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忠:调存准央行一石二鸟 只为国企输送利益
一方面摆出了应付通胀的姿态,但事实上,在负利率的现实情况下,储户的存款蒙受着损失,目前3.25%的利率水平难敌逾5%的通胀;另一方面,针对市场上的加息呼声,央行也在做事,所以不用加息。 从 今年4月5日至今,央行迟迟未触动下一个加息按钮。
利率按兵不动,财政政策已经开始发力。6月27日,今年内首批504亿元的地方债就将开闸,同时发改委也为地方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亮起绿灯,所募资金优先用于保障房建设。在今年以来的紧缩政策之下,财政部和发改委为保障房雪中送炭,被认为是政策放开的一个突破口。
围绕当下经济形势和中央政府的调控之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6月21日专访了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在他看来,货币政策收紧必不可少,而由地方债撬动的全国保障房建设,对经济无疑是一件好事情。
加息靴子或六、七月落地
NBD:6月以来加息的呼声很高,为什么央行至今未采取行动?
谢国忠:这其中可能有很多反对的声音。6月20日,央行又一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将其调至历史最高点,这其实是一石二鸟。
一方面摆出了应付通胀的姿态,但事实上,在负利率的现实情况下,储户的存款蒙受着损失,目前3.25%的利率水平难敌逾5%的通胀;另一方面,针对市场上的加息呼声,央行也在做事,所以不用加息。
归根结底,这背后,实际是利益分配的问题,是地方政府和国企与扛起主要负担的民企之间的利益博弈。
NBD:这个博弈指的什么?
谢国忠:央行一直想把货币供应量控制在16%,此次再度上调存准率,将导致民间利息大幅上升。目前很多资金链断裂的中小企业,已经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而民间借贷机构年利率基本都超过了20%。
大型国有银行可放贷资金肯定远远大于民间借贷机构,但实际上,社会综合贷款利率也将会超过10%,这是经济规律。
博弈就在于,中小企业无法获得利率低于7%的贷款,而大型国有企业和具有政府背景的融资机构却可以。实际上,就相当于广大储户在为国企输送利益。
NBD:你认为,不久的将来还会加息吗?
谢国忠:6月或者7月还是会加息的,但也仅仅是上调0.25个百分点,并不足以改变负利率现状。加息的主要目标肯定还是针对通胀,我们这轮收紧货币政策之前,市场上的货币存量太大,这就需要下很大决心稳住通胀。
到港口看看,货物出口下滑很快,房地产开工情况也不是很好。泡沫经济持续的时间越长,经济衰退就会带来越多的痛楚,中国应当尽快将存款利率提高3个百分点,才能防止通胀预期恶化。
保障房撬动经济发展
NBD:今年首批地方债即将启动,共计504亿元,大部分将进入地方政府保障房领域,您认为这能否拉动经济发展?
谢国忠:保障房建设进程加快,有可能拉动经济增长。
今年共计将有1000万套保障房开工,远超去年全部开工的保障房套数。地方政府由于资金问题,迟迟未对保障房建设有实质性举措,中央政府此次以类似专款专用的形式,督促地方政府建设保障房,肯定会促进经济整体发展。地方债开闸,不仅能够提振诸如建筑业等周边行业的发展,还能够使得房地产公司获得有效的资金来源。
NBD:504亿的地方债数额是否显得有些少呢?
谢国忠:从数字上来说确实比较少,相比去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2.9万亿元来说,简直微不足道。但这的确是件好事情。它致力于解决的是社会矛盾最为激烈和最为集中的区域,实际住房建筑成本也就占房屋总价的20%左右,保障房建设是政府解决百姓住房难题的实质性一步。
高房价是中国居民的沉重负担。如果不控制房价,中国的经济将会越来越失衡。可接受的价格应该是每平方米价格相当于不到两个月的税后工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需要将平均房价降低50%,并把这个水平保持几年。
NBD:财政部年内首发地方债,接下来会不会有更多财政专款专用投向个别行业呢?
谢国忠:不会的。保障房建设关系国计民生,它和目前很多其他行业遭遇的困难并不能混为一谈。比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其实是被过度炒作。这些企业缺乏资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将所贷到的资金去炒作其他产品,而不是解决企业经营问题。
实现中国经济再平衡,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减税。中国个税最高累进税率达45%,这显然不利于消费的发展,这一税率应该降低至25%,与公司所得税相同。另外,中国增值税17%的税率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应该降至12%,与发达国家相同。
■中小企业无法获得利率低于7%的贷款,而大型国有企业和具有政府背景的融资机构却可以。实际上,就相当于广大储户在为国企输送利益。
■中国应当尽快将存款利率提高3个百分点,才能防止通胀预期恶化。
■实现中国经济再平衡,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减税。(.每.日.经.济.新.闻 .胡.健)
拆借利率再创新高 私募忧虑熊市已至
A股市场终于迎来反弹,但整体仍难言乐观。
6月21日,上证指数报收于2646.48点,全天上涨0.96%;深证成指收于11510点,上涨了181.31点或1.60%;创业板指数虽然日内创下新低786.89点,但午盘过后跟随主板市场强劲上扬,最终报收于795.61点,涨幅0.49%。
下午两点以后,银行板块有资金护盘的迹象,地产股也同样如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资金护盘暂时令股市止跌反弹,但这并不意味着A股已经见底。
因为现在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熊市,历史已经多次证明,熊市中护盘是护不住的。该私募人士断言。
事实上,随着四月中旬以来这波市场调整的时间与幅度的扩大加长,一些市场乃至机构人士开始担忧国内股市再度跨入漫漫熊市之中。
最近的声音来自于前瑞银中国区投行业务副总经理张化桥,在6月上旬的一场演讲中,张化桥甚至公开表示:A股这几年可能没戏。而这样的大胆声音,在市场中也并不缺乏支持者。
Shibor利率创新高
这样的高通胀, 高利率, 股市能有什么作为?张化桥在演讲中如此表示。
显然,通胀与较高的利率水平是其不看好国内A股的重要理由。
利率高并不见得,央行自今年4月加息后,至今并无提高利率的动作,负利率现象越发严重。万众期待的六月加息可能实现不了,市场应该松口气了吧。有投资者对此表示不解。
但张化桥的看法完全不同。市场资金的紧缺程度,不妨看一下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在各个时段的变化。这是很准确的温度计。当然,你也可以问问几千家典当行,小贷公司,租赁公司和担保公司中的任何一家的利率情况。这还不包括那些活跃的民间借贷。
所谓Shibor,是以位于上海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为技术平台计算、发布并命名,由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组成报价团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的算术平均利率,是单利、无担保、批发性利率。目前,对社会公布的Shibor品种包括隔夜、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年。
Shibor利率只是报价,并不强制成交,但还是基本能反映市场的真实利率水平。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石磊向记者表示,一个月以内的短期Shibor品种,基本与货币市场利率完全同步波动,反映货币市场资金供需的紧张情况,而三个月到一年的长期Shibor品种,也能反映市场对流动性的预期。
6月21日最新的Shibor数据显示,隔夜Shibor利率当日上升18.25个基点,为7.1375%(年利率,后同),而期限为2周的Shibor利率当天则飙升104.41个基点,目前已高达8.5883%,而一年期的则报在5.0406%,当天小幅上涨了1.47个基点。其中,3个月以上的长期利率均创出今年以来的新高。
你会注意到,现在2周的Shibor利率最高,其次是一周的,一年的Shibor利率反而要低于短期品种,而且短期利率上涨速度要快于长期的,这是一种异常现象,但也说明货币市场中短期资金确实特别紧张。石磊解释道。
但即便如此,一年期的Shibor利率相比3.25%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仍高出许多。
石磊提醒记者,Shibor利率有虚高的成分。但这也是一种预期,对市场资金的紧缩状态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上述私募基金经理则认为,Shibor利率的飙升,反映出银行间存在资金紧张。一些在股市中的短期资金,可能会因此流出股市寻找回报率更高的渠道。
Shibor利率升高对股市是有直接影响的。Shibor与质押式回购利率有正相关性,当这块利率也跟着上升后,券商、基金和保险公司可能选择卖掉手中的股票,把资金赚到银行间市场进行质押式回购交易,以获得更高也更稳定的收益。石磊告诉记者。
事实上,根据一些分析人士测算,基金已经向外借出达到200亿元-300亿元资金。而目前,7天到期的质押式回购利率,已突破7%。
市场有熊出没?
机构对于市场短期状况普遍并不看好,而对于目前是否熊市这个命题,则越来越多持有肯定意见。
股价下挫,成交量下滑,无论是券商还是基金,最近日子都不好过,听说今年私募做得也不行。会不会出现像张化桥所说的A股几年没戏,还不好说,但感觉可能性似乎越来越大了。一位大型券商卖方研究员对市场低迷颇为忧虑。
是否几年没戏还不好说,但现在肯定是在熊市中。上海一位私募基金经理也如此向记者表示道。
他认为,目前的市场窘境与2008年还无法相提并论,感觉更像是2003年-2005年的市场环境。
虽然2001年-2005年中国股市走了5年熊市,但其实在2003年底和2004年初股市表现还是不错的,但是从2004年4月后,市场又是一轮调整,现在的情况和当时很相像。该人士表示。
另一家大型私募重阳投资研究部主管陈心也认为,当前的市场似乎与2003年-2006年间比较类似。大家担心的事很多,低迷的市场可能还要维持一段时间。他向记者表示道。
但是陈心强调,虽然当前市场很迷茫,但这并不意味着A股已不存在赚钱的机会。无论是资金偏紧,还是宏观经济可能出现的下滑,都已经在预期之中。只要不出现大幅度的下滑,市场是可以忍受的。
他同时认为,这也是调整经济结构所必须付出的一定代价。我们回过头来看,2003-2006年,市场其实也很迷茫,但这段时间却成为中国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起点。与此同时,当时市场中也存在翻几倍的股票。只是现在与当时一样,大牛市的机会可能难以出现。(.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