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个课题调研 国资委力推央企母公司改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52个课题调研 国资委力推央企母公司改制

加入日期:2011-6-4 9:26:36

  “委里已经派出了8个调研组赴央企调研,涉及到央企改革重组52个课题。”6月1日,一位接近国资委的消息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此次调研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央企母公司改制和股权多元化的研究。

  众所周知,“十二五”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加快推进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母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尤其是竞争性领域的国有大型企业。而目前,央企母公司本身推进公司制改革进程迟缓,改制的也多采取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整体转制和整体上市的还是少数。为此,国资委官员也曾表达过“卸包袱”的观点。

  上述消息人士称,调研课题进一步提出了央企母公司改制和股权多元化的重点和目标模式等问题和解决路径。

  52个课题

  上述人士向本报透露,上面提到的52个课题大部分都是由国资委内部的各个司局报上来的,主要是为《中央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做的调研。

  “这些课题包括如何培育大公司、大集团,推进央企母公司改制和股权多元化,还有国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很多方面,涉及到未来五年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该人士称。

  一位参与调研的人士说,这是国资委主任王勇上任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调研。调研将持续半年以上的时间,涉及目前的120家央企,而国资委的目的则是想通过这次调研来进一步摸清央企资产和管理情况,为下一步改革重组打好基础。

  据该人士介绍,参与央企调研的人员来自社会各个方面,不仅有国资委的官员,还包括国资委研究中心的专家,另外还有埃森哲咨询公司和证券公司的研究人员,以及律师事务所的相关人士。

  国资委此次调研工作将分4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初步访谈,从今年年初到3月,调研的形式以召开研讨会为主,听取国资委领导、央企代表的意见;第二阶段是深入调研,从3月到6月,以座谈、研讨方式与研究机构、企业沟通信息,对不同类型企业进行走访,对部分央企国际竞争水平进行调研;第三阶段是验证修订,从6月到8月,对初步方案进行调整,撰写报告;第四阶段是结题并提交报告,初步定在了9、10月份。

  本报记者获悉,日前国资委派出了8个调研组赴央企实地调研,已经去过的有宝钢集团、中国南车、中国建材集团等大型央企。据上述人士称,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向调研组重点介绍了央企市营、联合重组、董事会治理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事实上,早在去年年底,国资委领导就开始了调研工作。据了解,去年12月1日至7日,王勇分别在航天科工、中国国电、中铝公司、中国电信和中国中铁主持召开部分在京中央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听取了25家央企的汇报。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段,国资委三位副主任黄淑和、黄丹华和金阳也分别在武汉、上海和大连主持召开了类似的会议。

  “前后两次调研,都涉及到央企下一步如何改革、国资监管体制如何完善等方面的问题,不同的是,这次调研更全面、更系统,着眼未来5年。”上述人士说。

  “四个集中”

  此次调研涉及的52个课题都是围绕着做强做优央企展开的。

  显然,“十一五”以减少户数、收缩战线为主要目标的央企重组已经成为了过去。上述参与调研的人士说,“过去重数量,现在更重质量了,央企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做大做强“,而是”做强做优“了。”

  国资委近期下发的《中央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也提出,要坚持从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等方面出发,推进央企调整重组。

  在过去十年中,央企的国际化和全球化程度显著提高。2003年以来,进入世界500强的央企从6家增加到30家,排名次序也有所提前。“然而,对比全球的优秀企业,无论在经济价值绩效表现上,还是在品牌、创新等软实力以及可持续性的社会价值贡献上,央企都还有较大的差距。”上述人士称。

  国资委在调研中发现,国有资本分布面仍然过宽、过散,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尚不健全,在组织结构上,大而不强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王勇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亦曾说过:央企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还不强,缺乏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品牌,国际化人才严重不足,组织框架和经营模式不能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需要,在国际标准和竞争规则的制定中,影响力还比较小……我国还缺乏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

  所以,国资委的目标就是“培育世界一流企业”。

  据知情人士介绍,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国资委在布置“十二五”央企发展主要任务时,也明确提出要在一些行业率先取得突破。

  “具体来说就是,在航空航天、石油、石化、煤炭、电力、电信、冶金、航空、海运、建筑、商贸物流等行业和领域,要率先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重大装备、电子信息等领域,企业要为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打下坚实基础。”该人士称。

  一位国资专家认为,国有资本应该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把投资重点放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但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在国民经济的95个大类行业中中央三级以上企业涉足86个,行业分布面达到90%,国有资本集中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对此,国资委重申了“四个集中”,即: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国有经济具有竞争优势、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领域集中;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集中;向企业主业集中,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

  而在今年4月,国务院也将“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加快推进国有大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列为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之一。

  去集团化?

  此次调研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央企母公司改制和股权多元化的研究。

  上述参与调研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下属的子公司、孙公司绝大多数已实现了公司制改革和产权多元化,并且有相当数量的公司已经实现在境内外上市,但企业母公司本身推进公司制改革进程迟缓,改制的也多采取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整体转制和整体上市的还是少数。

  而“十二五”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加快推进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母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大型企业,依托资本市场进行市场化改造,推进公众公司改革,实现国有资产资本化和股权多元化,则是下一阶段改革的主攻方向。

  王勇表示,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命脉、必须采取国有独资形式的企业,国资委要求进行公司制改革,而对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央企,要积极引进各类投资者,实现产权多元化。

  “但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企业管理链条过长,层级太多,集团管控能力弱,缺乏对重要子企业和境外资产的有效监控和管理,重大资产损失时有发生。”上述人士对本报表示,“还有一些企业盲目铺摊子,主业不够突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弱或盈利基础不牢固,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大。”

  一位国资专家也认为,目前大型国有企业多元化投资过度,管理的级次非常多,子公司、孙公司、孙孙公司……这些子孙企业功能重复,其相互竞争、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十分严重,客观上增加了经营风险。

  “调研课题提出了央企母公司改制和股权多元化的重点和目标模式。”上述接近国资委的消息人士称。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日前表达了“去集团化”的想法:“要逐步把包袱消化掉,之后再把集团公司去掉,只保留中间做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进行运营。”
(责任编辑:程丹)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