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到底有多少?今年3、4月份,来自银监会的数据认定,截至去年底全国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约9.1万亿,占全部人民币贷款的19.16%。可是,本周央行发布的《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下称央行报告)却称:平台贷款在人民币各项贷款中占比不超过30%,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成为贷款的供给主力。有媒体根据央行此前公布的数据,2010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47.92万亿元,计算出平台贷款规模上限为14.376万亿。正是这一重大利空,使本不该跌的A股继续下探,退至2700点一线。
何以不到10万亿,顿时变成14万多亿?
尽管有一种说法是,银监会统计的是全国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而央行调统司使用的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政府相关部门(并非采用平台公司形式)也有不少贷款。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地方融资平台即地方政府欠下的债务。据央行统计,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万余家,其中,县级(含县级市)平台约占70%;西部地区的四川、云南两省的县级平台占比已近80%。而且有消息说,其中2~3万亿元属于可能违约的地方政府债务。2~3万亿又是一个什么概念?银监会公布2010年整个银行业的拨备约在1.3万亿元,就是说,把银行业全部拨备拿出来仅能解决一半。
众所周知,地方融资平台是4万亿的产物。2008年4万亿投资的刺激政策出台后,各家银行纷纷宣布积极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3月,央行和银监会还联合发布《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但不到一年,此前高调支持的平台贷款被银监会紧急叫停。显然,地方融资平台是政策的产物,其(可能)出现巨额坏账是政策左右摇摆的结果。
虽然央行报告肯定地方投融资平台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还有人为之辩称,出现10几万亿的地方政府债务,乃是因为实行分税制后,公共事业资金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与各地方政府财力相对不匹配,且这一矛盾将长期存在。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谁欠下的债谁还!
可我们这里,似乎并非如此。
鉴于地方融资平台50%左右为5年期贷款,2008年迅速发展的这一大块债务,到2012年将进入还款高峰期。还不出怎么办?有关方面设计了几种方案:
方案一:剥离平台贷款,将部分债务转入数家新设立的公司,即所谓要有一个主体来进行债务重整。这不由让人想起四大国有银行改制时成立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2003年工、农、中、建四大行改制前,不良贷款余额高达19992.27亿元(绝大部分是政策性贷款),不良贷款比率高达21.38%,而按照银行上市条件,不良率必须在4%以下,为此不得不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承接1.7万多亿的银行烂帐……之后,再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由汇金公司出面注资,尔后发H股、发A股,四大行悉数上市。多少国字号企业欠下的烂帐,最后由股民买单了事。如今政府欠下的债务又开始让股民买单了,而且数额更大,今年以来股市大跌,市值损失数万亿元,至少有一半就是地方投融资平台惹的祸。
方案二:央行行长周小川关于市政债+财产税的组合方式。今年4月,周行长在出席清华大学金融高端讲坛时指出,市政债和财产税的搭配组合,有助于解决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融资问题。谈及市政债如何偿还,周小川表示,一种偿还方式是一般性财政收入,包括财产税,财产税可依靠房产税形式推行,也可单独设立新税种。另一种偿还方式是对地方政府建设的公共基础设施采用使用者付费的形式,如公路收费。说到底还是加税(在中国,哪里有缺口就征税、加税),加重百姓负担,以及让收费公路之类遥遥无期地永远收下去、让公用事业永远不姓公的所谓平衡点。
本来中国明文规定,只有中央政府才能发行国债,地方不得发债。这同美国一样,美国也只有联邦政府发行国债,州政府财政实在不够支付(如金融危机时加州政府几近破产),可以向联邦政府申请补助,但必须有条件,例如公务员减薪等,不得发债。而在我们中国,为什么看着小小的县府大楼,有的豪华超过迪拜大酒店,有的估值堪比白宫,却动不动总是政府欠债,让百姓买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