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俞永福: 移动社交平台的核心是真实与开放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对话俞永福: 移动社交平台的核心是真实与开放

加入日期:2011-6-20 9:51:59

  本报记者 辛苑薇 张勇 北京报道

  当细分市场的技术龙头汇入时代变革的全球蓝海,会产生何样的激变?

  也许,UC优视(以下简称“UC”)与它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永福正在准备作答。

  此前全球用户超过2亿时,UC不经意间创造了历史,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手机浏览器。面向未来,这也意味着占领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关键的入口之一。“我们抓住了一个历史缝隙进来,同时又跑赢了技术长跑。”俞永福对此给出了解释。

  技术优势是UC迎接激变的核心DNA。而俞永福判断,移动社交、全球化与开放平台是他和公司要找的新“天时、地利与人和”。

  事实上,过去2年,UC乐园俨然成为UC发展的新引擎。俞永福深深记得,两年前的炎炎夏日,一位老先生不远千里从北京到广州,给UC做指导。老人语重心长地告诉他:“永福,如果你们平台持续得创新和开放,未来将很有价值。”

  2010年6月,UC乐园正式上线。一年后总用户突破800万,月活跃用户突破600万,成为国内最大的LBS(地理信息服务),每日签到总数超过全球LBS的始祖Foursquare。

  “UC将来仅做两件事,UC浏览器和UC乐园。”俞永福给UC做了新的定位。这犹如两条横竖直线构成的几何图,构成了UC未来的版图。横线上,UC浏览器将继续保持移动用户最重要的上网入口位置,提供更强技术化的服务;纵线上,UC乐园将打造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最开放的平台,鼓励各类应用进驻此平台。“目标是每年让合作伙伴从此处分到上亿元的收入。”俞永福语气略有兴奋。

  事实上,过去5年看似波澜不惊的转型中,他带领着UC历经生死考验,从15人队伍壮大到如今900多人,从单纯的浏览器工具到如今的开放平台,每一步都考验着UC是否是“正确的做事”,能否在下一个五年更加出色。

  与一些中国互联网公司野蛮式生长,UC走得保守、稳健。自从2007年融到1000万美金后,UC再也没有融资。对于上市的“窗口期”,俞永福也似乎并不在意,他认为“即使上市了,如果市值较小,对企业长期发展也是一种伤害。”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如12点钟的太阳,炎热、焦躁,创业者也充满激情。但是,冷静地想想,有没有人在12点钟去种树?树苗的成长是需要合适的温度、湿度。”俞永福认为,冷静思考,把握方向,才能在“泡沫”退却后挖掘出真正的价值。

  UC做对了什么

  《21世纪》:与团购、视频等网站不同,浏览器很少有公司创业公司从零开始做,目前主要竞争对手都来自于互联网巨头,内在原因是什么?

  俞永福:首先,浏览器本身是典型的大公司业务。小公司做浏览器有风险,只是UC抓到历史缝隙进来了。第二,浏览器的技术功底要求很高,是一个技术上的长跑。不是今年赢,一辈子就能赢,它需要持续大量的投入。

  中国互联网公司前面十年是“小米加步枪”,有勇气,有胆识,看准方向去拼就可以。未来十年,需要有“核能力”,需要有航母,这不是仅有勇气就够。

  《21世纪》:从2006年15人到今天900人的团队,UC顽强的在夹缝中生存。你认为UC到底做对了什么?

  俞永福: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中国移动互联网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迎来第一次增长高峰,2009年开始迎来第二次增长高峰。我们那时有钱,有人,开始能够集中火力干这个活,还是挺有运气的。地利,浏览器是上网的入口,是手机用户必装的软件,我们是站在移动互联网重要入口位置。人和,当时加入UC,最打动我的原因,是见到两位创始人小鹏和梁捷时,他们的名片写着副总裁。这表示从那时起,他们就考虑要在战略经营管理上找更合适的搭档。这使得UC融合人的能力非常强,这是一种良性基因。

  《21世纪》:所以,如你所说“十年前做正确的事”,“十年后正确的做事”。

  俞永福:十年前,相当于沙漠,只要找对了方向就可以。那时候,如选游戏行业,即使游戏上市公司超过10家,有大致方向,大家都能挣钱。现在,沙漠变小了,且都有几方霸主,面临的问题,不仅是看清楚道路怎么走,更是道路怎么才能走到。

  《21世纪》:从去年底开始,中国企业赶在“窗口期”频繁赴美上市,UC目前收入状况应该也达到上市要求。这块你们有什么计划?

  俞永福:我当时为什么去创业?我认为中国未来只缺两种人,企业家和创业家,中国一定不缺投资人。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外国的钱会涌进来,而且第一批创业成功的人也转向做投资。这种情况下,只要公司足够好,就完全可以从私募市场融到钱。

  中国上市公司不理解一个问题,如果上市后市值太小,公司风险是相当高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上市数量比美国互联网公司还多,但是,中国所有互联网上市公司加在一起的市值都没有美国一家互联网公司大(指Google)。如果仅为几亿融资就上市,对企业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押注移动社交平台

  《21世纪》:过去5年,手机浏览器拼的是技术、是用户体验,未来5年,浏览器公司竞争的核心会是什么?

  俞永福:手机浏览器像移动互联网信息高速路上的一辆车,帮助用户快速到达应用。回到现实,每个人选择一辆车的标准是什么?五个方面:第一,速度。第二,智能。第三,安全。第四,省油。第五,多功能。

  UC既然是定位在移动互联网购车,我们的浏览器就是这五个标准,快、智能、安全、省电并省流量、多功能。从用户需求来看,我们主要从三个维度来拓展产品和应用,分别是:资讯、娱乐和电子商务。

  《21世纪》:APP的流行是否将蚕食浏览器市场?浏览器和APP将形成怎样的市场分割?

  俞永福:我的观点是APP的内涵是应用而不是软件。回顾互联网十年的发展历史,应该是浏览器和软件之争,而不是浏览器和APP之争。其中,浏览器和软件在PC互联网上也经历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浏览器为中心,因为那时网站和应用都非常少;第二阶段,软件开始大规模发展,甚至看视频都需要下载客户端;第三阶段,2007年后90%的流量从浏览器获得,10%的流量从客户端获取。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发生了三件事,导致了这样的结果。第一件是安全问题,每装一次软件都在挑战安全的底线;第二是需要和第三方应用的接口匹配,比如支付;第三是浏览器的性能在提高。

  这三件在PC互联网时代发生的事情在移动互联网上也会发生。目前,移动互联网上网页比较简单,还处于第二阶段。今后,应用会非常丰富,丰富后就需要浏览器作为入口。中国有190万个网站,在你手机中要把这些网站都变成软件,是绝对不现实的。

  整个互联网市场比较符合“二八原则”,就是80%用户会走通用路线,即浏览器;20%用户会走专用路口,因为它需要更强表现力的软件。

  《21世纪》:随着浏览器功能的演进,它的盈利模式是否将变化?

  俞永福:互联网盈利模式是最没有秘密的秘密,只有三种广告、增值服务和电子商务。其中,广告依靠企业付费,增值服务主要收取个人用户的钱,电子商务赚得是差价。

  目前,电子商务还没完全成熟。未来,广告肯定是最大的一部分收入,来自乐园的增值服务也将构成UC

  的重要收入来源。

  《21世纪》:浏览器对UC乐园有多大带动作用?

  俞永福:浏览器推送对于壮大LBS业务,有非常大帮助。UC的整体战略就是一横一纵。横,就是以浏览器为中心;纵,就是以UC乐园去打造移动社交平台。浏览器和UC乐园就是我们的核心业务,其它业务都要为这两者业务提供支持和帮助。

  《21世纪》:上线以来乐园的用户数目前已经达到多少?你是否担心新浪、腾讯等在PC互联网领域有很强社交娱乐平台将给UC乐园带来重大冲击?

  俞永福:去年底,我们立了个军令状,目标是今年达到1000万。现在看来,恐怕上半年就能完成。目前,乐园用户已经突破了800万,活跃用户达到600万。

  应该说,新浪微博不是社交平台,是信息平台。它传播信息的角度是放大器,在物理上叫“非对称”。“非对称”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反过来对于社交属于也是极大的破坏。只有你认识我,我认识你,这个关系是1∶1才可以。

  《21世纪》:那么你认为移动社交平台的灵魂是什么?

  俞永福:移动社交平台的核心元素就是真实,因为每个人都拥有独立手机,手机上网适合打造真实的社交平台;第二,是开放。UC乐园的定位就是平台,是运营商,不会自己做很多应用,由合作伙伴开发。目前,UC乐园已经引入近20家合作伙伴,上线30多种应用。

  国际化:纠结与梦想

  《21世纪》:我们发现,你们是中国互联网公司中国际化步子走得比较早而且快的,现在进展如何?是如何选择国际市场的?

  俞永福:我们现在把全球前六大人口国家,除美国以外,都作为UC的目标市场,这就印度、俄罗斯、印尼、尼日利亚等国家。

  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南非,但人口最多的是尼日利亚。尼日利亚的市场非常像中国,是跨越式发展。而在印尼等地区,华为等中国通信公司占了70%的市场。目前,印尼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不过,我们在海外还没有在手机中预装,主要靠用户自己下载。

  《21世纪》:你们国际化的路径是什么?

  俞永福:我们曾经很纠结国际化问题。从全球范围来看,我们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有跑马圈地的机会。移动互联网战役有个历史窗口,一旦成熟了,就没有机会。但是,进军海外市场若打得不好,就会很惨。百度去日本就是阵地战,消耗很大。

  不过,把自己软件装在别人的机器里是每个做软件人的梦想。同时,我们判断,有些国家的移动互联网比中国慢三年。所以,我们是拿着三年后的产品进军这些国家,很有优势,打起来容易。最终,我们决定,还是试试,选择的是“华为路线”。1年下来情况比我们预想的好很多。目前海外用户已经超过1000万,累计下载超过3000万。

  《21世纪》:你们未来国际化战略会如何布局?有没有预想到可能的困境和如何解决?

  俞永福:从长远来看,我们海外战略分三步走,空军、海军、陆军,现在是空军,基本是用飞行的方式在海外扩展。今年下半年,我们开始考虑在重点市场建自己的海军和陆军,要有自己的平台。

  相对来讲,互联网公司在第一阶段,不需要在当地派人。但是,到第二阶段,我们预测到UC也会遇到如同华为等公司碰到的问题,一些政府会以安全为名,设置障碍。我们希望通过找当地居民负责协调、管理等方式帮助解决。

  我相信移动互联网是中国互联网公司走出去重要的窗口。过去十年形成很有意思的格局是中国企业的中国市场,美国企业的全球市场。中国互联网公司走不出去,美国市场也进不来。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我认为,未来将是中国和美国企业的全球市场,这是下一个十年最重要的产业格局变化之一。

  创业者的“头、脚、腰”

  《21世纪》:从做投资转型做企业家,与从企业家转型做投资,这两种路径有何不同?

  俞永福:其实,这两种方向的人都很多。2005年左右,第一次私募股权基金大规模分裂之后,投资人跳槽到其他投资部门的现象很频繁,投资人下海创业也挺多,但成功案例不多。后来投资人下海少了,为什么?原因很简单,VC行业变成熟了,平均从业年龄要40岁左右。

  我是比较有福气的,25岁就加入联想投资。原因很简单,2000年,中国才有风险投资,当时大家都不知道怎么投资,每个人都是花钱培养出来。现在估计太少做投资的人去创业,因为没有我那时候年轻。

  我觉得,(从企业家到投资人)这是好的循环,因为成熟的美国VC就是这样,有更多企业家做投资,发挥他们的经验、人脉优势和资金实力,推进企业的发展。

  《21世纪》:从投资企业到自己创业,心态发生哪些变化?投资中学到的哪些经验对你的创业有帮助?

  俞永福:我决心创业的时候也很纠结,不纠结是不可能的。要知道,我要从百万年薪突然到一个月只拿几千元生活费,从甲级写字楼办公一下子到广州民房里创业。

  但创业者和投资人分别像是司机和副驾驶。相似的是,都在找路,看企业发展战略;不同的是,司机比较忙,刹车、掌控方向盘,投资人可以只坐在旁边看看路,另外投资人最大优势是可以选择,是坐奥迪还是奥拓,但创业者若选择奥拓,就只能继续开吧,因为只有一辆车(笑)。更为重要的是,投资完后,投资方就变成乙方。在“拐弯”时司机说了算,刹车、油门、方向盘都在司机手里,坐在副驾驶的人心里压力其实蛮大的,总感觉不要追尾,慢点、稳点。

  投资经历对于我后来创业有非常大的帮助。做了6年投资,看了不下500家创业公司,分享到这些企业十年、二十年的浓缩经验,帮助我们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错误。比如:企业在不同阶段,管理机制是不同的。从游击队到正规军,会产生很多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在创业过程中希望尽量避免的。

  当然,做投资也帮助了人脉资源的积累。2007年我请大家帮忙,大家一看永福创业,就先不管其他,看看能不能给永福一些推广资源。其实,有时候你只需要一块砖,先迈过那道门槛。

  《21世纪》:中国很多创业公司在规模达到两三千万销售额时,就很难再上层楼。你认为主要问题出现在哪里?

  俞永福:投资者和创业者,分别像教练员和运动员。教练员,关键是组织好人,有人格魅力。但是,创业者要有体力,要考验“头、脚、腰”三个地方。

  早期,可以撅着屁股干活,所有人都是基层,主要考验脚的能力。现在,很多企业发展到一两百个人规模就上不去,核心的现象是,腰能力不足。其实,是缺总监,总监能力不足,但是更深层次是脑袋的分享能力不强。

  我觉得,这是连锁反应。一个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突出的两个问题就是“腰无力”和“脑不足”。

  作者:辛苑薇 张勇
(责任编辑:sohustock)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