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专家:房价降50%是灾难 将引发经济大萧条
随着中国发展重心向内陆转移,重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昨天召开的2011年瑞士信贷中国投资年会首次将会址选在重庆。昨日,在午餐会上,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称房价在四年内下降50%,并认为经济硬着陆未必是坏事--不过,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有异议:房价不会长期下降,建议经济持续软着陆。
陈东琪: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1994年任博士生导师。2003年以来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所长。)
楼市走向房价打对折将引发经济萧条我对房价下跌50%不会影响中国经济这样的观点持保留看法。国家连续出台数项政策是在给楼市退烧。房价会在较短时期内调整,但不会长期下降--只是换了挡位,并非停车。
降10%还凑合,降15%算正常,但如果短期降价30%以上,将会大大伤了经济的元气,甚至出现灾难性后果。如果房价大幅下跌达到50%,必将引发银行系统性风险,导致坏账率上升。而且还将影响到和房地产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包括水泥、建材等行业。同时,也将使失业率大幅上升,引发经济大萧条。
调控政策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偏松措施建议下一步适当降低货币紧缩强度、收窄紧缩范围。财政政策现阶段应当积极一些,针对性偏松,在稳物价的同时,实现稳增长、增就业的宏观目标。我们将今年GDP增速从9.5%~10%调降为9%~9.5%。促使国内经济增长减速的因素有三,包括占GDP比重较大的工业增长减速;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增长减速;在通胀侵蚀收入的影响下,政府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居民实际收入增长近几个月出现减速趋势,影响下阶段的公共需求和私人需求。
日本经济出现短期衰退、欧美经济虽减速但仍有增长,这使我国出口在减速中保持增长;其次,国内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减弱但不会很快衰竭;再次,从短期因素看,水利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等,都会推动下半年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人民日报:股市为何连续出现地量成交 是否意味中期见底
6月23日,沪深两市震荡反弹,截至收盘,沪指报2688.25点,涨幅1.47%;深成指报11775.3点,涨幅2.01%。同时,两市成交量较前一日放大,沪市成交835亿元,显示有资金积极介入。此前的22日,上海市场单日成交金额刚刚创出了近一年的地量水平。
业内人士指出,市场成交低迷,反映了投资者观望情绪浓厚,入市仍然十分谨慎,市场如果要摆脱目前的震荡格局,还需要等待资金面、政策面积极信号的出现。
沪指再现罕见地量
在市场行情整体震荡下行的背景下,近期股市成交情况明显冷清。
6月20日,沪深股市延续近期弱势,双双四连阴。至21日,沪深两市股指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反弹行情,市场个股的普涨成为反弹的主要力量,但反弹当中仍然显得较为乏力和犹豫,量能虽然较前一日有所放大,但仍然处于地量水平,表明近期市场投资者参与热情依然不高。
而到了22日,尽管延续前一交易日的回稳势头,沪深股市继续上行,但反弹力度明显减弱,两市成交再度萎缩至1200亿元以下。截至收盘,上海市场共成交653.4亿元,深圳市场成交484.1亿元,两市成交金额均较此前一个交易日出现小幅萎缩。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场当日成交金额创出自2010年7月16日以来近一年的地量水平。
尽管市场纷纷猜测中期底部或已不远,股指短期将进入反弹阶段,但业内人士仍建议在大盘未确立反弹趋势前,近期应以短线操作为主。
缘何出现地量成交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央行未出台加息措施,但存款准备金率日前正式上调,投资者对资金面偏紧的忧虑令市场萎靡不振。国际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给全球股市蒙上一层阴影。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徐振宇认为,近期股市出现量价齐跌的情况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股市本身的机会主义和短期化倾向比较普遍,从监管层来说,近年来每年都有巨额增发,不利于股市的长久健康,并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股民的投机心理,需要检讨;二是来自实体经济的忧虑,对通胀和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使得市场缺乏信心。按道理来讲,近期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下,资金会大量进入股市,但是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市场反而量价齐跌,甚至出现地量成交,出现这种局面,资金的紧张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最根本的恐怕是缺乏信心。徐振宇说。
目前,市场担忧之一在于紧缩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加码,因为这决定着市场总体资金的供应情况。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指出,为了控制物价上涨而收紧的货币政策使市场资金量减少,这是导致股市地量成交的重要原因。
而从央行最新的态度来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都还有空间,这也势必影响市场信心和预期。
地量是否意味着见底
23日股市的大幅上扬令市场纷纷猜测,罕见地量是否暗含玄机,大盘的中期底部还远不远?
有分析认为,从近两年历史走势看,沪指缩量到600亿元以内,往往意味着大盘距离中期底部已经不远。沪指2010年7月的行情,是在沪指缩量到600亿元以内后的第十二天见底,而沪指2010年9月和2011年1月的行情,更是在沪指缩量到600亿元以内后的当天见底。
近期,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申银万国、海通证券等大型券商纷纷发布策略报告,认为下半年不乏投资机会。中信证券说,市场从4月份至今的调整已经逐步反映了悲观预期,继续下行的空间有限,可逐步转向积极,利用市场下跌加仓。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地量见地价只是股市见底的信号之一,不能据此肯定股市就会见底。去年以来,沪市成交量几次跌至600亿元水平均筑就阶段性底部,是因为背后有国内货币政策微调的配合。从整体市场环境来看,目前市场依然处于弱势,资金面临严峻考验,欧洲债务危机还在发酵之中。所以,市场趋势性改变还需要时间与空间上的双重消化。
熊市不言底。徐振宇说,从理论上讲,中期底部是存在的,但未来走势难以预测。从总体看,在国内通胀拐点没有出现以及宏观政策没有明朗之前,投资者仍有可能继续对国内股市持谨慎态度,不要盲目进场抄底。
叶荣添:新轮牛市正式开始
事实每个人都已经看到,坚持一下的结果就是不会再次错失人生的第三次重大底部。三天以来的连续反弹几乎已经让过半的投机者弥补回了10%的损失,而仔细再看一眼你的账户从本次3060点开始下跌,也不过损失20%。这20%的损失在三天内就回来一半,这就是股市迷人的地方。这也是中国股市特大底部已经到来后大资金在操作最明显的特征。可以想象如果你现在还不敢相信这是再一次的牛市大底,你损失的将会是2319后没有盈利的挫败感。
我们可以对比一个图形:
再看现在的K线,2610点也是2010年9月29日收盘的点位,而9月30日就开始出现难以置信的逆转,还需要我说什么?这能证明的就是现在之所以市场在2610点见底和他们两年前抄底的成本是一摸一样,甚至可以说是他们依然持有那些在这个点位的蓝筹股,也能说明一旦到了这个关口他们的第一选择会是发动蓝筹股来护盘,护住自己的成本位不被击垮,一旦被击垮那么将会导致如去年一样的在5月14日的2600附近反抽几天然后再次下跌寻找另一个底部。而去年之所以在2600附近无法停止的原因有股指期货和创业板这样最明显的特大利空,反观今年人们能谈到的拥有是年底才推出的国际板和所谓加息,在能看到和预知的未来这样的政策根本无法击穿大资金的成本,那他们必然的选择就是留守逐步悄悄的发动反击。而一旦真的加息,那么所导致的将不会是再次探底,而是今年的最大悬案落地后各方心理的彻底放松。
从经济的角度上,上半年的CPI将会是全年最高位,从6月份过后基本通胀预期会呈现一个逐步下坡的走势,而股市也会随着经济数据的逐渐好转而开始逐步的反弹,就是这样一个规律。再次,政策面上最大的利好就是7月1日建党节,这种事情对于市场的影响不仅仅在于是红色的政策,而是7月1日的到来带给人们心理上的是开创下半年伟业的时刻。
在看清了所有事实的情况下,我希望你们懂得坚持,叶荣添真的是为你们好,纵使我之前有错误,但无法否认这一次我的坚持已经可以证明:对了,新一轮的牛市就从2610正式开始!!
苏 渝:大信号提示底部特征
在经历了两个多月45度角的下跌,四百多点的幅度后,空方杀跌动能逐渐衰竭。加之 6穷之月巳进入尾声,市场出现了阶段性底部的信号。其特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首先,货币供应量增速已达到央行预期目标,紧缩政策初见成效。通胀水平可能在6月见顶,而PMI等生产指标可能在7-8月间见底。在通胀回落的基础上,市场对进一步紧缩的预期在三季度可能得到改善。 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516亿元,创下2008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已极大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形成空前的 钱荒局面,很显然这种情况不能持续,央行或会在公开市场继续净投放。即使央行再加息 ,也是最后一加。
其次,沪指在2600点附近创出年底新低的同时,量能也缩至同期底部,沪市日均600-700亿的成交量,接近了一年以来的 地量水平,地量地价也通常被视为行情见底标志之一。指数调整超过2个月,从不破不立的角度讲,在大破后目前指数具备了强劲反弹条件。成交量与估值 双降。沪深300指数整体市盈率为12.79倍,更是低于去年10月行情前14.09倍的估值水平,已其备中短期投资价值。
再次,基金仓位持续下降至偏低水平。与前期普遍高达八成以上的仓位相比,许多股票型基金仓位在75%左右波动,混合型基金低者甚至达到50%,偏股型基金可供加仓的 弹药达两千多亿元。加之,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准备大举建仓,市场资金面窘境有所缓解。
第四,领跌的房地产权重板块率先止跌。从发改委最新制定的《关于利用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看,明确允许投融资平台公司申请发行企业债券筹措资金,旨在解决保障房的配套资金落实问题,下半年保障房建设或有一个提速的过程。房地产板块作为权重板块之一,在近期下跌调整行情中逐步企稳活跃,显然也有利于大盘的整体企稳。比如:中国建筑等保障房概念逆市走强,也封杀了大盘下跌的空间。我们一再强调 5穷6绝7翻身,并不是看好整个基本面会出现系统性逆转,而是行情对一系列不利因素消化比较充分之后,在7月份具备了反弹的契机。
操作上:积极参与反弹,建议关注超跌反弹中率先走强的个股;同时,保障房等房地产板块在近期有持续走稳的迹象,可关注部分保障房概念股及建材股;另外还可关注中报预增、消费升级概念股的机会。进攻行业选择水泥、煤炭、机械、保险、券商和汽车;防御行业选择食品饮料、银行、电力、交通运输等。
李迅雷:银行垄断导致A股边缘化
回首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虽然有波动,但总体而言还是处于一个长的增长周期。究其根源,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国人无论来自哪个阶层,都将发财致富作为首要目标。
国人的勤奋和努力,导致社会财富不断被创造和累积,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尽管中国的社会体制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了很多社会不公的现象。然而,值得思考的是,这些做法是否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呢?
比如说故宫搞会所,大家听了以后是义愤填膺,认为他们利用了对资源的垄断,敛不义之财。然而,寻根问底后会发现,故宫是事业单位,财政经费没有补足,有部分缺口需要通过创收来补足。挖掘这些现象背后的社会因素,会发现真正的问题是社会收入再分配是否公平、公正、合规。
所有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都会遭遇很多问题,许多矛盾都有共性。如果将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市场经济国家进行比较,会发现他们在发展过程中也未必能独善其身。
市场经济国家拥有很多制度上的优势,也有很多劣势。以日本为例,日本是儒教化的国家,日本政府在保证国民福利方面比中国有优势,日本居民生活的幸福感比较强。但从另一种角度来说,因为是民选政府,为了讨好选民,政府的负担也比较重,它的债务率超过200%,而中国的债务率仅为40%出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讲,中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是全世界比较好的之一,这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综上所述,虽然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很多,我依旧非常看好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
然而,短期来讲,我对股市并不乐观。
2007年,A股流通市值9万亿,公募基金的规模是3万亿;如今A股流通市值为20万亿,公募基金的规模为2.3万亿。而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从2006年的6000亿,膨胀到如今的7万亿。股票市场被冷落,归根结底是因为银行垄断了全社会的资源。经济扩张时期,银行信贷资金十万亿,银行的盈利增速达到了50%以上;经济紧缩时期,银行的盈利增长依然能够超过30%。
无论是经济扩张或者是收缩,银行盈利都可以达到保障,主要原因在于它对渠道的垄断。
在通胀的阶段,银行利率水平被拉高了,股市的PE水平就应该降低。回顾1994、1995年股市低迷时期,中国也是面临通胀。唯一的区别是,当年股市因为国债期货被边缘化,如今股市则是因为银行理财产品被边缘化。
股市的信心可能来自货币政策放松。通胀率下降了,货币政策才有资格放松,股市的机会也将增加。
通胀六月份开始见底
个人认为,货币政策会提前收兵,通胀到六月份开始见底。
对于加息,今年最多再加一次,可能出现在六月份。下半年应该还有提高准备金率的动作,除此以外,货币政策将逐渐偃旗息鼓。
企业盈利可能将继续下行。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在通胀率3%以上,企业盈利会持续下降。
就目前通胀水平来看,估计要到今年年底才会降到3%左右。
换言之,接下来两个季度企业盈利将面临下降的压力,但货币政策方面,下半年肯定不会减息。
从短期来看,股市的机会不会太多。许多证券公司的客户,都将资金投资于银行理财产品。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种类丰富,许多品种的年化收益能够达到6%到10%左右,个别产品收益率高得惊人。
在当前的政策背景下,资金有两个大的流向:一方面是投PE,一方面是参与银行及信托类的理财产品。
市场的规律是此消彼长,有受追捧的,也有受冷落的。一旦货币政策发生转向之后,可能股市的机会就来了。
从概率上来说,股市的机会并非来自于上市公司盈利的增长,而将来自于政策的转向,因为中国股市跟上市企业盈利之间的相关性不是太密切,跟政策的相关性比较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