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表态今年通胀可控在5%以下 CPI控制线或上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温家宝表态今年通胀可控在5%以下 CPI控制线或上移

加入日期:2011-6-28 8:03:40

  2011年进行至中场,回顾上半年,“通胀”和“稳物价”是前两个季度的关键词。

  发改委日前预计6月份CPI或将创下35个月以来的新高,而6月汇丰PMI初值滑至11个月新低。种种迹象表明,控通胀与保增长似乎在演绎鱼与熊掌的故事。从目前决策层释放的信号来看,通胀见顶或为时不远,“保增长”显得迫在眉睫。7月1日起下调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商品进口关税,能否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振低迷的实体经济?保障房建设能否扛起稳定经济增长的大梁?

  即日起,《每日经济新闻》推出“下半年宏观趋势路线图”系列报道,结合近期的新闻动向,探析下半年宏观经济及政策动向。

  通胀即将见顶?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26日在伦敦表示,今年维持通胀在4%以下有一定困难,但应可以控制在5%以下。

  这意味着,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划定的全年CPI增长4%的控制线或将上移至5%。

  今年3月以来,我国月度CPI增速已经连续3个月位于5%之上;1月和2月份,这一数据均为4.9%。就在5月CPI数据公布后,市场预期已久的加息靴子仍未落下,取而代之的是央行年内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决策层是否已经预见到通胀将被成功遏制,进而选择频繁动用数量型工具来替代价格型工具?即将步入下半年,逐渐发力的财政政策能否配合货币政策,达到抑通胀、稳增长的双重目标?

  CPI即将见顶?

  英国当地时间6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的文章中表示,中国整体价格水平处于可控范围内,并预计将稳步回落。他在文中说,“对于中国能否控制住通胀并保持快速发展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今年1~5月份,我国通胀水平持续高位运行,加之近期长江中下游连续遭遇旱涝灾情,生猪价格持续攀升,市场对下半年价格走势的担忧加剧。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上周表示,当前价格总水平确实在高位运行,今后个别月份涨幅还可能会较高,但总体态势是可控的。

  6月份既是上半年最后一个月份,也可能成为今年通胀走势的分水岭。

  发改委预计,由于翘尾因素将比5月份增加0.5个百分点,6月份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将高于5月份。而下半年,由于翘尾因素的快速回落,新涨价因素继续得到遏制,CPI涨幅将从高位回落,全年价格将在可控区间运行。

  中金公司最新报告预测,由于鸡蛋、水产品和部分蔬菜价格继续较快上涨,预计6月食品CPI环比上涨0.4%~0.6%,综合考虑6月CPI预计同比上涨6.2%左右。这一预测值远高于5月份的5.5%。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上周末表示,作为抑制通货膨胀努力的一部分,中国已竭尽全力确保食品、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供给稳定,同时采取举措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但他同时提醒,由于国际市场农产品、石油、煤炭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高企,通货膨胀正在全球蔓延,这使全球经济增长承受压力。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全球来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的输入型通胀仍难遏制,未来输入型通胀已经成为中国通胀局势发展的最大变数。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于主权货币国家超发货币引起的,中国采取的措施也只能是缓解压力。从这点看,我们做得是不错的。”祝宝良表示。

  政策调控方向“微动”

  今年以来,在宏观调控的天平上,控物价已压倒稳增长。货币政策一枝独秀,央行频繁动用数量型及价格型工具抑制流动性。

  但进入6月以来,财政政策大有迎头赶上之势,中国的宏观调控正进入一个“微妙时期”。

  “一般的通胀可以用短期的技术性原因来分析,但是现在的通胀情况就是大量的货币影响造成的。货币供应量现在已经比之前少了4个百分点,这对通胀的控制是有一定缓和作用的,但是并不能够根治。”对于当前的通胀形势,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

  或许正是出于对通胀控制的信心,央行自2月和4月份两次加息后,就再未动用利率杠杆,代之以一月一次的上调存准率。

  祝宝良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货币政策已经调整得差不多了,目前面对输入型通胀压力,更多的是需要用税率、财政补贴等办法遏制通胀,稳定经济发展。

  就在上周末,财政部下调包括成品油在内的33项商品的进口关税,以稳定国际收支,促进经济发展;而同在6月份,财政部年内首发地方债,期冀以拉动保障房建设的办法推动经济增长。

  积极财政政策开始发力得到经济学家的大力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就曾公开表示,货币政策本身不能对供给产生多大的影响,期望货币政策既调节基础又调节供给的想法是错误的,它对中国的货币方向有一个不太好的表现,就是把货币的功能无限放大,而我们的财政政策基本上不起作用,这是有问题的。

  “只要所有的政策到位,那么抗通胀是一个绝对可实现的目标。货币政策只是调整流动性的一方面,并不是说只要关注货币政策就能够抗通胀。”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也持此观点。在她看来,财政政策是长期的政策,虽然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稳定物价和拉动经济,但它绝对不会直接推高通胀。

  新闻分析

  总理文章引货币政策“风向”猜测

  6月23日,英国《金融时报》上刊登了温家宝总理的署名文章,在金融市场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文章中提到,从2010年1月以来,银行准备金率和基准存贷款利率分别上调了12次和4次,中国货币和信贷供应已经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对此,嗅觉敏感的人士纷纷猜测,这可能是中国货币政策即将转变“风向”的暗示。

  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由之前的“宽松”转向“稳健”,但实际上,今年上半年货币政策的基调就是紧缩。

  “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实体经济深受影响,经济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而另一方面,目前难以从根本上抑制通胀,按照目前实施的宏观政策,中期经济并不会太乐观。”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

  招商银行宏观与策略分析师徐彪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6月26日温总理的讲话基本上可以看出中国货币政策将有一个变化,但这个变化可能并不会太大。“预计今年下半年货币政策的基调不会改变,仍是以‘稳健’为主,但政策执行力度将会有所调整。”

  “按照总理文章中的描述,在银行准备金率和基准存贷款利率分别上调了12次和4次之后,国内通胀的形势有所改善,政策措施效果显现。但是,紧缩的货币政策也让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下半年货币政策的调整不可避免。”徐彪表示。

  在今年5月份,中国经济出现的诸多“现象”是货币政策调整的驱动力。“从市场角度来看,是供给端出现了问题。工荒、钱荒和电荒这‘三荒’来势汹汹,工业增速不断回落”。

  徐彪判断,为了避免中国经济增速在下半年大幅回落,央行将在货币政策上有一个最大的转变——减少对价格型工具的使用频率,也就是短期内不再加息。

  对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徐彪认为,未来央行仍可能把它作为“月度工具”使用。“目前,国内通胀仍未明显停止,CPI的最高点也没有出现。正常情况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会紧盯CPI。所以,央行仍有可能将其上调。”

 

  沪指创年内最大周涨幅 通胀缓解打开反弹空间

  沪指上周一探底2610点后突然逆转,连续4天上涨,周四、周五放量加速上涨使沪指收复2700点,并以3.91%的周涨幅创2010年11月5日以来之最,深成指周涨幅更是达到5.14%。

  市场在此时出现大幅度上涨,内在原因是什么?这种上涨能不能持续?未来推动市场继续上涨的动力在哪里?券商股为何突然飙升?军工、水利水电等热点能否延续?《大众证券报》特别连线两位首席策略分析师进行解答。

  多重利好助涨大盘

  《大众证券报》:市场在此时出现大幅度上涨,促发因素是什么?其内在原因又是什么?是不是因为市场对通胀有了新的认识?

  大同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胡晓辉:市场对政策面、资金面、基本面新的预期导致在上周后两天出现大幅上涨。首先,虽然5月份CPI创新高后,6月份还有可能出现高点,但是到7月以后,受翘尾因素的影响,会逐级降低,每月将以0.6%的幅度下降,因此政策有放松的可能。其次,在资金面上,短期也有放松的预判。再次,上市公司盈利下滑的趋势或不像市场预想的恐慌。此外,连续下跌以后,市场自身有反弹的动能。

  对于通胀,个人认为很难控制,尽管管理层不断地收紧流动性,但货币还是有新的投放,而且超发的货币量较大,2002年至今从18.5万亿上升至74万亿元,翻了3倍多,而名义经济增长在2倍多。此外,外围大宗商品的价格有可能在2、3个月后出现新的上涨,中线情况难以明朗,输入性通胀压力犹存。从内因的角度看,一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二是猪肉、蔬菜等价格还在上涨,全年CPI水平或在4.9%。

  德邦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雷鸣:温总理称中国已经成功抑制通胀是本次大盘大幅上涨的促发因素,而其内在的原因在于流动性将逐渐转好。在上周前四天,资金价格创出了今年以来的新高,达到了9%。但我们不妨逆向进行思考,如此高的市场利率能够维持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展望后面三周,每周到期资金量都将有千亿元级别,三周加起来将有4000亿元,那么也就意味着后期资金价格将逐渐下滑,资金面开始好转。另外,周四公布的汇丰PMI预览值进一步下跌至50.1%,反映出经济将继续下滑,因此政策放松也迫在眉睫。大宗商品的连续下跌也将改善市场对通胀的预期。而一旦通胀下降,政策转向的可能性就会进一步加强。在以上种种利好因素下,大盘重拾升势。

  短线或有小幅调整

  《大众证券报》:市场预期是否已经完全逆转?这种上涨能不能持续?未来推动市场继续上涨的动力有哪些?

  胡晓辉:从近几日的反弹来看,可以看作周线级别的反弹,其持续性可能有2-3周的时间。7月上旬,加息、企业盈利情况将逐步明朗,而PMI可能继续回落,若跌到50%以下,有可能反映出经济滞涨的状态。对此次反弹能否逆转,还不能太乐观,2600点一线还有被打破的担忧,因为未来加息将是必然的选择。

  雷鸣:我们比较倾向于上周的大幅度上涨是牛市的开篇序幕。由于6月底前,市场资金价格保持在高位的可能性很大,确实会给上涨的持续性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也是目前大盘和去年10月初连续上涨的区别。而2610点上涨至2750点,获利筹码也已经比较丰厚,同时又处在前期2750点的平台区域,解套盘和获利盘都需要一段时间的消化。因此从短期上看,大盘有调整消化的必要。

  但从中期看,很多因素都在逐渐发生变化,天平将重新向多头倾斜。因此我们强烈建议投资者在接下去的时间内,积极买入,切勿错失良机,更不要倒在牛市前夕。

  可配置超跌绩优股

  《大众证券报》:券商股为何突然飙升?军工、水利水电等热点能否延续?未来可以配置哪些板块?

  胡晓辉:券商股大涨,一是连续下跌后,回落幅度明显;二是未来利润增长点可能增多。就短线而言,券商股的上行,可以视作反弹,但我个人认为,在中国股市平稳推进的情况下,券商股在未来10年一定会有较大的成长空间,目前投资者要做的就是握住手中的筹码,不要卖。

  后市而言,等到2800点有较为明显的阻力,可逐步降低仓位。投资机会上,水利、高铁、保障房建设以及智能电网是既不受宏观政策调控,又不受紧缩影响的品种。调控的目的就是要让经济更好更稳健地发展,因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不再是基建项目的普遍上马,而是愈加重视国民经济中的短板领域。

  雷鸣:从历史经验来看,券商股作为强周期品种,其弹性远高于大盘,因此在市场有望出现拐点时,券商股是激进投资者的首选品种。周五券商股的突然飙升可能就是其高弹性的特征所致,另外低估值和前期的超跌也给其上涨形成一定的支撑。

  考虑到今年是建党90周年,目前社会上对此关注度较高,加之前期官方首次承认中国在建航空母舰,媒体预计航母有望献礼建党节,所以近期军工表现较强。另一方面,军工行业的资产整合仍在继续,外延式扩张仍值得期待。因此军工的热点有望延续,至少在建党节前夕风险相对较小。至于水利水电,前期调整比较充分,而政策利好仍在,所以该热点有望持续,但政策的执行情况将成行业未来走势的关键。

  展望未来,重点布局两条主线:其一,业绩是股市永恒的主题,而且上市公司的中报业绩即将公布,因此具有业绩支撑的行业值得配置,比如机械、银行和部分化工品种等;其二,本轮下跌中,一些个股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但跌幅过大的个股值得配置,因为超跌反弹类个股往往在第一波上涨中涨幅都较好。(大众证券报)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