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小蕾:央行货币政策并未超调 通胀仍是可控的 6月1日公布的5月份PMI环比回落0.9%,进一步增强了业内关于经济减速和货币政策超调等焦点问题的关注。 对于中国经济形势究竟应如何判断?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态势是正常的,通胀是可控的,货币政策并未过度紧缩。虽然,国内经济存在许多结构性问题需要推进改革,世界经济近期和未来都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密切关注,但是中国经济有诸多远虑而无太大近忧。 增速正常 中国经济增速确实有所放缓。第一季度9.7%的增长,与前十年平均两位数以上的增速相比明显放缓。PMI数据的回落,也显示未来三个月到六个月,经济不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放缓并不等于不正常。如果以发改委信息中心计算的中国现阶段潜在增长率作为标准,9.7%的增长正好在9.5%-10%的潜在增长率水平区间内,应该是现阶段最合适的增长水平。虽然PMI有所回落,但仍在50%的临界水平之上,不同于2008年11月份骤降至38%的低点。 4月份工业增长值比3月份下降1.4%,是投资者另一个担心的地方。参考刚刚公布的行业利润数据,三个利润下降的行业都是政策调整的重化工业范畴,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对应起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下降与产能过剩节能减排的调整有关。 现行指标描述的经济增长形势应属正常状态。根据先行指标分析全年的增长态势,1-4月份投资增长超过25.4%,高于前十年23.8%的平均增长水平,应该是投资需求旺盛的表现。刚刚结束的春季广交会出口企业订单显示了正常的增长,今年出口增长显然呈现稳定态势。1-4月的消费增长16.5%,低于同期增长1.6%,应该与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的下降有关。所以16.5%的增长应该属于刚性消费,全年消费水平不会有进一步的调整。 电荒是在1-4月发电量增长11.7%的情况下出现的供应不足,说明现在的电荒属于增量需求所致。用工荒说明经济活动创造的就业机会超过劳动力供给。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充分就业的形势都显示经济活动是相当活跃的。 不论从静态先行指标还是动态先行指标分析,都没有理由说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将出现不正常的减速。而且中国经济在低于前十年两位数增长水平的潜在增长率水平上的增长仍然是全球最高增长率。 通胀可控 如何认识目前的通胀形势?首先,通胀是一个货币现象。2009年9.2%的经济增长,平均超过28%的货币供应量增长,意味着,每一块钱的价值创造,对应着流通中的3块钱。经济最后平衡的结果,就是一块钱的价值要卖出3块钱,价格水平就上去了,通货就膨胀了。钱多了显然是通胀的根本原因。 实证研究证明,发钱一般发生在经济低迷总需求不足的时候,但通胀一般发生在经济走出危机恢复平稳增长以后,这就是为什么在去年第三季度,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连续4个季度保持平均水平上的增长,中国经济增长态势已经稳定后,央行立即动用货币工具调控通胀,政府把通胀管理放在今年宏观调控首要地位的原因。今年的通胀形势变化印证了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通胀还有输入性压力。今年第一季度外汇储备增长超过1380亿美元,其中顺差298亿,外商直接投资84亿,也就是说有近千亿非贸易非直接投资的资本流入,大大加剧了国内流动性过剩的货币环境,这也是存款准备金率每月上调一次的主要原因。实际上从去年6月人民币重新呈现升值态势以后,外汇占款就呈现快速上涨的态势。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强化的情况下,资本快速流入的态势不会改变,相信存款准备金率逐月上调的操作也不会改变。直到美联储开始上调利率的时候,这个态势才可能发生变化。 在美联储货币政策没有转变之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应该是常态,投机行为利用一些经济数据和突发事件推动的价格波动也会不断发生。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成本推动的输入性影响,只能靠国内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来消化了。 至于通胀的一些其他的影响,比如自然灾害的影响。引用美国一位著名农业经济专家说过一句话,旱情对农业的影响常常被高估,农业并非看天收成,人的能动性在其中大得可怕。实际上2005年以来,国内几乎年年旱灾水灾,但是连续七年粮食增产,只要政策到位,救灾得力,今年的大旱未必导致粮食减产,未来粮价也未必会因为供给减少而上升。 相关部门通过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对流动环节和市场秩序的管理,应该可以有效遏制一些不合理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近期启动的与通胀挂钩的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机制,对提升全社会的通胀承受能力会起到作用。 我们认为,如果所有的政策能够到位,国际国内不发生所谓黑天鹅事件,今年国内的通胀可以控制在5%的水平上。 货币政策仍是稳健 货币政策超调和紧缩也是焦点问题。 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并未紧缩。首先,银行新增贷款没有紧缩。第一季度银行新增贷款2.2万亿,如果按照3-3-2-2的额度控制原则,今年全年银行新增贷款规模与去年不相上下。其次,第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大大超过去年。今年第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超过4万亿,其中至少25%甚至更多是属于信贷产品。按照这样的趋势,今年通过银行理财产品发放的银行信贷一定会超过去年的2万亿。第三,第一季度的社会融资总额超过去年季度平均水平。去年社会融资总额14.27万亿,季度超过3万亿。而且,社会融资总额的统计中,并未包涵民间借贷情况。民间资金超过万亿,而且借贷活动非常活跃,资金周转快过银行信贷。我们估计,如果今年的社会融资总额,延续现在的银行信贷略超50%,债权股权融资和其他融资占另外半壁江山的格局,加上民间至少过万亿的脱媒资金,今年全年的社会融资总额一定会超过去年的14.27万亿。这样的融资规模,就算与2009年、2010年的非常态情况相比也不能说是紧缩吧。 稳健的货币政策目标不仅要把流动性控制在合理水平,把通胀控制在可承受的水平上,而且要提供充分的流动性保证经济的平稳正常增长。 我们注意到,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9.7%,CPI增长平均5%,经济平稳运行的货币需求增长是9.7%+5%=14.7%。第一季度货币供应量增长平均16.6%,超过经济平稳运行所需要的货币需求增长1.9个百分点。货币政策是稳健的,而不是紧缩的。
吴晓求:国际板非圈钱板 不能因为大跌停止改革 A股市场连续多天的下跌,使国际板是否圈钱板、推出条件是否成熟等争论迅速升温。 就此,《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他表示,推出国际板的基本条件确已具备,但未来国际板若要蓬勃发展,仍有赖于人民币国际化和相关配套机制的完善。 不能因股市下跌停止改革 近日A股市场大幅跳水。4月27日,有消息称国际板将以人民币结算,B股指数两天内下跌近8%;5月20日,证监会官员称国际板即将登陆,此后沪深两市5月23日至5月27日当周连续5天下跌,累计跌幅达5.20%。 在吴晓求看来,这主要缘于国际板对投资者心理层面的影响,是市场对供给增加可能造成供需失衡的担忧。这就类似于当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也曾造成股市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下跌,但不能因此否认和停止这项改革。 他认为,从深层意义上讲,与其说A股的下跌与国际板越来越近有关,不如说是因为投资者对未来中国经济政策走势和改革与国际板的推出不相配套产生担忧。只有国际板孤军奋战肯定是不行的。 推出国际板会增加证券市场供给,这就需要配套政策保证相应需求的增加。 吴晓求分析称,这种需求的增加可以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货币政策不再度趋紧,甚至需要根据情况适当松动,目前资本拆借市场利率已非常高,资金非常短缺,再提存款准备金率,继续收紧货币政策,会有问题,此种情况下推出国际板,会明显影响市场资金流。 另一方面,可考虑适当降低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进入中国的门槛,扩大QFII规模,允许更多的国际资金进入国内证券市场。 国际板不会成为圈钱板 对于国际板或成为国外公司的圈钱板的质疑,吴晓求并不认同。他表示目前来看,国际板还不会接受国外不成熟企业,而以大型成熟企业为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把风险控制放在重要的位置。 吴晓求认为:圈钱板的说法,是某些人将部分中国企业的形象套在外国企业身上。他表示,就公司治理机构的完善、信息透明度、法律意识等方面,国外上市企业总体较中国本土上市公司更为规范。 不仅如此,未来中国国际板要吸引的是国外成熟公司前来上市,这些公司基本都已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等国外证券交易所上市,他们的行为会同时受到中国和国外上市规则的约束。这些国外公司在中国上市,属于比重较小的再融资行为,主体存量部分仍在境外上市,认为他们为了中国这部分融资而违规,这是不太符合逻辑的。 对于中国为何要推国际板的质疑,吴晓求表示,中国证券市场迟早要国际化,但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性,只体现在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 FII)这个市场需求方面,市场供给方的国际性仍是空白,推出国际板无疑会增加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色彩。 当然,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要有个起点。这个起点,从理论上讲最好是在人民币国际化之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也要找到一些机制推动这个进程。外国企业来中国上市,会对资本项目下人民币交易产生影响,一定程度上会推动目前有些停滞不前的汇率制度改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这个层面上看,推出国际板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吴晓求也表示,外国企业来中国以人民币发行股票后,一般会将其换为美元、根据招股说明书在境外投资,这对我国的外汇储备有一定的对冲作用。 蓬勃发展有赖于配套机制完善 吴晓求认为,总体而言,我国推出国际板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但国际板未来要健康蓬勃发展 , 还有赖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和配套政策的完善。 在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数量会比较少,发行规模也会很小,市场养料不足,只有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国际板才能蓬勃发展。吴晓求说,如果没有人民币的国际化和配套政策,作为境外企业在中国A股发行上市的板块,国际板就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论及未来国际板的具体运行,吴晓求主张,除了股权激励等少数区别之外,在公司治理结构、资金用途、资金监管、信息披露的义务、违规行为处罚等核心规则方面,国际板应该与A股一致,不能搞双重标准,比方说会计准则,采用国际准则的外国公司来中国上市,就应该采取A股市场的会计准则。未来人民币国际化以后,国际板必将并入A股,统一的规则也给未来铺平道路。
周科竞:万亿融资 投资者圈怕了 根据最新的数据,A股市场继2010年融资金额超过1万亿元之后,2011年很可能仍然超过1万亿元。不少投资者都认为,A股的巨量圈钱与走势颓废不无关联。本栏认为,管理层应该暂缓新股发行,给市场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1万亿元,而且是连续圈,国家拯救金融危机的4万亿元投资也就有了着落,但这一年1万亿元,到底都是哪里来的,谁又是正在被温水煮着的青蛙? 从圈钱的种类来分,一是直接IPO,二是各类定向增发,三是增发、配股等再融资。从现在的情况来看,1万亿元虽然并不直接出自中小投资者,但是最终都要由中小投资者买单,其中有风险的由中小投资者接盘,打折销售的由特定投资者认购。 现在的新股IPO,甭管发行市盈率多少,基本上市后投资者总体都是亏损的,就算有极个别的热门股能让投资者稍微尝一点点甜头,但这也往往变成了中小投资者下次挨套的诱饵。可以说,现在的新股IPO,早已经不是香饽饽了。 除了IPO,现在最多的就是定向增发,这一方式往往给投资者一个假象,认为这次圈钱的对象不是中小投资者,但是这些所谓的战略投资者,一年的禁售期过后,必然都是逃之夭夭,而它们认购的股票,都是经过打折处理的,解禁后卖给中小投资者却是捡来的黄金随市价,最终还是中小投资者买单。 对于定向增发的价格,事实上应该高于市价,记得曾有重庆啤酒的增发,外资股东便以14元的高价拿走了当时市价仅11元附近的股票,市场一片哗然。现在看来,向特定投资者增发新股,完全应该溢价。 既然向特定投资者增发受到了多方面的欢迎,于是原本应该经常碰到的增发、配股也就难以见到,谁动了谁的奶酪,不言自明。 归根结底,万亿融资最终都圈了中小投资者的钱,并且由于价差的原因,中小投资者实际支付的人民币还要高于表面上的融资额。同样是金融危机过后,从2010年1月1日至今,美国道·琼斯指数上涨17.86%,跟咱A股同根同源的香港恒生指数也上涨了8.15%,就连饱受核泄漏折磨的日经指数也只下跌了9.4%,然而咱们可爱的A股却下跌了17.45%。是咱们的经济增长率不如人家,还是咱们的上市公司不够优秀?或者是咱们的宏观经济真的没有那么好?显然都不是,万亿的融资圈走了中小投资者的钱袋,这正是A股表现太差的主因。
宋鸿兵:卡恩被捕系因发现美国国库已无黄金 《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今日在微博爆料,称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认为IMF总裁卡恩被捕的真正原因是他发现美国国库已没有黄金。宋鸿兵在微博中转述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说法,称5月初卡恩对美国未能及时向IMF交割191.3吨黄金感到日益焦虑,因为CIA有人向他提供了美国已没有黄金的消息,卡恩立刻赶往机场,他没带手机是怕被美国追踪。微博中称,普京将此事形容为卡恩是美国阴谋的受害者。 宋鸿兵在后来不断补充的微博中称,最先报道此事的是EU Times。无独有偶,美国议员RON PAUL也对美国Fort Knox的黄金表示怀疑,因为美国曾卷入90年代西方央行秘密出租黄金给投行的行动,这些黄金已在市场中被抛售,用于打压金价。PAUL曾提交审计美联储黄金储备的法案。 据说,英国媒体5月31日报道,说普京是第一个对卡恩被捕表示怀疑的大国领袖,普京声称卡恩是阴谋的受害者。美国媒体也报道了普京对卡恩事件的怀疑态度,《纽约邮报》5月29日报道了此事。 宋鸿兵分析道:应该说,普京对卡恩事件的公开怀疑态度是可靠的,但他的情报部门究竟提供了什么样的情报,我们不得而知。他对中国媒体普遍无视这一消息的状况感到不解和质疑,中国媒体竟无一家报道这一消息,这也太迟钝了吧,欧美俄的媒体敢报,中国是不敢还是不知?
信达证券刘景德:大底或在2000点左右 上证指数继2日创下近期新低2676点后,3日出现反弹,钢铁、造纸、金融等行业涨幅居前,然后市场仍受到20日均线压制,警报仍未解除,并且成交量没有出现明显放大,未来反弹高度如何、2676点是否就是市场的底部,就这些问题连线到信达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刘景德、乐投基金经理李坚进行点评。 2676点或整理1个月破位 李坚表示,从前期相对表现较好的煤炭板块看,今日大盘出现反弹,但其表现的却相对较弱,同时市场的成交量并未放大,因此这些因素都说明这波反弹只能是超跌反弹的行情,并且量能也不支撑市场反弹到较高位置,未来还是相对比较谨慎。 刘景德表示,这波反弹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由于没有成交量的配合,因此反弹的高度也不会很高,可能最多上探到2800点一带。今年1月份及去年九月份的低点都是2676点附近,因此这个点位短期内会对市场形成支撑,市场也会在此点位反复震荡,一个月左右后可能仍将会被击穿。 大底或在2000点左右 李坚表示,未来底部的点位不好判断,但一定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货币政策要有所转变,同时通胀要从高位逐渐回落;第二、市场要出现能够持续领涨的板块;第三、成交量要有所放大。这三点如果在未来的某个时期出现,那么就可以因此而判断底部区域的来临,但目前这些因素却都并未出现,还需要谨慎。 刘景德表示,如果要想指望未来有大行情,指数可能还是会继续下跌,而2700点显然还不够低,而且这个点位是不会有政策性利好出台的,不破不立,今年也不会出现大行情,顶多是以反弹出现,并且都不会反弹很高。 至于下跌的空间,刘景德表示,从历史性的大底看,998点,1664点都在60季度线止跌回升,如果单纯的从技术上看,如果市场跌破2600点,那么下一个目标位就是2300点附近,如果还继续下跌,指数就有可能在未来的60季度线见大底,也就是对应着2000点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