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债还贷高峰到来 贷款逾期大量出现 汪时锋 王培霖 云南公路开发投资公司债务违约并非个案,审计署数据显示,全国有4个市级政府和23个县级政府逾期债务率超过10%。 各界猜测许久的地方债务规模终于有了一个权威说法。 审计署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的地方债规模约10.7万亿元。这一数字与此前银监会估测的9.1万亿相去不远,但与外界根据央行数据估算的14.4万亿元有较大差异。 数据显示,10.7万亿元地方债余额中,约一半是2009年国家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举借的。地方政府的债务率已达到70.45%,而有些地方仅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就已经高于100%。 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审计署公布的数字比较符合市场预期,且风险可控。 4万亿刺激计划后遗症 按照审计署的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09.51亿元,占62.6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23369.74亿元,占21.80%;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16695.66亿元,占15.58%。 数据还显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2010年底的政府性债务余额为49710.68亿元,占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的46.38%。 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是驱使地方债务规模快速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2010年底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有51.15%共计54816.11亿元是2008年及以前年度举借和用于续建2008年以前开工项目的。这意味着,国家所实施经济刺激计划的2009~2010年间,近50%的地方债务是新增举债或者用于续建2009年及其后开工的项目。 审计署表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数量多,管理不规范。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设立融资平台公司6576家,有3个省级、29个市级、44个县级政府分别设立10家以上。 据了解,审计署于今年2月底启动了为期三个月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摸底审计。 有媒体报道称,此前财政部和银监会曾分别对政府性债务规模进行过摸底,不过摸底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融资平台公司的举债方面。但由于统计口径不一,双方拿出的数据差距甚大。 一位多次参与地方政府相关会议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上报融资平台数据的时候,地方政府的心态很纠结。报多了,怕上面批评;报少了又怕这次如果中央出政策给抹平,吃亏了。 而浦发银行苏州分行副行长詹定国认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的定义,有很多标准,统计有很多口径,也存在许多人为的操作空间。有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国有燃气公司之类借款,再迂回给城投公司输血,诸如此类的操作手法使得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的统计数据非常复杂、模糊,对实际情况也不一定能反映清楚。 此前央行与银监会也有相关的数据公布。 央行在6月初发布的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提及,2010年末各地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占当地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基本不超过30%。外界据2010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47.92万亿元计算,得出其规模上限在14.4万亿元左右。 而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至2010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规模约为9.1万亿元。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相比起银监会、央行等部委,市场更愿意相信审计署的数据比较准确,因为前者都是间接利益相关者。 今明两年迎来第一个还债高峰 虽然大规模的财政扩张为对抗经济危机起到重要作用,但也给地方各级政府带来不小的债务负担。 审计结果显示,至2010年底,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即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指政府可以支配或应该由政府统一调配使用的全部政府性资金)的比率为52.25%,加上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债务率为70.45%。 一些地方的债务情况已经十分严重。审计署发现,2010年底,有78个市级和99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这意味着有近五分之一的市级政府和3.56%左右的县级政府综合财力小于当期债务。 另一个现象是,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已经进入循环举债的周期。截至2010年底,有22个市级政府和20个县级政府的借新还旧率超过20%。还有部分地区出现了逾期债务,有4个市级政府和23个县级政府逾期债务率超过了10%。 对于10万亿的地方债,今明两年可能迎来第一个到期还债的高峰。审计署的数据显示,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2011年、2012年到期偿还的占24.49%和17.17%,有不到三成的负债要从2013年至2015年开始到期,另有30.21%的债务余额在2016年以后到期。 审计署的数据显示,地方政府有偿还责任义务负债的约四成在市政建设领域,而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中有接近五成在交通运输领域中。这意味着,这两个领域如果出现后期经营不善,都将影响政府的还本付息。 日前有媒体报道,今年4月间,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向债权银行发函,表示即日起,只付息不还本,这种情况可能让地方融资平台出现违约境地。 渤海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杜征征就认为,在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势必会影响地方土地财政收入,此外不断升息也提高了地方借贷成本,所以中长期看,风险敞口还不好说。 不过,尽管10万亿的规模已经占到了2010年GDP的四分之一,但大部分的市场分析并不认为这样的债务规模已近危险程度。 华宝信托宏观经济分析师聂文就分析认为,此前大家一直比较担心,一是地方政府债务过高,影响保障房的融资,二是担心银行巨额不良贷款的产生。但从这次公布的债务率水平实际处于中等水平,不用过于担忧银行不良资产过快的上升,也为保障房接下来通过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提供了空间。 研究赋予省级政府适度举债权 近10万亿的地方债务在今年后期开始实施整合已经是必然。 审计署就建议,按照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积极稳妥地处理存量债务。 记者注意到,地方融资平台开闸后,由融资平台举债或将债务转至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较常用的做法。审计署的数据也显示,当前10万亿地方债务中有46.38%来自于地方融资平台。 对此,审计署明确建议,继续推进融资平台公司的清理规范,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行为。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不得再通过融资平台公司变相举借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坚决制止为融资平台公司等单位举借债务违规提供担保和承诺。 地方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在目前的财政体制下,财权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地方融资平台筹资。如果赋予有经济实力的地方政府举债权,通过正常的地方政府发债,而不是偷偷摸摸的方式,将一切纳入预算管理,风险也易于掌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学家王军建议。 审计署也建议,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实施全口径监管和动态监控。可研究赋予省级政府适度举债权,逐步探索向具备条件的市级政府推开,举债计划需经国务院审批,编制地方债务预算,纳入地方预算管理,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27日在有关报告中建议,地方政府性债务应纳入预算,接受同级人大审查与监督。
地方政府性债务至去年底达10.7万亿元 影响分析 中国审计署公布,截至去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馀额共计107,174.91亿元人民币. 其中,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性债务馀额为49,710.68亿元,占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馀额的46.38%.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52.25%,加上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後为70.45%. 以下为市场人士的评论: 华宝信托宏观经济分析师 聂文: 从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来看,10.7万亿地方债务总额,融资平台债务总额4.97万亿低于此前市场预期地方债务14万亿、融资平台债务为7.5万亿. 此前大家一直比较担心,一是地方政府债务过高,影响保障房的融资;二是担心银行巨额不良贷款的产生.从这次公布的债务馀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为52.25%,加上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後债务率为70.45%的数据来看,处于中等水平,不用过于担忧银行不良资产过快的上升,也为保障房接下来通过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提供了空间. 交通银行研究部高级宏观分析师 唐建伟: 审计署数据和银监会去年三季度披露的差不多,规模和占比和原来接近,应该就是市场预期的数据,不会像央行上次的数据,那就有点离谱了. 针对地方债务的措施之前已经在陆续出台,比如银监会对资产的分类,赋予资本充足率不同权重,就在让银行主动清理规范这方面的一些资产,风险还是在可控、逐步消化的范围内. 接下来地方债务规模可能还会有增加,但比例不太会增加了,因为根据银监会的新规定,银行肯定不会大规模发放此类贷款,在总的资本充足率已经较大的压力下,再发放此类贷款是不划算的,银行会主动收缩这方面的投放,重点在消化之前贷款. 香港京华山一证券华东区首席代表 唐浩夫: 央行、银监会以及财政部对地方债务方面的数据口径不同,数额也不尽相同. 但审计署公布地方政府性债务数额与地方追求经济成长有直接关系,从收支看,地方政府面临现金流不匹配的问题,深层次的问题是,地方政府究竟有多少手段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答案是这样的手段很有限.主要是财政手段,缺乏货币手段,而地方债务举债发展经济实际上配合中央政府的要求,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後的4万亿刺激计划相关.因此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应该要中央政府承担一半以上的责任. 未来几年地方政府债务仍会增长,中央政府会给予一定补贴,未来中央政府应该掌管总体规模,令其适度增长,并对每个项目的合理性进行更严格审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领其尽可能符合经济长远发展. 目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至于导致中央和地方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地方政府的压力也不会太大,因为体制原因,地方政府不存在破产机制,最後肯定是中央政府买单,但这一过程中,银行等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会更大一些,不过中央政府也不会不管,其次,中国经济亦必然因此而有个回调过程,或者进入一个小紧缩周期,作为之前刺激经济的代价. 中信建投证券金融银行分析师 佘闵华: 10万亿还是比较符合市场预期的.现在根据银行的统计已经不准了,这个口径还是比较准确的.不过规范融资平台也会存在问题,包括保障房建设需要资金,且经济增长还是要靠投资拉动,完全杜绝的可能性也不大. 以後还是要有偿还能力的平台来借款,或者是把资产和土地使用权注入到平台里去.现在各地都在把小平台归纳到大平台里. 未来还将奉行数量上压缩,归纳到较高一级的平台上去,有比较高的政府信用,县级的信用银行已不太相信了,需要市一级或省一级的信用.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 李迅雷: 审计署公布的融资平台公司政府性债务馀额近5万亿元,地方政府性债务馀额共10.7万亿元,这和央行及银监会此前公布的数据相比有较大差异,但表明涉及地方的债务风险较大,但风险还是处于一个相对可控的范围之内. 三个部门的数据差异主要和它们的统计口径有关,初步来看,剔除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地方债务可能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数字,这对放贷银行来说,存在一定的风险. 目前地方融资平台大量融资透明度不高,应该允许它们更多通过公开发债方式来融资,这样能使得债权债务关系明细化,也有助于增强平台公司的债务约束和投资人进行风险识别. 大量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源于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量的事权,今後中央政府应适当减少地方政府的事权,以减少地方政府的负担,让其主要进行公益性支出. 华创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 华中炜博士: 从审计署公布的情况看,一些地方政府的债务率已超过了100%,问题的确比较严重. 首先是银监会严格规定了不能借新还旧、不能展期等一系列严苛的规定,如果严格按这些规定办,上述债务率超过100%的平台,难免会出来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二是目前房地产受政策调控,土地财政受到一定遏制,地方政府债务投资的一些项目产生效应的时限也比较远,这也会产生较大的还款压力. 三是如果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出现了还款压力,该怎麽处理?目前市场最关心这个问题. 第一创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王皓宇: 基于统计指标和口径的不同,(地方政府债务馀额)最终公布出来的数据在10到13万亿之间都比较正常.以现金流来划分债务风险的方法,会更加合理一些. 地方债务问题,肯定是很严重的,但假以时日的话,还是可以慢慢解决的.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适度的通胀.在总负债不变的情况下,适度通胀会让资产方扩张;同时,政府的税收也会增加. 二是土地收入要转起来.很多作为地方债务抵押项的土地估值都是偏低的.地方政府手里有地,只要土地收入转起来了,地方债务的还本就没有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绝对不能快,必须依照经济学的客观规律,拿时间换空间. 渤海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 杜征征: 总的来说,10.7万亿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馀额还不是太超出预期.地方融资平台是在2008年之後,大规模铺开的,一般发债期限在五、七或10年,所以短期看风险可控.不过在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势必会影响地方土地财政收入,此外不断升息也提高了地方借贷成本,所以中长期看,风险敞口还不好说. 债务逾期率平均16.26%,我认为应该是受到一些县级投资平台的拖累.毕竟县级城市的地方财政收入不能和市、省相比较,还款来源也不稳定,另外他们的信用级别低,借贷成本就更高. 中国南充商业银行资金市场部副总经理 陈旭敏: 从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来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从国际惯例来说,政府的债务馀额应该低于GDP总额的20%,按去年33万亿经济总量计算,目前近11万亿已远远超过这一标准,这会对未来中国的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次,由于政府的负责率较高,将会对中国的私人部门资金产生挤出效应. 第三,如此之高的负债率,将影响未来中国财政政策的发挥空间;第四,将会加大中国未来的通胀压力;第五,审计署也说明部分政府融资平台存在还款压力,一旦无力偿还,将逼迫央行以再贷款的形式来解决,从而推升通胀压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王军: 10万亿左右的地方政府债务,与前期央行报导的馀额数据口径虽有差异,但与预期基本一致,从地方政府的偿债率看应该有能力偿还,且从近几年地方政府举债项目看基本都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生项目,风险都属于可控. 此次对地方政府债务有个明确的统计也有助于理清家底,从发展趋势看,修改预算法赋予有能力的地方政府一定的发债权,通过债务硬指标对其政府的融资活动进行约束,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尤其目前地方政府要建设保障房,需要大量资金,一定的财权和事权匹配是必需的. **相关背景**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在2008年末至2010年推出4万亿元人民币的刺激经济计划.信贷井喷的同时,地方政府纷纷借用融资平台获得发展项目的资金.自2010年起,政府开始重视其中潜在风险,开始逐步压缩和清理. 由于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定义不同,导致此前央行与银监会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模上的说法有所不同. 中国央行在6月初发布的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提及,2010年末各地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占当地人民币各项贷款馀额的比例基本不超过30%.外界据2010年末人民币贷款馀额47.92万亿元人民币计算,得出其规模上限在14.4万亿元左右.[ID:nCH0108674] 而根据媒体此前引述银监会的数据,至2010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规模约为9.1万亿元.银监会此前发布通知,要求银行自今年开始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每半年进行一次针对性的风险检查.(路透社)
地方政府性债务10.7万亿 叶檀:关紧闸门防坏账是关键 中广网北京6月2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今天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结果,首次揭开了我们国家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底。 到去年年底,除了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的债务之外,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在我国省市县三级广泛存在,债务金额共有大约10.7万亿元人民币。在这笔总额为10.7万亿元的地方债务当中,政府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万亿元,占到全部债务的62.62%。政府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3万亿元,占全部债务的21.8%,另外在全部的欠债当中大约有51%的债务是用来续建2008年以前开工的项目的。 10.7万亿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地方政府有没有能力偿还这笔欠款?卖地还钱推高房价、增发货币、加剧通胀,类似的担忧会不会变成现实?对此,《央广财经观察》特别对话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财经评论员叶檀女士,来看看她的分析。 主持人:其实关于地方债的真实情况最近大家都挺关注的,因为不久之前曾经有说法,说地方债务只有4万亿元,后来人民银行做了一个更正:8万亿元。到今天审计署的报告当中,这个数字变成了10.7万亿元,这么多的说法,差距还挺大的,先来简单分析一下这几个数字不断变化的原因。 叶檀:从分析来看,我觉得,4万亿元这个数字显然不怎么靠谱,因为光是这两年扩大投资规模、地方投融资这一块就应该已经超过了4万亿元。那么从现在10万亿元来看,它应该是一个比较可靠的数字。我们此前也注意到央行有两个数字,除了你刚才所说的之外,还有一个14万亿元的数字,那个数字是最大的。因为审计署的审计是通过逐个平台调查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比较可靠的。10万亿元还是比较大的一个规模,对于未来的整个偿还能力,包括对于地方财政的考验都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您觉得这个考验还是比较大的,我们接下来看一看现在大家的一个质疑。有观点认为,地方政府性的债务主要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产生的。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相关的部门表态,从审计的情况来看,我们国家地方政府性的债务不是最近这几年才有的,最早可以追溯到1979年,当年是有八个县区举荐了政府富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此后各地开始了陆续举债,到现在这个债务的规模越来越大,你怎么看待地方政府这样的一个发展的过程? 叶檀:从地方债来说确实是很早就开始有,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当时开始有。我们主要有地方债务,因为这是突破预算法的,我们的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是不能举债的,所以现在主要是通过投融资平台,这个债务是比较隐蔽的。我们看到审计署的调查结果里面,第一主要是为了地方的投资,为了地方的GDP;第二是为了地方的民生。我们也看到像教育这些领域也有一些投入,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说整个的地方就是一般的领域,除了投资之外也有一点入不敷出。从未来来看,现在地方财政这一块,10点几万亿不一定都是坏帐,现在主要关注的是坏帐率有多高。 主持人:关注坏帐率有多高,其实审计署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副主任陈尘肇也曾经说过,总体来看,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负担还没有超出他们偿债的能力,也就是说这个风险其实是可控的。另外现在有很多声音也说到了关于地方债,有人就说我们和美国相比、和日本相比,他们的债比我们多多了。借债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但是您刚才提到了,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在这我也想再来说一个数字,就是10.7万亿元的地方债务,和我们去年GDP不到40万亿相比,已经超过了GDP的1/4还要多,您刚才说了您的担心比较大,您的担心主要在哪些方面? 叶檀:从表面来说,我们地方债好像确实是能够偿还的。但是,第一我们应该注意到,我们的投资效率有多高。我们知道很多地方债投资之后是进行地方的基建、公路建设,有的媒体报道像偏远的一些省份,已经入不敷出。第二,我们当然可以说地方政府可以出售一些地方的国资,或者是出售土地来进行偿还,但是我们知道地方的国资出售,它的价格应该是市场定价的,如果我们的房地产再调控下去的话,土地价格未必能够上升,未必能够偿还。第三,它的整个规模比较大,事实上是超过GDP的发展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今后的偿还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我们现在GDP增速如果到了一位数的话,那么他的偿还就会变得非常的难。 主持人:那您觉得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怎么才能比较好的完全偿还债务这样一个课题呢? 叶檀:现在来看只有几个方面可以做:第一个,从现在开始就关紧闸门,不要让地方政府再进行大规模的隐性担保,用隐性的信用去举债;第二,是在我们投资地方政府跟投资项目之间,也应有一道闸门,地方政府不能直接作为项目的隐性的总经理或者董事长去解决经费问题;第三,是现在对于已经出现的不良坏帐,银行内部应该进行审核,把所有的可能变成坏帐的这部分给清理出来,来看需要多少资产兑现才能解决这部分问题。 主持人:再来说说大家的关心的另一个话题。有一种观点觉得为了还债,国家会进一步增发货币,还有观点觉得地方政府会卖地还债,这样的结果就是进一步推高房价,这两种担心您觉得有道理吗? 叶檀:这两种担心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地方政府自己无能为力的话,到最后一定会矛盾上交,矛盾上交之后到了中央财政这一块,中央财政事实上也处于一个仅平衡的状态,到最后如果用再贷款的方法,事实上是一种发行货币的手段。 如果是出售土地或者是出售地方国资的话,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当然是价格越高越好,这个跟现在的情况产生了一个矛盾,所以将来有可能出现土地的价格比较高,商品房价格依然比较高,然后中央政府来督促地方政府多建保障房。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中国广播网)
汇丰: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可控 或短期内发行债券来偿还 审计署6月27日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万亿元。汇丰全球研究部门当天发布报告称,这一债务规模仍然是可控的,但中国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来对地方债进行重组,以降低违约风险。汇丰认为,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将是短期内最为灵活的选择。 汇丰报告指出,10.7万亿元的地方债规模没有之前市场估计的那么大,尽管其占到了全国GDP的27%,但仍是可控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70%以上的债务被用于投资铁路、桥梁和购买土地,这就意味着地方政府掌握的资产是随着负债的上升而增加的。 因此,负债的增加并不必然意味着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在恶化。报告写道。 虽如此,汇丰认为,这里面仍存在一些严重问题,首当其冲的是不够透明,以及债务到期与投资的长期项目回报期不相匹配。由于银行贷款占到了地方债的近80%,如果不切实采取措施来进行债务重组,银行未来几年将真正面临违约风险。 汇丰表示,在问题恶化之前,中国仍有很多灵活的方案选择来对地方债进行重组,但短期内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便是赋予地方政府发债的权利,以使其能够偿还银行贷款。 汇丰强调,对中国地方债无需感到恐慌,中央政府能够且即将对此进行重组,以降低未来几年出现不良贷款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