在数据不好的时候会否出台呵护股市的宏观经济政策一旦政策面出现这样的变化,行情会很大。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