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将暂停央票发行 高官研讨经济形势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央行将暂停央票发行 高官研讨经济形势

加入日期:2011-6-22 18:07:35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央行明日将暂停央票发行 近五个月来首次
  央票面临发不出的困境 央行暂停发行
  中国央行暂停央票发行 加息预期增强
  中国设立宏观调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或正当其时 高官本周将研讨经济形势
  惠誉:内地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或达15% 或影响主权评级
  北京土地财政临近破产 2500亿元巨额债务难偿还
  申银万国:通过剥离不良资产解决地方融资平台债务
  光大证券: 6月CPI同比或达6.5%
  瑞信:中国紧缩政策贯穿下半年
  苏格兰皇家银行:经济增长新动能 中国股市年内或将上涨80%

  央行明日将暂停央票发行 近五个月来首次
  中国人民银行周三公告称,明日将暂停央票发行,为约五个月来的首次。
  央行上次暂停央票发行为今年1月中旬至2月初,当时因春节假期将至,资金紧张,遂连续三周暂停央票发行。
  央行上周四招标的10亿元人民币三个月期央票,中标收益率2.9985%,较前周涨逾8个基点(bp),打破此前逾两个月连续持稳态势,当日未进行正回购操作。
  央行当前公开市场央票发行状态一般为周二发行一年期央票,周四发行三个月期央票。央行并于5月12日重启暂停逾五个月的三年期央票发行,但目前发行频率并不固定,显示出央行按市场流动性状况来相机抉择的特征。(路透中文网)

 

  央票面临发不出的困境 央行暂停发行
  中国央行周三发布公告称,本周四将暂停央票发行。上一次央行宣布停发央票是在2011年1月24日。
  分析师称,目前资金面已极度紧张,央票一二级市场利差持续拉大,央票面临发不出的困境,而央行也不太想大幅提高利率,因此选择暂停发行。
  周三,7天回购利率收盘飙升至8.81%,为2007年10月以来的收盘价峰值。
  中债收益率曲线显示,截至6月21日收盘,二级市场3月期央票利率报3.5849%,1年期央票利率报3.7941%;经上周四和本周二上调后,目前3月期和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分别为2.9985%和3.4019%,因此,两品种央票一二级市场利差分别达59个基点、39个基点。
  红顶债券分析系统显示,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人民币830亿元,为6月公开市场最低单周到期资金水平,其中票据到期530亿元,正回购到期300亿元。
  周二,央行已地量发行10亿元1年期央票,因此,如果明日不进行其操作,本周公开市场将净投放820亿元。
  为缓解因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造成的资金骤紧以及一、二级市场利差悬殊,上周1年期、3月期央票均地量发行,28天和91天正回购继续停发,公开市场净投放1180亿元,为连续第5周公开市场净投放,累计净投放量达4120亿元。(道琼斯)
  


  中国央行暂停央票发行,加息预期增强
  中国央行周三(22日)发布公告称,周四将暂停央票发行,为约五个月来首次暂停央票发行,此举再度加剧了市场对央行近期将加息的预期。
  交易员认为,不排除近期加息的可能,但是仅从公开市场发行利率来看的话,1年期央票的指标意义更大。
  央行上次暂停央票发行是在今年1月中旬至2月初,因当时因春节假期将至,资金紧张,遂连续三周暂停央票发行。央行随后宣布于2月9日加息。
  央行周二发行了1年期央票,参考收益率在连续11期持稳后首度上涨。作为基准利率的风向标,1年期央票利率的上涨直接推升了市场的加息预期。
  央行周二通过公开市场发行了10亿元1年期央票,参考收益率在连续11期持稳后首度变动,上涨9.61个基点至3.4019%。另外,央行昨天继续暂停28天期正回购操作,本周央票将到期580亿元,正回购到期300亿元。
  继上周央行上调3月期央票发行利率后,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的再次上调,引发了市场强烈的加息预期。
  拆借利率方面,继周一隔夜利率大涨近300个基点后,周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所有品种继续上扬,市场流动性继续趋紧。尽管上周宣布上调的准备金已经在20日缴款,但随着二季度季末审查的到来,资金价格涨势难改,7天及2周利率涨势明显,齐齐升穿8%。
  央行当前公开市场央票发行状态一般为周二发行一年期央票,周四发行三个月期央票。央行并于5月12日重启暂停逾五个月的三年期央票发行,但目前发行频率并不固定,显示出央行按市场流动性状况来相机抉择的特征。(汇通网)

 


  中国设立宏观调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或正当其时 高官本周将研讨经济形势
  * 数据解读有好有坏,对政策是否超调分歧加大
  * 建立调控政策评估程序呼声渐起
  * 三季度政策重心或由抗通胀转向稳增长
  中国需不需要有一个宏观调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尤其是会影响经济走势的政策出台.眼下对中国货币政策是否超调的看法趋于两极时,或许再次突显出其迫切性.
  中国央行为了控制通胀,从去年底开始密集采行紧缩政策,过去八个月期间共上调九次存款准备金率,幅度达4.5%,并且升息四次,每次上调存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面对股市低迷、中小企业紧绷的资金链条、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等先行指标走弱,近期有关中国持续收紧的银根还能挺多久已成争辩热点.
  有消息人士就称,中国政协本周组织数十位专家及相关高层官员研讨目前经济形势.而按照惯例,中国亦会在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後召开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对上半年的经济形势进行总结并确定下半年的政策基调.
  部分学者认为,迫于通胀长期化以及实体经济不振的现实压力,中国政策调控重心由抗通胀转为稳增长或为时不远,而尽快建立一套宏观调控的政策评估程序亦显迫切.
  5月份的新增信贷及M2均低于预期,市场现在已经普遍感受到资金面的紧张.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官员称,持续收紧的银根也没有让CPI明显回落,反倒让一些结构性矛盾更加突现,有病没病的都一起跟着吃药.
  中国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接受路透专访时也指出,将货币政策简单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钩,易产生调控失误,若持续收紧可能导致中国经济出现滞涨.
  中国发改委官员表示,6月CPI同比涨幅将高于5月.5月CPI同比涨幅达5.5%创34个月高位.
  路透上周访问分析师最新预期,中国央行最早可能于本月底即宣布加息,且未来不对称加息的可能性变大;而存准调整步伐可能放缓,下半年或再提高两次.
  一位资深经济学家预计,随着物价涨幅下半年逐渐走低,紧银根的稳健货币政策预计会有所松动,届时稳经济或会成为政策的主基调,抗通胀会略微排後.
  **宏观风险更须防**
  纵观历史,无论是应对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抑或应对国内时冷时热的物价及经济走势,中国对宏观调控的运用日渐成熟,但政策超调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建立政策评估体系呼声渐起.
  早在今年3月召开的两会(人大和政协会议)期间,已有建立决策风险评估机制的相关提议.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两会报告中提到,要加快建立健全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纠错机制.
  政协委员许善达在两会期间提议,最近几个五年规划中,经济的实际增速都超过预期,可是很多政策和目标又都是根据预期来制定的,这些政策是否还适应?许善达建议,每年应该做一个相应的评估.
  全国人大代表陈万志表示,根据他们的建议,有关部门将起草一份关于决策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并提交给国务院法制办,未来全国的决策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将有望诞生一部行政规章加以规范.
  不过,政策评估机制目前显然只停留在专家学者的谏言上.
  现在一有事就拿宏观调控说事,无形中又强化了宏观调控的作用,收紧的货币不仅没让CPI回落,反而又成了货币继续收紧的理由.刘尚希不无忧虑地指出,这种政策操作性风险是宏观调控的大忌.一旦出现方向性误判,势必会对中国经济带来灾难性後果.
  他认为,中国应该吸取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建立一套控严格的宏观调控评估程序,对宏观调控措施进行风险评估,而不应借着问题又去强化调控,从而加大宏观调控的操作性风险.
  这一观点也得到另一位研究政策的不具名官员认同.现在一说宏观调控,往往就是强制的行政手段配合金融政策,危机来临的特殊时期用用还行,正常时期应该逐渐弱化.
  本来宏观调控是为了抚平经济波动的幅度,但事实上往往又成为下一波经济大起大落的诱因.上述官员说.
  **货币政策分歧加大**
  事实上,对经济数据的解读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5月出炉的经济数据,中国统计局的表态比较乐观,来自诸多国内外投行的研究报告也预计,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风险并不大.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表示,目前中国经济仍然运行在平稳较快增长的轨道上.不过,发达经济体复苏则弱于预期,外需仍有一定压力.而国外流动性还是比较充裕,也导致国内物价上涨压力较大.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此前也表示,经济增速放缓是政府为了抑制通胀趋势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实施宏观调控的必然结果.如果不提高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承受力,宏观调控将会半途而废,各种矛盾会继续积累.
  作为中国央行喉舌的中国金融时报周一则刊登分析文章称,须从社会融资总规模角度看待资金供应,小企业获得资金的比例没有想象中的那麽低.
  不过,对货币政策超调的忧虑也同样不绝于耳,尤其是物价上涨成为一种长期趋势时,过于依赖收紧货币进行调控对实体经济的伤害也令人担忧.
  中国国务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日前接受路透专访时指出,目前实体经济感受的利率紧缩力度已接近2007年底水平,一旦出现房地产投资下滑的幅度超出保障房可以对冲的范围以及县级融资平台风险的暴露等现象,中国可能已进入政策超调的风险.(路透社)


  惠誉:内地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或达15% 或影响主权评级
  惠誉:内地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或达15%
  据香港财华社报道,惠誉(北京)信用评级高级董事朱夏莲在今日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由于中国在2009年开始信贷扩张,预期在最坏的情况下,内地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会达到15%。
  但朱夏莲同时指出,按照其预期的正常情况,内地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会达到中单位数,即约5%。
  朱夏莲同时还指出,央行无需放松贷款政策,可以继续利用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调节工具。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惠誉国际评级亚太主权评级部门负责人Andrew Colquhoun表示,如果银行资产质量出现恶化,那么中国政府或需要实施救助,而这将影响中国的主权评级。
  Colquhoun表示,惠誉对中国银行业2009年及2010年间的信贷增长感到担忧。
  惠誉曾在3月发警告称,房地产贷款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这两大威胁挑战中国银行业。
  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银行业在2009至2010年间投放了创纪录的17.5万亿人民币贷款(约合2.7万亿美元)。
  据报道,惠誉曾在3月表示,由于创纪录的信贷扩张和资产价格飙升,中国在2013年年中以前爆发银行业危机的概率高达60%。
  瑞士信贷也发出警告,6月20日宣布下调中国银行业的信用评级至减持。瑞士信贷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在过去的两年里,这些银行因表外融资使风险得以积聚。瑞士信贷还表示,当前情况的严重性并未在信贷与GDP的比重中有所反应。
  穆迪也曾发出相似的警告,尽管该机构于3月28日维持中国银行业稳定评级,但同时声称挑战在不断增加,因为中国银行业面临限制信贷增长的压力,而央行加息则可能导致不良贷款重新回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4月11日发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就中国经济面临的中期风险发出异常严厉的警告,称中国大陆和香港可能正在形成信贷及资产泡沫,最终或将破裂。
  惠誉:银行业信用恶化或影响中国主权评级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惠誉国际评级亚太主权评级部门负责人Andrew Colquhoun表示,如果银行资产质量出现恶化,那么中国政府或需要实施救助,而这将影响中国的主权评级。
  Colquhoun表示,惠誉对中国银行业2009年及2010年间的信贷增长感到担忧。
  他还指出,中国住房资产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这值得关注。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国际投行和国际评价机构调低中国有关评级。
  6月20日,瑞士信贷宣布下调中国银行业的信用评级至减持。同时还调低了对中国经济的增速预期。瑞士信贷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在过去的两年里,这些银行因表外融资使风险得以积聚。瑞士信贷还表示,当前情况的严重性并未在信贷与GDP的比重中有所反应。
  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在6月15日宣布将中国房地产业展望调整为负面。
  穆迪在4月份发布报告,将中国房地产业的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认为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未来将面临艰难的营运环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4月11日发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就中国经济面临的中期风险发出异常严厉的警告,称中国大陆和香港可能正在形成信贷及资产泡沫,最终或将破裂。(财经)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