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发布公告,公开市场将在连续暂停两周后再度发行3年期央票,稳中偏紧的政策基调继续延续。一面是制造业增长势头继续下滑,一面是向市场继续收回流动性,看似相互矛盾的现象背后,隐含着怎样的形势判断和政策走向?
数据显示,5月份PMI达52%,较4月份的52.9%下滑了0.9个百分点。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是体现经济运行的一项先行指标,反映了企业订单、就业、库存等制造业经济的衰退。
同时汇丰银行也公布了5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PMI指数,该指数也较4月份再度走低,并创下了10个月来的最低值。
联系到此前有关部门公布的月度工业增加值、工业利润、货币供应量、出口等关键指标的增速均出现放缓迹象,市场对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有所加剧。一同强化的还有人们对当前货币政策超调的担心和政策放缓的预期。
“担心政策紧缩的超调,是因为经济回落的幅度可能会超出可控的范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日前撰文指出。
从近期公开市场操作中,也确实可窥见政策一定程度放缓的迹象。5月上旬央行时隔半年重启了3年期央票后,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该品种央票的发行则一直处于“引而不发”阶段,政策回调似乎正在发生。
在过去两个月里,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计回收银行体系资金7500亿元左右,但同时又在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超过5000亿元,央行流动性管理的“又收又放”,被学者戏称为“左手打右手”。
不过,央行当前频频变化的流动性调控凸显出当前局势的复杂性。“流动性管理是频繁的、双向的。”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认为,与释放流动性相比,紧缩过程需要对形势予以通盘考虑,时机、力度、顺序都不能错。
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看似矛盾的背后,体现出决策层对“稳增长”和“抑通胀”间轻重缓急的判断。分析人士指出,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并非是趋势性的下滑,抑制通胀仍是宏观政策的第一要务。
与增速下滑相比,当前通胀的压力似乎更为明显。受南方旱情的影响,通胀压力仍难以在短期内消解,有机构预测我国5月份CPI同比涨幅或将继续保持在一个偏高的水平。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sohustock)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