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特派华盛顿记者 章涛) 拉嘉德(Christine Lagarde)当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新总裁毫不意外,以她的背景和能力获得该职位顺利成章,但对此前扰攘不息的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值得反思的不是仍未能打破欧洲人把持这一总裁职位传统,而是为何无法形成共识以同声同气进行博弈。
巴西、印度、中国、俄罗斯、墨西哥等在候选人正式提名之前都明确表示反对继续由欧洲人担任基金总裁的传统,要求这一组织能更多体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声音。
“我们关注最近一些欧洲高层官员关于总裁一职继续由欧洲人担任的说法,这种说法违背了2007年的公开声明,当时欧元区集团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声称下任总裁肯定不会是欧洲人,且欧盟的财政部长都清楚斯特劳斯-卡恩将很可能是在可见将来的最后一位欧洲总裁,”包括南非在内的金砖五国5月24日突然发表声明。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这一要求完全正当,而且基金也只有更多地体现上述国家的利益才能更好的维护其合法地位和保证建议的有效执行。
但是,出发点虽好,过程却令人汗颜。
首先是巴西一位匿名官员在发表上述声明的同日称巴西私下支持法国财长拉嘉德(Christine Lagarde),作为交换条件,其任期仅限于斯特劳斯-卡恩的余下的原定任期,即在明年底结束。而法国政府发言人巴罗林(Francois Baroin)也称中国对拉嘉德“持好感”。
此后,在关于各新兴国家的候选人传言纷纷,但各国却无法就候选人形成共识,更多是自说自话,最后走上前台的只有墨西哥财长卡斯腾斯(Agustin Carstens)一人,这一发展中国家的唯一代表背后获得的来自“自己人”支持却又屈指可数,中国、印度、巴西不置可否,散沙就是散沙。
在IMF宣布拉嘉德当选的同时,华盛顿威尔逊智库组织来自金砖五国的学者讨论“金砖对世界格局的真正意义”。来自中国的学者提到这一概念称中国暂时不考虑做头,只是希望借助这一平台团结非西方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与西方国家博弈,来自巴西的学者则表示巴西因为其对美国在总体上处于认同态度,且因为其在冷战中的立场,应该被定位为倾向于西方国家,俄罗斯的学者则表示其政府外交政策朝令夕改,且“金砖”一词对俄罗斯不具有经济意义,只有地缘政治的意义,印度学者更是激烈反对中国对国际社会不承担责任的做法。吵来吵去,一句话:大家经济发展轨迹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文化差异巨大,没什么共同利益。
这种争吵状态其实正是各个新兴国家在当今国际秩序中的很好反映,虽然和欧美相比在国际体系中都处于弱势地位,但并不具备重要的共同利益作为基础来协调彼此政策。
上述的中国学者称金砖五国在IMF的投票权加起来已经不少,说明有条件与西方国家抗衡。笔者认为这忽略了一个起码的前提即:在大家各自利益差别巨大的情况下,将这些投票权简单算数相加有何意义。从此次竞选来看,各新兴国家的实际行动已经显示各国认为通过和欧洲的交换获得的可能利益要大于新兴国家内部的合作所能带来的可能利益。
卡斯腾斯在接受执行董事会谈话前在彼得森智库发表演讲,言谈中已经透露机会渺茫,但他讲得很好:新兴市场国家要获得这一职位也许还需要好几轮的时间,自己更多意义上是作为一名先行者。
先行者已经出发,问题是:余下的人方向对吗?
作者:章涛
(责任编辑:陈浩)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