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发11省市504亿地方债重点投向保障房
今年首批地方债将于6月27日启动,财政部近日公布了今年首期代理发行计划,涉及11个省市,共计504亿元。
此次地方债共分两个品种,3年期250亿,5年期254亿,分别将在7月11日和6月27日公开招标,发行方式仍然沿用了2010年的多省(区、市)地方政府债券合并命名、合并招标、合并托管交易模式。
11个省市中,云南的发行规模最大,共79亿,其中3年期39亿,5年期40亿。陕西、山东、新疆发行规模靠前,分别发行68亿、62亿和60亿。
从首期发行规模就超过500亿,可以预料今年地方债发行频率极有可能会降低,单次发行规模会加大。
收益率方面,由于近期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持续紧张,机构的投资比较谨慎,因此受访交易员普遍表示,保守预期今年地方债的票面利率将至少在同期国债利率水平上上浮10至20个BP。
6月17日,招标发行的1年期国债出现了流标,原计划发行200亿,结果只发行了133.5亿元,且利率飙升到了3.9576%,当天同期的国债收益率在3.65%附近。
不过,由于此次流标的国债期限是贴现国债,期限比较短,而地方债的期限比较长,且有国家信用,因此交易员表示,地方债的发行预期应该会更加乐观。
而且此次地方债的发行是与各地的保障房投资结合在一起的,机构应该会优先支持。受访交易员告诉记者。
日前,财政部、住建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切实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地方政府要将今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优先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安排用于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具体资金数额,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入力度。
比如湖北省拟发行的86亿地方债中,就表示将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优先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其他公益性项目。其中,转贷市州、县市78亿元,省级安排的8亿元中,3亿元将是保障性住房工程省对市县的以奖代补资金。(.21.世.纪.经.济.报.道 .徐.永)
保障房有望集中入市 或成遏制高房价重要砝码
随着保障房融资瓶颈等问题的破解,保障房建设有望提速。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大量保障房将集中入市,其对高价商品房的影响也将逐步显现。
从前5个月开发商资金来源看,自筹资金占比在进一步提升,预示着开发商资金日益趋紧。目前,局部区域的房价已经出现松动。一位业内专家向记者说。
对此,第一创业分析师也指出,从前5月数据来看,开发商自筹资金来源占比进一步提升,占比达到38.61%,上升1.2个百分点;开发商利用外资仍维持57%的高增长。与此同时,国内贷款、按揭贷款占比均有所下滑,其中来自个人按揭贷款的资金增速连续4个月负增长。
今年以来,包括北京在内的大中型城市新房住宅销售持续低迷,房企的流动资金紧张对期房项目的后续开发造成巨大压力,不少开发商的资金链已经紧绷。
而且,今年央行已经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开发商获得银行融资的机会越发渺茫,而通过信托、股权融资的成本代价太高,潜在的资金链紧张,使得开发商不得不加快调整销售策略。北京链家地产张月分析认为,北京部分区域房价已现松动,但住宅成交量仍不见起色,因此接下来开发商继续会尝试降价换量。
不过,保障房才是市场达到新平衡的重要砝码。
根据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的推测,未来全国保障房销量占比将达到30%以上,这意味着目前商品房的库存量会进一步增加,开发商的销售压力也会加大。
以北京为例,截至6月19日,北京商品房总库存达到10.7万套,其中期房住宅库存再次回到7万套以上,达到71163套。如果保障房入市,即使其分去三成交易量,也会使住宅库存量变相增长至近15万套。这已经高出2009年初北京商品房14万套的库存高峰,开发商销售压力可想而知。
目前,各地正在埋头建设保障房,这块增量如果能落地并形成有效供应,对高价商品房的压力是巨大的,到时房价必会迎来向下的拐点。业内专家说。(.上.证 .于.祥.明)
保障房融资破局 三季度大规模建设可期
符合条件的投融资平台公司及企业可申请发行企业债筹措保障房建设资金
困扰保障房建设的资金问题开始破解。
记者昨日获悉,发改委制定的《关于利用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已下发到地方政府,明确允许投融资平台公司申请发行企业债券筹措资金。
业内分析,这意味着保障房建设专项融资的瓶颈已经突破,三季度保障房融资、投资和建设会实实在在提速,房地产调控也会步入一个崭新时代。
《通知》称,企业债券具有期限长、利率低的优势,是保障性住房项目市场融资的较好工具。为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各地按《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进行规范后继续保留的投融资平台公司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应优先用于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
通知要求,只有在满足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需求后,投融资平台公司才能发行企业债券用于其他项目的建设。符合条件的其他企业,也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保障性住房项目融资。
通知称,为了及时满足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融资需求,优先办理相关企业债核准手续。
业内人士认为,融资的开闸是确保保障房建设任务完成的关键,在其直接作用和带动下,下半年保障房投资将全国启动。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近日强调,保障房建设不仅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也有利于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来看,保障房建设将是今年下半年最大、最确定的项目,会成为拉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之一。如果今年全年全国保障房1.3亿投资全部落地,其占整个住宅投资比例或达半壁江山,水泥、平板玻璃等基础材料行业也将受益。而随着保障房的入市,整个房地产业的拐点也会来临。(.上.证 .于.祥.明)
地方政府迫于财政压力频频试探楼市限购政策
一方面是市场传言楼市限购政策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而另一方面却是地方政府频频试探政策底线,不断释放出欲调整限购政策的信号,基于不同利益诉求的呼声日现交锋。
继先后传出海口、大连拟对限购政策进行调整后,近日有传言称史上最严厉限购令的北京也正在研究调整限购政策。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随着楼市限购等调控政策的不断发酵,市场持续低迷正在给高度依赖房地产业的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沉重压力,地方政府希望对限购政策进行调整的需求日益强烈,并屡次做出试探动作。
各地动作频频
6月17日,京基地产在北京的首个高端别墅项目鹭府亮相,拟在7月份入市,该项目是最近北京获许上市的几个高端项目之一。而限购政策实施以来,北京一直以推迟发放预售证的方式限制单价超过3.5万元/平方米的高端项目入市,避免拉高楼市成交均价。此举被视为北京欲放松对高端项目限制的一个征兆。
据多家媒体报道,目前北京正在研究调整限购政策,并有望在今年年底前放松对高端项目的限购。但这一说法未获官方证实。
这并非地方政府欲调整限购政策的首例传闻。有媒体报道称,此前的4月20日,海口市市长冀文林在海口市政府常务会议上称,要充分利用国务院给予海南的优惠政策,按照限价不限购的原则,积极出台相关实施细则。此番讲话被解读为海口或将停止执行楼市限购政策。
不过,海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很快表示,海口不会叫停限购政策,不限购是指海口或将对产权式酒店等旅游地产实行差异化管理,不列入限购的范围。
此后的5月底,大连市又传出消息称,自6月1日起在大连市高新园区及城四区内购买住房,开具《购房资格证明》时不再需要携带户口本与结婚证,认定房屋套数只查询个人购房记录。大连市此举被认为欲解除限购政策。但这一说法亦很快被官方否认。
而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的一次表态亦引发众议。6月7日,阮成发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讲话称,为吸引、留住更多人才和助推武汉发展,武汉将进一步出台政策优化引才环境,其中包括高端人才买房不限购。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表示,限购政策本来是要一刀切,多数地方政府都是严格执行,但部分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则进行变通,仅对部分物业类型和区域实行限购,甚至不实行限购。
在被称为最温柔的长沙楼市限购政策中,限购对象仅为购买90平方米以下新建商品住房,限购范围也仅涵盖五个主城区,即限小不限大、限内不限外、限新不限旧。
世联地产长沙分公司研究员聂雄峰向本报表示,由于政策相对宽松等多方面因素,长沙楼市限购政策对当地楼市基本没有太大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5月份长沙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0.5%,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位居第二。而4月份长沙房价环比增长0.5%,同比则增长7.1%,显示房价上涨压力难减。
地方政府的两难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向本报表示,限购令确实对二三线城市造成了很大影响,二三线城市希望取消限购。陈晟也表示,一线城市是调控重点暂无松动可能性,但二线城市,尤其是新城区、人口导入区,就相对迫切希望取消限购或者限购能有所松动。
深圳某大型上市房企负责人直言,目前取消限购的真正动力,不是来自开发商而是地方政府,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房地产业是地方政府频频试探政策底线的根本原因。而华远地产总裁任志强也曾公开表示,此次调控最大的利益主体不是开发商或银行,而是地方政府。
陈晟也表示,在投机性需求和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有所抑制的同时,地方政府的土地收益和房地产税收压力增大,存在着在某些物业、区域对限购政策进行松动的需求。
根据官方数据,一季度海口市土地增值税收入14090万元,同比下降32.9%。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收入亦同比下降,其中3月份建筑业营业税收入4425万元,同比下降33.1%;房地产业营业税收入5937万元,同比下降67.9%。楼市调控对海口市财政收入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因素影响,海南省整体经济增速在一季度亦出现大幅度下滑。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海南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0.0%,增幅回落15.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比重下降是经济增长减缓的主因。而在去年一季度,海南GDP增长25.1%,全国排名第一,当时房地产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三分之一。
土地市场遇冷是地方政府的另一担忧。有机构统计称,1至5月全国128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约665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下滑5%。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受政策影响最大,土地出让金分别同比下滑56%和37%。北京1至5月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住宅用地87.4公顷,不足年度计划供应量的一成。
进入6月,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集中推出大批土地,但仍不能扭转4月份以来土地市场的低迷行情。地方政府赖以生存的出让金在大幅减少,无疑将拖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进而对GDP增长构成压力。
6月8日,广州市政府在当地的五星级酒店设宴,邀请了200多家开发商及企业的500多名嘉宾出席,目的是向外界发布今年的土地供应计划和供地表。如此高调的方式来推介土地,堪称全国之最,也折射出地方政府的焦虑。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陆续发布限购令的城市中,有部分城市明确了有效期限,比如石家庄、合肥均表示,限购令有效期截止于2011年12月31日。在地方政府松绑楼市的强烈冲动下,该政策到期便退出的可能性增大。
世联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王海斌向本报表示,由于CPI不断创月度新高,治理通胀仍是当前政府的首要任务,政策依旧会收紧,使得流入楼市的资金不断减少;同时作为楼市调控目标的房价目前仍未有所松动,未来政府对楼市的调控也将会持续。(.第.一.财.经.日.报 .黄.树.辉)
分析称让房价暴跌不是楼市调控真正目的
中国金融时报周一发表评论文章称,除非中国楼市供求双方力量失衡,房价摆向了某一个极端的方向,否则有关方面料将维持目前楼市政策不变。
报道称,目前的楼市僵局其实基本符合政策调控的初衷---稳定房价。因为僵持意味着房价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对宏观经济影响最小,也意味着楼市泡沫正在通过时间慢慢化解。
不要以为为了经济增长,限购令会被迅速取消,楼市松绑政策会很快到来;也不要以为,为了打破目前楼市僵局,新一轮旨在让楼市暴跌的更严厉调控新政会蓄势待发。评论文章称。
文章称,5月房价数据显示,楼市买卖双方都在继续观望、试探、等待。各种迹象显示,博弈双方谁将胜出,目前尚难预料,楼市依然处于量缩价平的胶着和僵持阶段。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六公布,中国5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和持平的城市增至20个,较上月增加了6个,涨幅较4月缩小的城市有27个,显示楼市调控效果进一步显现。
文章并称,从整个楼市调控的政策取向看,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而不是让房价暴跌,乃是楼市调控的真正目的。换言之,房价慢牛小涨可以,慢熊小跌也可以,但是不允许暴涨暴跌。(.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